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遥控器的机电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31757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具有遥控器的机电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遥控器的机电装置。该具有遥控器的机电装置包括:壳体;感应激励装置,布置于壳体内,在其安装位置的预定范围内发出感应激励信号,与用于控制机电装置的遥控器的感应部件相作用。利用该机电装置,可以被控制其的遥控器感应,以确定出遥控器整体的物理状态,便于遥控器根据自身的整体状态切换工作状态,使遥控器的整体状态与遥控器或其所控制的机电装置的工作状态匹配,而且通过设置凹腔,可以容纳对该机电装置进行控制的遥控器,结构简单,功能使用,避免了用户随手放置遥控器带来的使用不便。
【专利说明】具有遥控器的机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遥控器的机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遥控器是一种用来远控机电装置的设备。现有技术中的遥控器,主要是由集成电路电板和用来产生不同讯息的按钮所组成。用户使用遥控器时,可在一定距离内向对应机电装置发送对应于用户操作按钮的控制信号。例如现有的家用电器大部分均配置有遥控器。
[0003]遥控器体积小,可操作范围大,十分方便。但是现有技术中使用遥控器用户对遥控器的预设按钮进行操作,通过红外或者其他无线信号向控制目标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因此现有的遥控器必须依靠用户对其的操作才能完成其功能,在某些情况下遥控器的整体状态可能与遥控器或其所控制的机电装置的工作状态不匹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使遥控器的整体状态与遥控器或其所控制的机电装置的工作状态匹配,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5]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解决遥控器寻找不便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解决遥控器的电源充电不方便的问题。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遥控器的机电装置。该机电装置包括:壳体;感应激励装置,布置于壳体内,在其安装位置的预定范围内发出感应激励信号,与用于控制机电装置的遥控器的感应部件相作用。
[0008]可选地,感应激励装置包括:励磁线圈或永磁体,以通过磁场信号与遥控器的磁感应部件作用。
[0009]可选地,壳体,具有凹腔;凹腔成形为允许将遥控器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其中;感应激励装置,设置于凹腔内部或相邻凹腔的腔壁外侧设置,以供容纳于凹腔内的遥控器的感应部件感应。
[0010]可选地,凹腔的形状与遥控器的外壳形状相匹配,且凹腔的深度与遥控器的长度—致。
[0011]可选地,凹腔的底部设置有:顶升部件,配置成沿凹腔的轴向伸出,以将容纳于凹腔内的遥控器顶出。
[0012]可选地,上述机电装置还包括:充电接口,设置于凹腔的腔壁上,与容纳于凹腔内的遥控器的电源接口适配,以对遥控器充电。
[0013]可选地,机电装置为环境调节装置。
[0014]可选地,环境调节装置的壳体内部容纳有:风机,从环境调节装置周边中吸入环境空气;净化组件,对吸入的环境空气进行净化;调温组件,对吸入的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
[0015]可选地,上述机电装置还包括:导风组件,设置于壳体上方,其底部连接于壳体的顶壁中央位置;凹腔设置于顶壁相邻于导风组件底部的位置。
[0016]本实用新型的环境调节装置设置感应激励装置,可以被控制其的遥控器感应,以确定出遥控器整体的物理状态,便于遥控器根据自身的整体状态切换工作状态,使遥控器的整体状态与遥控器或其所控制的机电装置的工作状态匹配。
[0017]进一步地,机电装置壳体上设置有凹腔,以容纳对该机电装置进行控制的遥控器,结构简单,功能使用,避免了用户随手放置遥控器带来的使用不便。
[0018]更进一步地,遥控器放置于机电装置中预设的凹腔中,可以利用凹腔中的充电端子充电。
[0019]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电装置的外形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电装置的壳体上容纳遥控器的凹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遥控器的外形示意图;以及
