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片机驱动LCD显示模组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1947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片机驱动LCD显示模组电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LCD显示模初始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片机驱动LCD显示模组电路。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此领域绝大部分LCD显示模组是将模组驱动代码放到客户主板上,客户需要严格按照IC的时序进行初始化,同时由于客户在这个领域不是很专业,经常调试起来花费时间很久。通过嵌入的单片机,当给LCD显示模组供电时,我们储存在单片机中的模组驱动代码直接进行初始化,客户只要往模组写入想显示的数据图片即可。而不需要主板进行初始化,优化客户开机时间。

现有技术中,IC的初始化时序非常复杂,由于客户在这个领域不是很专业,所以导致调试这个时间一般会比较长。而本实用新型欲直接按照IC的时序,将驱动代码写入到单片机中。客户开机的时候,给嵌入的单片机进行供电,此时单片机自动进行驱动代码的初始化,从而进行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片机驱动LCD显示模组电路,模组驱动代码严格按照IC的初始化时序,以通过CS,SCL,SDI这3PIN送到模组的驱动IC中,从而驱动IC开始工作,进而完成初始化,相比较现有技术能够节省每一个LCD显示模组初始化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片机驱动LCD显示模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单片机和驱动芯片,所述单片机与驱动芯片连接;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PIC16F616,所述驱动芯片的型号为;所述单片机的引脚RC0、RC1、RC2与所述驱动芯片的SDL、CS、SCL相连。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模组驱动代码严格按照IC的初始化时序,以通过CS,SCL,SDI这3PIN送到模组的驱动IC中,从而驱动IC开始工作,进而完成初始化,相比较现有技术能够节省每一个LCD显示模组初始化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单片机驱动LCD显示模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单片机驱动LCD显示模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片机驱动LCD显示模组电路图,所述电路包括单片机和驱动芯片,所述单片机参见图1的U1所示,与驱动芯片连接;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PIC16F616,所述驱动芯片的型号为HX8363-A03;所述单片机的引脚RC0、RC1、RC2与所述驱动芯片的SDL、CS、SCL相连。

LCD模组显示都需要利用驱动代码来驱动IC进行初始化,而初始化需要严格按照IC的时序进行,如图2所示。以下是HX8363-A03这颗IC的SDL、CS、SCL这3-Pin Serial接口的初始化时序。

现有技术中,IC的初始化时序非常复杂,由于客户在这个领域不是很专业,所以导致调试这个时间一般会比较长。而预先设计的直接按照IC的时序,将驱动代码写入到单片机中。客户开机的时候,给嵌入的单片机进行供电,此时单片机自动进行驱动代码的初始化,从而进行显示。

另外,在图2中驱动芯片的引脚DB0-DB7与LCD显示模组相连,当主板供电VCC给到单片机时,单片机开始进行工作,根据写入单片机的程序,将模组驱动代码严格按照IC的初始化时序,通过CS,SCL,SDI这3PIN送到模组的驱动IC中,从而驱动IC开始工作,进而完成初始化,模组显示。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复位电路,参见图1,复位电路包括:所述驱动芯片的NREST引脚通过电阻R2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RC3引脚。通过复位电路能够实现驱动芯片和单片机的复位,在需要reset的时候通过单片机的复位指令可以同时实现复位,基于复位的同时性,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同时也节约了时间。

另外,所述单片机的工作电压VCC为12V,所述工作电压通过二极管D2连接到所述单片机的工作电压引脚,具体的所述二极管的型号为DFLS220。

单片机的工作电压VCC还可以采用多组供电方式,分别向所述单片机的VDD引脚、RA3引脚进行供电。具体电路参见图1。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这里所称得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