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卡读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32019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Ic卡读卡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C卡读卡器。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由使用者自己将IC卡片插入而送入至数据通信位置或自动地移动至数据通信位置后进行数据通信的IC卡读卡器的结构改进。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卡片插入方向”,是指将从IC卡读卡器跟前侧的卡片插入口所插入的IC卡片向IC卡读卡器里侧的数据通信位置搬送时的搬送方向。又,所谓“卡片返回方向”,是指与该卡片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即IC卡片从数据通信位置向卡片插入口返回时的搬送方向。该场合的“返回”,是指用手动或自动地将IC卡片从数据通信位置向卡片插入口侧进行搬送。又,所谓“数据通信位置”,是指使IC接点块的IC接点弹簧与IC卡片的接触端子图形接触而进行数据通信时的IC卡片的一定的停止位置,以下在本说明书中是指“卡片停止位置”。将上述的卡片插入方向和卡片返回方向一起称作“卡片搬送方向”。
背景技术
作为IC卡读卡器,可使用如下结构的手动式IC卡读卡器即、在用手动进行IC卡片插入的同时,、利用该插入时的力使IC接点块移动而使IC接点弹簧与IC卡片的接触端子图形接触。
例如,在图21和图22所示的手动式IC卡读卡器中,IC接点块101由支臂102、103相对于卡片走行路104中走行的IC卡片105可接近·离开地进行支承,并利用返回弹簧106向卡片返回方向施力。在该IC接点块101上形成有与IC卡片105的前端抵接的受压部108。因此,当将IC卡片105插入手动式IC卡读卡器中时,在IC卡片105与受压部108抵接后,IC接点块101与IC卡片105一起移动并渐渐地与该IC卡片105接近,使IC接点弹簧107与IC卡片105的接触端子图形112接触。该场合,由于与受压部108抵接后的IC卡片105与IC接点块101的相对位置成为一定,故IC接点块101的IC接点弹簧107能正确地与接触端子图形112上的规定的接触位置接触。又,IC接点弹簧107进行弹性变形而对IC卡片105的表面进行推压。被推压后的IC卡片105,其背面侧被在IC卡读卡器的框架中所形成的卡片支承构件的卡片支承面109所支承。又,图中的符号111表示异物排出口。
但是,在上述的手动式IC卡读卡器中,存在随着将IC卡片105插入而作用于IC卡片105上的摩擦阻力增加的问题。也就是说,当IC卡片105的插入动作而使IC接点块101下降时,随着IC接点块101的下降使推压IC卡片105的表面的力渐渐增加,IC卡片105的背面与卡片支承面109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增加而使阻力增大。
例如,如图8所示的以往的IC卡读卡器中的卡片操作力的变动例所示,即使至IC接点弹簧107附近的IC卡片105的插入负荷不大(例如,在IC卡片与磁性卡片的兼用机的场合,插入负荷比磁头110的缓冲压力稍大的程度),在IC接点块101的IC接点弹簧107与IC卡片105接触的接触开始点a以后,随着IC接点块101的下降,卡片105被卡片支承面109渐渐地增强推压。该场合,如图所示,因摩擦力急剧增加而使卡片插入时的操作感恶化。
又,卡片插入途中感受到插入负荷增加的使用者,会误认为卡片插入结束而使IC卡片105的插入在途中停止,这样,不仅不能获得IC卡片105的接触端子图形112与IC接点弹簧107的良好接触,且不能使IC接点弹簧107与接触端子图形112上的适当位置进行接触,也有可能成为误动作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卡片插入动作的途中能对插入负荷的急剧增加进行抑制的IC卡读卡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IC卡读卡器,随着从框架跟前侧所形成的卡片插入口插入至卡片停止位置的IC卡片的插入动作,使IC接点块与卡片走行路接近而使IC接点弹簧与所述IC卡片表面的接触端子图形接触,由卡片支承构件从背面侧对IC接点弹簧接触的IC卡片进行支承,其特征在于,夹持卡片走行路状地相对于IC接点块的卡片支承构件、其整体或其一部分在IC卡片的插入动作时和返回动作时,与该IC卡片一起向卡片搬送方向移动、至少IC接点弹簧在与IC卡片表面接触时从背面侧对该IC卡片进行支承。
