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询问器装置以及无线电通信方法

文档序号:658657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射频识别询问器装置以及无线电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无线电波的吸收和反射来执行与RFID (射频识别)标签的反向散射无线电通信的RFID询问器装置以及无线电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任何RFID标签以预定比特率传输由同步部分、响应数据部分和错误检测部分组成的信号。同步部分包含前同步码数据。美国专利第6,501,807号公开了一种RFID询问器装置,其将装置中预设的前同步码数据与装置已经接收到的信号的前同步码数据进行比较,并且在信号的前同步码数据与预设的前同步码数据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RFID标签的信号。 在常规RFID询问器装置中,将预设的前同步码数据与任何接收到的信号的前同步码数据进行比较。装置已经接收到的信号不可避免地包含噪声。噪声的一部分可能会与预设的前同步码数据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到的信号将被误认为是来自RFID标签的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RFID询问器装置,对RFID标签传输询问数据,以对应于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数据的传输速度的采样周期接收所述响应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数据存储部,存储被添加到所述响应数据的头部的前同步码数据的规定的低位比特作为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第二数据存储部,存储接收到的数据;时间测量部,以在从对所述RFID标签已经传输询问数据后直到接收来自所述RFID标签的前同步码数据为止所经过的时间上,加上将所述采样周期乘以所述前同步码数据比特的数目和所述前同步码识别数据比特的数目之间的差值而获得的时间的时间为开始,测量规定时间;以及比较部,将在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存储的数据和在所述规定时间内接收到的存储在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的数据进行比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方法,对RFID标签传输询问数据,以对应于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数据的传输速度的采样周期接收所述响应数据,其特征在于,准备被添加到所述响应数据的头部的前同步码数据的规定的低位比特作为前同步码识别数据;以在从对所述RFID标签已经传输询问数据后直到接收来自所述RFID标签的前同步码数据为止所经过的时间上,加上将所述采样周期乘以所述前同步码数据比特的数目和所述前同步码识别数据比特的数目之间的差值而获得的时间的时间为开始,对在规定时间内接收到的数据和所述前同步码识别数据进行比较。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防止由于噪声而引起的错误的前同步码数据的检测的RFID询问器装置,从而提高识别RFID标签的精确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读取器功能并通过使用无线电波的吸收 和反射来执行与RFID标签的反向散射无线电通信的RFID询问器装置。该RFID询问器装 置包括配置成向RFID标签传输命令的传输部;配置成从RFID标签接收RF信号的接收部; 配置成在接收到前同步码数据时设置时间窗口的时间窗口设置部,其中的前同步码数据被 添加到响应于命令而从RFID标签传输的响应数据的头部以及存储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的 识别数据存储部。RFID询问器装置将在时间窗口内接收到的数据与存储在识别数据存储部 中的前同步码识别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与从RFID标签传输的前同 步码数据相同。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根据说明 书将变得明显,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通过下文中特别 指出的手段和组合来实现和获得。


包括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与上面
