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7264发布日期:2022-04-14 20:1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智能手表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表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等多种功能,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现今的智能手表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家庭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显示来电信息、天气信息等内容。
3.但是现有的智能手表屏幕的材质大多是复合pv塑料或者合成玻璃,虽然美观并且显示清晰,但是都属于质脆材料,在户外佩戴使用时,若不小心与坚硬物质发生摩擦碰撞,屏幕会极易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手表的防护装置,用以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的防护装置,包括:
6.智能手表本体,内部安装有电源、北斗定位系统、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以及中央处理器,所述电源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北斗定位系统和所述超宽带通信系统电连接,且所述智能手表本体的两端均设有表带;
7.防护外壳,套设在所述智能手表本体的上表面,在所述防护外壳的两端设有以供所述表带穿过的表带套口,在所述防护外壳上开设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智能手表本体的充电接口相对应,在所述防护外壳内部覆设柔性护板;
8.充电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防护外壳的开口上,被配置为可滑动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
9.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外壳上开设可视窗口,所述可视窗口与所述智能手表本体上的表盘对应设置。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护盖,所述护盖通过转轴可转动固定在所述防护外壳的一侧,所述护盖上设有透明板,所述透明板与所述可视窗口对应设置。
11.进一步地,在所述防护外壳的可视窗口的两侧设有至少一个磁吸孔,所述护盖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磁吸凸起,其中所述磁吸孔与所述磁吸凸起一一对应设置。
12.进一步地,还包括:
13.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扣与所述防护外壳固定,其中,所述复位弹簧设有至少一个。
14.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包括:
15.轴杆,所述护盖设有转接孔,所述轴杆穿设在所述转接孔内;
16.转动套,设有两个,分别套设与所述轴杆的两端,用于固定所述护盖。
17.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滑动机构包括:
18.滑动主体,设置在所述防护外壳的开口上,所述滑动主体内开设有第一通孔,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开设面积要大于两倍所述充电接口的面积;
19.辅助滑动槽,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主体的第一通孔上下两侧的内壁上;
20.滑动挡板,可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辅助滑动槽之间,且所述滑动挡板的面积为所述第一通孔面积的一半;
21.滑动块,设置在所述滑动挡板的一端;
22.充电挡板,设置在所述滑动主体上,所述充电挡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滑动块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滑动。
23.进一步地,还包括:
24.固定插板,设有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护外壳底部的两侧;
25.底板,套设在所述智能手表本体的下表面,并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固定插板固定连接;
26.其中,底板上开设有固定螺纹孔,固定件包括:固定螺丝和弧形螺套,弧形螺套设置在固定螺丝的一端,固定螺丝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螺纹孔与所述固定插板固定连接。
27.进一步地,还包括:
28.散热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面,其中,所述散热板的形状与所述智能手表本体底部的形状相匹配;
29.表带套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表带套板的设置位置与所述防护外壳的表带套口相对应。
30.进一步地,还包括:
31.软胶套,套设在所述散热板的外围;
32.固定底杆,设有多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散热板的周侧;
33.圆盘扣,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杆上方;
34.固定贴合盖片,固定在所述圆盘扣的上方。
35.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手表防护装置,能够利用防护外壳对抗外界的冲击力,并且防护外壳内部设有柔性护板,更好的对内部的智能手表本体进行保护,并且为了在不拆卸对应的防护外壳时,对智能手表本体进行充电,在防护外壳上对应充电接口的位置开设开口,并在该开口上设置充电滑动机构,这样如果需要进行充电时,只需将充电滑动机构滑动打开,充电接口就会被暴露出来,用户就可以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了,这样在保证智能手表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手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手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手表本体的内部电路结构框图;
