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防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0640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智能防范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防范系统,包括多个第一发射设备、多个固定监测终端、移动巡查终端以及远程数据中心。其中:每个第一发射设备与一个被监测体绑定,用于发射代表该被监测体身份的身份信息;固定监测终端布置在城市道路和重点区域,用于接收位于其附近的第一发射设备发射的身份信息;移动巡查终端,包括手持巡查终端和车载巡查终端;远程数据中心用于接收并监控固定监测终端、手持巡查终端和/或车载巡查终端发送的信息。采用本发明的智能防范系统,能够对可移动体进行实时、全方位监控,当该可移动体丢失时,可以及时尽快寻回,从而将物体所有人的损失降至最低。
【专利说明】智能防范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方位监控技术,特别是一种智能防范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拥有交通工具的比例越来越高,私家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率也逐年递增。
[0003]由于机动车、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丢失被盗案件频频发生,丢失案件数量大大超出现有警力。此外,侦破难度较大、破案成本较高,也造成此类案件破案率较低。
[0004]如何有效的防止机动车、电动自行车等被盗案的发生,并提高被盗后的破案率,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0006]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防范系统,可以实时的、全方位的对移动体进行监控。
[000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智能防范系统,包括多个第一发射设备、多个固定监测终端、移动巡查终端以及远程数据中心;
[0008]其中:
[0009]每个所述第一发射设备与一个被监测体绑定,用于发射代表所述该被监测体身份的身份信息;
[0010]固定监测终端布置在城市道路和重点区域,用于接收位于其附近的第一发射设备发射的身份信息,保存所述身份信息和接收到该身份信息的时间信息,并在所述远程数据中心下发上传指令时,将所述身份信息和接收到该身份信息的时间信息上传至所述远程数据中心;
[0011]移动巡查终端,包括手持巡查终端和车载巡查终端;
[0012]其中,所述手持巡查终端用于接收所述身份信息,并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对所述被监测体进行巡查,并在所述远程数据中心下发上传指令时,将可疑被监测体的信息上传至远程数据中心;
[0013]所述车载巡查终端用于接收所述身份信息,基于所述远程数据中心下发的排查指令对所述被监测体进行排查与拦截,并将获得的所述被监测体的轨迹信息发送至远程数据中心;
[0014]远程数据中心用于接收并监控所述固定监测终端、手持巡查终端和/或车载巡查终端发送的信息。
[0015]采用本发明的智能防范系统,能够对移动体进行实时、全方位监控,当该移动体丢失时,可以及时尽快寻回,从而将物体所有人的损失降至最低,或者当移动体为未成年人或者老年人时,其监护人能够尽快寻回,避免其收到进一步的伤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中的部件只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或类似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0017]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防范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0018]图2为图1中的第一发射设备和第二发射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0020]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智能防范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0021]在本实施方式中,智能防范系统包括多个第一发射设备10、多个固定监测终端20、移动巡查终端30以及远程数据中心40。
[0022]其中,每个第一发射设备10与一个被监测体绑定,用于发射代表该被监测体身份的身份信息。例如,第一发射设备10可以采用隐蔽安装的方式绑定在被监测体上。
[0023]固定监测终端20布置在道路和重点区域,用于接收位于其附近的第一发射设备10发射的身份信息,保存身份信息和接收到该身份信息的时间信息,并在远程数据40中心下发上传指令时,将身份信息和接收到该身份信息的时间信息上传至远程数据中心40。
[002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监测终端20例如可以绑定在城市道路两侧的路灯杆、信号灯杆和/或固定建筑物上,并安装在超市、学校等人流车流较密集的重点区域。
[0025]移动巡查终端30包括手持巡查终端31和车载巡查终端32。手持巡查终端31用于接收身份信息,根据身份信息对被监测体进行巡查,并在远程数据中心40下发上传指令时,将可疑被监测体的信息上传至远程数据中心40。
[0026]车载巡查终端32用于接收身份信息,基于远程数据中心40下发的排查指令对被监测体进行排查与拦截,并将获得的被监测体的轨迹信息发送至远程数据中心40。
[0027]远程数据中心40用于接收并监控固定监测终端20、手持巡查终端31和/或车载巡查终端32发送的信息。
[0028]被监测体例如可以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人员、大型动物等的一种或多种。
[0029]例如,当被监测体为电动自行车,第一发射设备10可以通过隐蔽安装的方式与该电动自行车绑定在一起。在电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第一发射设备10持续或以一定频率向外发射代表该电动自行车身份的身份信息。当其进入某一个固定监测终端20的接受范围时,该固定监测终端可以接收到第一发射设备10发出的身份信息,保存该身份信息,并生成接收到该身份信息的时间信息。当远程数据中心40下发上传指令(例如,当前监测到的身份信息为被盗车辆的身份信息,该被盗车辆的身份信息即可作为上传指令,从而触发该固定监测终端的上传)时,并将该身份信息上传至远程数据中心40。这样一来,远程数据中心40可以随时监测实时警情,如被盗车辆的报警信息。进而查询到被盗车轨迹、查看统计信息,找到线索,指挥附近的巡查警员进行拦截被盗车辆,实现高效破案。
[0030]此外,当管理者(如警察或者交通协管员等)发现某电动自行车可疑时,可以使用手持巡查终端31通过例如扫描来获取第一发射设备10发出的身份信息,将该身份信息上传至远程数据中心40,由远程数据中心40来判断该电动自行车是否为非法车辆。或者,也可以使用车载巡查终端32排查与拦截该电动自行车并获取其运动轨迹,并将该运动轨迹上传至远程数据中心40。
[0031]或者,手持巡查终端31还可以实时查询车辆和车主信息,当车主发生交通意外时,通过排查终端可以实时查询紧急联系人信息,为挽救生命节省时间。同时,通过检查车主身份证与车主信息是否一致,排查此车是否是被盗车辆。
[003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监测终端20除了布置在主要道路之外,还可以布置在出城主要交通要道,这样一来,可以判断可疑被监测体是否出城或者通过何路径出城,为后续寻回可疑被监测体提供重要线索。