给出的总体说明和下面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RFID询问器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显示出第一实施例中设置的I信号前同步码检测部和解码部的框图;
图3A是显示出如果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识别数据为12比特数据,则前同步码 数据可具有的模式的示意图; 图3B是显示出应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3A中所示的前同步码数据的12比特识 别数据的示意图; 图3C是显示出如果前同步码数据被设置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时间窗口内,则该前 同步码数据可具有的模式的示意图; 图3D是显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被接收到的并且包含噪声的数据可具有的模式的 示意图; 图3E是显示出如果在第一实施例中没有设置时间窗口,则接收到的数据可具有 的模式的示意图; 图4A是显示出如果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识别数据为18比特数据,则前同步码 数据可具有的模式的示意图; 图4B是显示出应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4A中所示的前同步码数据的18比特识 别数据的示意图; 图4C是显示出如果18比特前同步码数据被设置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时间窗口内, 则该18比特前同步码数据可具有的模式的示意图; 图5是显示出关于已经预设的时间窗口 TW,在RFID标签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 RFID询问器装置之间进行的数据通信的图;并且 图6是解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设置的控制部中执行的前同步码检测处理的 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 图1是显示出包括正交解调器的RFID询问器装置的配置的框图。RFID询问器装置包括控制部1、传输部2、接收部3、接收数据处理部4、外部接口部5、环行器6、低通滤波器(LPF)7和天线8。 RFID询问器装置经由外部接口部5从外部主设备接收数据并向外部主设备传输数据。 传输部2由编码部21、调幅器22、锁相环装置(PLL) 23、带通滤波器24和功率放大器25组成。 传输部2从控制部1接收传输信号。在传输部2中,该信号被输入到编码部21。编码部21对从控制部1输出的传输信号进行编码。 编码部21将传输信号编码成例如曼彻斯特码或FM0码。曼彻斯特码通过编码系统获取,其中如果数据为0则数据在比特的中央上升,如果数据为1则数据在比特的中央下降。换言之,如果数据为0,则代码从0变为1,并且当数据为1时,代码从1变为0。 FM0码通过编码系统获取,其中代码在每个比特的边沿处被反转,并且如果数据为O,甚至在比特的中央也被反转。 PLL 23供应本地载波信号至调幅器22。调幅器22利用从编码部21供应的传输信号来调制本地载波信号的幅度。带通滤波器24从幅度已经经过调幅器22调制的传输信号中过滤掉不必要的频率成分。功率放大器25对已经经过带通滤波器24的传输信号进行放大。 传输部2被连接到环行器6。在功率放大器25中被放大的信号从环行器6经由低通滤波器7供应到天线8。天线8以无线电波的形式辐射信号。 接收部3被连接到环行器6。接收部3由第一和第二混频器31和32、两个低通滤波器33和34、两个二进制编码电路35和36、90°移相器37和上述PLL 23组成。
接收部3通过所谓的直接转换系统处理接收信号,在直接转换系统中,载波成分直接从接收信号中被去除。 天线8已从RFID标签接收到的任何RF信号,从天线8经由低通滤波器7被供应到环行器6。 RF信号然后从环行器6被供应到接收部3。在接收部3中,来自环行器6的信号被供应到第一混频器31和第二混频器32。 第一混频器31从PLL 23接收本地载波信号。第二混频器32接收从PLL 23供应的并且相位由90。移相器37移动90。的信号。 第一混频器31混合接收信号和本地载波信号,从而生成具有与本地载波信号同相匹配的成分的同相信号(I信号)。第二混频器32混合接收信号和通过将本地载波信号的相位移动90°而获得的信号,从而生成具有与本地载波信号正交的成分的正交相位信号(Q信号)。 低通滤波器33从第一混频器31接收I信号,从I信号中滤掉不必要的高频成分,并输出编码后的数据。低通滤波器34从第二混频器32接收Q信号,从Q信号中滤掉不必要的高频成分,并输出编码后的数据。二进制编码电路35将来自低通滤波器33的I信号转换成二进制信号。二进制编码电路36将来自低通滤波器34的Q信号转换成二进制信号。
