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即时充电的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5230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持即时充电的手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持即时充电的手表。



背景技术:

手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也很常用的一种穿戴式设备,手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近年来,智能手表的诞生更是将其使用便利性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智能手表,是将手表内置有智能化系统,通过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而连接于网络进而实现多个功能,除了能够同步智能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信息外,有些智能手表还安装有多种传感器以采集多种类型的信息。但正是由于智能手表的多功能化和智能化,智能手表需要经常充电,一般带WIFI芯片的手表基本上几个小时电能就会耗尽。现有智能手表的充电组件通常设计在表盘的背面,当用户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时,需要先将智能手表从用户手腕上摘下来,然后将其放置到专用充电器上进行充电,这种专用充电器通常借助具有磁性接头设计的专用充电线或专用充电组件与位于手表表盘背面的手表充电组件牢牢地吸附在一起,以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

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智能手表的耗电量比较大,智能手表用户几乎每天都需要将智能手表从手腕上摘下来放到充电器上进行充电,很显然,这不仅给智能手表用户带来了使用上的不便,而且,很多智能手表用户由于充电操作繁琐经常会忘记为自己的手表充电,进而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使用户更方便的为自己的智能手表充电,进而使智能手表更好的为用户服务,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支持即时充电的手表,该手表在表带的外表面上附设有充电组件,可通过处于开放空间的该充电组件对手表进行充电,这样,用户无需将手表摘离手腕,即可随时随地地对手表进行充电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支持即时充电的手表,包括表带1和表体2,其中:

所述表体2中至少设置有可充电电池21;

所述表带1与表体2连接;

所述表带1设有处于开放空间的充电组件11,所述充电组件11与所述可充电电池21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表体2中还设置有显示器、传感器组、存储器、处理器和/或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表带1由柔性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充电组件11为充电端口,通过与外界的充电线连接来充电。

可选地,所述充电端口内嵌在表带1上。

可选地,所述充电端口在表带上的嵌入位置可移动。

可选地,所述充电端口与靠近表体2的表带1一端之间设有滑槽12,所述充电端口可自由地在所述滑槽12中作直线运动。

可选地,所述充电端口与靠近表体2的表带1一端之间设置有连接线存放盒。

可选地,所述滑槽12中设置有对充电端口的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

可选地,所述充电组件11为可伸缩的充电线或无线充电组件。。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持即时充电的手表在表带的外表面上附设有充电组件,通过处于开放空间的该充电组件可随时对手表进行充电,这样,用户无需将手表摘离手腕,即可随时随地地对手表进行充电操作。使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持即时充电的手表,可在不影响用户的正常工作生活的情况下,更方便的为智能手表充电,进而使智能手表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持即时充电的手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支持即时充电的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支持即时充电的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支持即时充电的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持即时充电的手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手表包括表带1和表体2,其中:

所述表体2中至少设置有可充电电池21;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手表的多功能化,本实用新型表体2中还可设置有显示器、传感器组、存储器、处理器、控制器等组件,而所述可充电电池用于对表体中设置的上述组件或其它用电组件进行充电。由于本实用新型仅讨论手表的即时充电,与手表的其它功能组件并无直接关联,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表体中除可充电电池21外的其它组件不作任何限定,也就是说,无论是否包含其它组件,所有设置有可充电电池的表体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实用新型对于可充电电池的类型和容量也不作特殊限定,即所有适合为手表或者智能手表供电的可充电电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表带1与表体2连接;

所述表带1设有处于开放空间的充电组件11,所述充电组件11与所述可充电电池21电连接。

其中,所述表带1与表体2可以通过连接孔与连接轴的镶嵌配合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对于表带与表体的连接方式不作任何限定,所有能够支持充电组件11与可充电电池21进行电连接的连接方式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其中,所述表带1由柔性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充电组件11可以为充电端口,通过与外界的充电线连接来充电,类似于手机的充电端口;也可以是可伸缩的充电线;还可以是无线充电组件。

如图2所示,当所述充电组件11为充电端口时:

所述充电端口可内嵌在表带1与表体2连接的一端,这样,所述充电端口可直接通过表带1与表体2之间的连接空隙与所述可充电电池21连接起来;当然,所述充电端口也可内嵌在表带1外表面的中间位置或其它与表体2存在一定距离的位置,此时,所述充电端口可通过柔性电连接线与所述可充电电池连接,这样,所述充电端口与可充电电池21的连接线就不会由于表带1的弯折而发生折断等现象。

当然,所述充电端口的嵌入位置取决于是否方便为手表进行充电,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端口在表带上的嵌入位置是可移动的,也就是说,手表用户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来控制所述充电端口所处的位置,比如对于手腕比较细的用户,可将充电端口的位置设置于离表体2较近,对于手腕比较粗的用户,可将充电端口的位置设置于离表体2较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手表中,充电端口与靠近表体2的表带1一端之间设有一滑槽12,如图3所示,所述充电端口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自由地在所述滑槽12中作直线运动,相应地,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可充电电池21之间的电连接线的长度应设置为足够长,至少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充电端口与靠近表体的表带1一端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可充电电池21之间的电连接线在表体2内发生缠结等现象,本实用新型在充电端口与靠近表体2的表带1一端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线存放盒,用于存放暂时不需要使用的电连接线,也就是说,如果所述充电端口移动到滑槽12的最远距离则无需存放电连接线,如果所述充电端口位于滑槽12中的其它距离,则将暂时不需要使用的电连接线存放在所述连接线存放盒中。其中,所述连接线存放盒可以缠绕、折叠等方式存放多余的连接线。

进一步地,为了使充电端口不至于在所述滑槽12中随意地移动,所述滑槽12中还设置有固定装置,以在所述充电端口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对于充电端口的位置进行固定。

所述固定装置可以为卡扣、挡扣等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对于固定装置的具体实现形式不作任何限定,任何可对充电端口的位置进行固定且适合的固定装置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4所示,当所述充电组件11为可伸缩的充电线时:

所述充电线的一端固定内嵌在所述表带1内,并与所述可充电电池21电连接,另一端穿出表带1的外表面,以与外部电源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从所述表带1的一侧面穿出,以方便连接外部电源。

其中,所述充电线的长度设置为足以与外部电源连接,比如设置为不小于10cm。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所述充电线设置为支持弹性收放,比如,当需要使用充电线进行充电时,将充电线从表带1中拉出,当拉出至一定长度,比如最大长度时,所述充电线卡锁在该位置,以便于充电;充电完毕后,将所述充电线弹性回收至所述表带1中,在表带1中,所述充电线可以以缠绕、折叠等方式存放,以免发生缠结等现象。

其中,所述充电线连接外部电源的一端可以为USB端口,或者更为小型方便的mini USB端口,再或者是可与其它充电线适配的电连接端口。

当所述充电组件11为无线充电组件时: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安装在表带1的任何位置,以通过电感耦合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处于开放空间的充电组件对手表进行充电,这样,用户无需将手表摘离手腕,即可随时随地地对手表进行充电操作。使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持即时充电的手表,可在不影响用户的正常工作生活的情况下,更方便的为智能手表充电,进而使智能手表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