[003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智能防范系统还可以包括身份信息上传设备60,用于记录被监测体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上传至远程数据中心40。身份信息例如可以包括被监测体的身份信息和/或被监测体的所有者或监护人的身份信息。
[003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固定监测终端20还可以将接收到的身份信息推送到附近的手持巡查终端31和/或车载巡查终端32上。
[0035]例如,当前的被监测体是已备案的可疑被监测体(如,已由公安机关备案丢失的电动自行车)。当该被监测体的身份信息被某个固定监测终端20接收时,该固定监测终端20可以向附近的手持巡查终端31和/或车载巡查终端32推送该身份信息,从而通知使用手持巡查终端31和/或车载巡查终端32的管理者,进而实现对该被监测体的跟踪和拦截。
[003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智能防范系统还可以包括与被监测体所有者或监护人绑定的第二发射设备(图中未示出)。第二发射设备用于发射代表该被监测体身份的身份信息。固定监测终端20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一发射设备10发出的身份信息且未接收到与第一发射设备相对应的第二发射设备发出的身份信息时,向远程数据中心40发送异常信息。远程中心40再将异常信息推送给被监测体所有者或监护人。
[0037]例如,当固定监测终端20在接收到与电动自行车绑定的第一发射设备10发出的身份信息,但未接收到与第一发射设备相对应的与车主绑定的第二发射设备发出的身份信息时,说明此时驾驶车辆的并非车主本人,进而证明该电动自行车有可能被盗。此时,固定监测终端20向远程数据中心40发送异常信息。远程中心40再将异常信息推送给车主。由车主来判断自己所有的电动自行车是否丢失被盗。
[0038]参见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智能防范系统中的第一发射设备10和第二发射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003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射设备10和第二发射设备均包括RFID模块11、存储模块12和供电模块13。其中,存储模块12存储身份信息。RFID模块11读取存储模块12存储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发送至固定监测终端20、手持监控终端30和/或移动监控终端40。供电模块13用于对RFID模块11供电。
[0040]由于第一发射设备10或第二发射设备中有供电模块13对RFID模块11进行供电,使得RFID模块11发射的无线电波功率更高,进而发射距离也更远,即便用于接收该身份信息的固定监测终端20、手持监控终端30和/或移动监控终端40与第一发射设备10相距30?50米甚至更远的距离,也能够接收到第一发射设备10或第二发射设备发射出的无线电波信号。
[004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个固定监测终端20及移动巡查终端30均可以包括RFID接收模块和通信模块。
[0042]RFID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身份信息。通信模块用于将RFID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身份信息发送至远程数据中心。
[004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射设备10、第二发射设备中的RFID模块和位于各固定监测终端20、移动巡查终端30中的RFID接收模块的工作频率为2.4GHz。
[004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远程数据中心40还用于基于多个固定监测终端20向其发送的身份信息和接收到该身份信息的时间信息生成多个对应的被监测体的运动轨迹。
[0045]例如,固定监测终端A在14:01分接收到对被监测体一的身份信息,固定监测终端B在14:05分接收到对被监测体一的身份信息,以此类推,固定监测终端N在15:06分接收到对被监测体一的身份信息。远程数据中心40基于上述数据,即可生成该被监测体一在该段时间内的大致运动轨迹。
[0046]类似地,由于每个固定监测终端20可以将多个被监测体的身份信息及接收到该身份信息的时间信息上传至远程数据中心40,远程数据中心40可以生成多条分别对应多个被监测体的运动轨迹。
[004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的智能防范系统还可以包括系统维护设备。系统维护设备用于实时监测第一发射设备10、第二发射设备、固定监测终端20、手持巡查终端31和/或车载巡查终端32的工作状态。例如,系统维护设备可以监测各RFID模块和RFID接收模块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以及为各RFID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是否有充足的电力供应。
[004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的智能防范系统还可以包括身份信息更新平台70。身份信息更新平台70用于接收对被监测体的身份信息的更新,并将更新后的身份信息实时发送至远程数据中心20,从而保证智能防范系统中的车辆信息与车主信息唯一正确对应。
[004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的智能防范系统还可以包括远程指挥中心50。远程指挥中心50用于调取远程数据中心40的数据。
[005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的智能防范系统还可以包括接警平台80。接警平台80用于接收报警信息,并将报警信息传输至远程数据中心。例如,接警平台80可以接收短信、微信、电话报警,还可以接收通过手机应用发送的报警信息。
[0051]远程数据中心20可以再基于报警信息生成下发到固定监测终端20和手持巡查终端31的上传指令和下发到车载巡查终端32的排查指令。
[0052]采用本发明的智能防范系统,能够对移动体进行实时、全方位监控,当该移动体丢失时,可以及时尽快寻回,从而将物体所有人的损失降至最低,或者当移动体为未成年人或者老年人时,其监护人能够尽快寻回,避免其收到进一步的伤害。
[0053]上面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者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设备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加以实现,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的情况下运用他们的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因此不需在此具体说明。
[0054]此外,显而易见的是,在上面的说明中涉及到可能的外部操作的时候,无疑要使用与任何计算设备相连的任何显示设备和任何输入设备、相应的接口和控制程序。总而言之,计算机、计算机系统或者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硬件、软件和实现本发明的前述方法中的各种操作的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即构成本发明的设备及其各组成部件。