接收数据处理部4具有同步时钟发生部411、时间窗口设置部412、前同步码检测部413、解码部414和响应数据错误检测部415,这些全部都专用于I信号。接收数据处理 部4还具有同步时钟发生部421、时间窗口设置部422、前同步码检测部423、解码部424和 响应数据错误检测部425,这些全部都专用于Q信号。 由二进制编码电路35生成的I信号从接收部3被供应到同步时钟发生部411、前 同步码检测部413、解码部414和响应数据错误检测部415。由二进制编码电路36生成的Q 信号从接收部3被供应到同步时钟发生部421、前同步码检测部423、解码部424和响应数 据错误检测部425。 专用于I信号的同步时钟发生部411始终生成与来自二进制编码电路35的二进 制信号同步的时钟信号。时钟信号被供应到控制部1、前同步码检测部413、解码部414和 响应数据错误检测部415。专用于Q信号的同步时钟发生部421始终生成与来自二进制编 码电路36的二进制信号同步的时钟信号。该时钟信号被供应到控制部1、前同步码检测部 423、解码部424和响应数据错误检测部425。 专用于I信号的时间窗口设置部412在前同步码检测部413获取I信号的前同步 码数据时设置时间窗口 。专用于Q信号的时间窗口设置部422在前同步码检测部423获取 Q信号的前同步码数据时设置时间窗口 。 专用于I信号的前同步码检测部413将存在于I信号的头部处的前同步码数据, 与在时间窗口设置部412所设置的时间窗口内预设的前同步码识别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检 测包括在I信号中的前同步码数据。专用于Q信号的前同步码检测部423将存在于Q信号 的头部处的前同步码数据,与在时间窗口设置部422所设置的时间窗口内预设的前同步码 识别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检测包括在Q信号中的前同步码数据。在检测到包括在I信号中 的前同步码数据时,前同步码检测部413输出检测信号至控制部1。在检测到包括在Q信号 中的前同步码数据时,前同步码检测部423输出检测信号至控制部1。 图2是显示出检测和解码前同步码数据的接收系统的框图。图2中所示的接收系 统被配置成接收I信号。用于接收Q信号的接收系统具有与图2中所示的接收系统相同的配置。 同步时钟发生部411具有数字PLL电路4111。同步时钟发生部411生成与I信号 同步的时钟信号,其中的I信号是从二进制编码电路35输入的二进制信号。
RFID标签具有响应数据和附在响应数据头部的前同步码数据。前同步码数据具有 这样的模式其每0. 5T就发生改变,其中的0. 5T是与RFID标签的传输速率相对应的周期 T的一半。因此,数字PLL电路4111生成周期为O. 5T(即,与RFID标签的传输速率相对应 的周期T的一半)的时钟信号。 同步时钟发生部411供应由数字PLL电路4111生成的时钟信号至前同步码检测 部413和解码部414。 前同步码检测部413由识别数据存储部4131、移位寄存器4132、和比较器4133组 成,所有这些都专用于前同步码数据。数据存储部4131存储用于设置前同步码的前同步码 识别数据。比较器4133被设置为判定装置。与从数字PLL电路4111供应的时钟信号同步, 移位寄存器4132获取I信号,S卩,从二进制编码电路35输入的二进制信号。比较器4133 把在时间窗口设置部412所设置的时间窗口内在移位寄存器4132中获取的比特数据,与上 述前同步码识别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前同步码数据是否存在。
解码部414由二分频电路4141、二输入异或电路4142、D型触发器4143、移位寄存器4144、计数器4145和数据寄存器4146组成。异或电路4142具有反相输出端。
二分频电路4141接收从数字PLL电路4111供应的并且具有0. 5T的周期的时钟信号。然后电路4141将该时钟信号的频率二等分,从而生成具有周期T的时钟信号。异或电路4142以两个比特为单位,提取在移位寄存器4132中移位的比特数据,因此生成输入到其中的信号的异逻辑和(exclusive logic sum) 。 D型触发器4143供应异或电路4142的输出至D输入端。触发器4143还供应来自二分频电路4141的时钟信号至CLK端。利用该电路配置,如果比特为[O,O]或[1,1],则D型触发器4143把存储在移位寄存器4132中的每两个比特解码成"l",并且如果比特为[l,O]或
,则把存储在移位寄存器4132中的每两个比特解码成"0"。 解码后的数据从D型触发器4143被供应到移位寄存器4144。计数器4145计算构成解码后的数据的数位。数据寄存器4146在每次预定长度的数据被输入到移位寄存器4144时获取该数据。由此获得的数据被输出到控制部1。 前同步码模式、前同步码识别数据和时间窗口之间的关系将参考图3A至3E进行说明。 图3A显示出前同步码数据Dl可具有的模式。前同步码数据Dl为20比特数据,"10101010110100100011"。 设置成存储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的数据存储部4131存储前同步码数据Dl的低12位比特,即"110100100011"。这些12个比特或识别数据P1,将在图3B中显示为黑点,如果它们被应用于图3A中所示的前同步码数据。 图3B中所示的虚线指示时间窗口设置部412为前同步码数据D1设置的时间窗口
