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置高精度守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26772阅读:18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装置高精度守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装置(微机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数据集中器装置、电能计量装置等自动化设备)高精度守时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电站大多采用不同厂家的自动化装置,微机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能计量装置,计算机监控系统等。随着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深入,智能自动化装置的对时间精度指标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比如录波装置和数据集中器装置在外部同步信号消失后,至少能在24h内满足±1s同步精度要求。这就要求二次自动化设备必须具备高精度的系统守时功能。常用的DS3232时钟芯片用来守时的设计一般是通过CPU或者FPGA通过I2C接口来读取RTC芯片中存储的时间信息来进行守时,但是这种时钟芯片内部存储的时间信息只能精确到秒,因此在外部授时信号消失的情况下,如果仅靠I2C读取内部时间信息的方法进行守时会造成系统时间的较大误差。

目前有以下几种方式能提高自动化装置系统守时精度的方案。

参见图1,方案A:利用温补晶振TCXO作为系统定时器晶振,主要是利用温补晶振的高频率精度参数进行计数,达到减小守时误差的目的。方案A主要是使用高精度的温补晶振TCXO作为自动化装置的工作晶振,这种方案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温补晶振的频率精度,而且由于使用了独立的工作晶振,在不采用频率补偿和相位补偿的基础上会造成系统时间的不同步,而且精度越高的温补晶振,成本也比较高。

参见图2,方案B:利用RTC芯片的I2C接口定时读取时间存储器的内容,然后更新系统时间信息。方案B在外部GPS对时信号消失后依靠RTC内部的时间寄存器进行守时,时间精度完全依赖CPU的定时器中断时间,系统守时的精度最差。

参见图3,方案C:直接利用CPU的主频时钟进行定时器计数,首先对GPS的秒脉冲宽度进行计数,进行插值平滑得到主频时钟的补偿系数,然后对计数器值进行变换,减小CPU主频频率偏差。方案C直接利用CPU对主频时钟进行插值平滑进行补偿,由于CPU主频采用普通的晶振,频率偏差较大,CPU需要频繁的进行插值计算,增加了CPU的负荷,降低了CPU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装置高精度守时方法,在不改变原来RTC电路拓扑的基础上,利用RTC脉冲进行守时,在降低设计成本的同时,又能满足电站二次自动化设备装置对于守时精度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自动装置高精度守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自动装置上电后,FPGA从RTC读取时间信息,并保存到内部32位时间寄存器中;

(2)开始检测是否有GPS外部授时脉冲存在,如果外部GPS脉冲存在,转向步骤(3),如果GPS脉冲不存在,转向步骤(5);

(3)判断GPS秒脉冲在授时过程中是否丢失,如果没有丢失,FPGA直接检测GPS秒脉冲上升沿及每个GPS上升沿时刻,并转向步骤(6),如果丢失,保存GPS时间到RTC,然后判断RTC脉冲与GPS脉冲是否同步,如果同步则转向步骤(2),如果不同步则转向步骤(4);

(4)FPGA通过检测GPS秒脉冲上升沿来维护内部计数器SysTimeCnt,当GPS秒脉冲上升沿到来,读取SysTimeCnt值,同时清零进行下次计算,然后计算32.768KHz与GPS的秒脉冲之间相位和频率关系,从而达到外部GPS脉冲与32.768KHz脉冲频率和相位同步;

(5)FPGA开始对RTC的32.768KHz脉冲进行计数,计数值等于32767+Coff_Reg时表示1秒,然后转向步骤(6);

(6)系统内部时间寄存器值加1,然后产生CPU中断请求,CPU收到中断请求后进行中断处理,得到FPGA发送来的整秒时间和自身内部计数器的纳秒时间信息后,进行系统时间更新。

步骤(1)中,FPGA从RTC通过I2C总线读取时间信息。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变电站自动化装置在外部GPS对时信号丢失时可以进行高精度守时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不需要价格昂贵的温补晶振,而是利用RTC芯片自身的32.768kHz的脉冲进行守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利用FPGA对GPS的脉冲的上升沿对RTC的32.768kHz脉冲进行频率和相位校正,产生一个跟GPS秒脉冲同步的中断信号,在GPS秒脉冲信号丢失时依然能保持高精度的守时需求;本发明在RTC芯片只能保存整秒的时间信息的基础上增加纳秒信息,提高了自动化装置的守时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高精度温补晶振方案原理图;

图2为I2C读取RTC时间信息方案原理图;

图3为CPU守时设计方案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守时方案原理框图;

图5为本发明的FPGA中断请求时序图;

图6为GPS秒脉冲同步处理时序图;

图7为系统工作流程图;

图8为CPU守时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外部GPS授时脉冲丢失后,如何高精度的进行系统守时,具体的实现原理如下:

参见图4,FPGA对RTC的32.768kHz的脉冲进行计数,从0计数到32767就是1s,然后FPG A产生一个中断请求Irq给CPU,CPU在中断中记录自身计数器值(在I.MAX6中,用64bit的Timebase值),然后对计数器进行插值平滑记录CPU中断到读取FPGA时间信息需要的时间偏差,计算得出CPU计数值和RTC的32.768kHz的相位关系,这样达到CPU自身时钟与RTC的脉冲的频率同步和相位同步的目的,在外部GPS秒脉冲丢失时能保证高精度的守时需求。

参见图5,在FPGA内部维护1个计数器CntNum对RTC的32.768kHz的脉冲进行计数,记满32768个脉冲就是1秒,此时产生中断请求信号给CPU,CPU利用内部定时器进行插值平滑算法,达到时间精度需求。

FPGA与GPS授时秒脉冲同步设计

参见图6,FPGA内部另外一个计数器SysTimeCnt是对GPS的秒脉冲到来时刻开始计数,工作时钟为50MHz,分辨率为20ns,通过该计数器值的插值计算RTC脉冲与GPS的频率关系和相位关系,并把计算得到的系数放到系数寄存器Coff_Reg中,该寄存器可以通过USART进行访问,用来计算CPU内部Timebase与RTC 32.768kHz脉冲的关系。

参见图7,在本发明方案中,装置上电后,FPGA通过I2C总线读取RTC的日历信息,从而达到断电守时的功能,然后进行GPS脉冲检测,RTC脉冲与GPS秒脉冲频率同步,GPS脉冲存在时,系统使用GPS时间,在GPS秒脉冲消失后对RTC脉冲进行计数,在整秒时刻产生中断请求给CPU,通知CPU进行系统时间的校正。

具体步骤如下:

(1)自动装置上电后,FPGA从RTC读取时间信息,并保存到内部32位时间寄存器中;

(2)开始检测是否有GPS外部授时脉冲存在,如果外部GPS脉冲存在,转向步骤(3),如果GPS脉冲不存在,转向步骤(5);

(3)判断GPS秒脉冲在授时过程中是否丢失,如果没有丢失,FPGA直接检测GPS秒脉冲上升沿及每个GPS上升沿时刻,并转向步骤(6),如果丢失,保存GPS时间到RTC,然后判断RTC脉冲与GPS脉冲是否同步,如果同步则转向步骤(2),如果不同步则转向步骤(4);

(4)FPGA通过检测GPS秒脉冲上升沿来维护内部计数器SysTimeCnt,当GPS秒脉冲上升沿到来,读取SysTimeCnt值,同时清零进行下次计算,然后计算32.768KHz与GPS的秒脉冲之间相位和频率关系,从而达到外部GPS脉冲与32.768KHz脉冲频率和相位同步;

(5)FPGA开始对RTC的32.768KHz脉冲进行计数,计数值等于32767+Coff_Reg时表示1秒,然后转向步骤(6);

(6)系统内部时间寄存器值加1,然后产生CPU中断请求,CPU收到中断请求后进行中断处理,得到FPGA发送来的整秒时间和自身内部计数器的纳秒时间信息后,进行系统时间更新。

CPU与FPGA的接口设计以及误差校正

参见图8,在GPS脉冲丢失后,RTC脉冲与GPS已经进行了同步校正,对RTC脉冲的计数器值已经进行了插值平滑,保证FPGA的中断请求与GPS的秒脉冲信号已经做到了频率同步和相位同步。CPU在收到中断请求后读取内部的计数器值到64bits的Timebase中,CPU对计数器值插值平滑后更新系统时间,完成自动化装置的守时。

与背景技术中的方案A相比较,采用本发明的自动化装置守时方案,在不改变原有电路设计的基础上利用RTC等RTC芯片的32.768kHz的脉冲输出作为FPGA计数器的输入时钟,而RTC芯片的该脉冲输出在-40~85℃的工作环境下频率误差仅为±3.5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这样配合频率补偿和相位补偿算法,满足电力自动化装置守时精度的要求,而且降低了成本。

与背景技术中的方案B相比较,采用本发明的自动化装置守时方案,首先对GPS的1pps秒脉冲对RTC的32.768kHz脉冲进行频率同步和相位同步,在1pps信号消失后,利用校正后的脉冲进行守时,可以在RTC的内部寄存器基础上增加纳秒的时间信息,大大提高自动化装置的守时精度。

与背景技术中的方案C相比较,采用本发明的自动化装置守时方案,采用的RTC的输出脉冲频率精度在工业范围内为±3.5ppm,由于普通的晶振,另外使用了FPGA进行对该脉冲计数进行频率校正和相位校正,CPU只需要在1s的时刻进行回读即可,大大降低了CPU的负荷,提高了CPU的运行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