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位控制自动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2689发布日期:2022-02-09 14:3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位控制自动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位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位控制自动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电解金属锰是用锰矿石经酸浸出获得锰盐,再送电解液槽电解析出的单质金属,且电解液槽内含有适量的电解液。
3.电解液在导入电解液槽内时,需要对电解液的含量进行控制,然而现有的液位控制方法只能通过肉眼进行观测,由于肉眼观测存在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且当工作人员在将电解液导入电解液槽内时,电解液槽并不能及时的对液位情况进行报警,从而使工作人员操作时的反应时间较长,并不能及时控制液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位控制自动报警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液位控制方法只能通过肉眼进行观测,由于肉眼观测存在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且当工作人员在将电解液导入电解液槽内时,电解液槽并不能及时的对液位情况进行报警,从而使工作人员操作时的反应时间较长,并不能及时控制液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率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位控制自动报警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电解液槽,所述电解液槽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卡接组件,所述支架一侧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组报警灯,所述支架远离报警灯一侧的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多组报警模块,所述顶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多组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多组经过限位孔贯穿至第二限位板下方的液位控制组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解液槽内部的电解液含量缓缓上升,当使电解液面缓缓与最左侧的浮杆底部的浮球接触时,浮球受电解液浮力影响缓缓沿着限位孔向上移动,从而使操作人员可根据移动的浮球,更为直观的看到电解液槽内部电解液的含量情况,降低了肉眼观测产生的误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的难度。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件,所述卡件位于支架的底部,所述电解液槽一侧的顶端固定有卡槽,且卡槽呈“l”型结构,所述卡槽的顶部设置有磁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槽和卡件使支架与电解液槽之间的对接更为简单,降低了卡接的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位控制组件皆包括浮杆,所述浮杆的顶部皆安装有触发模块,所述浮杆的底部皆设置有浮球,所述浮球的底部皆设置有保护罩,且保护罩皆呈半圆形结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保护罩实现对浮球底部的保护,从而避免了电解液对浮球的腐蚀,提高了浮球的使用寿命。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杆的数目为三组,且三组所述浮杆的长度从左到右依次递减。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组所述浮杆的长度从左到右依次递减,使其存在三组液位控制阶段,便于实时控制。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报警灯和报警模块的数目皆为三组,所述报警灯与报警模块电性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解液槽内部的电解液含量越来越多时,会依次使右侧的两组浮杆缓缓向上移动,并使其顶部的触发模块依次触发剩余两组报警模块,同时使剩余两组报警灯依次点亮,根据三组报警灯点亮的数量,实现对电解液槽内部电解液含量的实时监控,从而使工作人员操作时的反应时间更短,并能及时控制液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使用率。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件底部的一侧设置有与磁块相匹配的铁块,所述卡件通过磁块和铁块的相互配合与卡槽磁吸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磁块和铁块的相互配合,使卡件与卡槽磁吸连接,从而利用磁吸使卡件与卡槽之间的对接更为稳定。