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5650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
背景技术
一般个人电脑的主机板装设在一主机壳体内部,在主机壳体后方具有一直立背板,在设计精巧、体积越来越小的前提下,一般背板除了须支持主机壳体的结构强度外,如何充份利用背板,以方便其他相关设备的架设,也是背板设计上重要的一环;正因如此,一般背板上通常设有多数个扩充槽孔及散热孔,本实用新型即针对前述具有扩充槽孔的背板作改良。
如图1、2所示,是一种以往电脑主机壳体的后视立体图,以往电脑主机壳体9框围形成一容置空间,以供例如主机板、扩展卡99、电源供应器等电脑的相关设备置放,前述主机壳体9包含一包围容置空间的主罩90以及一背板1,该主罩90具有一顶板91及两侧板92,而背板1是以螺丝直立固接在主罩90后侧面上,并封围容置空间。
以往背板1包含一基片11及一附接片12,该基片11具有一冲切形成的方形窗口111,该窗口111四周边缘同时向容置空间弯折延伸一圈内垂壁112,依实际使用需求,可于窗口111周围开设一可由外部导电连接电源供应器的缺口113,以及多数个散热孔114。
配合图2、3所示,是以往背板与扩展卡螺接的立体图,以及以往背板的部份剖视图,该附接片12是以多数支铆钉13固接在基片11前侧面上,其具有一与基片11的窗口111对应的架设壁120,于架设壁120四周边延伸一环可套接在内垂壁112外侧的外垂壁121,该外垂壁121与架设壁120上共同形成多数个可供扩展卡99和外部接通的扩充槽孔122,在外垂壁121顶端及底端各别延伸一连接壁123,该各连接壁123可贴设在基片11前侧,两者间并借上述铆钉13铆合,在外垂壁121上介于两相邻扩充槽孔122间设有一螺孔124。
插设于主机板上的扩展卡99可利用螺丝将其锁固在外垂壁121的螺孔124上,锁固后有的扩展卡99上穿出扩充槽孔122的部位具有至少一连结埠991,不同功能的扩展卡99的连结埠991可外接例如列表机、滑鼠等电脑周边设备。
以往背板1在制造过程中需在基片11上裁切出一窗口111,再另外冲压形成该附接片12,接着将附接片12固定在基片11上;上述设计虽可达到供扩展卡99组装的目的,但是在设计上,由于窗口111面积约略为基片11的一半,有的电脑会因功能需求增加扩充槽孔122的数量,此时其窗口111裁切的面积甚至占基片11面积的三分之二;上述由基片11上裁切出的废料不但很多,而且由于内、外垂壁112、121的设计,该附接片12的面积实际大于窗口111裁切的面积,因此前述废料无法再利用来制成附接片12,导致材料的浪费;而就组装的层面而言,该附接片12必须铆合组装到基片11上,也导致制程繁复及成本的浪费,这是以往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1在设计、制造上难称理想之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废料、简化制造步骤、进而降低生产成本的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是组装封围于电脑主机壳体的后侧,以形成一可供主机板、扩展卡等电脑相关设备置放的容置空间;该背板是由一板材一体成型,该背板包含一呈方形的凹陷区、一第一垂壁、一第二垂壁、一第三垂壁、一第一区、一第二区、一第三区,其特征在于该凹陷区顶侧具有一横向第一凹折线,于右侧具有一直向第二凹折线,而左侧具有一直向第三凹折线,该等第二、三凹折线的线端分别与第一凹折线的右、左侧线端相接;该第一垂壁,是位于凹陷区上方并借第一凹折线与该凹陷区相连,其右侧边缘为一由第二凹折线向上直线延伸的右缘边,而左侧边缘为一由第三凹折线向上直线延伸的左缘边,在上侧具有一与第一凹折线平行的第一凸折线,该等第一凹、凸折线间的距离为一位阶高度;该第二垂壁,是位于凹陷区右侧并借第二凹折线与该凹陷区相连,其上侧边缘为一由第一凹折线向右直线延伸的第一上缘边,在右侧具有一与第二凹折线平行的第二凸折线,该等第二凹、凸折线间的距离与上述位阶高度相同;该第三垂壁,是位于凹陷区左侧并借第三凹折线与该凹陷区相连,其上侧边缘为一由第一凹折线向左直线延伸的第二上缘边,在左侧具有一与第三凹折线平行的第三凸折线,该等第三凹、凸折线间的距离与该位阶高度相同;该第一区,是位于第一垂壁上方,并借