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ogowski线圈的漏电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7545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Rogowski线圈的漏电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Rogowski线圈的漏电检测仪,属于电子仪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Rogowski线圈、整流桥、电压跟随器、二阶滤波器、两级放大器、显示模块;所述Rogowski线圈、整流桥、电压跟随器、二阶滤波器、两级放大器、显示模块顺序依次相连,所述整流桥由二极管D1、D2、D3、D4组成;电压跟随器由电阻R1、R2和运算放大器A1组成,二阶滤波器由电阻R3、R4、电容C1、C2组成,两级放大器由运算放大器A2、A3,电阻R5、R6、R7、R8、R9、R10组成;显示模块由MCU处理器和LCD液晶显示模块构成。本实用新型可实时检测电线是否有漏电情况,通过显示模块可以显示漏电大小,操作简单,实用方便。
【专利说明】
一种基于Rogowsk i线圈的漏电检测仪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Rogowski线圈的漏电检测仪,属于电子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漏电保护开关技术已经成熟,民用电线路都安装了漏电保护开关。然而随着线路使用时间长,线路的绝缘慢慢老化,绝缘性能下降,产生很大的漏电电流,导致漏电保护开关动作,因此必须检测出电线路并更换线路。目前针对漏电检测的方案很多,但是检测方法比较复杂,导致价格昂贵、检测不方便等。虽然也有采用电磁感应线圈或者电流传感器感应漏电的漏电检测装置,但是电磁感应线圈和电流传感器的感应能力不强,这种方法误差较大,如果漏电流小就会导致检测不出来,因此,对于漏电检测技术还需要继续改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Rogowski线圈的漏电检测仪,能对电线在线检测,通过显示模块显示漏电流大小。
[000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Rogowski线圈的漏电检测仪,包括Rogowski线圈1、整流桥2、电压跟随器3、二阶滤波器4、两级放大器5、显示模块6;所述Rogowski线圈1、整流桥2、电压跟随器3、二阶滤波器4、两级放大器5、显示模块6顺序依次相连。
[0005]所述Rogowski线圈I是钳形的,Rogowski线圈I 一端与整流桥2的二极管Dl、D2的负极相连,另一端与二极管03、04的正极相连;整流桥2由二极管01、02、03、04组成,二极管01、D2的正极接地;电压跟随器3由电阻Rl、R2和运算放大器Al组成,电阻Rl—端与运算放大器Al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l另一端与整流桥2的二极管D3、D4负极相连,电阻R2—端与运算放大器Al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l的输出端相连;二阶滤波器4由电阻R3、R4、电容C1、C2组成,电阻R3—端与电压跟随器3的运算放大器Al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电容Cl和电阻R4相连,电容Cl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容C2和两级放大器5的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两级放大器5由运算放大器A2和A3、电阻R5、R6、R7、R8、R9、R10组成,电阻R5—端与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另一端接地,电阻R6—端与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6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及电阻R7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阻R9和运算放大器A3的同向输入端相连,电阻R8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3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8另一端接地,电阻R9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及电阻RlO相连,电阻RlO另一端与显示模块6的M⑶处理器的AD 口相连;显示模块由MCU处理器和IXD液晶显示模块构成IXD液晶显示模块与MCU处理器的I/O 口相连。
[000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Rogowski线圈I套在所需测量的电线上,当Rogowski线圈I感应到漏电后,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经整流桥2、电压跟随器3、二阶滤波器4和两级放大器5后滤除高频成分得到一个稳定的直流电压信号,传给显示模块6的MCU处理器的AD口,IXD液晶显示模块显示漏电量的大小。
[000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
[0008]第一步:将Rogowski线圈I套在所需测量的电线上;
[0009]第二步:iRogowski线圈I感应到漏电后,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
[0010]第三步:该感应电动势经过整流桥2整流得到一个含有高频谐波的直流电压信号;
[0011]第四步:该直流电压信号经过二阶滤波器3滤除高频成分得到一个稳定的直流电压信号;
[0012]第五步:该稳定的直流电压信号通过两级放大器5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传给显示模块6的MCU处理器的AD口,IXD液晶显示模块显示漏电量的大小。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I)可在线检测电线是否漏电,且显示模块可以显示大小,以便人们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0015](2)操作简单,实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框图。