TW1。如图3B所示,与识别数据Pl相对应的模式存在于时间窗口 TW1内。 前同步码数据D1的较高位比特在由二进制编码电路35接收到的信号上升时是不
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前同步码数据D1的较低位比特被用作识别数据P1的原因。 与从来自RFID标签的信号中提取的I信号相对应的二进制信号,被输入到前同步
码检测部413的移位寄存器4132。移位寄存器4132接收二进制信号,同时逐比特地对信号
进行移位。在移位寄存器4132接收到头20个比特时,比较器4133在时间窗口设置部412
所设置的时间窗口 TW1内,将移位寄存器4132中的数据与识别数据P1进行比较。更准确
地,比较器4133将移位寄存器4132中的低12位比特与识别数据Pl进行比较。如果这些
比特与构成比较器4133的比特相同,则确定接收到的信号是前同步码数据D1。然后跟随在
前同步码数据Dl后的数据,作为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数据被接收。 图3C显示出如果前同步码数据在时间窗口 TW1内被接收,则该同步码数据可具有的模式。作为图3C中指示的白点,与识别数据P1相同的数据存在于时间窗口 TW1内。因此,来自RFID标签的前同步码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被正确地检测。 图3D显示出被接收到的并且包含噪声的前同步码数据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于时间窗口TW1内的模式不同于与识别数据P1相对应的模式。因此确定前同步码数据错误。 图3E显示出在没有设置时间窗口 TW1时,接收到的信号可具有的模式。该信号包含噪声。图3E中所示的白点与识别数据P1—致。由于时间窗口TW1没有被设置,所以这
7些白点不被检测为前同步码数据。因此,跟随在白点后的信号也不被检测为来自RFID标签 的响应数据。 上面已经解释了 I信号的前同步码数据如何被检测。Q信号的前同步码数据以相 同的方式被检测。 接收到的信号可取决于其相位而被反转。因此期望如果移位寄存器4132 中的低12位比特与识别数据PI的反转模式(inverted pattern)相同,或者PI'= "001011011100",则确定移位寄存器4132中韵低12位比特是前同步码数据。
如上所述,低12位比特被用作识别数据。然而,识别数据可由任何其它比特构成。
图4A至4C显示出前同步码数据的低18位比特被用作识别数据的情况。S卩,具有 图4A中所示的模式的前同步码数据D1的低18位比特,即"10101011010010001 l",被用作 识别数据P2。 该识别数据P2的模式将在图4B中显示为黑点,如果这些黑点被应用于图4A中所 示的前同步码数据D1。在这种情况下,由时间窗口设置部412为前同步码数据D1设置的时 间窗口 TW2,比由图4B中的虚线指示的时间窗口 TW1宽。即,取决于用于确定前同步码是否 与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相同的比特数目,时间窗口的宽度发生变化。 图4C显示出如果前同步码数据在时间窗口 TW2内被接收到,则该前同步码数据可 具有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与识别数据P2( ="101010110100100011")相同的数据存在 于由白点指示的时间窗口 TW2内。因此,可检测来自RFID标签的正确的前同步码数据。
构成识别数据的比特的数目因此被增加,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将包含噪声的信号错 误地检测为前同步码数据的可能性。这可更可靠地防止前同步码数据的错误检测。
将解释在时间窗口设置部412和422中设置时间窗口 TW的方法。更准确地,此处 将解释如何为I信号设置时间窗口。应注意,对Q信号以相同的方式设置时间窗口。
图5示出了关于已经被预设的时间窗口 TW,在RFID标签和RFID询问器装置之间 进行的数据通信。 本实施例利用反向散射方案作为无线电通信方案。反向散射方案使用从RFID询 问器装置的传输部2传输的无线电波的吸收和反射,以使RFID询问器装置可实现与RFID 标签的无信电通信。 当RFID询问器装置向RFID标签传输询问命令时,RFID标签响应该命令。在时间 段A中,RFID标签正确地响应该命令,从而发送正确的响应至RFID询问器装置。在时间段 B中,多个RFID标签同时响应,从而导致响应的冲突。 RFID标签对询问命令的响应时间Tl'是已知的,并且响应时间Tl'的波动也是已
