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恒温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5489发布日期:2019-04-29 12:4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恒温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电路,特别涉及一种简易恒温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发热丝负载组件作为一种发热元件在许多发热装置上的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发热丝负载组件可以用在取暖器上,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为使用者取暖。对于带发热丝的电器产品,由于发热丝不可控的情况下会容易导致产品高温发热,容易出现烧机的情况。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易恒温控制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将发热丝负载电路温度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简易恒温控制电路,包括主控芯片、电池电路、PWM输出电路、检测电路及发热丝负载电路,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电压反馈管脚、电压反馈管脚接地端及PWM信号输出管脚,所述PWM输出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连接有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及第一MOS管的源极分别与电池电路的负极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与发热丝负载电路的一端连接,发热丝负载电路的另一端与电池电路的正极连接,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与电池电路的正极连接的第六热敏电阻及第七电阻,所述第六热敏电阻设置在发热丝负载电路附近,第七电阻的一端与第六电阻连接、另一端与电压反馈管脚接地端连接,第六电阻及第七电阻之间的检测点与电压反馈管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芯片包括按键控制接口,按键控制接口连接有按键电路的一端,按键电路的另一端与电池电路的负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PWM输出电路至少为两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MOS管为N沟道MOS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主控芯片通过控制PWM信号输出管脚输出PWM占空比来通过PWM输出电路控制发热丝负载电路的通电,电流通过发热丝负载电路,即可达到加热状态。为防止发热丝负载电路加热温度过高,导致产生安全性问题,因此通过第六热敏电阻与第七电阻的分压来控制。当产品工作时,将电压反馈管脚接地端设置为低电平,相当于连接到地。由于热敏电阻的属性,当热敏电阻周围环境温度变化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将会变化,而变化值相当稳定,因此需将热敏电阻靠近发热源,即发热丝负载电路附近的位置。在发热丝负载电路工作,通过热敏电阻R6和电阻R7的分压之下将会有一个固定比值,该比值即等于FB引脚电压与电池电压的比值。因此可以调整PWM的占空比来将发热丝的温度保持在一个固定的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恒温控制电路,包括主控芯片MCU、电池电路1、PWM输出电路2、检测电路3及发热丝负载电路4,主控芯片MCU包括电压反馈管脚FB、电压反馈管脚FB接地端及PWM信号输出管脚,PWM输出电路2包括第一MOS管Q1、第一电阻R1及第二电阻R2,第一MOS管Q1的栅极分别连接有第一电阻R1及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及第一MOS管Q1的源极分别与电池电路1的负极连接,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发热丝负载电路4的一端连接,发热丝负载电路4的另一端与电池电路1的正极连接,检测电路3包括与电池电路1的正极连接的第六热敏电阻R6及第七电阻R7,第六热敏电阻R6设置在发热丝负载电路4附近,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六热敏电阻R6连接、另一端与电压反馈管脚FB接地端连接,第六电阻及第七电阻R7之间的检测点与电压反馈管脚FB连接,第一MOS管Q1为N沟道MOS管。由于主控芯片MCU通过控制PWM信号输出管脚输出PWM占空比来通过PWM输出电路2控制发热丝负载电路4的通电,电流通过发热丝负载电路4,即可达到加热状态。为防止发热丝负载电路4加热温度过高,导致产生安全性问题,因此通过第六热敏电阻R6与第七电阻R7的分压来控制。当产品工作时,将电压反馈管脚FB接地端设置为低电平,相当于连接到地。由于热敏电阻的属性,当热敏电阻周围环境温度变化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将会变化,而变化值相当稳定,因此需将热敏电阻靠近发热源,即发热丝负载电路4附近的位置。在发热丝负载电路4工作,通过热敏电阻R6和电阻R7的分压之下将会有一个固定比值,该比值即等于FB引脚电压与电池电压的比值。因此可以调整PWM的占空比来将发热丝的温度保持在一个固定的值。

此外,主控芯片MCU包括按键控制接口KEY,按键控制接口KEY连接有按键电路5的一端,按键电路5的另一端与电池电路1的负极连接,方便使用者通过使用者通过按键控制电路。PWM输出电路2至少为两路,方便控制多路发热丝负载电路4。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