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5875发布日期:2020-05-29 13:31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房监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是指机房动力环境及图像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其监控对象主要是机房动力和环境设备等设备(如:配电、ups、空调、温湿度、漏水、门禁、安防、消防、防雷等)。现有的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检测的设备有限,且在显示检测设备的状态时,基本上是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显示,用户看起来不够直观,且在一个界面中显示的设备数量较少,需要查看其他设备的运行状态时,还要切换到其他界面进行查看,不方便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采用多宫格的方式进行直观显示、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发生异常时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的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包括若干个检测设备、云平台管理盒、云服务器和pc端,所述pc端中安装有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所述云平台管理盒采集所述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将采集的所述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其内置的无线通讯模块发送给所述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对所述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发送给所述pc端,所述pc端通过所述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在显示界面上以n2宫格的形式显示不同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对运行状态异常的检测设备进行异常报警,其中,n为同一界面中显示的检测设备的数量,n为整数,且1≤n≤8。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中,所述n2宫格中,每个宫格显示的是不同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中,所述检测设备至少包括精密空调。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中,所述检测设备至少还包括ups电源。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中,所述检测设备至少还包括配电柜。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中,所述检测设备至少还包括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中,所述检测设备至少还包括蓄电池。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中,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5g通讯模块、4g通讯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gsm模块、cdma模块、cdma2000模块、wcdma模块、td-scdma模块、zigbee模块和lora模块中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中,所述云平台管理盒包括单片机、rs232_ups接口、dc12v_1a接口、第一rj45网口、第二rj45网口、复位键、指示灯和apsups电源,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rs232_ups接口、所述dc12v_1a接口、所述第一rj45网口、所述第二rj45网口、所述复位键、所述指示灯和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所述rs232_ups接口通过rs232通讯线缆连接至所述apsups电源的9针串口,所述dc12v_1a接口插接电源适配器的dc插头。

实施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若干个检测设备、云平台管理盒、云服务器和pc端,pc端中安装有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pc端通过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在显示界面上以n2宫格的形式显示不同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对运行状态异常的检测设备进行异常报警,其中,n为同一界面中显示的检测设备的数量,n为整数,且1≤n≤8,也就是采用多宫格的方式显示不同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显示比较直观,本发明采用多宫格的方式进行直观显示、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发生异常时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云平台管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实施例中以九宫格方式显示检测设备运行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实施例中,该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集中监控系统包括若干个检测设备1、云平台管理盒2、云服务器3和pc端4,pc端4中安装有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41,云平台管理盒2采集检测设备1的运行状态,并将采集的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其内置的无线通讯模块28发送给云服务器3,云服务器3对检测设备1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发送给pc端4,pc端4通过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在显示界面上以n2宫格的形式显示不同检测设备1的运行状态,并对运行状态异常的检测设备1进行异常报警,其中,n为同一界面中显示的检测设备的数量,n为整数,且1≤n≤8,换言之,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的一个显示界面可以显示n2个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n2宫格中,每个宫格显示的是不同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具体而言,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的一个显示界面可以显示1个、4个、9个、16个、25个、36个、49个或64个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也就是分别以一宫格、四宫格、九宫格、十六宫格、二十五宫格、三十六宫格、四十九宫格或六十四宫格的方式进行显示,且每个宫格中显示的都是不同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图3为本实施例中以九宫格方式显示检测设备运行状态的示意图,也就是在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的一个显示界面中通过九宫格的方式显示9个不同检测设备1的运行状态,显示比较直观,本发明采用多宫格的方式进行直观显示、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发生异常时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检测设备1至少包括精密空调11,检测设备1至少还包括ups电源12,检测设备1至少还包括配电柜13,检测设备1至少还包括动力环境监控系统14,检测设备1至少还包括蓄电池15。精密空调11、ups电源12、配电柜13、动力环境监控系统14、蓄电池15以及其他检测设备1的运行状态被云平台管理盒2采集后,云平台管理盒2将采集的精密空调11、ups电源12、配电柜13、动力环境监控系统14、蓄电池15以及其他检测设备1的运行状态发送给云服务器3,云服务器3对精密空调11、ups电源12、配电柜13、动力环境监控系统14、蓄电池15以及其他检测设备1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发送给pc端4,pc端4通过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在显示界面上以n2宫格进行显示,并对运行状态异常的检测设备1进行突出显示,以进行异常报警。在实际应用中,检测设备1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进行情况进行相应增加或减少。

图2为本实施例中云平台管理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该云平台管理盒2还包括单片机21、rs232_ups接口22、dc12v_1a接口23、第一rj45网口24、第二rj45网口25、复位键26、指示灯27和apsups电源29,其中,单片机21分别与rs232_ups接口22、dc12v_1a接口23、第一rj45网口24、第二rj45网口25、复位键26、指示灯27和无线通讯模块28连接,rs232_ups接口22通过rs232通讯线缆连接至apsups电源29的9针串口,dc12v_1a接口23插接电源适配器的dc插头。

该云平台管理盒2配套使用apsups电源29时,rs232通讯线缆需使用apc自带线缆。连通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的网线插入第一rj45网口24或第二rj45网口25。该云平台管理盒在出厂时均为自动获取ip地址。

在该云平台管理盒2处于工作状态时,快速连续按三下复位键26,大约10秒后,该云平台管理盒2自动重启后,ip地址为固定192.168.0.239。

在该云平台管理盒2的通电工作状态,长按复位键26直到指示灯27熄灭后松开,该云平台管理盒2重新启动后,密码清空。

本实施例中,无线通讯模块28为5g通讯模块、4g通讯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gsm模块、cdma模块、cdma2000模块、wcdma模块、td-scdma模块、zigbee模块和lora模块中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通过设置多种无线通讯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无线通讯方式的灵活性,还能满足不同用户和不同场合的需求。尤其是采用lora模块时,其通讯距离较远,且通讯性能较为稳定,适用于对通讯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采用5g通讯方式可以达到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总之,本实施例中,由于设有若干个检测设备1、云平台管理盒2、云服务器3和pc端4,pc端4中安装有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41,pc端4通过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在显示界面上以n2宫格的形式显示不同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对运行状态异常的检测设备进行异常报警,其中,n为同一界面中显示的检测设备的数量,n为整数,且1≤n≤8,也就是采用多宫格的方式显示不同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显示比较直观,本发明采用多宫格的方式进行直观显示、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发生异常时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