在以往的IC卡读卡器中,被IC接点弹簧推压的IC卡片的背面侧,利用例如在框架上所形成的固定的卡片支承面等的卡片支承构件进行支承,而在本发明中,设置有与IC卡片一起可在卡片搬送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卡片支承构件,由于该卡片支承构件一边支承IC卡片背面一边与该IC卡片一起移动,故在IC卡片背面与卡片支承构件之间不产生摩擦。因此,在卡片插入动作的途中即使IC接点弹簧对IC卡片进行推压,插入负荷也不会急剧增加。因此,例如若是手动式,能提高使用者对卡片的操作感。又,还能防止在卡片插入途中使用者中断动作的情况。
该卡片支承构件,最好是,设置成其整体或其一部分随着IC卡片的插入动作而与该IC卡片的背面接近,随着IC卡片的返回动作从IC卡片的背面离开。在这样的场合,仅在IC卡片的插入时能使该卡片支承构件接近而对卡片背面进行支承。又,利用对IC卡片同样地接近·离开的IC接点块和该卡片支承构件,能从表面侧和背面侧将IC卡片大致同时夹住状地对卡片背面进行支承,并使IC接点弹簧与接触端子图形接触。
该场合,在IC接点块上,最好是,形成有与IC卡片的前端抵接的受压部和与卡片支承构件抵接的推压部,并在卡片支承构件上形成与该推压部抵接的受压部,且所卡片支承构件的受压部被配置在从IC接点块的推压部向卡片插入方向分开的位置。这样的场合,在IC接点块的开始移动与卡片支承构件的开始移动的时点产生时间差,使卡片插入负荷阶段性平缓地增加。因此,例如若是手动式,不会使插入负荷急剧增加而能提高使用者感受的卡片操作感。又,由于卡片插入负荷平缓地变化,故可使磁性引导失误的概略降低,就不会发生将插入负荷增加误认为插入结束的情况。
又,最好是,卡片支承构件的受压部被设置在所述卡片停止位置的附近。这样的场合,由于在卡片插入即将结束之前卡片支承构件成为卡片支承状态,故例如若是手动式,使用者不会感到插入负荷增加,可完成插入动作。又,该所谓“卡片支承状态”,是指从背面侧对搬送至卡片停止位置的IC卡片进行支承时的卡片支承构件的状态或其姿势。
又,最好是,卡片支承构件以框架上的支点为中心可转动地设置,并且,IC接点块在其推压部中与卡片支承构件的受压部抵接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能登上卡片支承构件的受压部,形成水平面,当IC卡片在卡片停止位置停止时,不会产生从卡片支承构件向IC接点块作用的向卡片返回方向的分力。该场合,IC接点压力和返回弹簧的弹性力施加在卡片支承构件上的力、具体地是要使卡片支承构件返回原来位置的力矩,在向IC接点块传递时不产生向卡片搬送方向的分力,不作为对IC接点块的推回力起作用。因此,IC接点块能使IC卡片在卡片停止位置上保持停止后的状态,就能将完全插入后的IC卡片继续保持在该卡片停止位置。
该场合,最好是,在IC接点块的推压部上形成有由倾斜面和水平面构成并对卡片支承构件的受压部进行导向的凸轮面,且在该卡片支承构件的受压部上形成有与凸轮面抵接且导向的跟踪部。卡片支承构件,利用倾斜面的楔形作用转动至成为卡片支承状态,从背面侧对插入至卡片停止位置后的IC卡片进行支承。
又,最好是,跟踪部与凸轮面抵接的部分被作成曲面。可进一步减小作成曲面的抵接面与卡片支承构件的受压面的接触面积,并能减轻滑动时受到的阻力。因此,IC接点块利用凸轮面的楔形作用能使卡片支承构件更轻快地转动。
该场合,最好是,跟踪部由滚子构成。由滚子构成的跟踪部可减轻与凸轮面之间的滑动阻力,能使卡片支承构件更轻快地转动。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图,是表示退避状态的IC卡读卡器的内部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卡片插入动作途中的IC卡读卡器的内部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接触状态的IC卡读卡器的内部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手动式的IC卡读卡器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手动式的IC卡读卡器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在倾斜方向的凸轮槽中对卡片支承构件进行引导的IC卡读卡器的卡片支承构