第一凸折线与第一垂壁相连,在毗邻该第一垂壁的右缘边且异于第一凸折线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一靠齐线;而在毗邻该第一垂壁的左缘边且异于第一凸折线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二靠齐线;该第二区,是位于第二垂壁右方,并借第二凸折线与第二垂壁相连,在毗邻该第二垂壁的第一上缘边且异于第二凸折线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一齐合线;该第三区,是位于第三垂壁左方,并借第三凸折线与第三垂壁相连,在毗邻该第三垂壁的第二上缘边且异于第三凸折线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二齐合线;将上述所有折线一起弯折后,该等第一、二、三区即分别借第一、二、三垂壁相对于该凹陷区向外凸撑并位于同一平面上;同时,该第一、二靠齐线分别与第一、二齐合线对应贴齐,而上述插设于主机板上的扩展卡可固接在上述突立的垂壁上。
所述的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靠齐线的位置是设有至少一个突齿,该第一齐合线的位置是设有数量与该突齿数量相同的凹口,该突齿对应卡嵌在该凹口上。
所述的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靠齐线的位置是设有至少一个突齿,该第二齐合线的位置设有数量与该突齿数量相同的凹口,该突齿对应卡嵌在该凹口上。
所述的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其特征在于由该第一靠齐线延伸一第一结合部,上述第一结合部与第二区重叠铆合。
所述的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靠齐线是由第一垂壁的左缘边向上直线延伸形成,并向左间隔延伸一第二结合部及一左耳部;该第三区向上延伸一位于第二靠齐线左侧的左伸部该左伸部的右侧边缘为第二齐合线,上述第二结合部会与第三区重叠接合,而左耳部会与第三区重叠铆合。
所述的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的右侧边缘为一第三靠齐线,该第三靠齐线相间隔延伸一第三结合部及一右耳部;该第一齐合线靠近第二区的右侧边缘处向上延伸一位于第三靠齐线右侧的右伸部,该右伸部左侧边缘为一第三齐合线,上述第三结合部会与右伸部重叠接合,而右耳部会与右伸部重叠铆合。
本实用新型是组装封围于电脑主机壳体的后侧,以形成一可供主机板、扩展卡等电脑相关设备置放的容置空间;该背板是由一板材一体裁切弯折成型,该板材包含一呈方形的凹陷区、一第一垂壁、一第二垂壁、一第三垂壁、一第一区、一第二区、一第三区,其特征在于该凹陷区顶侧具有一横向第一凹折线,于右侧具有一直向第二凹折线,而左侧具有一直向第三凹折线,该等第二、三凹折线的线端分别与第一凹折线的右、左侧线端相接;该第一垂壁,是位于凹陷区上方并借第一凹折线与该凹陷区相连,其右侧边缘为一由第二凹折线向上直线延伸的右缘边,而左侧边缘为一由第三凹折线向上直线延伸的左缘边,在上侧具有一与第一凹折线平行的第一凸折线,该等第一凹、凸折线间的距离为一位阶高度;该第二垂壁,是位于凹陷区右侧并借第二凹折线与该凹陷区相连,其上侧边缘为一由第一凹折线向右直线延伸的第一上缘边,在右侧具有一与第二凹折线平行的第二凸折线,该等第二凹、凸折线间的距离与上述位阶高度相同;该第三垂壁,是位于凹陷区左侧并借第三凹折线与该凹陷区相连,其上侧边缘为一由第一凹折线向左直线延伸的第二上缘边,在左侧具有一与第三凹折线平行的第三凸折线,该等第三凹、凸折线间的距离与该位阶高度相同;该第一区,是位于第一垂壁上方,并借第一凸折线与第一垂壁相连,在毗邻该第一垂壁的右缘边且异于第一凸折线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一靠齐线;而在毗邻该第一垂壁的左缘边且异于第一凸折线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二靠齐线;该第二区,是位于第二垂壁右方,并借第二凸折线与第二垂壁相连,在毗邻该第二垂壁的第一上缘边且异于第二凸折线