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办公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72633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办公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办公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效办公方法。



背景技术:

办公室是人们工作的场所,办公室内的各种用电设备也比较多,由于现在工作节奏较快,在下班的时候,大家都有急切的心情,往往造成忘记关掉自己办公室内的台灯、热水器等电器,这样就造成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了办公成本。

为了节能环保,节省运营开销,有的公司会让最后离开公司的人关闭公司的供电开关,或者指派固定的人,如清洁工,在所有员工走后将公司的供电开关关闭,但是最后离开公司的人往往很难确定自己是不是最后离开的人,清洁工也要不断的查看询问是否所有的员工都离开了公司,非常的不方便,效率不够高,而且一旦由于判断错误,员工或清洁工误关了供电系统而其他员工正在使用电脑处理工作时,电脑中重要资料可能因此而丢失,进而造成重大损失。

为此,有的公司会使用相应的办公系统,这些办公系统通常包括控制模块和人员进出检测模块,其中人员进出检测模块用来检测人员进出,控制模块根据人员进出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在公司没人时自动关闭供电开关,如申请号为201220701188.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智能办公室节能系统,其人员进出检测模块可以获取公司考勤设备的考勤情况,进而获取公司内员工人数,然后由主控模块根据员工下班离开的情况关闭相应的供电设备,也有的公司采用红外传感器获取人员人数,实现控制功能。

但是,上述方案通过人数来对供电进行控制存在准确性的问题,如使用考勤设备来记录人数,智能记录公司员工,不能记录临时工或客户,如果员工请假也会导致控制问题,而红外传感器来检测人数,如果人员并排行走很容易产生误差,且这些方案都采用记录人数来控制供电的方法,一旦人数出现任何误差,该系统都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高效办公方法,能够解决员工下班后办公室用电设备一直开着、造成能源浪费、办公成本高的问题,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提供如下基础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办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模块通过人员进出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人员通过公司门口进出公司,并检测人员进出的方向;

s2:当控制模块检测到人员通过公司门口时,控制模块通过人员进出检测模块获取通过人员的重量;

s3:控制模块根据人员进出的方向和人员的重量,统计当前公司内所有人员的总重量;

s4:控制模块判断当前公司内所有员工的总重量是否小于预设值,若是,则判定当前公司没有人,控制模块关闭供电开关,若否,则判定当前公司内有人,控制模块开启供电开关。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控制模块通过检测人员的方向和重量,统计当前公司内所有人员的重量,当检测到公司内人员的重量小于一个人正常的体重值时,控制模块就可以判定当前公司没有人员,进而关闭整个公司的供电开关,实现节能环保。现有的一些解决方案,如通过红外传感器记录人数,也可以实现判断公司是否有人的功能,但是人员并排行走时可能会产生记录不准确的问题,且其误差是以一个人为最小单位的,其容错率低,即一旦产生误差,便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关闭供电的功能,本方法通过计量重力,让控制模块统计公司内的总重量可以有效的解决由于并排行走产生的检测不准确的问题,且即使重量检测上产生了一定的误差,其误差的总量也很难超过一个人的重量,其检测的容错率更高,相比于使用人数,控制模块使用人员总重量来判断公司内是否有人,更加准确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高效办公方法无需人工来确认公司是否还有其他人,可以自动实现供电控制,更加便捷高效,判断更加准确可靠。

进一步,所述人员进出检测模块包括红外传感器,s1包括以下步骤:

s1-1: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人员并向控制模块发送信号;

s1-2:控制模块根据红外传感器的信号判断是否有人通过,若是执行下一步,若否结束本次检测;

s1-3:控制模块根据红外传感器的信号判断人员通过的方向。

通过红外传感器来检测人员以及人员的进出方向。

进一步,所述红外传感器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s1-2包括以下步骤:

s1-2-1:控制模块记录该红外传感器,控制模块启动延时;

s1-2-2:如果控制模块在延时过程中收到红外传感器的信号,则执行下一步,如果延时结束后控制模块没有收到红外传感器的信号,则判定当前没有人员通过;结束本次检测;

s1-2-3:控制模块判断该红外传感器是否与s1-2-1中相同,若是,则判定当前没有人员通过;结束本次检测,若否,则判定当前有人员通过。

进一步,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公司门口的内侧和外侧,s1-3的具体判断方法为:控制模块判断s1-2-1中记录的红外传感器是否为第一红外传感器,若是,则控制模块判定当前人员的进出方向为出;若否,则控制模块判定当前人员的进出方向为进。