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IC卡读卡器的卡片插入时的负荷变动测定结果例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能转动的卡片支承构件的一例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手动式的IC卡读卡器的底面侧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IC卡读卡器的从另一位置看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IC卡读卡器的侧视图。
图13是IC卡读卡器的仰视图。
图14是表示退避状态的IC接点块与卡片支承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接触状态的IC接点块与卡片支承构件的(未图示IC卡片)立体图。
图16是表示退避状态的IC接点块与卡片支承构件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卡片插入途中的IC接点块与卡片支承构件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接触状态的IC接点块与卡片支承构件的侧视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IC接点块与卡片支承构件的部分放大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的IC卡读卡器的内部的概略图。
图21是表示以往的IC卡读卡器的IC卡片插入前的IC接点块的图。
图22是表示在以往的IC卡读卡器中将IC卡片插入至卡片停止位置时的IC接点块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的最佳形态对本发明的结构详细地说明。
图1~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本实施形态的IC卡读卡器1是手动式,随着从卡片插入口3插入至卡片停止位置6的IC卡片5的插入动作,使IC接点块12与卡片走行路14接近而使IC接点弹簧11与IC卡片5的表面的接触端子图形22接触。又,IC卡读卡器1,具有对与IC接点弹簧11接触的IC卡片5从背面侧进行支承、在IC卡片5的插入时和拉拔时与该IC卡片5一起移动地能向卡片搬送方向移动的卡片支承构件13。这里所谓的卡片停止位置6,是指在卡片走行路14的最里侧对IC卡片5进行数据通信时的该IC卡片5的停止位置,被设定成IC卡片5停止在该卡片停止位置6时、IC接点弹簧11与接触端子图形22上的规定位置正确接触的状态。
又,IC卡读卡器1,在形成卡片插入口3的框架2的卡片返回方向侧具有卡片插入·拉拔用的凹部4。该场合的凹部4,是指在用手指保持IC卡片5状态下能进行IC卡片5的插入·拉拔那样的、在设于框架2的卡片返回方向上凹入的凹状部分(参照图5)。在具有凹部4的本实施形态的IC卡读卡器1中,使用者能以用手指夹住卡片两面的状态、或用手指将卡片边缘推入的状态将IC卡片5插入至里面,且能捏住从卡片插入口3伸出的IC卡片一部分地进行拉拔。又,凹部4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形态中所示的结构,只要是能够或容易进行IC卡片5的插入·拉拔的,任何形状都可以。在该凹部4的两侧设有卡片插入时成为IC卡片5的走行导向的导向部9(参照图5)。导向部9利用对IC卡片5的侧部进行引导的槽来形成,即使插入后的IC卡片5有挠曲,也能将其矫正地插入。又,卡片走行路14中,凹部4的里侧的细口成为卡片插入口3。
又,本实施形态的IC卡读卡器1具有磁头21,在IC卡片5属于有磁条的卡片时能读取记录在该磁条上的磁性数据。本实施形态的磁头21,起到读取卡片信息并对IC卡片5的插入进行检测的作用,但也可以利用杠杆方式的可摆动的前传感器等进行卡片插入的检测来取代。
IC接点块12,例如,可设置成利用4根支臂16对块的4个转角吊持地进行支承,随着向卡片插入方向的移动进行下降而与卡片走行路14接近(参照图2)。又,IC接点块12,具有向卡片走行路14大致向正下方突出的受压部7和推压部8。为了使IC卡片5的前端与该受压部7抵接,受压部7至少突出到达卡片走行路14。推压部8,被设置成在向卡片插入方向移动的途中与卡片支承构件13的一部分(具体地是受压部18)抵接的状态。在本实施形态的场合,将向卡片走行路14侧突出的部位的跟前侧(卡片返回方向侧)部分兼用作受压部7,将里侧(卡片插入方向侧)部分兼用作推压部8(参照图1等),但也能例如采用设置2个突出部、分别作为受压部7和推压部8等方法将它们单个地设置。当该IC接点块12下降时,IC接点弹簧11与IC卡片5的接触端子图形22接触而弹性变形。另一方面,在将IC卡片5插入前的状态下,IC接点块12利用返回弹簧17被拉靠至卡片返回方向而从卡片走行路14退避(参照图1)。