知的。响应时间T1'如下给出 Tl,MIN<Tr<Tl,MAX . (1) 在例如现在实际上是全球标准的EPC Global, Class 1, Generation 2的情况下, 如果传输速率为40kbps,则响应时间Tl'的最小值T1'MIN为238ii sec,并且响应时间Tl' 的最大值T1' MAX为262ii sec。 前同步码检测部413具有对于传输系统的延迟时间TD1和对于接收系统的延迟时 间TD2,二者由于数字信号的处理而产生。延迟时间TD1和延迟时间FD2是已知的,因为它 们是设计值。因此,在前同步码检测部413结束询问命令的传输后,为了接收来自RFID标签的前同步码数据而需要的时间Tl如下给出
Tl = TD1+T1, MIN+TD2 . (2)
时间窗口 TW如下确定 TW = 0. 5TXN+ (T1,恵-Tl, MIN) . (3) 其中N为构成在应用时间窗口TW时使用的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的比特的数目,并且0. 5T为采样周期。 S卩,基于为RFID标签预设的响应时间的最小值T1'MIN和最大值T1'MAX的时间,已经被加到时间窗口 TW中。更具体地,等于响应时间的最大和最小值T1' MAX和Tl' MIN之间的差的时间,被加到时间窗口 TW中。 因此,时间窗口 TW1如下给出,如果图3A中所示的前同步码数据D1的低12位比特(即N = 12)被用作识别数据Pl,则
TW1 = 0. 5T X 12+ (T1, MAX-T1, MIN) 在图4A中所示的前同步码数据D2的低18位比特(即,N = 18)被用作识别数据P2的情况下的时间窗口 TW2如下给出
TW1 = 0. 5TX 18+ (Tl, MAX-T1, MIN) 时间窗口 TW不需要绝对符合等式(3)。其可比等式(3)中定义的大。然而,如果其过大,则将噪声检测为前同步码数据的可能性会增加。因此多于必要的扩展是不期望的。
在RFID询问器装置已经传输了询问命令后,经过时间T1和时间11的总和时,开启时间窗口TW。时间T1是装置为了从RFID标签接收前同步码数据而需要的时间。时间tl通过将采样周期0.5T乘以前同步码数据比特的数目和前同步码识别数据比特的数目(N)之间的差而被获得。如果前同步码数据包含20比特,则时间tl为
tl = (20-N) XO. 5T RFID询问器装置检测到前同步码数据的时间是时间(Tl+tl)和时间窗口 TW的总和。即,装置在其已经传输了询问命令后经过(Tl+tl+TW)时,检测到前同步码数据。
在时间段A中,RFID询问器装置在传输了询问命令后经过(Tl+tl+TW)时,检测到来自RFID标签的前同步码数据,然后输出前同步码检测信号至控制部1。在时间段B中,来自多个RFID标签的信号相互冲突,从而生成噪声,并且在时间窗口 TW中确定前同步码数据是错误的。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RFID询问器装置中,控制部1输入询问命令至传输部2。传输部2经由环行器6和低通滤波器7供应询问命令至天线8。天线8传输询问命令。在控制部1输入询问命令的时间和天线8传输询问命令的时间之间存在时间延迟TD1。
如果在此时万一有任何RFID标签响应了 RFID询问器装置,则其接收来自RFID询问器装置的询问命令。在经过时间Tl'后,RFID标签传输响应数据至RFID询问器装置。
当RFID询问器装置在天线8处从RFID标签接收到响应数据时,接收部3经由低通滤波器7和环行器6接收响应数据。在接收部3中,响应数据被输入到第一和第二混频器31禾口 32。 第一混频器31输出I信号。I信号经由低通滤波器33被供应到二进制编码电路35。 二进制编码电路35将I信号转换成二进制I信号。二进制I信号被输入到同步时钟发生部411、前同步码检测部413、解码部414和响应数据错误检测部415,所有这些都专用于I信号。 第二混频器32输出Q信号。Q信号经由低通滤波器34被供应到二进制编码电路 36。 二进制编码电路36将Q信号转换成二进制Q信号。二进制Q信号被输入到同步时钟 发生部421、前同步码检测部423、解码部424和响应数据错误检测部425,所有这些都专用 于Q信号。 专用于I信号的前同步码检测部413检测添加到响应数据的头部的前同步码数 据,其中的响应数据是在由专用于I信号的时间窗口设置部412设置的时间窗口 TW内被接 收的。然后,前同步码检测部413将由此检测到的前同步码数据与已经存储的前同步码识 别数据进行比较。 专用于Q信号的前同步码检测部423检测添加到响应数据的头部的前同步码数 据,其中的响应数据是在由专用于Q信号的时间窗口设置部422设置的时间窗口 TW内被接 收的。然后,前同步码检测部423将由此检测到的前同步码数据与已经存储的前同步码识 别数据进行比较。 时间窗口 TW在RFID询问器装置结束传输询问命令至RFID标签时开始,并且在此 后经过时间段(Tl+tl)时结束。如果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由前同步码数据的低12位比特组 成,则添加到接收到的响应数据的前同步码数据的低12位比特将落在时间窗口 TW内。
将存在于时间窗口 TW中的数据与前同步码识别数据进行比较。如果从RFID标签 接收到的响应数据是正确的数据,则在时间窗口 Tw内的数据将与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RFID询问器装置确定已经从RFID标签接收到响应数据。
