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78605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阀门,尤其是一种接在气体压缩机输出端上,当气体压缩机输出气体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便开启并输出气体的调节阀。
现有的上述调节阀,如本申请人生产的TJ型调节阀,这种调节阀的密封是采用金属平面密封,其阀塞与阀座密封面均必须磨削加工然后再组装到阀体中;为了保证两密封面的贴合,其阀塞与阀体配合的侧面须加工成球面,阀塞与阀杆须采用球头联接,这样结构的调节阀其结构较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密封性不够好,调节压差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调节压差小的调节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它包括压力调节螺栓、行程调节螺栓、弹簧阀杆和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进气孔为圆形孔,该进气孔的出气端连通有一个圆形的阀塞孔,阀塞孔内装有球形的阀塞,所述阀杆压在阀塞上,当阀塞受阀杆的作用力而克服来自进气孔的气体推力时,阀塞便压在进气孔的端口上,截断阀体进气孔与排气孔的通道;当阀塞受来自进气孔的气体推力而克服阀杆的作用力时,阀塞便离开进气孔的出气端口,当阀塞中心出至阀塞孔端口外时。便开通阀体进气孔与排气孔的通道。所述阀塞可用钢球等硬质材料制成,所述阀体可用黄铜等较软的材料制成。
所述行程调节螺栓与阀体联接部装有密封圈。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本申请人生产的TJ型调节阀)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低。现有技术的阀塞是侧面为球面、底面为平面、中心有圆形盲孔的结构,而本实用新型的阀塞为一圆球结构;现有技术的阀杆与阀塞的联接的端部为一凸出的球头形状,而本实用新型的阀杆其与阀塞的联接的端部仅为一锥孔或圆孔即可;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球面密封,与阀塞配合的阀座不需象现有技术那样磨制好后方安装于阀体中,而可直接在阀体上成形。因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相应大大地简化,加工容易、加工成本降低一倍以上。
2、调节压差小。经试验,调节压差可达到0.05Mpa,仅为现有技术调节压差的1/3至1/4。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体5由黄铜制成,它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在进气口处联接有进气接头11和接头螺帽12,阀体5中有圆形的进气孔,在进气孔的进气端装有滤网10,以防杂物进入阀内气体通道;进气孔的出气端连通有一个圆形的直径比阀塞直径稍大的阀塞孔阀塞孔内装有钢材制成的球形的阀塞9,阀体5中装有调节阀塞行程的行程调节螺栓3,行程调节螺栓3外装有将行程调节螺栓3与阀体5联接紧固的锁紧螺帽4,调节螺栓3与阀体5之间装有密封圈7,以防止漏气;行程调节螺栓3为空心结构,其内装有压力调节螺栓1、弹簧6和阀杆8,在压力调节螺栓1外装有将压力调节螺栓1与行程调节螺栓3联接紧固的锁紧螺帽2,阀杆8在弹簧6的作用下压在阀塞9上,阀杆8压在阀塞9的端头有一锥形孔,该孔对阀塞9起定位作用。当阀杆8作用在阀塞9上的力大于作用于阀塞9上的气体压差形成的反作用力时,阀塞9便压在阀体5中进气孔的出气端口上,截断阀体5进气孔与出气孔的通道;当阀杆8作用在阀塞9上的力小于作用于阀塞9上的气体压差形成的反作用力时,阀塞9便离开阀体5中进气孔的出气端口,此时,进气口处的气体作用于阀塞9的受力面积迅速增大至阀塞9的球心截面,作用于阀塞9上的气体压差形成的反作用力即迅速增大,阀塞9迅速移动使其中心出至阀塞孔端口外,并至压在行程调节螺栓3的端头上,同时开通阀体5进气孔与出气孔的通道;当阀体5进气孔与出气孔的压力差变小,阀杆8作用在阀塞9上的力大于作用于阀塞9上的气体压差形成的反作用力时,阀塞9便又重回至阀塞孔中压在阀体5中进气孔的出气端口上,截断阀体5进气孔与出气孔的通道。
采用钢材制成的阀塞9与采用硬度较低的黄铜制成的阀体5相配合,可使阀塞9与阀体5进气孔的出气端口的密封可靠,从而可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动作的灵敏度,降低其调节压差。
权利要求1.一种调节阀,它包括压力调节螺栓(1)、行程调节螺栓(3)、弹簧(6)、阀杆(8)和阀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5)的进气孔为圆形孔,该进气孔的出气端连通有一个圆形的阀塞孔,阀塞孔内装有球形的阀塞(9),所述阀杆(8)压在阀塞(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调节螺栓(3)与阀体(5)联接部装有密封圈(7)。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接在气体压缩机排气输出端上的调节阀,它包括压力调节螺栓(1)、行程调节螺栓(3)、弹簧(6)、阀杆(8)和阀体(5),其阀体(5)的进气孔为圆形孔,该进气孔的出气端连通有一个圆形的阀塞孔,阀塞孔内装有球形的阀塞(9),阀杆(8)压在阀塞(9)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较为简单加工成本低、调节压差小,调节压差仅为现有技术的1/3至1/4。
文档编号G05D16/00GK2368062SQ9920425
公开日2000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11日
发明者黄志诚, 刘图强, 苏兴荣 申请人:柳州第二空气压缩机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