卡片支承构件13,是通过与IC接点弹簧11接触、对从表面侧推压的IC卡片5的背面侧进行支承的构件,在IC卡片5的插入时和拉拔时能与该IC卡片5一起移动地向卡片搬送方向移动。本实施形态的卡片支承构件13,如图1~图3所示,被设置成在卡片搬送方向上由支臂20对其4个转角可回转地进行支承、能向卡片搬送方向移动并随着该移动与卡片走行路14接近或离开的状态。又,卡片支承构件13,在至少IC接点弹簧11与IC卡片5接触时成为与IC卡片5的背面接触的状态,另一方面,在IC接点弹簧11与IC卡片5相互离开时成为从IC卡片5的背面离开的退避状态,换言之,被设置成在IC卡片5从IC接点弹簧11受到与卡片面垂直的力时、从卡片背面承受该力的状态。
又,在卡片支承构件13的卡片插入方向端设有向卡片走行路14侧突出的受压部18,在卡片支承构件13的跟前侧设有对该卡片支承构件13施加卡片返回方向力的返回弹簧19(参照图1~图3)。受压部18,被设置在比IC接点块12的推压部8更前的卡片插入方向侧上且至少可与推压部8抵接的范围。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在推压部8与受压部18之间设有间隔(参照图1),利用该间隔部分产生卡片支承构件13的移动开始较之IC接点块12的移动开始延迟的时间差。因此,在本实施形态的IC卡读卡器1中,利用该时间差使IC卡片5的插入负荷增加的时间分散,由于负荷呈阶段地平缓地增加,故能提高使用者感受的卡片操作感。又,由于卡片插入负荷平缓地变化,故使产生磁性读数误差的概略降低。又,该受压部18,如本实施形态所示,最好是在卡片停止位置6的附近被设置成卡片停止位置6的跟前处支承卡片的状态(参照图1、图3)。这样的场合,由于在卡片插入结束位置跟前处卡片支承构件13成为卡片支承状态,故使用者不会感受插入负荷的增加地能完成插入动作。此外,卡片支承构件13最好是,被设置成在卡片插入结束位置跟前处对IC卡片5施加IC接点弹簧12的规定接点压力的状态。这样的场合,由于在卡片插入结束位置跟前处施加IC接点弹簧12的规定接点压力,故若是例如手动式,使用者不会感受插入负荷的增加地能完成插入动作。
又,在IC卡读卡器1中,设有防止所插入的IC卡片5脱出的公知的锁定杆15。当将IC卡片5插入至卡片停止位置6时,利用电磁线圈10摆动的锁定杆15钩住IC卡片5的后端而防止IC卡片5的脱出,可防止在IC接点块12的IC接点弹簧11与IC卡片5的接触端子图形22接触的状态下的勉强的卡片拉拔。
对以上结构的IC卡读卡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卡片插入前的时刻,IC接点块12在返回弹簧17的作用下,卡片支承构件13利用返回弹簧19分别如图1所示向卡片返回方向施力而成为退避状态。在该退避状态时,IC接点块12的推压部8与卡片支承构件13的受压部18如上所述成为一定间隔地分离,在IC接点块12移动该距离部分后成为卡片支承构件13开始移动的状态。
这里,虽然未特别图示,当将IC卡片5从插入口3插入时,利用磁头21读取记录在IC卡片5的磁条上的磁性数据。IC卡读卡器1根据该读取后的信息对IC卡片5的插入情况进行检测。
又,当插 IC卡片5时,使IC卡片5的前端与IC接点块12的受压部7抵接,一边使返回弹簧17伸长一边将该IC接点块12向里侧(卡片插入方向侧)移动(参照图2)。被支臂16支承的IC接点块12,如图1所示,一边向里侧移动一边渐渐地下降与IC卡片5接近。但是,IC接点弹簧11在与接触端子图形22接触之前未对IC卡片5施加接点压力,作为卡片插入负荷作用的力,除了磁头21的缓冲压力以外,仅利用了返回弹簧17的弹力。在该时刻由于卡片支承构件13呈退避状态,故在与IC卡片5之间未产生摩擦。又,返回弹簧19的弹力也未作为卡片插入负荷起作用。
由此,当进一步插 IC卡片5时,IC接点块12的推压部8与卡片支承构件13的受压部18抵接,其以后,卡片支承构件13也与IC接点块12一起向里侧进行移动(参照图2)。这时,被支臂20支承的卡片支承构件13,一边向里侧移动一边渐渐地上升,与IC卡片5的背面接近,在卡片停止位置6的跟前处成为卡片支承状态。