然而,如果从RFID标签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含噪声并且因此是不正确的数据,则 时间窗口 TW内的数据会以很高的概率不与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相同。在这种情况下,RFID询 问器装置不做出如下确定已经从RFID标签接收到响应数据。 因此可在本实施例中防止由于噪声而引起的前同步码数据的错误检测。这可提高
识别RFID标签的准确度。(第二实施例) 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接收数据处理部4以 软件的形式被包含,并且执行程序来确定是否存在前同步码数据。除了接收数据处理部4 被包含在控制部l中,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并未附上第二实施例的框图, 并且将不对第二实施例的配置进行说明。 控制部1执行程序,从而检测前同步码,如图6的流程图中所示。首先,控制部1 在步骤S1中设置计数器的计数值n为"l"。然后,计时器在步骤S2中开始测量时间T。在 步骤S3中,控制部1确定是否T《(Tl+tl+TW)。 如果T《(Tl+tl+TW),则在步骤S4中控制部1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存储器中。 在步骤S5中,控制部1确定存储器中的数据是否与预设的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相同。
如果数据不与预设的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相同,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3。此后,步骤 S3至S5被重复。 控制部1可在步骤S5中确定存储器中的数据是否与预设的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相
同。如果情况是这样,则控制部1在步骤S6中确定是否T > (Tl+tl)。 如果在步骤S6中T^ (Tl+tl),则控制部l确定在时间窗口TW内数据与前同步码
10识别数据相同,然后终止检测前同多码的处理。换言之,发现接收到的数据包含来自RFID标签的前同步码数据。控制部l然后执行获取跟随在前同步码数据后的响应数据的处理。此处将不对该处理进行解释。 即使发现存储器中的数据与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相同,控制部1也会确定还没有检测到前同步码数据,除非T^ (Tl+tl)。 S卩,控制部1确定数据在时间窗口TW外部,并且不将该数据识别为前同步码数据。处理然后返回到步骤S3。 如果由计时器测量的时间T增加到超过(Tl+tl+TW)而同时没有前同步码数据被检测到,则控制部1确定还没有检测到前同步码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在步骤S7中确定计数器的计数值n是否达到了预定值N。除非n = N,否则控制部1在步骤S8中将计数器的计数值n增加l。然后,在步骤S9中,控制电路1重置计时器中的时间T。处理然后返回到步骤S2。步骤S2至S5和步骤S6被重复。 即使计数器的计数值n达到了值N,也可能没有检测到前同步码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确定不存在前同步码数据要检测,并且终止检测前同步码的处理。
为了也通过使用软件来检测前同步码数据,设置时问窗口 TW,并确定存储器中的数据是否与时问窗口 TW内的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相同。因此,如果接收信号不是来自RFID标签的正确的响应数据,而是包含噪声的数据,则会以很高的概率没有检测到前同步码数据。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噪声而引起的前同步码的错误检测。这可提高识别RFID标签的精确度。
为了检测前同步码数据,存储器中的数据是否与时间窗口 TW内的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相同,并不仅仅只进行一次确定,而是进行若干次确定。因此,即使由于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数据包含暂时的噪声而没有检测到前同步码,也能够最终检测到前同步码。这样,RFID询问器装置能够可靠地接收从RFID标签传输的响应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传输部2和接收数据处理部4是彼此独立工作的组件。然而,可
将接收数据处理部4包含到传输部2中,以便可以提供更大的传输部。 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将会很容易发现本发明另外的优点和改型。因此,本发明