[0017]图中各标号:1-感应线圈,2-整流桥,3-电压跟随器,4-二阶滤波器,5-差分放大器,6-显示模块;H-Rogowski线圈,Rl、R2、R3、R4、R5、R6、R7、R8、R9、R10-电阻,Cl、C2-电容,八1^2^3-运算放大器,01、02、03、04 -二极管、MCU-处理器,LCD-液晶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Rogowski线圈的漏电检测仪,包括Rogowski线圈
(I)、整流桥(2)、电压跟随器(3)、二阶滤波器(4)、两级放大器(5)、显示模块(6);所述Rogowski线圈(1)、整流桥(2)、电压跟随器(3)、二阶滤波器(4)、两级放大器(5)、显示模块
(6)顺序依次相连。
[0020]所述Rogowski线圈(I)是钳形的,Rogowski线圈(I)一端与整流桥(2)的二极管Dl、02的负极相连,另一端与二极管03、04的正极相连;整流桥(2)由二极管01、02、03、04组成,二极管Dl、D2的正极接地;电压跟随器(3)由电阻Rl、R2和运算放大器Al组成,电阻Rl—端与运算放大器Al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l另一端与整流桥(2)的二极管D3、D4负极相连,电阻R2—端与运算放大器Al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l的输出端相连;二阶滤波器(4)由电阻R3、R4、电容Cl、C2组成,电阻R3—端与电压跟随器(3)的运算放大器Al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电容Cl和电阻R4相连,电容Cl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容C2和两级放大器(5)的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两级放大器
(5)由运算放大器A2和A3、电阻R5、R6、R7、R8、R9、R10组成,电阻R5—端与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另一端接地,电阻R6—端与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6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及电阻R7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阻R9和运算放大器A3的同向输入端相连,电阻R8—端与运算放大器A3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8另一端接地,电阻R9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及电阻RlO相连,电阻RlO另一端与显示模块(6)的MCU处理器的AD 口相连;显示模块由MCU处理器和IXD液晶显示模块构成IXD液晶显示模块与MCU处理器的1/0 口相连。
[002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基于Rogowski线圈的漏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Rogowski线圈(I)、整流桥(2)、电压跟随器(3)、二阶滤波器(4)、两级放大器(5)、显示模块(6);所述Rogowski线圈(I)、整流桥(2)、电压跟随器(3)、二阶滤波器(4)、两级放大器(5)、显示模块(6)顺序依次相连; 所述Rogowski线圈(I)是钳形的,Rogowski线圈(I)一端与整流桥(2)的二极管Dl、D2的负极相连,另一端与二极管03、04的正极相连;整流桥(2)由二极管01、02、03、04组成,二极管Dl、D2的正极接地;电压跟随器(3)由电阻Rl、R2和运算放大器Al组成,电阻Rl—端与运算放大器Al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l另一端与整流桥(2)的二极管D3、D4负极相连,电阻R2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l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l的输出端相连;二阶滤波器(4)由电阻R3、R4、电容Cl、C2组成,电阻R3—端与电压跟随器(3)的运算放大器Al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电容Cl和电阻R4相连,电容Cl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容C2和两级放大器(5)的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两级放大器(5)由运算放大器A2和A3、电阻R5、R6、R7、R8、R9、R10组成,电阻R5—端与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另一端接地,电阻R6—端与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6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及电阻R7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阻R9和运算放大器A3的同向输入端相连,电阻R8—端与运算放大器A3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8另一端接地,电阻R9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及电阻RlO相连,电阻RlO另一端与显示模块(6)的M⑶处理器的AD 口相连;显示模块由M⑶处理器和LCD液晶显示模块构成LCD液晶显示模块与M⑶处理器的I/O口相连。
【文档编号】G01R31/02GK205594111SQ201620258593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沐润志, 卢杨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