如上所述,当IC接点块12下降时,IC接点弹簧11与IC卡片5的接触端子图形22接触。该场合,IC卡片5向卡片支承构件13侧推压,但在与一边向里侧同量进行移动一边接近的卡片支承构件13之间不会产生滑动摩擦。也就是说,在本实施形态中,卡片支承构件13与IC卡片5一起在不产生向卡片搬送方向的偏移的情况下一体地移动,并向该IC卡片5渐渐地接近,由于不对IC卡片5施加摩擦阻力,故即使IC卡片5被IC接点弹簧11向卡片支承构件13侧推压也能抑制IC卡片5插入时的负荷。因此,IC卡片5的插入所需的力在插入途中不会急剧地增加。
当IC卡片5插入至卡片停止位置6时,IC接点块12下降至图3所示的位置,成为使IC接点弹簧11与接触端子图形22可靠接触的状态。又,电磁线圈10产生动作,利用锁定杆15将IC卡片5锁定。然后,在IC接点弹簧11与接触端子图形22之间能进行数据通信。
当数据通信结束时,解除由锁定杆15对IC卡片5的锁定,使用者就能将IC卡片5拉拔。当拉拔IC卡片5时,IC接点块12被返回弹簧17拉回而离开卡片走行路14,返回至图1所示的退避状态。又,卡片支承构件13也被返回弹簧19拉回而离开卡片走行路14地返回退避状态。
如上所述,在该IC卡读卡器1中,由于能防止IC卡片5插入时受到的负荷在插入途中大幅度增加的情况,故能提高卡片插入时的操作感。也就是说,在该IC卡读卡器1中,随着IC卡片5的插入动作而使IC接点块12与卡片走行路14接近,而由于对卡片背面进行支承的卡片支承构件13与该IC卡片5同量地进行移动,因消除了摩擦阻力而能降低IC卡片5的插入负荷,故能防止卡片插入所需的力有大的变化并能提高卡片插入时的插入感。
又,由于能防止在卡片插入途中的插入负荷有大的变化,故能防止使用者将卡片插入途中的位置误认作卡片插入结束位置的情况。因此,IC卡片5能完全地插入至卡片停止位置6,IC接点弹簧11就能正确且可靠地与接触端子图形22上的规定位置接触。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利用支臂20使卡片支承构件13一边保持平行一边进行移动,但卡片支承构件13不限于这样的结构。若举一例,如图9所示,将途中曲折后的L字形的卡片支承构件13设置成以支点25为中心可转动,能起到使一端侧作为受压部18、另一端侧作为与IC卡片5的背面接触的支承部26的功能。这样的卡片支承构件13,随着受压部18直接被IC卡片5推压、或被IC接点块12的推压部8推压,如箭头所示那样以支点25为中心进行转动,将支承部26向卡片背面压贴,对利用IC接点弹簧11推压表面侧的IC卡片5进行支承。该场合,最好是,在IC接点弹簧11与IC卡片5接触时使卡片支承构件13与卡片背面接触而对IC卡片5进行支承,由此,能防止随着卡片插入动作而使插入负荷急剧增加的情况。
图10~图19表示IC卡读卡器1的第2实施形态。该IC卡读卡器1与第1实施形态同样是手动式的卡读卡器,在形成卡片插入口3的框架2的卡片返回方向上具有卡片插入·拉拔用的凹部4,随着从卡片插入口3插入至卡片停止位置6的IC卡片5的插入动作,使IC接点块12与卡片走行路14接近而使IC接点弹簧11与IC卡片5的表面的接触端子图形22接触。在IC接点块12的两侧上设有防止IC接点块12向左右晃动的导向构件35(参照图13)。又,符号32是与IC接点块12作成一体化并将未图示的光断续器遮断的遮光构件,符号33是对支臂16进行支承的销,符号34是可转动地将支臂16与IC接点块12进行连接的销。又,在图10~图12中,将IC卡读卡器1与上述的第1实施形态上下颠倒地进行表示。
在本实施形态中,其特点是,卡片支承构件13被设置成能以框架2上的支点25为中心进行转动。又,在该IC卡读卡器1中,IC接点块12的推压部8中与卡片支承构件13的受压部18抵接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能登上卡片支承构件13的受压部18,成为了IC卡片5停止在卡片停止位置6时不会产生从卡片支承构件13向作用于IC接点块12的卡片返回方向的分力的水平面27b。
卡片支承构件13,作为将IC接点弹簧11接触的IC卡片5从背面侧进行支承的装置而设置。但是,本实施形态的卡片支承构件13,与平行移动的第1实施形态的场合不同,能以框架2上的支点25为中心进行转动(参照图12)。在支点25上,设有例如能转动地对卡片支承构件13进行支承的支承销30和挡圈31。在该卡片支承构件13中,与卡片背面接触的支承部26,最好是,由例如曲面或角度变化少的多个平面来形成等,能在更稳定的状态下实现IC卡片5以尽可能大的面进行支承的形状(参照图16)。又,支承部26,最好是至完全插入IC卡片5之前不与卡片背面接触的形状。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将该支承部26的里侧作成中空状而实现轻量化(参照图14)。又,在卡片支承构件13的与支承部26相反侧,设有向卡片插入方向延伸的支臂29。将螺旋弹簧等的返回弹簧19的一端挂在该支臂29上,该返回弹簧施力能使卡片支承构件13成为从IC卡片5的背面离开的退避状态(参照图14、图16)。
