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5768阅读:1082来源:国知局
加湿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加湿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加湿器是一种用于增加房间湿度的装置,加湿器内部一般设置有微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雾化模块,微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温度值和湿度值,从而来控制雾化模块的雾化量,然而目前加湿器中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加湿器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只能监测加湿器内部的温湿度,而不能监测加湿器外部的温湿度,从而使得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监测到的温度值和湿度值不是外部环境中真实的温度值和湿度值,进而影响了雾化模块雾化量的准确度,降低了加湿器的加湿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加湿器加湿精度的加湿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下结构的加湿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包括连接在加湿器壳体内部的第一微处理器模块、风扇模块、雾化模块、第一温度检测模块和第一湿度检测模块,风扇模块、第一温度检测模块和第一湿度检测模块均与第一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雾化模块通过雾化量控制电路与第一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它还包括一用于监测加湿器外部环境的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包括第二微处理器模块、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第二湿度检测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第二湿度检测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均与第二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第一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有无线接收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无线连接。
[0005]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其中,第二微处理器模块包括微处理器U5、电阻R17、R21,按钮S2、电容C15、C16和发光二极管D3,电阻R17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4脚电连接,按钮S2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4脚电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C15与按钮S2并联,微处理器U5的8脚串接电容C16后接地,微处理器U5的10脚与电阻R2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微处理器U5的7脚接地,微处理器U5的9脚接电源。
[0006]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其中,第二湿度检测模块包括湿敏电阻RH1、电容C12和电阻R14、R11,湿敏电阻RHl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16脚电连接,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14脚电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14脚电连接,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13脚电连接,电容Cl 2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13脚电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l I与湿敏电阻RHl并联。
[0007]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其中,第二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温敏电阻RTI和电阻R22,温敏电阻RTl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19脚电连接,电阻R22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19脚电连接,另一端接地。
[0008]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其中,第一微处理器模块包括微处理器U4、电阻Rl5、按钮SI和电容Cl3、Cl4,电阻Rl5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与按钮SI的一端电连接,按钮SI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还与微处理器U4的4脚电连接,电容C13与按钮SI并联,电容C1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4的8脚电连接,微处理器U4的9脚接电源,7脚接地。
[0009]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其中,第一湿度检测模块包括湿敏电阻RH2、电容C17和电阻R16、R18,湿敏电阻RH2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4的16脚电连接,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4的14脚电连接,电阻R18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4的14脚电连接,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4的13脚电连接,电容Cl7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4的13脚电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l6与湿敏电阻RH2并联。
[0010]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其中,第一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温敏电阻RT2和电阻R24,温敏电阻RT2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4的19脚电连接,电阻R24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4的19脚电连接,另一端接地。
[0011]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其中,雾化量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2、R13、R7、R10和三极管Q4、Q3,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2与微处理器U4的20脚电连接,微处理器U4的20脚串接电阻Rl 3后接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7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串接电阻Rl O后与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雾化模块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集电极电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其中,风扇模块包括风扇P2、电阻R3和三极管Ql,三极管Ql的基极串接电阻R3后与微处理器U4的17脚电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风扇P2的一端电连接,风扇P2的另一端接电源。
[0013]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加湿器外部环境中的监测装置的设置,监测装置能够通过第二温度检测模块和第二湿度检测模块实时监测加湿器外部环境中的温度值和湿度值,第二微处理器则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将获取到的外部环境中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实时发送给加湿器内部的第一微处理器模块,且第一微处理器模块能够通过第一温度检测模块和第一湿度检测模块实时监测加湿器内部的温度值和湿度值,第一微处理器模块对外部环境中的温度值和湿度值以及加湿器内部的温度值和湿度值进行统筹计算,最终通过雾化量控制电路来控制雾化模块的雾化量。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过程,能够实时掌握加湿器外部环境中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克服了因加湿器附近温度过高而导致加湿器温度检测失真的问题,且加湿器能够根据外部环境中的温度值和湿度值自动调整雾化模块的喷雾量,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0015]图2为第一微处理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6]图3为第一湿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7]图4为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8]图5为雾化量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19]图6为风扇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0]图7为无线接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1 ]图8为第二微处理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2]图9为第二湿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3]图10为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4]图11为无线发射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如图1-图11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包括连接在加湿器壳体内部的第一微处理器模块11、风扇模块12、雾化模块13、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和第一湿度检测模块15,风扇模块12、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和第一湿度检测模块15均与第一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雾化模块13通过雾化量控制电路16与第一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它还包括一用于监测加湿器外部环境的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包括第二微处理器模块21、第二温度检测模块22、第二湿度检测模块23和无线发射模块24,第二温度检测模块22、第二湿度检测模块23和无线发射模块24均与第二微处理器模块21电连接,第一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有无线接收模块17,无线发射模块24和无线接收模块17无线连接。
[0027]第二微处理器模块21包括微处理器U5、电阻R17、R21,按钮S2、电容C15、C16和发光二极管D3,电阻Rl 7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4脚电连接,按钮S2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4脚电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C15与按钮S2并联,微处理器U5的8脚串接电容C16后接地,微处理器U5的1脚与电阻R2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微处理器U5的7脚接地,微处理器U5的9脚接电源。
[0028]第二湿度检测模块23包括湿敏电阻RH1、电容C12和电阻R14、R11,湿敏电阻RHl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16脚电连接,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14脚电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14脚电连接,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13脚电连接,电容C12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