[0024]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遥控器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电装置的外形示意图,以及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电装置的壳体上凹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机电装置包括:感应激励部件210,配置成与用于控制机电装置的遥控器100的感应部件120相作用,使得遥控器100根据遥控器整体的至少一种物理状态触发至少一项指令信号,以切换机电装置和丨或遥控器100的工作状态。
[0027]以上感应激励部件210可以在安装位置的预定范围内发出感应激励信号。遥控器的感应部件120可以根据遥控器整体的至少一种物理状态触发至少一项指令信号,以切换机电装置和/或遥控器100的工作状态。遥控器整体的物理状态可以包括:遥控器100的空间姿态(水平放置、倾斜放置、竖直放置等〉、遥控器100相对地面绝对运动状况(是否移动或者静止)、遥控器100相对地面的高度、遥控器100相对其所控制的机电装置的运动状态(远离或者靠近),遥控器100相对其所控制的机电装置的位置(相对预定部件的距离坐、
寸/ 0
[0028]以上每种物理状态都对与遥控器整体当前的使用状态相对应,因此本实施例的遥控器100可以根据其感应到的每种物理状态触发一项指令信号。感应部件120的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为利用位置传感器。利用该位置传感器感测遥控器100相对于机电装置的预设部件的位置关系。
[0029]感应激励部件210可以是设置于机电装置内部或者外部,一种优选方式为感应激励部件210设置于机电装置的壳体的凹腔352内;位置传感器可以通过感应安装于凹腔352内部的感应激励装置210发出的激励信号,确定遥控器100是否放置于凹腔352内。
[0030]感应激励部件210包括以下任意一种:光信号发射装置、电信号发射装置、磁信号发射装置。对应地,遥控器100上可以对应设置有接收各种信号的位置传感器,通过位置传感器与感应激励部件210的配合,确定遥控器100是否放置于凹腔352内。
[0031]机电装置的壳体可以设置有凹腔352 ;该凹腔352成形为允许用于控制机电装置的遥控器100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其中。感应激励装置212优先设置于凹腔内部或相邻凹腔352的腔壁外侧设置,以供容纳于凹腔352内的遥控器100的感应部件120感应。
[0032]位置传感器为以下任一种传感器:涡流传感器、电容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磁通传感器。
[0033]在以上各种位置传感器中,涡流传感器利用导电物体接近时产生涡流对传感器内部的反作用,使传感器内部电路参数发生变化,由此识别出有无导电物体移近。此时凹腔352的感应激励部件210为导电体材料制成的感应激励部件。
[0034]电容传感器是构成电容器的一个极板,而另一个极板设置于凹腔352内部,通过变化的介电常数,使得和测量头相连的电路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感测遥控器100是否位于凹腔352内部,此种情况下,凹腔352的感应激励部件210为电容器的一个极板。
[0035]霍尔传感器,利用凹腔352磁性部件构成的感应激励部件产生的磁场信号,感测遥控器100是否位于凹腔352内部。此种情况下,凹腔352的感应激励部件210为磁性部件。
[0036]光电传感器利用光信号的检测,感测遥控器100整体是否位于凹腔352内部,此时凹腔352内部的感应激励部件210为特定的光源器件。
[0037]磁通传感器利用磁场信号的相互吸引的原理,感测遥控器100整体是否位于凹腔352内部,此时凹腔352的感应激励部件210为磁性部件。
[0038]利用以上任一种位置传感器,均可以实现遥控器100是否容纳于容纳腔的检测。其中优选的方式可以采用磁通传感器,实现类似于磁吸开关的位置检测方式。相应地,感应激励装置212可以为励磁线圈或永磁体,以通过磁场信号与遥控器100的磁感应部件作用。
[0039]凹腔352的形状与遥控器100的壳体形状相匹配,且凹腔352的深度与遥控器100的长度一致。从而遥控器100放置于凹腔352内时,遥控器100的端部与机电装置壳体齐平,提高了机电装置的整体美观度。例如凹腔352可以设置为圆筒状。
[0040]为了便于用户取出放置于凹腔352内的遥控器100,凹腔352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顶升部件212,配置成沿凹腔352的轴向伸出,以将容纳于凹腔352内的遥控器100顶出。顶升部件212可由电机驱动,并按照用户对遥控器100或机电装置本地按钮的操作进行升降。
[0041]一种可选地操作模式为:用户需要启动机电装置,通过触碰开关键140,使机电装置进入待机状态,并且将顶升部件212伸出一定长度,将遥控器100的一部分露出机电装置的表面,以供用户取走。这种方式提高了机电装置带给用户的使用感受,并使机电装置显得具备更高的科技感。
[0042]机电装置还可以设置有充电接口 214设置于凹腔352的腔壁上,与容纳于凹腔352内的遥控器100的电源接口适配,以对遥控器100充电,从解决了遥控器100的电源问题。