卡片支承构件13的受压部18,被设置成追随IC接点块12的推压部8的动作、使卡片支承构件13从图16所示的退避状态回转至图18所示的状态、即对IC卡片5的背面进行支承的接触状态。本实施形态的受压部18不向卡片走行路14突出,而被设置成仅与IC接点块12的推压部8卡合的状态。又,在受压部18的前端部设有追随IC接点块12的推压部8的跟踪部28。跟踪部28,最好是,至少与推压部8接触的部分作成曲面形状、或利用可转动的滚子来构成,从而提高与推压部8的追随性。
IC接点块12的受压部7被设置成与IC卡片5的前端抵接的状态,推压部8被设置成通过上述的受压部18使卡片支承构件13转动的状态。在本实施形态中,使IC接点块12的卡片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向卡片走行路14侧突出,并在该突出部中将卡片返回方向侧的面作为受压部7,将与受压部18抵接的部分作为推压部8。又,在该推压部8上形成有由倾斜面27a和水平面27b所构成并对上述跟踪部28进行导向的凸轮面27(参照图15、图16)。具体地说,在凸轮面27中将卡片插入方向侧作成倾斜面27a、将卡片返回方向侧作成与该倾斜面27a相连的水平面27b。设在卡片支承构件13上的跟踪部28,在卡片支承构件13的退避状态时与凸轮面27的倾斜面27a抵接(参照图14、图16),随着该凸轮面27向卡片插入方向移动,通过沿该倾斜面27a移动而使卡片支承构件13转动(参照图17),然后,登上水平面27b(参照图18、图19)。跟踪部28登上水平面27b进行卡合时,卡片支承构件13在该状态下成为不能转动。
这里,对于在接触状态时(参照图18、图19)的卡片支承构件13,利用返回弹簧19的拉伸力和IC接点弹簧11的弹性力,起到想要向图18中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即起到从接触状态向退避状态的返回方向的力矩作用。如果,在该力矩从受压部18的跟踪部28向凸轮面27的倾斜面27a传递的场合,由于在该倾斜面27a上产生向卡片返回方向的分力,故可对IC接点块12和IC卡片5起到卡片返回方向的推回力的作用。对此,在本实施形态的场合,由于在接触状态时使跟踪部28完全地登上水平面27b进行卡合,故凸轮面27从跟踪部28受到的推压力仅在与卡片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起作用,不产生卡片搬送方向和水平的分力(参照图18、图19)。因此,IC接点块12,在接触状态时不受到从卡片支承构件13向卡片返回方向的力。因此,采用本实施形态的IC卡读卡器1,能避免对完全插入的IC卡片5产生想要向卡片返回方向推回的不需要力的作用,能将IC卡片5继续保持在卡片停止位置6上。又,在本实施形态中,作成了完全不产生从卡片支承构件13向IC接点块12作用的向卡片返回方向的分力的结构,但根据不同场合也可以稍微产生。也就是说,在本实施形态中,水平面27b形成了与卡片搬送方向成为水平的状态,但即使在其稍微倾斜地形成而产生水平方向的分力的场合,也能使IC接点块12与IC卡片5预先保留接触状态,即使产生使IC卡片5向卡片返回方向返回的分力,也可由此,只要IC卡片5是不产生推回那种程度的力的形状,则与本实施形态同样地能将IC卡片5继续保持在卡片停止位置6。
又,在这样的IC卡读卡器1中,在将IC卡片5拉拔后,最好是,IC接点块12和卡片支承构件13必须自动地回复至初期位置、即向退避状态自动回复。在本实施形态中,作成了在将卡片拉拔时,对IC接点块12向卡片返回方向作用的返回力能使作用于卡片插入方向的阻力上升,使IC接点块12向初期位置自动回复的状态。如具体地进行说明,在该场合的返回力是在IC卡片5与IC接点弹簧1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与由返回弹簧17引起的弹性力的合力,阻力是在水平面27b与跟踪部28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返回力使阻力上升。又,通过IC接点块12向卡片返回方向移动,能解除水平面27b与跟踪部28的卡合状态。由此,卡片支承构件13就能再进行转动,利用返回弹簧19的弹力自动地回复至退避状态。
