环保数据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67734阅读:894来源:国知局
环保数据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数据采集系统,包括采样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采样单元相连的水质氨氮监测仪、COD水质分析仪、水质毒性监测仪;所述采样单元包括方形壳体,在所述壳体内放置有四个独立的存水盒,每个所述存水盒的底部设置有单向阀;在所述壳体的底壁设置有与所述单向阀相对应的顶柱,当所述存水盒放入所述壳体内后,所述顶柱能够向上顶起所述阀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同一时段的水样进行采集进行多项检测,能准确反映水样的水质。
【专利说明】
环保数据采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数据采集系统,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保护水资源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水质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首要工作,是有效治理和控制水污染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水环境,实现水质在线自动监测己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水质的监测包括很多种类,例如对于水质氨氮的测定,对于水质COD的测定,对于水质综合毒性的测定等。对于水质氨氮的测定:氨氮(NH3 — N)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式存在于水中,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和水温。当pH值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铵盐的比例高,水温则相反。氨氮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纳氏比色法、气相分子吸收法、苯酚一一次氯酸盐(或水杨酸一一次氯酸盐)比色法和电极法等。现有技术中,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3870096U公开的一种无线水质氨氮监测装置,再如CN202002907U公开的一种氨氮在线自动监测仪恒温测量装置等诸多氨氮监测仪可以对水中的氨氮含量进行监测。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目前COD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物理法两种。化学法是用强氧化剂将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再计算氧化剂的消耗量,最后折算成消耗氧的量。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指数法是目前化学法中测量COD的典型方法。高锰酸钾法多用于分析较干净的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即低浓度COD测量;重铬酸钾法多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析,即较高浓度的COD测量。广泛用于实验室COD测量的还有库伦滴定法、比色法、催化消解法、TOC换算法、微波消解法等等。物理法主要是基于Lamber t-Beer定律的紫外吸光度法,S卩UV(Ultrav1let)法。目前国内外的COD测量仪大都采用双波长检测法,双波长检测法将同一光源分成两束,分别经过两个单色器(254nm和546nm),得到两束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利用斩光器使两束光以一定频率交替照射同一吸收池,然后被检测器接收。信号经处理系统计算得出两个波长的吸光度差值,吸光度差即与被测样品浓度成正比。对水体的COD进行测量的装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974376U公开了一种COD在线水质分析仪,通过水样颜色的变化测出化学需氧量值。近年来,水体中有毒物质的种类逐渐增多,排放总量持续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危害逐渐加大。对于有毒物质的监测,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477056B公开的一种多通道发光细菌在线水质毒性监测装置能够对水质的毒性进行监测。
[0003]现有技术中的水质监测数据的采集,都是对各项数据分开进行采样检测而获得的。在不同时段获取水样进行测量的结果往往不能准确反映水样的水质,因此,为了能够准确获取环保数据,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采集到同一时段水样进行多项检测的环保数据采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对同一时段的水样进行采集进行多项检测的环保数据采集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保数据采集系统,包括采样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采样单元相连的水质氨氮监测仪、COD水质分析仪、水质毒性监测仪;所述采样单元包括方形壳体,在所述壳体内放置有四个独立的存水盒,每个所述存水盒的底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包括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下方的阀板、固定在阀板下端面的密封圈,所述阀板与密封圈能够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向下封住存水盒底的出水孔;在所述壳体的底壁设置有与所述单向阀相对应的顶柱,当所述存水盒放入所述壳体内后,所述顶柱能够向上顶起所述阀板;所述顶柱上设置有的走水孔能够连通顶柱外部与顶柱内部空腔;所述顶柱内部空腔连通于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管道,在所述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其中三个所述存水盒所对应的管道各自连通于所述水质氨氮监测仪、COD水质分析仪、水质毒性监测仪,第四个存水盒为备份存水盒,用于对待检测的水进行备份。
