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用“北京时间”自动对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73阅读:20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钟用“北京时间”自动对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钟表技术领域

目前普及型机械式种类,均属于中低档产品,等级低、精度差、误差大,而且多数钟在使用一年后都出现日差数分钟的现象,人们为了准确地掌握时间,必须经常地、花费一定精力来对正钟的走时,由于钟表是人们生活、工作所必需的记时工具,因此,钟的对时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所以,提高钟的自动化程度,实现钟的自动对时,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实现钟与北京时间自动对时,提高钟的自动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在于,采用无线电接收装置把广播电台整点时播出的报时信号选择接收下来,经过放大处理后转换成对时驱动信号,实现钟的自动对时。
该钟用北京时间对时器由电源及控制部分〔1〕和电子线路部分〔2〕组成,电源及控制部分〔1〕由电源电路〔3〕、控制电路〔4〕、收音机检波器〔5〕组成。电子线路部分由f1选频放大电路〔6〕、电压比较电路〔7〕、反相电路〔8〕、缓冲放大电路〔9〕、f2选频放大电路〔10〕、电压比较电路〔11〕、时间比较电路〔12〕、延时电路〔13〕〔14〕、f3选频放大电路〔15〕、电压比较电路〔16〕、时间比较电路〔17〕、延时电路〔18〕、对时驱动电路〔19〕组成。
该对时器的时轮控制可采用时轮控制K1结构 ,分轮控制可采用分轮控制K2结构 。
本实用新型钟用“北京时间”自动对时器,除个别元器件外完全可以采用现行的电子器材组装,在钟的成本增加不大的前提下就可实现钟的自动对时,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又可使钟与收音机二者兼备,合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适宜设计安装于马蹄钟、座钟、挂钟等有一定体积的钟类,因为这些钟造型大而有效使用空间小,通常约有60%左右,其余空间可由对时器所利用,如果把本实用新型设计安装在电钟上,那将使钟完全实现自动化,钟的实用价值也将不可估量。
本实用新型是电子技术在钟表上的应用,因此,可由电子行业同钟表行业联合设计生产,电路可采用散件组装,也可为之集成化,如果集成化则电路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将驱动式对时改为置零式对时应用于数字显示式电子钟表。
附图1为钟用“北京时间”自动对时器原理方框图,图中1为电源及控制部分,2为电子线路部分。电源及控制部分包括电源电路〔3〕、控制电路〔4〕、收音机检波器〔5〕。电子线路部分,6为选频放大电路,7为电压比较电路、8为反相电路、9为缓冲放大电路、10为f2选频放大电路、11为电压比较电路、12为时间比较电路、13为延时电路Ⅰ,14为延时电路Ⅱ,15为f3选频放大电路、16为电压比较电路、17为时间比较电路、18为延时电路、19为对时驱动电路。
附图2为时轮控制K1结构原理图。图中20为金属簧片的动触点、21为非金属传动杆、22为时轮,23为与钟相对应的刻度,24为220V火线接头,25为电源变压器接头,26为静触点(双),α1为行程时间10分钟的角度。
附图3为分轮控制K2结构原理图。图中27为间隙零电位,28为K2α+12V接头,29为金属簧动触点,30为非金属传动杆,31为分轮,32为与钟相对应的刻度,33为K2b-12V的接头,34为静触点,35为对时驱动电动电机,36为继电器触头,α2为行程10分钟的角度。
附图4为钟用“北京时间”自动对时器原理线路图。图中T1-T25为晶体三极管,R1——R11为电阻,B1——B6为中周,C1——C29为电容,D1——D12为晶体二极管,W1——W3为可变电位器,JRX——13继电器符号。
权利要求
1.一种钟用“北京时间”自动对时器,由电源及控制部分[1]和电子线路部分[2]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系统采用无线电接收装置把广播电台整点时播出的报时信号选择接收下来,经过放大处理后转换成对时驱动信号,实现钟的自动对时。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对时器,其特征为接收部分采用收音机检波器〔5〕以前的接收装置。
3.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对时器,其特征为与接收部分的接口电路为缓冲放大电路〔9〕,并且分成三路进行选频放大,分别为F12500HZ钳位输出通道,F2784HZ报时信号前五声的鉴别通道和F31568HZ“最后一响”鉴别通道。
4.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对时器,其特征为电源为时轮控制,并且采用时轮控制K1结构;对时为分轮控制,并且采用分轮控制的K2结构。
专利摘要
钟用“北京时间”自动对时器,采用无线电接收装置把广播整点时播出的报时信号选择接收下来,经过放大处理后转换成对时驱动信号,实现钟的自动对时。本对时器适宜设计安装于马蹄钟、座钟、挂钟等有一定体积的钟类,因为这些钟造型大而有效使用空间小,通常约有60%左右,其余空间可由对时器所利用。如将此对时器安装在电钟上,可实现钟的完全自动化。
文档编号G04D7/00GK86206339SQ86206339
公开日1987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1986年8月29日
发明者许建辉 申请人:许建辉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