上述实施形态是本发明的最佳形态的一例,但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第1实施形态中,利用可转动的支臂20使卡片支承构件13平行地移动,而如图6、图7所示,也可以在IC卡读卡器本体的框架2上设置倾斜方向的凸轮槽23,通过用该凸轮槽23对在卡片支承构件13的侧部上所形成的销24进行引导,一边使卡片支承构件13向卡片搬送方向移动一边与卡片走行路14接近或离开。采用该IC卡读卡器1,就能减少零件个数并实现对成本的抑制。又,最好是,在凸轮槽23的卡片插入方向侧设有将卡片支承构件13容易保持成卡片支承状态用的水平部23a。
又,在第1、第2的本实施形态中,通过降低手动式IC卡读卡器1中的卡片操作时的负荷或防止急剧增加而提高使用者在手动时感受的操作感,防止在卡片插入途中的动作中断,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手动式IC卡读卡器1,例如也可以应用于电机式IC卡读卡器、即利用电动机的驱动力使IC卡片5向搬送方向进行自动搬送的IC卡读卡器。该场合,由于能对卡片搬送力进行抑制而降低施加在电动机上的负荷,进而能抑制电动机的消耗电流。
又,在上述第1、第2的实施形态中,对作为适合IC卡读卡器1的实施形态,全部或者一部分向卡片搬送方向移动并与卡片走行路14接近或离开状态的卡片支承构件13作了说明,但即使在将该卡片支承构件13仅向卡片搬送方向能水平地移动的场合也能防止卡片插入负荷的急剧增加。例如,如图20所示,在前后2个部位上设置向卡片搬送方向延伸的横孔36,利用通过该横孔36的导向销37,即使是仅向卡片搬送方向能水平移动的卡片支承构件13,只要将IC接点弹簧11设置成与IC卡片5接触而从负荷开始增加时与IC卡片5一起开始水平移动的状态,就能消除在与卡片背面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
又,在第1、第2的本实施形态中,对将受压部18设置成与IC卡片5连动状态的卡片支承构件13作了说明,但也能作成不具有受压部18的卡片支承构件13。尤其,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作成例如用电磁线圈进行驱动的方式或用电动机驱动的方式,用这些电磁线圈或电动机等使卡片支承构件13进行移动。作为电磁线圈驱动方式,例如有用光断续器或微动开关等的传感器对IC卡片的插入结束进行检测、在该传感器接通时利用电磁线圈使卡片支承构件13从退避位置上升至IC卡片5支承位置的机构等。又,作为电动机驱动方式,有使用电动机的机构等来代替该电磁线圈。
又,在第2实施形态中,表示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一边保持平行一边进行移动的IC接点块12和能转动的卡片支承构件13的IC卡读卡器1的最佳的一例,但适用本发明的IC卡读卡器1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例如作为第1实施形态所示的IC卡读卡器1、即IC接点块12和卡片支承构件13的两方被支臂16、20支承并平行移动的IC卡读卡器1(参照图1~图3)、或利用凸轮槽23使卡片支承构件13倾斜地平行移动的IC卡读卡器1(参照图6、图7),能不产生或降低从卡片支承构件13向IC接点块12作用的向卡片返回方向的分力。但是,由于第1实施形态所示的IC卡读卡器1作成了从退避状态向接触状态变化的过程中IC接点块12与卡片支承构件13渐渐接近的结构,故仅在接触状态时要使跟踪部28登上凸轮面27的水平面27b上是困难的。因此,该场合,由于能使推压部8和受压部18的一方或双方向铅垂方向伸缩,故能使IC接点块12与卡片支承构件13互相接近或能使跟踪部28登上水平面27b。
试制手动式IC卡读卡器1,调查卡片插入时的负荷变动(参照图8)。在试制的手动式IC卡读卡器A、B中,在IC接点块12起动后的2mm移动后,卡片支承构件13起动,在卡片插入结束的位置c跟前处,该卡片支承构件13成为卡片支承状态。又,使用IC卡片5和作为磁头21相同的构件,并将IC卡片5插入拉伸试验机,从卡片插入结束位置c的跟前约14mm的位置至插入结束位置c对负荷进行测定。在这里,对设有返回弹簧19的试制IC卡读卡器(IC卡读卡器A)、对未设有返回弹簧19的试制IC卡读卡器(IC卡读卡器B)进行试验,将测定试验结果与以往的IC卡读卡器的情况进行比较。
负荷变动的测定结果示于图8。在图8中,将从IC卡片5与IC接点块12开始接触的点a至插入结束位置c表示为“接点部”,将从卡片插入开始位置至接触开始点a表示为“头部”。点b表示IC接点块12与卡片支承构件13开始接触的点。从该图可以看出,在以往的IC卡读卡器中显著地表现出接点部的操作力急剧增加,而在设有可动的卡片支承构件13的试制卡读卡器中负荷增加率得到缓和。该程度也可用手的感觉体会到它的改善效果。
下面,表示相对卡片移动距离的插入负荷(接点部上的最大值)的增加率。
