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作物远程监控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9240发布日期:2018-07-25 00:1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养护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作物远程监控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市场调研,以及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年龄在15~55岁左右的绝大部分人群,在家中种植花卉时不能做到有规律的养护,照顾,时常出现长时间忘记浇水,导致所养的花卉干枯,生长状况不尽人意。有的人则是将花卉放在房屋角落中,导致花卉植物缺少光照,叶子枯黄,花朵凋谢。也有的人长时间无法照料植物,导致植物缺少养分,土壤板结,在不知不觉中带来的糟糕的种植体验。

同时,还有一大部分人群是在校学生,教师以及社会流动人口,在假期中离开学校,或者居住地时,无法带走所种植的植物。针对这些情况,用户就极其需要一种可以远程控制、检测养殖花卉的配套设备。基于以上市场调研结果的研究,我们的设计便应运而生了。

针对以上的问题,那么如何发明出智能作物远程监控控制系统,这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作物远程监控控制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作物远程监控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网络通信模块、降压模块、养护配件和云服务器,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串口连接网络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养护配件,所述网络通信模块外部连接移动终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接入DTH11传感器作为空气温湿度采集器;接入土壤湿度传感器作为土壤湿度的采集器;接入光敏电阻作为光照强度采集器,所述降压模块设置在电源和网络通信模块之间。

优选的,采用ATmega328AVR芯片作为植物养护器的数据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每隔5秒数据采集模块会将数据封装成HTTP请求格式的字符串,通过串口发送给网络通信模块,有它上传至服务器,当串口收到指令时,控制模块判断指令类型,并作出相应动作。

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中土壤湿度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和光敏电阻的要求电压是5v,而ESP8266网络通信模块电压要求是3.3v,植物养护器主体采用5v usb口供电方式,支持常见5v充电适配器与移动电源供电,故采用AMS1117低压差稳压芯片作为降压模块分压并降压到3.3v为ESP8266供电。

优选的,所述养护配件包括浇水配件、补光配件和施肥配件。

优选的,所述云服务器作为中转服务器,外部连接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微信端和网页端。

优选的,所述ESP8266可以配置成station、AP、station+AP三种模式,就是说模块可以当成一个设备连接局域网内的路由,也可以设置成是一个路由,也可以既作为局域网里面的client同时又是其他client的sever,同时该模块支持tcp传输,既可以配置为tcpserver也可以配置为tcp client。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研发出的这项技术装置,可以通过WIFI无线连接到云服务器,是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微信对自己心爱的花卉植物进行实时浇水、施肥、增加光照。另外,这款设备还集成了多款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作物的各种生长参数和周边环境,如土壤水分,环境温湿度,光强等。该装置体积小,使用方便。充满现代科技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在繁琐的工作学习中体会到更有娱乐性的种植体验过程。该产品具有颠覆传统的实体花卉种植的体验过程,势必会带来一股新潮时尚的种植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作物远程监控控制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作物远程监控控制系统用户使用流程示意图;

图3为利用本产品对作物的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智能作物远程监控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网络通信模块、降压模块、养护配件和云服务器,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串口连接网络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养护配件,所述网络通信模块外部连接云服务器,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接入DTH11传感器作为空气温湿度采集器;接入土壤湿度传感器作为土壤湿度的采集器;接入光敏电阻作为光照强度采集器,所述降压模块设置在电源和网络通信模块之间。

优选的,采用ATmega328AVR芯片作为植物养护器的数据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每隔5秒数据采集模块会将数据封装成HTTP请求格式的字符串,通过串口发送给网络通信模块,有它上传至服务器,当串口收到指令时,控制模块判断指令类型,并作出相应动作。

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中土壤湿度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和光敏电阻的要求电压是5v,而ESP8266网络通信模块电压要求是3.3v,植物养护器主体采用5v usb口供电方式,支持常见5v充电适配器与移动电源供电,故采用AMS1117低压差稳压芯片作为降压模块分压并降压到3.3v为ESP8266供电。

优选的,所述养护配件包括浇水配件、补光配件和施肥配件。

优选的,所述云服务器作为中转服务器,外部连接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微信端和网页端。

