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LC的多功能钻床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3652发布日期:2018-09-04 22:2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床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LC的多功能钻床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有的钻床电路大部分采用的是原来继电路控制,由于是继电控制导制钻床的动作响应速度慢;采用实际物理点作为实际控制连接点,故障发生频率比较高;另外由于没有专门的计量钻孔深度的附件,钻孔的深度无法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PLC的多功能钻床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PLC的多功能钻床控制电路,包括W相指示灯、V相指示灯、U相指示灯、断路器、主电路三相熔断器、系统急停开关、U相电压指示仪表、V相电压指示仪表、W相电压示仪表、接触器KM0的主触点、系统停止按钮、系统的启动按钮、接触器KM0的线圈、润滑电机、传送带电机、上下电机、钻头电机、PLC和触摸屏电源停止按钮、PLC和触摸屏电源启动按钮、接触器KM10的线圈、设备电源准备好指示灯、接触器KM10主触点、直流电源、PLC控制器,所述断路器输入端分别连接三相电三端L1、L2、L3且并联W相指示灯、V相指示灯、U相指示灯一端,所述断路器输出端分别连接主电路三相熔断器一端且并联U相电压指示仪表、V相电压指示仪表、W相电压示仪表一端,所述W相指示灯、V相指示灯、U相指示灯、U相电压指示仪表、V相电压指示仪表、W相电压示仪表另一端连接中线N,所述三相电的L1端与中线N之间串联系统急停开关、系统停止按钮、系统的启动按钮、接触器KM0的线圈,所述主电路三相熔断器另一端连接接触器KM0的主触点U11、V11、W11端,所述接触器KM0的主触点U12、V12、W12端连接润滑电机、传送带电机、上下电机、钻头电机,所述中线N还连接保险FU6一端,所述保险FU6另一端与接触器KM0的主触点V12端之间连接串联的PLC和触摸屏电源停止按钮、PLC和触摸屏电源启动按钮、接触器KM10的线圈,所述串联的PLC和触摸屏电源停止按钮、PLC和触摸屏电源启动按钮、接触器KM10的线圈整体还并联相串联的开关KM10、设备电源准备好指示灯,所述接触器KM0的主触点V12端和中线N还连接接触器KM10主触点输入端,所述接触器KM10主触点输出端连接直流电源输入端和PLC控制器,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也连接PLC控制器。

上述的一种基于PLC的多功能钻床控制电路,所述直流电源为220V交流转24V直流的电源模块。

上述的一种基于PLC的多功能钻床控制电路,所述PLC控制器为三菱FX2N-48MR。

上述的一种基于PLC的多功能钻床控制电路,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PLC232接口、触摸屏232接口、触摸屏。

上述的一种基于PLC的多功能钻床控制电路,所述触摸屏为三菱GOT1000触摸屏。

上述的一种基于PLC的多功能钻床控制电路,所述接触器KM0的主触点U12、V12、W12端分别通过保险FU2、FU3、FU4、FU5连接接触器KM1、KM2、KM3、KM5一端,所述接触器KM1、KM2、KM3、KM5另一端分别连接润滑电机、传送带电机、上下电机、钻头电机,所述接触器KM4还并联接触器KM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PLC和触摸屏来控制多功能钻床,可以利用钻床钻孔的速度乘以时间,得到钻孔的深度,这个深度可以从触摸屏上进行调整,控制精度高,智能化程度高。可以利用接触器的主触点控制主电路的通断,还可以利用另外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控制PLC和触摸屏的工作电源,便于系统调试。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柜面板元件分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柜内部元件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PLC的多功能钻床控制电路,包括W相指示灯1、V相指示灯2、U相指示灯3、断路器4、主电路三相熔断器5、系统急停开关6、U相电压指示仪表7、V相电压指示仪表8、W相电压示仪表9、接触器KM0的主触点10、系统停止按钮11、系统的启动按钮12、接触器KM0的线圈13、润滑电机14、传送带电机15、上下电机16、钻头电机17、PLC和触摸屏电源停止按钮18、PLC和触摸屏电源启动按钮19、接触器KM10的线圈20、设备电源准备好指示灯21、接触器KM10主触点22、直流电源23、PLC控制器24,所述断路器4输入端分别连接三相电三端L1、L2、L3且并联W相指示灯1、V相指示灯2、U相指示灯3一端,所述断路器4输出端分别连接主电路三相熔断器5一端且并联U相电压指示仪表7、V相电压指示仪表8、W相电压示仪表9一端,所述W相指示灯1、V相指示灯2、U相指示灯3、U相电压指示仪表7、V相电压指示仪表8、W相电压示仪表9另一端连接中线N,所述三相电的L1端与中线N之间串联系统急停开关6、系统停止按钮11、系统的启动按钮12、接触器KM0的线圈13,所述主电路三相熔断器5另一端连接接触器KM0的主触点10U11、V11、W11端,所述接触器KM0的主触点10U12、V12、W12端连接润滑电机14、传送带电机15、上下电机16、钻头电机17,所述中线N还连接保险FU6一端,所述保险FU6另一端与接触器KM0的主触点10V12端之间连接串联的PLC和触摸屏电源停止按钮18、PLC和触摸屏电源启动按钮19、接触器KM10的线圈20,所述串联的PLC和触摸屏电源停止按钮18、PLC和触摸屏电源启动按钮19、接触器KM10的线圈20整体还并联相串联的开关KM10、设备电源准备好指示灯21,所述接触器KM0的主触点10V12端和中线N还连接接触器KM10主触点22输入端,所述接触器KM10主触点22输出端连接直流电源23输入端和PLC控制器24,所述直流电源23输出端也连接PLC控制器24。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源23为220V交流转24V直流的电源模块。