[0006]在所述壳体底壁的上端面设置有围绕所述顶柱的密封环。
[0007]所述密封环的下方设置有碟片式弹簧。
[0008]四个所述存水盒的截面积各不相同。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环保数据采集系统,对某一时段的水样进行采集并分别放置在四个存水盒内,将存水盒放入壳体,壳体底部的顶柱顶起存水盒底部的阀板,从而连通存水盒内部与管道;此时开启与水质氨氮监测仪、COD水质分析仪、水质毒性监测仪相对应的三个阀门,将三个存水盒内的水样输送至所述水质氨氮监测仪、COD水质分析仪、水质毒性监测仪,通过所述水质氨氮监测仪、COD水质分析仪、水质毒性监测仪同时对该同一时段采集的水样进行监测。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同一时段的水样进行采集进行多项检测,能准确反映水样的水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采样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0013]图4为图3中B部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环保数据采集系统,包括采样单元I以及分别与所述采样单元I相连的水质氨氮监测仪2、C0D水质分析仪3、水质毒性监测仪4;
[0016]所述采样单元I包括方形壳体101,在所述壳体101内放置有四个独立的存水盒102,每个所述存水盒102的底部设置有单向阀11,所述单向阀11包括压缩弹簧111、压缩弹簧111下方的阀板112、固定在阀板112下端面的密封圈113,所述阀板112与密封圈113能够在压缩弹簧111的作用下向下封住存水盒102底的出水孔102a;在所述壳体101的底壁设置有与所述单向阀11相对应的顶柱12,当所述存水盒102放入所述壳体101内后,所述顶柱12能够向上顶起所述阀板112;所述顶柱12上设置有的走水孔121能够连通顶柱12外部与顶柱内部空腔;所述顶柱12内部空腔连通于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管道15,在所述管道15上设置有阀门16;其中三个所述存水盒所对应的管道15各自连通于所述水质氨氮监测仪、COD水质分析仪、水质毒性监测仪,第四个存水盒为备份存水盒,用于对待检测的水进行备份。
[0017]在所述壳体底壁的上端面设置有围绕所述顶柱12的密封环13。
[0018]所述密封环13的下方设置有碟片式弹簧14。
[0019]四个所述存水盒的截面积各不相同。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环保数据采集系统,对某一时段的水样进行采集并分别放置在四个存水盒内,将存水盒放入壳体,壳体底部的顶柱顶起存水盒底部的阀板,从而连通存水盒内部与管道;此时开启与水质氨氮监测仪、COD水质分析仪、水质毒性监测仪相对应的三个阀门,将三个存水盒内的水样输送至所述水质氨氮监测仪、COD水质分析仪、水质毒性监测仪,通过所述水质氨氮监测仪、COD水质分析仪、水质毒性监测仪同时对该同一时段采集的水样进行监测。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同一时段的水样进行采集进行多项检测,能准确反映水样的水质。
[0021]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环保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采样单元相连的水质氨氮监测仪、COD水质分析仪、水质毒性监测仪;所述采样单元包括方形壳体,在所述壳体内放置有四个独立的存水盒,每个所述存水盒的底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包括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下方的阀板、固定在阀板下端面的密封圈,所述阀板与密封圈能够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向下封住存水盒底的出水孔;在所述壳体的底壁设置有与所述单向阀相对应的顶柱,当所述存水盒放入所述壳体内后,所述顶柱能够向上顶起所述阀板;所述顶柱上设置有的走水孔能够连通顶柱外部与顶柱内部空腔;所述顶柱内部空腔连通于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管道,在所述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其中三个所述存水盒所对应的管道各自连通于所述水质氨氮监测仪、COD水质分析仪、水质毒性监测仪,第四个存水盒为备份存水盒,用于对待检测的水进行备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底壁的上端面设置有围绕所述顶柱的密封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的下方设置有碟片式弹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存水盒的截面积各不相同。
【文档编号】G01N33/00GK205449951SQ201620198088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5日
【发明人】徐志欣
【申请人】徐志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