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一齐合线;该第三区,是位于第三垂壁左方,并借第三凸折线与第三垂壁相连,在毗邻该第三垂壁的第二上缘边且异于第三凸折线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二齐合线;将上述所有折线一起弯折后,该等第一、二、三区即分别借第一、二、三垂壁相对于该凹陷区向外凸撑并位于同一平面上;同时,该第一、二靠齐线分别与第一、二齐合线对应贴齐,而上述插设于主机板上的扩展卡可固接在上述突立的垂壁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二实施例的背板均可以在同一片板材上,运用巧妙的构造予以弯折、接合,而形成一向内凹陷的凹陷区,并且使该板材上其余切离的部份皆能贴齐重合,避免产生缺口影响美观;更由于该背板是一体成型,不需要像以往一样在一片胚料上切去大部份面积,再裁切另一片胚料来加以封盖组装。因此上述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可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也可简化制造步骤而具有降低整体生产成本等功效,所以的确非常实用与进步。


图1是一种以往电脑主机壳体的后侧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与扩展卡组接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图1中的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的部份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水平展开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水平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2是组装封围于电脑主机壳体9’的一主罩90’的后侧,以形成一可供主机板、扩展卡、电源供应器等电脑相关设备(图中未显示)置放的容置空间。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背板2是由一金属板材20一体裁切弯折成型,于弯折成型时是利用预先制成的冲压模具施力抵压板材20而摺弯制成,所以以下所称的折线为预定弯折的假想线;该板材20包含一呈方形的凹陷区21、一第一垂壁22、一第二垂壁23、一第三垂壁24、一第一区25、一第二区26及一第三区27。
该凹陷区21顶侧具有一横向第一凹折线211,于右侧具有一直向第二凹折线212,而左侧具有一直向第三凹折线213,该等第二、三凹折线212、213的线端分别与第一凹折线211的右、左侧线端相接。
该第一垂壁22,是位于凹陷区21上方并借第一凹折线211与该凹陷区21相连,其右侧边缘为一由第二凹折线212向上直线延伸的右缘边221,而左侧边缘为一由第三凹折线213向上直线延伸的左缘边222,在上侧具有一与第一凹折线211平行的第一凸折线223,该等第一凹、凸折线211、223间的距离为一位阶高度。
该第二垂壁23,是位于凹陷区21右侧并借第二凹折线212与该凹陷区21相连,其上侧边缘为一由第一凹折线211向右直线延伸的第一上缘边231,在右侧具有一与第二凹折线212平行的第二凸折线232,该各第二凹、凸折线212、232间的距离与上述位阶高度相同;上述凹陷区21与第二垂壁23间共同形成多数列横向平行的扩充槽孔28,且在第二垂壁23上的每两相邻扩充槽孔28间开设一螺孔233。
该第三垂壁24,是位于凹陷区21左侧并借第三凹折线213与该凹陷区21相连,其上侧边缘为一由第一凹折线211向左直线延伸的第二上缘边241,在左侧具有一与第三凹折线213平行的第三凸折线242,该等第三凹、凸折线213、242间的距离与该位阶高度相同。
该第一区25,是位于第一垂壁22上方,并借第一凸折线223与第一垂壁22相连,该第一凸折线223向右直线延伸形成一第一靠齐线251,该第一靠齐线251的位置是冲压成多数个突齿252,而第一凸折线223是向左直线延伸形成一第二靠齐线253,该第二靠齐线253的位置冲压形成一突齿254;约在中央处剪切成一缺口255,透过此缺口255可将电源由主机壳体外部接入电源供应器。