[0055]因此,基于上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在任何信息处理设备上运行一个程序或者一组程序来实现。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是公知的通用设备。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仅仅通过提供包含实现所述方法或者设备的程序代码的程序产品来实现。也就是说,这样的程序产品也构成本发明,并且存储或者传输这样的程序产品的介质也构成本发明。显然,所述存储或者传输介质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或者将来所开发出来的任何类型的存储或者传输介质,因此也没有必要在此对各种存储或者传输介质一一列举。
[0056]在本发明的设备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组合和/或分解后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还需要指出的是,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同时,在上面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0057]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0058]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申请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所述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防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发射设备、多个固定监测终端、移动巡查终端以及远程数据中心; 其中: 每个所述第一发射设备与一个被监测体绑定,用于发射代表该被监测体身份的身份信息; 固定监测终端布置在道路和重点区域,用于接收位于其附近的第一发射设备发射的身份信息,保存所述身份信息和接收到该身份信息的时间信息,并在所述远程数据中心下发上传指令时,将所述身份信息和接收到该身份信息的时间信息上传至所述远程数据中心; 移动巡查终端包括手持巡查终端和车载巡查终端; 其中,所述手持巡查终端用于接收所述身份信息,并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对所述被监测体进行巡查,并在所述远程数据中心下发上传指令时,将可疑被监测体的信息上传至远程数据中心; 所述车载巡查终端用于接收所述身份信息,基于所述远程数据中心下发的排查指令对所述被监测体进行排查与拦截,并将获得的所述被监测体的轨迹信息发送至远程数据中心; 远程数据中心用于接收并监控所述固定监测终端、手持巡查终端和/或车载巡查终端发送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身份信息上传设备; 所述身份信息上传设备用于记录所述被监测体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上传至所述远程数据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防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监测终端还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身份信息推送到附近的手持巡查终端和/或车载巡查终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防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被监测体所有者或监护人绑定的第二发射设备; 所述第二发射设备用于发射代表所述该被监测体身份的身份信息; 所述固定监测终端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发射设备发出的所述身份信息且未接收到与所述第一发射设备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发射设备发出的所述身份信息时,向所述远程数据中心发送异常信息; 所述远程中心还用于将所述异常信息推送给所述被监测体的所有者或监护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防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射设备和所述第二发射设备均包括RFID模块、存储模块和供电模块; 其中, 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所述身份信息; 所述RFID模块读取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所述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发送至固定监测终端或移动巡查终端; 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RFID模块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防范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固定监测终端和移动巡查终端均包括RFID接收模块和通信模块; 所述RFID接收模块接收所述身份信息; 所述通信模块将RFID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身份信息发送至远程数据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智能防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RFID模块和所述RFID接收模块的工作频率为2.4GHz。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防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程数据中心还用于基于多个所述固定监测终端向其发送的身份信息和接收到该身份信息的时间信息生成多个对应的被监测体的运动轨迹。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智能防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系统维护设备; 所述系统维护设备用于实时监测所述第一发射设备、第二发射设备、固定监测终端和/或移动巡查终端的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防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身份信息更新平台,用于接收对被监测体的身份信息的更新,并将更新后的身份信息实时发送至所述远程数据中心。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防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远程指挥中心; 所述远程指挥中心用于调取所述远程数据中心的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防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警平台; 所述接警平台用于接收报警信息,并将报警信息传输至远程数据中心; 所述远程数据中心再基于所述报警信息生成下发到所述固定监测终端和手持巡查终端的上传指令和下发到所述车载巡查终端的排查指令。
【文档编号】G05B19/418GK104166388SQ201410334481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5日
【发明者】刘明刚 申请人:刘明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