进一步,s3包括以下步骤:

s3-1:控制模块判断人员的进出方向,若是人员离开公司,则执行下一步,若是人员进入公司,执行s3-5;

s3-2:控制模块将当前公司内部人员总重量减少通过人员的重量;

s3-3:控制模块判断当前公司内部人员总重量是否小于预设值,若是执行下一步,若否,结束本次检测;

s3-4:控制模块关闭供电开关,结束本次检测;

s3-5:控制模块将当前公司内部人员总重量增加通过人员的重量,结束本次检测。

进一步,控制模块中存储有公司所有员工的体重数据,s4包括以下步骤:

s4-1:控制模块获取公司所有员工中体重最小的体重数据;

s4-2:控制模块设置体重阈值为最小体重的一半;

s4-3:控制器判断当前公司内所有员工的总重量是否小于体重阈值,若是,则判定当前公司没有人,控制模块关闭为整个公司供电的供电开关,若否,则判定当前公司内有人,控制模块开启为整个公司供电的供电开关。

控制模块使用人员总重量来判断公司内是否有人,更加准确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办公方法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办公方法实施例中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中的高效办公方法基于以下办公系统,该办公系统包括人员进出检测模块和主控模块,人员进出检测模块包括重力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主控模块包括控制器、无线通信单元和使能按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重力传感器设置在门口的地板上,红外传感器包括分别设置在门的内侧和外侧两侧的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用来检测进出公司人员的重量,红外传感器用来检测人员以及人员的进出方向;红外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以及使能开关均与控制器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控制器信号输出端与供电开关信号连接,控制器能够在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人员时获取重力传感器的数据,控制器能够根据红外传感器和重力传感器的数据统计当前公司所有人员的总重量,控制器能够根据当前公司所有人员的总重量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启和关闭;无线通信单元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器能够通过无线通信单元接收并执行远程控制指令,无线通信单元优选为gms短信模块;控制器能够在使能开关关闭时控制供电开关保持开启状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高效办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模块通过人员进出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人员通过公司门口进出公司,并检测人员进出的方向;

s2:当控制模块检测到人员通过公司门口时,控制模块通过人员进出检测模块获取通过人员的重量;

s3:控制模块根据人员进出的方向和人员的重量,统计当前公司内所有人员的总重量;

s4:控制模块判断当前公司内所有员工的总重量是否小于预设值,若是,则判定当前公司没有人,控制模块关闭供电开关,若否,则判定当前公司内有人,控制模块开启供电开关。

其中:

s1包括以下步骤:

s1-1: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人员并向控制模块发送信号;

s1-2:控制模块根据红外传感器的信号判断是否有人通过,若是执行下一步,若否结束本次检测;

s1-3:控制模块根据红外传感器的信号判断人员通过的方向。

s1-2包括以下步骤:

s1-2-1:控制模块记录该红外传感器,控制模块启动延时;

s1-2-2:如果控制模块在延时过程中收到红外传感器的信号,则执行下一步,如果延时结束后控制模块没有收到红外传感器的信号,则判定当前没有人员通过;结束本次检测;

s1-2-3:控制模块判断该红外传感器是否与s1-2-1中相同,若是,则判定当前没有人员通过;结束本次检测,若否,则判定当前有人员通过。

s1-3的具体判断方法为:控制模块判断s1-2-1中记录的红外传感器是否为第一红外传感器,若是,则控制模块判定当前人员的进出方向为出;若否,则控制模块判定当前人员的进出方向为进。

s3包括以下步骤:

s3-1:控制模块判断人员的进出方向,若是人员离开公司,则执行下一步,若是人员进入公司,执行s3-5;

s3-2:控制模块将当前公司内部人员总重量减少通过人员的重量;

s3-3:控制模块判断当前公司内部人员总重量是否小于预设值,若是执行下一步,若否,结束本次检测;

s3-4:控制模块关闭供电开关,结束本次检测;

s3-5:控制模块将当前公司内部人员总重量增加通过人员的重量,结束本次检测。

控制模块中存储有公司所有员工的体重数据,s4包括以下步骤:

s4-1:控制模块获取公司所有员工中体重最小的体重数据;

s4-2:控制模块设置体重阈值为最小体重的一半;

s4-3:控制器判断当前公司内所有员工的总重量是否小于体重阈值,若是,则判定当前公司没有人,控制模块关闭为整个公司供电的供电开关,若否,则判定当前公司内有人,控制模块开启为整个公司供电的供电开关。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