该第二区26,是位于第二垂壁23右方,并借第二凸折线232与第二垂壁23相连,该第一凹折线211是向右直线延伸形成一第一齐合线261,该第一齐合线261的位置是冲压成多数个可与第一靠齐线251上的突齿252对应的凹口262;在第二区26上更冲切多数个散热孔263。
该第三区27,是位于第三垂壁24左方,并借第三凸折线242与第三垂壁24相连,该第一凹折线211向左直线延伸形成一第二齐合线271,该第二齐合线271的位置是冲压成一可与第二靠齐线253上的突齿254对应的凹口272。
配合图4所示,将上述所有折线一起弯折后,该等第一、二、三区25、26、27即分别借第一、二、三垂壁22、23、24相对于该凹陷区21向外凸撑并位于同一平面上,即该凹陷区21是相对于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二、三区25、26、27向内凹陷一位阶高度;同时,该第一、二靠齐线251、253上的突齿252、254会分别与第一、二齐合线261、271上的凹口262、272对应卡嵌,而该第一垂壁22的左、右缘边222、221也分别与第二、一上缘边241、231相互贴齐靠合,因此背板2上不会留下因裁切弯折所产生的缺口或缝隙而防碍整体美观;另外,多数个插设于主机板上的扩展卡即可利用第二垂壁23的螺孔233配合螺丝,而以较方便的工作方向将扩展卡锁固在第二垂壁23上。
如图6、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背板3同样是由一板材30裁切弯折而成,该背板3同样利用螺丝直立固接在主机壳体的一主罩4的后侧端上,上述板材30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板材20大致相同而包含一凹陷区31、一第一垂壁32、一左缘边321、一第二垂壁33、一第三垂壁34、一第三凸折线341、第一区35、第一靠齐线351、第二区36、第一齐合线361及第三区37,而与第一实施例主要相异之处在于(一)该第一靠齐线351向下延伸一第一结合部352,在第一区35上由第一垂壁32的左缘边321向上直线延伸一第二靠齐线353,该第二靠齐线353向左间隔延伸一第二结合部354及一左耳部357,该第一区35的右侧边缘为一第三靠齐线355,该第三靠齐线355也向右间隔延伸一第三结合部356及一右耳部358。(二)由第一齐合线361靠近第二区36的右侧边缘处,向上延伸一位于第三靠齐线355右侧的方形右伸部362,该右伸部362左侧边缘为一第三齐合线363。(三)由第三区37向上延伸一位于第二靠齐线353左侧的方形左伸部371,该左伸部371的右侧边缘为一第二齐合线372。(四)所有折线弯折后,该等第一、二、三靠齐线351、353、355会分别与第一、二、三齐合线361、372、363相互对应贴齐,且第一结合部352会分别重叠铆合在第二区36的前侧面,该第二结合部354及左耳部357会分别重叠接合及铆合在左伸部371的前侧面,而该第三结合部356及右耳部358会分别重叠接合及铆合在右伸部362的前侧。
如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在弯折所有折线后,如第一实施例避免了背板3上因裁切弯折所产生的缺口裂缝而影响美观,而第二实施例的凹陷区31也同样如第一实施例,相对于同一平面的第一、二、三区35、36、37向内凹陷一位阶高度的距离,并使得插设于主机板上的扩展卡可螺固在垂直突立的第二垂壁33上。上述两实施例的板料的弯折成型过程是习有熟知的冲压制程,加上此弯折成型方法并非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标的,所以在此不作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是组装于电脑主机壳体的后侧,该背板是一体成型,该背板包含一呈方形的凹陷区、一第一垂壁、一第二垂壁、一第三垂壁、一第一区、一第二区、一第三区,其特征在于该凹陷区顶侧具有一横向第一凹折线,于右侧具有一直向第二凹折线,而左侧具有一直向第三凹折线,该第二、三凹折线的线端分别与该第一凹折线的右、左侧线端相接;该第一垂壁,是位于该凹陷区上方并借该第一凹折线与该凹陷区相连,其右侧边缘为一由该第二凹折线向上直