[0043]图3和图4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遥控器的外形示意图和纵向剖视图,遥控器100至少包括壳体110和布置于壳体110内部的感应部件120,感应部件120(例如位置传感器)可以感测遥控器100相对于机电装置的凹腔352的位置关系。
[0044]遥控器100还可以包括:多个功能键130,布置于壳体110表面,配置为由感应部件120触发的指令信号使能和/或禁能,并在处于使能状态下接收用户的触按操作以产生作用于机电装置的控制信号。例如感应部件120确定遥控器100放置于凹腔352内时,说明遥控器100未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在此状态下,功能键130可以被配置为处于禁能状态,即不接收外部的触按操作,仅在遥控器100放置于凹腔352外时功能键130接收外部触按操作。通过禁能和使能一方面可以节省遥控器100的耗电,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遥控器100的使用寿命。
[0045]以上多个功能键130还可以包括方向键和/或其他菜单键,具体的按键设置可以根据遥控器100的功能以及其所控制机电装置灵活进行配置。
[0046]本实施例的遥控器100的壳体的一种优选形状如图1所不,该壳体110可以包括:第一区段112和第二区段114,其中第一区段112为圆筒状,第二区段114从第一区段112延伸过度形成,其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平面部。多个功能键130布置于平面部的表面。
[0047]除以上功能键130之外,本实施例的遥控器100还可以设置有:开关键140,布置于第一区段112的端部表面,配置成遥控器100放置于凹腔352内时使能,且遥控器100位于凹腔352外时禁能,并在使能状态下,根据对其的触按操作向机电装置发送进入待机和/或关闭的控制信号。遥控器放置于凹腔352时,布置有开关键140的一端向上布置,从而该开关键140使得遥控器100放置于凹腔352内时,用户可以通过触碰该键使得机电设备进入待机状态,遥控器100放置于凹腔352外时,可以避免用户操作功能键130时对该开关键140误碰。
[0048]此外为了用户在黑暗情况下,能够找到遥控器100的位置,以上开关键140还可以设置有发光器件,并在禁能时点亮,既可以方便用户使用,也提高了美观程度。
[0049]另外,凹腔352的深度与遥控器100的长度一致,从而遥控器100放置于凹腔352内时,开关键140与机电装置齐平,提高了机电装置的整体美观度。
[0050]用户利用遥控器100对顶升部件212 —种可选地操作模式为:用户需要启动机电装置,通过触碰开关键140,使机电装置进入待机状态,并且将顶升部件212伸出一定长度,将遥控器100的一部分露出机电装置的表面,以供用户取走。这种方式提高了机电装置带给人的使用感受,并使机电装置显得具备更高的科技含量。
[0051]遥控器100的充电接口设置于第二区段114的端部表面,并在遥控器100放置于凹腔352内时,与凹腔352底部的充电接口 214适配。
[0052]本实施例的机电装置可以为多种家用电器,以提高用户的生活品质,图1所示的为一种环境调节装置,该环境调节装置,可以对室内环境的空气进行调温和净化,具体包括外壳体350和导风组件360,导风组件360上具有纵向设置多个出风口,将完成净化或调温的气流送出。凹腔352可以设置于壳体350顶壁上并相邻于导风组件360的底部。
[0053]环境调节装置具备空气调温和空气净化的功能,具体包括两条进风路径和两条出风路径,以及净化组件和调温组件。净化组件对经由第一进风路径吸入的环境空气进行净化,以生成净化后的气流经由第一出风路径输出,以及利用调温组件对经由第二进风路径吸入的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以生成调温后的气流经由第二出风路径输出。在一种特殊的使用场景下,调温组件也可以配置为对由第一进风路径吸入的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净化空气的除湿功能。
[0054]以上风道可以共用同一风机,保证结构紧凑,节省成本。风机、净化组件、调温组件均可以设置于壳体350内,一种可选的结构为:第一进风路径的进风口设置于壳体350底部,净化组件设置于第一进风路径的进风口的上方,以对来自于第一进风路径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第二进风路径的进风口设置于壳体350的侧壁上且高于净化组件。在净化模式下,第一进风路径打开,在调温模式下第二进风路径打开。风机布置于壳体350内,可从第一进风路径或第二进风路径吸入环境空气,风机可以选用为涡轮风扇,涡轮风扇的底部高于第二进风路径的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调温组件设置于风机的上部。
[0055]净化组件可以使用多层空气过滤网叠放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多层空气过滤网可以用多层空气过滤板的形式,依次横向叠放于第一进风路径的进风口的上方设置的框架内,该框架具有朝向壳体350侧壁的开口,以在维护时方便抽取空气过滤板,以方便替换和清洗。
