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06822发布日期:2021-09-22 16:5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源电路,具备:差动放大部,包括构成差动对的第一输入晶体管和第二输入晶体管以及第一尾电流源和第二尾电流源;输出级,包括能够利用所述差动放大部的输出来进行驱动的第一输出晶体管和第二输出晶体管;以及控制部,以在启动时由所述第一尾电流源和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对负载进行驱动且在启动后由所述第一尾电流源、所述第二尾电流源、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对所述负载进行驱动的方式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中,所述输出级具备配置于所述差动放大部的输出与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的控制电极之间的第一开关,所述控制部在启动时将所述第一开关设为断开,在启动后将所述第一开关设为导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中,所述差动放大部包括:所述第一输入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输入晶体管;所述第一尾电流源和所述第二尾电流源;以及第二开关,所述第一输入晶体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输入晶体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电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一尾电流源,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电源之间,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尾电流源串联连接,所述控制部在启动时将所述第二开关设为断开,在启动后将所述第二开关设为导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中,所述差动放大部具备:所述第一输入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输入晶体管;所述第一尾电流源和所述第二尾电流源;第三尾电流源;第三开关;以及第四开关,所述第一输入晶体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输入晶体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电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一尾电流源,在所述第一输入晶体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之间,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二尾电流源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晶体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之间,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三尾电流源串联连接,所述控制部在启动时将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设为断开,在启动后将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设为导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在第一电源与输出端子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具备反馈电阻部,该反馈电阻部包括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该反馈电阻部将对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进行分压得到的电压反馈到所述差动放大部,所述控制部以在启动时使电流流过所述第一路径、且使电流不流过所述第二路径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在启动后使电流流过所述第二路径、且使电流不流过所述第一路径的方式进行控制,所述第一路径的电阻小于所述第二路径的电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电路,其中,所述反馈电阻部包括:在所述输出端子与第二节点之间并联地配置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以及在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二电源之间并联地配置的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被反馈到所述差动放大部,所述控制部以在启动时使电流流过所述第一路径上的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且使电流不流过所述第二路径上的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在启动后使电流流过所述第二路径上的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且使电流不流过所述第一路径上的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方式进行控制,所述第一电阻的值小于所述第二电阻的值,且所述第三电阻的值小于所述第四电阻的值。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电路,其中,所述反馈电阻部具备:第五开关,配置于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第六开关,配置于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第七开关,配置于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电源之间;以及第八开关,配置于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电源之间,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五开关和所述第七开关在启动时设为导通,在启动后设为断开,将所述第六开关和所述第八开关在启动时设为断开,在启动后设为导通。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电路,其中,所述控制部具备:偏置电流源,配置于所述第一电源与第三节点之间;驱动晶体管,配置于所述第三节点与第二电源之间;电容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二电源之间;以及缓冲器,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电压,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电极接收输入控制信号,所述缓冲器的输出对包含于所述差动放大部、所述输出级以及所述反馈电阻部中的开关进行控制。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电路,其中,所述控制部具备:分压电路,对向所述负载供给的电压进行分压;比较器,将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以及缓冲器,接收所述比较器的输出,
所述缓冲器的输出对包含于所述差动放大部、所述输出级以及所述反馈电阻部中的开关进行控制。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中,所述输出级还包括能够利用所述差动放大部的输出来进行驱动的n个输出晶体管,所述控制部以在启动时由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和所述n个输出晶体管中的m个输出晶体管对所述负载进行驱动、在启动后由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以及所述n个输出晶体管对所述负载进行驱动的方式进行控制。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电路,其中,所述反馈电阻部还包括n个路径,所述控制部以在启动时使电流流过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n个路径中的m个路径、且使电流不流过所述第二路径和所述n个路径中的剩余的(n

m)个路径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在启动后使电流流过所述第二路径和所述n个路径中的剩余的(n

m)个路径、且使电流不流过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n个路径中的m个路径的方式进行控制,所述n个路径中的m个路径的电阻小于所述n个路径中的剩余的(n

m)个的电阻。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中,所述差动放大部还包括:n级的放大器,接收所述差动对的输出;以及各自与对应的所述放大器连接的n套的第一组尾电流源和第二种尾电流源,所述控制部以在启动时由所述第一尾电流源和n个所述第一组尾电流源对所述负载进行驱动、在启动后由所述第一尾电流源、所述第二尾电流源、n个所述第一组尾电流源、以及n个所述第二种尾电流源中的m个所述第二种尾电流源对所述负载进行驱动的方式进行控制,其中n≥m。

技术总结
差动放大部(101)包括构成差动对的第一输入晶体管(MN1)和第二输入晶体管(MN2)以及第一尾电流源(T0)和第二尾电流源(T0_S)。输出级(102)包括能够利用差动放大部(101)的输出来进行驱动的第一输出晶体管(MPS)和第二输出晶体管(MPL)。控制部以在启动时由第一尾电流源(T0)和第一输出晶体管(MPS)对负载(200)进行驱动、在启动后由第一尾电流源(T0)、第二尾电流源(T0_S)、第一输出晶体管(MPS)以及第二输出晶体管(MPL)对负载(200)进行驱动的方式进行控制。行控制。行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友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9.02.21
技术公布日:2021/9/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