4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手表本体的部分防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手表本体的整体防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4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底板、散热板及表带套板的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智能手表本体,1-1、电源,1-2、北斗定位系统,1-3、超宽带uwb通信系统,1-4、中央处理器,1-5、表带,1-6、充电接口;
46.2、防护外壳,2-1、表带套口,2-2、开口,2-3、柔性护板,2-4、可视窗口,2-5、磁吸孔;
47.3、充电滑动机构,3-1、滑动主体,3-1-1、第一通孔,3-2、辅助滑动槽,3-3、滑动挡板,3-4、滑动块,3-5、充电挡板,3-5-1、第二通孔;
48.4、护盖,4-1、转轴,4-1-1、轴杆,4-1-2、转动套,4-2、透明板,4-3、磁吸凸起;
49.5、复位弹簧;
50.6、固定插板;
51.7、底板,7-1、固定螺纹孔;
52.8、固定件,8-1、固定螺丝,8-2、弧形螺套;
53.9、散热板,9-1、软胶套,9-2、固定底杆,9-3、圆盘扣,9-4、固定贴合盖片;
54.10、表带套板。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56.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57.uwb(ultra wide band,超宽带)技术是一种使用1ghz以上频率带宽的无线载波通信技术,uwb技术不采用正弦载波,而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大,通过uwb技术安装设置于北斗定位智能手表内部,能够利用uwb技术具有的系统复杂度低,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对信道衰落不敏感,截获能力低,定位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室内等密集多径场所的高速无线接入。
5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智能手表的防护装置,如图1至3所示,包括:
59.智能手表本体1,如图2和3所示,内部安装有电源1-1、北斗定位系统1-2、超宽带uwb通信系统1-3以及中央处理器1-4,所述电源1-1与所述中央处理器1-4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1-4分别与所述北斗定位系统1-2和所述超宽带通信系统电连接,且所述智能手表本
体1的两端均设有表带1-5;
60.防护外壳2,如图1所示,套设在所述智能手表本体1的上表面,在所述防护外壳2的两端设有以供所述表带1-5穿过的表带套口2-1,在所述防护外壳2上开设开口2-2,所述开口2-2与所述智能手表本体1的充电接口1-6相对应,在所述防护外壳2内部覆设柔性护板2-3;
61.充电滑动机构3,设置在所述防护外壳2的开口2-2上,被配置为可滑动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2-2。
62.在上述方案中,柔性护板2-3优先选用软绵护板。防护外壳2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等,具体大小和形状可根据不同型号不同形状的智能手表本体1进行相对调整,保证防护外壳2能够将智尚手表本体的上表面套设在内即可,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63.另外,防护外壳2上的开口2-2要大于智能手表本体1上的充电接口1-6,并且开口2-2的形状也与充电接口1-6对应的形状相匹配。
64.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利用防护外壳2对抗外界的冲击力,并且防护外壳2内部设有柔性护板2-3,更好的对内部的智能手表本体1进行保护,并且为了在不拆卸对应的防护外壳2时,对智能手表本体1进行充电,在防护外壳2上对应充电接口1-6的位置开设开口2-2,并在该开口2-2上设置充电滑动机构3,这样如果需要进行充电时,只需将充电滑动机构3滑动打开,充电接口1-6就会被暴露出来,用户就可以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了,这样在保证智能手表使用更加方便。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用户能够更加方便查看智能手表的显示内容,所述防护外壳2上开设可视窗口2-4,所述可视窗口2-4与所述智能手表本体1上的表盘对应设置。
66.其中,可视窗口2-4的大小以及形状与智能手表的表盘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
67.通过可视窗口2-4,用户可以及时查看智能手表显示的时间、提示信息、运行信息、健康信息等,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还包括:护盖4,所述护盖4通过转轴4-1可转动固定在所述防护外壳2的一侧,所述护盖4上设有透明板4-2,所述透明板4-2与所述可视窗口2-4对应设置。
69.在上述方案中,为了进一步对智能手表进行保护,在防护外壳2的顶部设置护盖4,转轴4-1设置在防护外壳2顶部的一侧,这样用户就可以将护盖4进行开合操作,进而进一步查看智能手表上的显示内容,或者对智能手表表面进行简单清洁等操作。在护盖4上设置透明板4-2,这样用户就可以直接通过透明板4-2来查看智能手表的信息,既能保护智能手表的表盘,又能及时获知表盘上显示的内容。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固定护盖4,同时还能保证用户能够更好的打开护盖4,在所述防护外壳2的可视窗口2-4的两侧设有至少一个磁吸孔2-5,所述护盖4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磁吸凸起4-3,其中所述磁吸孔2-5与所述磁吸凸起4-3一一对应设置。
71.其中磁吸孔2-5可以为圆孔、方孔、花型孔、不规则形状孔、长孔等中的至少一种。对应的磁吸凸起4-3的形状与磁吸孔2-5的形状相匹配,并且在磁吸孔2-5和磁吸凸起4-3上设有不同极的磁铁,以保证二者相互靠近时能够相互吸住。避免护盖4在特殊情况下自行打开的情况,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护盖4能够更好的复位,防护装置还包括:
73.复位弹簧5,所述复位弹簧5的一端与所述转轴4-1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5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扣与所述防护外壳2固定,其中,所述复位弹簧5设有至少一个。
74.通过复位弹簧5,用户无需手动闭合护盖4,护盖4就能自行复位合上,并且在磁吸孔2-5和磁吸凸起4-3的作用下,能够使得护盖4闭合后更加稳定,不会受到外界的轻微作用力就能打开。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转轴4-1包括:轴杆4-1-1,所述护盖4设有转接孔,所述轴杆4-1-1穿设在所述转接孔内;转动套4-1-2,设有两个,分别套设与所述轴杆4-1-1的两端,用于固定所述护盖4。