[0056]本实施例的环境调节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使用不同的进风路径,通过风路的切换,避免了净化组件影响送风距离,以及过度损耗净化组件的问题。另外,第一出风路径可以将净化后的气流输出至周围环境中;第二出风路径可以配置为将调温后的气流输出至周围环境中。本实施例的环境调节装置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可以使用不同的出风路径从而提闻工作效果。
[0057]为了在制冷操作时,使空气出口更高,环境调节装置还可以设置导风组件360,设置于壳体350上方。第二出风路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导风组件360的内部,第二出风路径的出风口开设于导风组件360上部的罩体上。第一出风路径的出风口,开设于壳体350与导风组件360的连接部上。
[0058]以上环境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进风路径、出风路径的切换均可以由用户通过对遥控器上多个功能键130的操作,完成相关控制。
[0059]用户使用图1所示的环境调节装置的一种具体实例为:遥控器100放置于凹腔352内部,其开关键140处于使能状态,用户在触碰开关键140后,遥控器100向环境调节装置发送待机控制信号,环境调节装置通电进入待机,并且启动顶升装置212将遥控器100顶出。
[0060]用户从凹腔352中取走遥控器100,遥控器的多个功能键130使能而开关键140禁能,用户通过对多个功能键130的操作完成对环境调节装置的控制。
[0061]在用户完成对环境调节装置使用后,用户可以将遥控器100放置回凹腔352,开关键140重新使能,以及功能键130禁能。此时用户触碰开关键140,环境调节装置关机,并且将顶升装置收回,遥控器100整体进入凹腔352。
[0062]使用本实施例的遥控器100,通过感应遥控器的整体状态,切换遥控器10其所控制的机电装置的工作状态,从而将遥控器100的整体状态作为工作状态的触发信号,使用更加便利,智能程度高,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0063]本实施例的机电装置壳体上设置感应激励装置,可以被控制其的遥控器感应,以确定出遥控器整体的物理状态,便于遥控器根据自身的整体状态切换工作状态,使遥控器的整体状态与遥控器或其所控制的机电装置的工作状态匹配。而且通过设置凹腔,可以容纳对该机电装置进行控制的遥控器,结构简单,功能使用,避免了用户随手放置遥控器带来的使用不便。
[0064]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遥控器的机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感应激励装置,布置于壳体内,在其安装位置的预定范围内发出感应激励信号,与用于控制所述机电装置的遥控器的感应部件相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激励装置包括: 励磁线圈或永磁体,以通过磁场信号与所述遥控器的磁感应部件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凹腔; 所述凹腔成形为允许将所述遥控器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其中; 所述感应激励装置,设置于所述凹腔内部或相邻所述凹腔的腔壁外侧设置,以供容纳于凹腔内的所述遥控器的感应部件感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腔的形状与所述遥控器的外壳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凹腔的深度与所述遥控器的长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底部设置有: 顶升部件,配置成沿所述凹腔的轴向伸出,以将容纳于所述凹腔内的遥控器顶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凹腔的腔壁上,与容纳于所述凹腔内的遥控器的电源接口适配,以对所述遥控器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电装置为环境调节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调节装置的壳体内部容纳有: 风机,从所述环境调节装置周边中吸入环境空气; 净化组件,对吸入的环境空气进行净化; 调温组件,对吸入的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方,其底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壁中央位置; 所述凹腔设置于所述顶壁相邻于所述导风组件底部的位置。
【文档编号】G05B19/04GK204215170SQ201420575988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周枢, 吴剑, 费兆军, 冯志群 申请人: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