本实施例中,所述PLC控制器24为三菱FX2N-48MR。

本实施例中,所述PLC控制器24电连接PLC232接口25、触摸屏232接口26、触摸屏27。

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屏27为三菱GOT1000触摸屏。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KM0的主触点10U12、V12、W12端分别通过保险FU2、FU3、FU4、FU5连接接触器KM1、KM2、KM3、KM5一端,所述接触器KM1、KM2、KM3、KM5另一端分别连接润滑电机14、传送带电机15、上下电机16、钻头电机17,所述接触器KM4还并联接触器KM5。

工作原理:

图2中7为U相电压显示、8为V相电压显示、9为W相电压显示、3为U相电压指示、2为V相电压指示、1为W相电压指示、27为三菱触摸屏GOT1000、108为PLC和触摸屏电压停止按钮、109为PLC和触摸屏电压启动按钮、21为供电准备好指示灯、1011为手动控制润滑电机、1012为手动控制传送带电机、1013为手动控制液压电磁阀、1014为手动/自动选择按钮、1015为手动控制钻头、1016为手动控制电动机向下、1017为手动控制电动机向上、1018为PLC启动按钮、1019为PLC停止按钮、1020三相电源停止按钮、1021为三相电源启动按钮、1022为整个系统急停止按钮。

图3中4为断路器、5为三相熔断器、203为三相熔断器、204为三相熔断器、205为三相熔断器、206为三相熔断器、207为单相熔断器、23为直流电源、209为接触器KM3、2010为接触器KM4、2011为接触器KM5、2012为热继电器KH4、24为三菱PLC、2014为端子排、2015为热继电器KH1、2016为热继电器KH2、2017为热继电器KH3、2018为接触器KM0、2019为接触器KM10、2020为接触器KM1、2021为接触器KM2。

按图接好线后,图1中1为W相指示灯、2为V相指示灯、3为U相指示灯开始工作,表示三相电源进入到系统,合上图1当中断路器4,图1当中U相电压指示仪表7、V相电压指示仪表8、W相电压示仪表9开始指示工作电压。按下图1当中系统的启动按钮SB2,让交流接触器KM0得电自锁,KM0主触点闭合给主电路供电;按下图1当中SB4可以接触器KM10得电并自锁,KM10的主触点闭合,给PLC和稳压电源提供220V交流电压,稳压电源输出24V直流供给触摸屏。首先选择工作方式,旋转自动/手动选择按钮SA1,让SA1处于闭合状态,代表此时处于手动工作方式,整个控制系统手动状态可以从触摸屏上启动,也可以从控制柜上的启动按钮启动。在手动状态下,按下SB7,手动控制润滑电机;按下SB8,手动控制传送带电机;按下SB9,手动控制电动机向上运动;按下SB10,手动控制电动机向下运动;按下SB11,手动控制钻头电动机;按下SB12,手动控制液压电磁阀动作。想退回手动状态,只要将SA1断开,再次按下启动按钮系统就会进入自动控制状态。传送带的起点检测开始检测有没有要加工的产品,当检测到有产品时,则传送带向前运动,当终点检测开关检测到有有待加工的产品存在时,根据上下电机所在位置,让待加工产品向上或向下运动,到达指令位置,钻头电动机开始动作。钻孔的深度由时间来决定,这个时间在PLC控制器有一个初始值,钻头电动机的速度是一定的,这个速度和时间的积就是钻头钻孔的深度,这个值也可以从触摸屏上设置。到此时一个动作周期完成,在任何位置,只要按下停止按钮,系统回到初始状态,等待下一个要加工产品的出现。在开机这段时间内,钻头电机钻孔的个数将会在触摸屏上显示。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