76.在上述方案中,护盖4上与转轴4-1连接的一侧的两端设置相应的转接孔,该转接孔为中空圆形。轴杆4-1-1的直径略小于转接孔的直径,这样能够使得轴杆4-1-1两端能够顺利穿过该转接孔。为了进一步对转轴4-1进行固定,转轴4-1穿过转接孔后,利用转动套4-1-2套在轴杆4-1-1的两端,对转轴4-1进行定位,避免转轴4-1脱出。
77.其中,转动套4-1-2的外直径要大于转接孔的直径。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充电滑动机构3包括:
79.滑动主体3-1,设置在所述防护外壳2的开口2-2上,所述滑动主体3-1内开设有第一通孔3-1-1,其中所述第一通孔3-1-1的开设面积要大于两倍所述充电接口1-6的面积;辅助滑动槽3-2,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主体3-1的第一通孔3-1-1上下两侧的内壁上;滑动挡板3-3,可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辅助滑动槽3-2之间,且所述滑动挡板3-3的面积为所述第一通孔3-1-1面积的一半;滑动块3-4,设置在所述滑动挡板3-3的一端。
80.在上述方案中,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
81.需要充电时,用户手动拖住滑动块3-4带动滑动挡板3-3在辅助滑动槽3-2上向打开侧移动,移动完成之后就会将充电接口1-6暴露出来,这样用户就可以将充电设备连接在该充电接口1-6上,就可以对智能手表的电池进行充电。
82.充电完成后,用户就可以将充电设备从充电口上拔下来,然后拖住滑动块3-4,带动滑动当本在辅助滑动槽3-2上向关闭侧移动,这样,滑动挡板3-3就会将充电接口1-6挡住,能够更好的对充电接口1-6进行保护。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充电滑动机构3还包括:充电挡板3-5,设置在所述滑动主体3-1上,所述充电挡板3-5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5-1,所述滑动块3-4在所述第二通孔3-5-1内滑动。
84.这样,第二通孔3-5-1能够对滑动块3-4的滑动范围进行限位。
8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还包括:
86.固定插板6,设有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护外壳2底部的两侧;底板7,套设在所述智能手表本体1的下表面,并通过固定件8与所述固定插板6固定连接;其中,底板7上开设有固定螺纹孔7-1,固定件8包括:固定螺丝8-1和弧形螺套8-2,弧形螺套8-2设置在固定螺丝8-1的一端,固定螺丝8-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螺纹孔7-1与所述固定插板6固定连接。
87.在上述方案中,底板7的底部形状为与人体的腕部更好贴合的弧形形状,并且为了进一步能够更好的贴合人体的腕部,在固定螺丝8-1上也设置弧形螺套8-2。
8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给智能手表本体1加上防护外壳2和底板7后,智能手表本体1就会存在不好散热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技术的防护装置还包括:
89.散热板9,设置在所述底板7的顶面,其中,所述散热板9的形状与所述智能手表本体1底部的形状相匹配;表带套板10,设置在所述底板7的顶面,所述表带套板10的设置位置与所述防护外壳2的表带套口2-1相对应。
90.在上述方案中,散热板9一般选用比较好导热的金属材料。散热板9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者其他适合的形状。
91.另外,将底板7和防护外壳2在智能手表本体1上固定好后,表带套板10与防护外壳2的表带套口2-1刚好能够将表带1-5卡住。
9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防护装置还包括:
93.软胶套9-1,套设在所述散热板9的外围;固定底杆9-2,设有多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7上,位于所述散热板9的周侧;圆盘扣9-3,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杆9-2上方;固定贴合盖片9-4,固定在所述圆盘扣9-3的上方。
94.在上述方案中,对应固定底杆9-2优选为4个,同样圆盘扣9-3和固定贴合盖片9-4也对应设置4个。其中,散热板9可以取下来,进行清理或者更换,如果需要取下来时,可以手动拖动固定贴合盖片9-4,带动圆盘扣9-3向外侧旋转,这样将各个固定底杆9-2上的圆盘扣9-3均向外侧旋转完成之后,散热板9就会被释放开来,这样用户就可以取下散热板9。
95.需要将散热板9装回时,直接将散热板9放置在底板7上,然后依次拖动各个固定贴合盖片9-4,带动圆盘扣9-3向内侧旋转,这样就可以将散热板9固定在底板7上,不会脱离。
96.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技术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技术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97.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技术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技术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技术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98.尽管已经结合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9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100.本技术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101.本技术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102.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技术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技术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103.尽管已经结合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104.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技术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