以往的卡读卡器 2.11/1.31.62N/mm卡读卡器A(有返回弹簧) 2.82/2.81.01N/mm卡读卡器B(无返回弹簧) 1.8/2.80.67N/mm理所当然地能确认本指标大幅度降低。还判明了因返回弹簧19的有无引起的差别是大的。
权利要求
1.一种IC卡读卡器,随着从框架跟前侧所形成的卡片插入口插入至卡片停止位置的IC卡片的插入动作、使IC接点块与卡片走行路接近而使IC接点弹簧与所述IC卡片表面的接触端子图形接触,由卡片支承构件从背面侧对IC接点弹簧接触的IC卡片进行支承,其特征在于,夹持所述卡片走行路状地相对于所述IC接点块的所述卡片支承构件,其整体或其一部分在所述IC卡片的插入动作时和返回动作时与该IC卡片一起向卡片搬送方向移动,至少所述IC接点弹簧在与所述IC卡片表面接触时从背面侧对该IC卡片进行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读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支承构件,其整体或其一部分随着所述IC卡片的插入动作而与该IC卡片的背面接近,随着所述IC卡片的返回动作从所述IC卡片的背面离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读卡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IC接点块上形成有与所述IC卡片的前端抵接的受压部和与所述卡片支承构件抵接的推压部,并在所述卡片支承构件上形成与该推压部抵接的受压部,且所述卡片支承构件的受压部被配置在从所述IC接点块的推压部向卡片插入方向离开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IC卡读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支承构件的受压部被设置在所述卡片停止位置的附近。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IC卡读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支承构件以所述框架上的支点为中心可转动地设置,并且,所述IC接点块在其推压部中与所述卡片支承构件的受压部抵接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能登上所述卡片支承构件的受压部,形成水平面,当所述IC卡片在所述卡片停止位置停止时,不会产生从所述卡片支承构件向所述IC接点块作用的向卡片返回方向的分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IC卡读卡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IC接点块的推压部上形成有由倾斜面和所述水平面构成并对所述卡片支承构件的受压部进行导向的凸轮面,且在该卡片支承构件的受压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凸轮面抵接而被导向的跟踪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IC卡读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跟踪部的与所述凸轮面抵接的部分被作成曲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IC卡读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跟踪部由滚子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在数据通信位置上由IC接点块和卡片支承构件将IC卡片进行夹持、用于防止卡片插入时的负荷急剧增加的IC卡读卡器,使卡片支承构件(13)整体地或一部分随着IC卡片(5)的出入而与IC卡片(5)一起向卡片搬送方向移动,至少在IC接点弹簧(11)与IC卡片(5)的表面接触时从背面侧对IC卡片(5)进行支承,能抑制在卡片插入动作的途中插入负荷急剧增加的不良情况。
文档编号G06K13/08GK1589452SQ0282311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2日
发明者长田重幸, 男多井俊男, 高桥一德 申请人: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