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化室恒温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3782发布日期:2018-10-12 23:33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恒温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化室恒温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恒温控制器的液晶显示可编程恒温控制器选用抗干拢很强的工控芯片,采用7A250VAC继电器输出,负载能力强,可靠性高,电源不稳或接线错误都不会导致控制器损坏,但接线错误可能会烧毁保险丝,只要更换保险丝便可。

原有固化室恒温控制系统中采用恒温控制柜,由于整个控制系统较为复杂,反馈过程繁琐,柜体内部电器元件较多,使柜体的体积增大,不利于在固化室上安装,且电器元件较多会造成柜内的散热能力降低,容易导致线缆的老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化室恒温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原有固化室恒温控制系统中采用恒温控制柜,由于整个控制系统较为复杂,反馈过程繁琐,柜体内部电器元件较多,使柜体的体积增大,不利于在固化室上安装,且电器元件较多会造成柜内的散热能力降低,容易导致线缆的老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化室恒温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柜壳体组件和电器组件,所述控制柜壳体组件包括控制柜外壳、控制柜顶盖、柜门、内隔板、散热风扇和隔板,所述控制柜顶盖位于所述控制柜外壳的上方,且与所述控制柜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柜门位于所述控制柜外壳的前表面,且与所述控制柜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内隔板位于所述控制柜外壳的内部,且与所述控制柜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控制柜外壳的底端,且与所述控制柜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控制柜外壳的内部中间位置处,且与所述控制柜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器组件包括温度控制器、交流互感器和熔断器,所述温度控制器安装与所述控制柜外壳内,且位于所述内隔板的前表面,并于所述内隔板固定连接,所述交流互感器安装于所述温度控制器上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内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熔断器位于所述内隔板前表面底端,且与所述内隔板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扇、所述温度控制器、所述交流互感器和所述熔断器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隔板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于所述控制柜外壳内部的左右两端,所述内隔板上开设有多个槽孔,且所述槽孔贯穿所述内隔板。

优选的,所述散热风扇数量为五个,且均位于所述控制柜外壳的底端,所述控制柜外壳的后表壁上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槽孔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温度控制器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温度控制器分别位于所述控制柜外壳的内部左右两端,两个所述温度控制器分别与电加热器和制冷空调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温度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制冷空调的输出温度,并分别通过两个温度传感器反馈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制冷空调的温度信息,及时进行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简化恒温控制系统,电加热器和制冷空调分别连接一个温度传感器,与对应的温度控制器连接,来实时反馈固化室内的温度,利用两个温度传感器调节可以增大测量的准确性,且减小相互之间的影响,分别用于安装电加热器的控制器和制冷空调的控制器,在内隔板的后方留有空间,在底部安放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来对控制柜外壳内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来降低柜体内部的热量,减缓元器件及线缆的老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图;

图中:10-控制柜壳体组件、11-控制柜外壳、12-控制柜顶盖、13-柜门、14-内隔板、15-散热风扇、16-隔板、20-电器组件、21-温度控制器、22-交流互感器、23-熔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固化室恒温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柜壳体组件10和电器组件20,控制柜壳体组件10包括控制柜外壳11、控制柜顶盖12、柜门13、内隔板14、散热风扇15和隔板16,控制柜顶盖12位于控制柜外壳11的上方,且与控制柜外壳11固定连接,柜门13位于控制柜外壳11的前表面,且与控制柜外壳11转动连接,内隔板14位于控制柜外壳11的内部,且与控制柜外壳11转动连接,散热风扇15位于控制柜外壳11的底端,且与控制柜外壳11固定连接,隔板16位于控制柜外壳1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且与控制柜外壳11固定连接,电器组件20包括温度控制器21、交流互感器22和熔断器23,温度控制器21安装与控制柜外壳11内,且位于内隔板14的前表面,并于内隔板14固定连接,交流互感器22安装于温度控制器21上远离隔板16的一侧,且与内隔板14固定连接,熔断器23位于内隔板14前表面底端,且与内隔板14固定连接,散热风扇15、温度控制器21、交流互感器22和熔断器23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简化恒温控制系统,利用两个温度控制器21分别控制电加热器和制冷空调,用于对固化室的温度进行调节,电加热器和制冷空调分别连接一个温度传感器,与对应的温度控制器21连接,来实时反馈固化室内的温度,利用两个温度传感器调节可以增大测量的准确性,且减小相互之间的影响,并在控制柜外壳11内设置可以转动的两个内隔板14,分别用于安装电加热器的控制器和制冷空调的控制器,在内隔板14的后方留有空间,在底部安放散热风扇15,通过散热风扇15来对控制柜外壳11内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来降低柜体内部的热量,减缓元器件及线缆的老化,且内隔板14可以在控制柜外壳11内壁上转动,方便工作人员对柜内电器件的检修以及安装,其中温度控制器21型号为HPE。

进一步的,内隔板14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于控制柜外壳11内部的左右两端,内隔板14上开设有多个槽孔,且槽孔贯穿内隔板14。

本实施例中,内隔板14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于控制柜外壳11内部的左右两端,内隔板14上开设有多个槽孔,且槽孔贯穿内隔板14,可以把电器件安装在内隔板14,通过内隔板14上开设有的槽孔,来消散电器件上散发出来的热量,保持温度控制器21良好的工作条件。

进一步的,散热风扇15数量为五个,且均位于控制柜外壳11的底端,控制柜外壳11的后表壁上开设有通风孔,通风孔与槽孔位置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扇15数量为五个,且均位于控制柜外壳11的底端,控制柜外壳11的后表壁上开设有通风孔,通风孔与槽孔位置相对应,可以通过散热风扇15抽风,利用通风孔与槽孔相互通风,来对柜体内部的热量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的,温度控制器21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温度控制器21分别位于控制柜外壳11的内部左右两端,两个温度控制器21分别与电加热器和制冷空调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器21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温度控制器21分别位于控制柜外壳11的内部左右两端,两个温度控制器21分别与电加热器和制冷空调电性连接,利用两个温度控制器21来分别控制恒温室的制冷与制热,避免相互干扰。

进一步的,温度控制器21控制电加热器和制冷空调的输出温度,并分别通过两个温度传感器反馈电加热器和制冷空调的温度信息,及时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器21控制电加热器和制冷空调的输出温度,并分别通过两个温度传感器反馈电加热器和制冷空调的温度信息,及时进行调节,通过温度传感器构成的闭环反馈系统,来使温度调节更加精准,且通过两个闭环系统同时工作,相互之间不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接通外部电源,利用两个温度控制器21分别控制电加热器和制冷空调,用于对固化室的温度进行调节,电加热器和制冷空调分别连接一个温度传感器,与对应的温度控制器21连接,来实时反馈固化室内的温度,且减小相互之间的影响,并通过控制柜外壳11内设置的两个内隔板14,分别用于安装电加热器的控制器和制冷空调的控制器,在内隔板14的后方留有空间,通过底部安放散热风扇15,来对控制柜外壳11内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来降低柜体内部的热量,减缓元器件及线缆的老化,且内隔板14可以在控制柜外壳11内壁上转动,方便工作人员对柜内电器件的检修以及安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