在其最宽的方面中不限于本文所示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可以做出
各种改型而不会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定义的一般性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RFID询问器装置,对RFID标签传输询问数据,以对应于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数据的传输速度的采样周期接收所述响应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数据存储部,存储被添加到所述响应数据的头部的前同步码数据的规定的低位比特作为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第二数据存储部,存储接收到的数据;时间测量部,以在从对所述RFID标签已经传输询问数据后直到接收来自所述RFID标签的前同步码数据为止所经过的时间上,加上将所述采样周期乘以所述前同步码数据比特的数目和所述前同步码识别数据比特的数目之间的差值而获得的时间的时间为开始,测量规定时间;以及比较部,将在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存储的数据和在所述规定时间内接收到的存储在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的数据进行比较。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询问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时间为以下时间,即, 在所述前同步码识别数据比特的数目乘以所述采样周期的时间上,加上等于预定的来自所 述RFID标签的响应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的时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询问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为移位寄 存器。
4. 一种无线电通信方法,对RFID标签传输询问数据,以对应于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数 据的传输速度的采样周期接收所述响应数据,其特征在于,准备被添加到所述响应数据的头部的前同步码数据的规定的低位比特作为前同步码 识别数据;以在从对所述RFID标签已经传输询问数据后直到接收来自所述RFID标签的前同步码 数据为止所经过的时间上,加上将所述采样周期乘以所述前同步码数据比特的数目和所述 前同步码识别数据比特的数目之间的差值而获得的时间的时间为开始,对在规定时间内接 收到的数据和所述前同步码识别数据进行比较。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电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时间为以下时间,即, 在所述前同步码识别数据比特的数目乘以所述采样周期的时间上,加上等于预定的来自所 述RFID标签的响应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的时间。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电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同步码识别数据存储在 存储器中。
全文摘要
一种RFID询问器装置以及无线电通信方法。RFID询问器装置对RFID标签传输询问数据,以对应于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数据的传输速度的采样周期接收响应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数据存储部,存储被添加到响应数据的头部的前同步码数据的规定的低位比特作为前同步码识别数据;第二数据存储部,存储接收到的数据;时间测量部,以在从对RFID标签已经传输询问数据后直到接收来自RFID标签的前同步码数据为止所经过的时间上,加上将采样周期乘以前同步码数据比特的数目和前同步码识别数据比特的数目之间的差值而获得的时间的时间为开始,测量规定时间;以及比较部,将在第一数据存储部存储的数据和在规定时间内接收到的存储在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的数据进行比较。
文档编号G06K7/00GK101706865SQ20091026221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31日
发明者志村高广 申请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