线延伸的右缘边,而左侧边缘为一由该第三凹折线向上直线延伸的左缘边,在上侧具有一与该第一凹折线平行的第一凸折线,该第一凹、凸折线间的距离为一位阶高度;该第二垂壁,是位于该凹陷区右侧并借该第二凹折线与该凹陷区相连,其上侧边缘为一由该第一凹折线向右直线延伸的第一上缘边,在右侧具有一与该第二凹折线平行的第二凸折线,该第二凹、凸折线间的距离与该位阶高度相同;该第三垂壁,是位于该凹陷区左侧并借该第三凹折线与该凹陷区相连,其上侧边缘为一由该第一凹折线向左直线延伸的第二上缘边,在左侧具有一与该第三凹折线平行的第三凸折线,该第三凹、凸折线间的距离与该位阶高度相同;该第一区,是位于该第一垂壁上方,并借该第一凸折线与该第一垂壁相连,在毗邻该第一垂壁的右缘边且异于该第一凸折线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一靠齐线;而在毗邻该第一垂壁的左缘边且异于该第一凸折线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二靠齐线;该第二区,是位于第二垂壁右方,并借该第二凸折线与该第二垂壁相连,在毗邻该第二垂壁的该第一上缘边且异于该第二凸折线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一齐合线;该第三区,是位于第三垂壁左方,并借该第三凸折线与该第三垂壁相连,在毗邻该第三垂壁的该第二上缘边且异于该第三凸折线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二齐合线;该第一、二、三区即分别借该第一、二、三垂壁相对于该凹陷区向外凸撑并位于同一平面上;该第一、二靠齐线分别与该第一、二齐合线对应贴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靠齐线的位置是设有至少一个突齿,该第一齐合线的位置是设有数量与该突齿数量相同的凹口,该突齿对应卡嵌在该凹口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靠齐线的位置是设有至少一个突齿,该第二齐合线的位置设有数量与该突齿数量相同的凹口,该突齿对应卡嵌在该凹口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其特征在于由该第一靠齐线延伸一第一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区重叠铆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其特征在于第二靠齐线是由该第一垂壁的左缘边向上直线延伸形成,该第二靠齐线向左间隔延伸一第二结合部及一左耳部;该第三区向上延伸一位于该第二靠齐线左侧的左伸部,该左伸部的右侧边缘为第二齐合线,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三区重叠接合,而该左耳部与该第三区重叠铆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的右侧边缘为一第三靠齐线,该第三靠齐线相间隔延伸一第三结合部及一右耳部;该第一齐合线靠近第二区的右侧边缘处向上延伸一位于该第三靠齐线右侧的右伸部,该右伸部左侧边缘为一第三齐合线,该第三结合部与该右伸部重叠接合,而该右耳部与该右伸部重叠铆合。
专利摘要一种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该背板是一体成型,包含:一呈方形的凹陷区、一第一垂壁、一第二垂壁、一第三垂壁、一第一区、一第二区、一第三区,该第一、二、三区即分别借该第一、二、三垂壁相对于该凹陷区向外凸撑并位于同一平面上;该第一区的第一、二靠齐线分别与该第二、三区的第一、二齐合线对应贴齐。本实用新型的电脑主机壳体的背板,其可减少废料、简化制造步骤,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G06F1/16GK2487017SQ0122885
公开日2002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5日
发明者陈子祥 申请人:伟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