优选的,所述ESP8266可以配置成station、AP、station+AP三种模式,就是说模块可以当成一个设备连接局域网内的路由,也可以设置成是一个路由,也可以既作为局域网里面的client同时又是其他client的sever,同时该模块支持tcp传输,既可以配置为tcp server也可以配置为tcp client。

本发明智能作物远程监控控制系统在控制方面,首先与云服务器建立套接字连接,植物养护器通过套接字接口收到云服务器传来的浇水的指令后,向植物养护器中的浇花配件发送低电平信号触发浇花配件中的继电使其为植物浇水,植物养护器通过套接字接口收到云服务器传来的补光的指令后。向植物养护器中的补光配件发送低电平信号触发补光配件中的继电使其工作。植物养护器通过套接字接口收到云服务器传来的施肥的指令后,通过向植物养护器中的施肥配件发送低电平信号触发施肥配件中的继电使其为植物滴入营养液。

在对植物监测上,本发明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感知实时的土壤湿度百分比,通过光敏传感器感知实时的光照强度百分比,通过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感知作物周围的实时空气温湿度。监测到的所有数据通过指80端口采用http请求方式向云服务器上传。另外用户还可以使用全自动托管模式,植物养护器通过套接字接口收到云服务器传来的全自动托管的指令后,通过监测实时的植物相关环境参数(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智能做出处理来避免植物死亡(如,植物的土壤湿度低于3%,植物养护器自动向植物养护器中的浇花配件发送低电平信号触发浇花配件中的继电使其为植物浇水,使植物的土壤湿度维持在正常范围)。

具体的,用户可以使用的微信端,微信关注公众号后可以通过向公众号发送文字,语音命令,点击公众号菜单按钮的方式,远程控制植物养护器完成某些操作。(如在公众号绑定用户后,发送语音:“花伴,帮我给绿萝浇水”。在微信公众号设置中指定的云服务器会收到用户发来的语音并解析,最终通过套接字接口向该用户的植物养护器发送浇水指令)。用户可以通过向公众号发送文字,语音命令,点击公众号菜单按钮的方式了解自己植物实时的周围环境数据(如,点击公众号菜单中“查看环境”按钮中的土壤湿度按钮,了解当前植物的土壤湿度百分比);用户还可以在手机或电脑的浏览器进入网站。登陆后,便可以查看自己作物的实时各项环境数据。网站通过折线图,柱状图的形式为用户动态呈现植物养护器监测到的实时数据。

养护配件的智能方面具体为:浇水配件由3.3v抽水电机,导水软皮管,3.3v继电器,800ml储水容器和3节7号电池盒组成。通过一根普通电线将继电器输入信号接口与植物养护器的浇水接口连接。当植物养护器执行浇水操作时,植物养护器的浇水接口按指定的浇水时间向外输出低电压激活浇水配件的继电器,抽水电机开始抽水,通过导水软皮管淌出。时间到后出输出高电压,以此完成按规定水量浇水功能;补光配件由9w的全光谱LED灯,3.3v继电器组和4节7号电池盒组成。通过一根普通电线将继电器输入信号接口与植物养护器的补光接口连接。当植物养护器执行补光操作时,植物养护器的浇水接口按指定的浇水时间向外输出低电压激活补光配件的继电器;当植物养护器执行关闭补光操作时,植物养护器的浇水接口按指定的浇水时间向外输出高电压;施肥配件与浇水配件一样,只是将水变换成营养液。

本产品的测试方面:如图3所示,测试时间为2017年5月1日,测试时长为5天,采用适配器供电,测试了设备运行状况,浇水性能、补光性能和施肥性能均能正常使用,测试结果为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综上述,本发明的智能作物远程监控控制系统,可以通过WIFI无线连接到云服务器,是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以及微信对自己心爱的花卉植物进行实时浇水、施肥、增加光照。另外,这款设备还集成了多款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作物的各种生长参数和周边环境,如土壤水分,环境温湿度,光强等。该装置体积小,携带使用方便。充满现代科技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在繁琐的工作学习中体会到更有娱乐性的种植体验过程。该产品具有颠覆传统的实体花卉种植的体验过程,势必会带来一股新潮时尚的种植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