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浮杆、浮球和限位孔,当电解液槽内部的电解液含量缓缓上升,当使电解液面缓缓与最左侧的浮杆底部的浮球接触时,浮球受电解液浮力影响缓缓沿着限位孔向上移动,从而使操作人员可根据移动的浮球,更为直观的看到电解液槽内部电解液的含量情况,降低了肉眼观测产生的误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的难度;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报警模块、触发模块和报警灯,最左侧的浮杆受浮力向上移动,当最左侧的浮杆顶部的触发模块缓缓与顶板底部的最左侧的报警模块接触,从而使触发模块触发最左侧的报警模块运行,并使最左侧的报警模块向报警灯产生报警信号,从而使报警灯亮灯,且电解液槽内部的电解液含量越来越多时,会依次使右侧的两组浮杆缓缓向上移动,并使其顶部的触发模块依次触发剩余两组报警模块,同时使剩余两组报警灯依次点亮,根据三组报警灯点亮的数量,实现对电解液槽内部电解液含量的实时监控,从而使工作人员操作时的反应时间更短,并能及时控制液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使用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23.图中:1、装置主体;2、电解液槽;3、支架;4、报警灯;5、卡接组件;501、卡件;502、铁块;503、卡槽;504、磁块;6、顶板;7、报警模块;8、第一限位板;9、第二限位板;10、液位控制组件;1001、浮杆;1002、浮球;1003、保护罩;1004、触发模块;11、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6.一种液位控制自动报警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电解液槽2,电解液槽2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支架3,支架3的底部设置有卡接组件5,支架3一侧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组报警灯4,支架3远离报警灯4一侧的顶端设置有顶板6,顶板6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多组报警模块7,顶板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限位板8,第一限位板8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板9,第一限位板8和第二限位板9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多组限位孔11,第一限位板8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多组经过限位孔11贯穿至第二限位板9下方的液位控制组件10,当电解液槽2内部的电解液含量缓缓上升,当使电解液面缓缓与最左侧的浮杆1001底部的浮球1002接触时,浮球1002受电解液浮力影响缓缓沿着限位孔11向上移动,从而使操作人员可根据移动的浮球1002,更为直观的看到电解液槽2内部电解液的含量情况,降低了肉眼观测产生的误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的难度。
27.请参阅图1、2和3,卡接组件5包括卡件501,卡件501位于支架3的底部,电解液槽2一侧的顶端固定有卡槽503,且卡槽503呈“l”型结构,卡槽503的顶部设置有磁块504,利用卡槽503和卡件501使支架3与电解液槽2之间的对接更为简单,降低了卡接的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8.请参阅图1和2,液位控制组件10皆包括浮杆1001,浮杆1001的顶部皆安装有触发模块1004,浮杆1001的底部皆设置有浮球1002,浮球1002的底部皆设置有保护罩1003,且保护罩1003皆呈半圆形结构,利用保护罩1003实现对浮球1002底部的保护,从而避免了电解液对浮球1002的腐蚀,提高了浮球1002的使用寿命。
29.请参阅图1和2,浮杆1001的数目为三组,且三组浮杆1001的长度从左到右依次递减,三组浮杆1001的长度从左到右依次递减,使其存在三组液位控制阶段,便于实时控制。
30.请参阅图1和2,报警灯4和报警模块7的数目皆为三组,报警灯4与报警模块7电性连接,当电解液槽2内部的电解液含量越来越多时,会依次使右侧的两组浮杆1001缓缓向上移动,并使其顶部的触发模块1004依次触发剩余两组报警模块7,同时使剩余两组报警灯4依次点亮,根据三组报警灯4点亮的数量,实现对电解液槽2内部电解液含量的实时监控,从而使工作人员操作时的反应时间更短,并能及时控制液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使用率。
31.请参阅图1、2和3,卡件50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与磁块504相匹配的铁块502,卡件501通过磁块504和铁块502的相互配合与卡槽503磁吸连接,利用磁块504和铁块502的相互配合,使卡件501与卡槽503磁吸连接,从而利用磁吸使卡件501与卡槽503之间的对接更为稳定。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电解液槽2内部的电解液含量缓缓上升,当使电解液面缓缓与最左侧的浮杆1001底部的浮球1002接触时,浮球1002受电解液浮力影响缓缓沿着限位孔11向上移动,从而使操作人员可根据移动的浮球1002,更为直观的看到电解液槽2内部电解液的含量情况,降低了肉眼观测产生的误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的难度,且最
左侧的浮杆1001受浮力向上移动,当最左侧的浮杆1001顶部的触发模块1004缓缓与顶板6底部的最左侧的报警模块7接触,从而使触发模块1004触发最左侧的报警模块7运行,并使最左侧的报警模块7向报警灯4产生报警信号,从而使报警灯4亮灯,且电解液槽2内部的电解液含量越来越多时,会依次使右侧的两组浮杆1001缓缓向上移动,并使其顶部的触发模块1004依次触发剩余两组报警模块7,同时使剩余两组报警灯4依次点亮,根据三组报警灯4点亮的数量,实现对电解液槽2内部电解液含量的实时监控,从而使工作人员操作时的反应时间更短,并能及时控制液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使用率。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