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轴、笔记本电脑及便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913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轴、笔记本电脑及便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记本电脑的转轴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轴及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大多数笔记本电脑是由主机部分和枢转连接在主机上的液晶显示器构成, 液晶显示器与主机之间能够像蛘壳一样开合,目前笔记本的这种蛘壳形象已经 深入人心,通过转轴内部走线来连接主机与显示器已经形成思维定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已经不限于简单的开合,已经 出现了在开合之后屏幕能够绕另外的轴线旋转的笔记本,而这种多维自由旋转 只能是绕一个旋转点,这个旋转点也是唯一的连接点,因为内部走线的设计需 要,这种转轴一般呈现为实体的结构,这就限制了转轴的结构设计,使很多转 轴难以进行外形的个性化设计,限制了笔记本外观的开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轴、笔记本电脑及便携设备,使转 轴为空心并且空心处成为了外观面,拓展了转轴外观的设计空间,提升了笔记 本的外观美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轴,包括
第一旋转件,包括
具有第 一孔的第 一本体,沿所述第 一本体的外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一
壁,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内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壁;
具有第二孔的第二本体,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外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三
壁,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内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四壁;
其中,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三壁的外表面均为圓筒面,或者,所述第二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四壁的内表面均为圆筒面,使所述第 一本体与所
述第二本体嵌套配合,以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中心线为轴线旋转; 第二旋转件,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件上。
优选地,上述的转轴中,还包括延伸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的 所述第一壁上。
优选地,上述的转轴中,所述延伸部为一对对称^没置的悬臂,每个所述悬 臂, 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壁上, 一端形成一轴套;所述第二;5走转件为两个,且 每个所述第二旋转件由固定件和芯轴组成;其中,通过所述轴套与所述芯轴的 配合实现旋转。
优选地,上述的转轴中,还包括 一对对称的设置的第一开口,设置在所 述第一旋转件的所述第一壁上,且位于所述一对对称设置的悬臂的上方或者下 方。
优选地,上述的转轴中,还包括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三壁上。 优选地,上述的转轴中,所述第二本体上延伸出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
定板上具有多个透孔。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主机、液晶显示器和转轴,所述转
轴包括
第一旋转件,具有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具有第一孔壁和 绕所述第 一孔壁的第 一 圆筒面;所述第二本体上具有第二孔壁和绕所述第二孔 壁的第二圆筒面,所述第二圆筒面与所述第一圆筒面相接触配合,所述第二孔 壁和所述第一孔壁具有重合的中心线;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主机;
第二旋转件,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旋转件固定连接所述 液晶显示器。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便携设备,包括
主机;
显示器;
转轴,连接所述主机和所述显示器;包括 第一旋转件,包括
具有第一孔的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外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一
5壁,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内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壁;
具有第二孔的第二本体,与所述主机的壳体固定连接,沿所述第二本 体的外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三壁,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内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四 壁;
其中,所述第 一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三壁的外表面均为圓筒面,或者, 所述第二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四壁的内表面均为圓筒面,使所述第 一本体与所 述第二本体嵌套配合,以所述第 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中心线为轴线旋转,
第二旋转件, 一端与所述显示器的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在所述第一旋 转件上枢转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便携设备中,所述转轴还包括延伸部,固定设置在所述 第 一旋转件的所述第 一壁上。
优选地,上述的便携设备中,所述延伸部为一对对称设置的悬臂,每个所 述悬臂, 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壁上, 一端形成一轴套;所述第二旋转件为两个, 且每个所述第二旋转件由固定件和芯轴组成;其中,通过所述轴套与所述芯轴 的配合实现旋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 第一旋转件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配合后形成一空心的转轴,并且转 轴的空心处成为了外观面,极大地拓展了转轴外观的设计空间,提升了笔记本 的外观美感。
2) 在所述空心的转轴周缘形成凹槽,用来走线,凹槽封闭,使线不外露, 不影响外观,并且,因为凹槽内的线是圆环式扭转,因此线都留有余量,保障 笔记本能顺畅旋转。这种设计,颠覆了必须在轴心走线的传统思路。
3) 扭力区域转移到了移到了轴的内部,避免扭力区域的设计对外观的影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轴、笔记本电脑及i"更携设备,使转 轴为空心并且空心处成为了外观面,拓展了转轴外观的设计空间,提升了笔记 本的外观美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轴的实施例,包括第一旋 转件和第二旋转件,该第一旋转件包括具有第一孔的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一 本体的外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壁,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内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 二壁;具有第二孔的第二本体,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外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三壁, 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内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四壁;其中,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与 所述第三壁的外表面均为圆筒面,或者,所述第二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四壁的 内表面均为圆筒面,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嵌套配合,以所述第一本 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中心线为轴线旋转;该第二旋转件,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一 旋转件上。该转轴还包括延伸部,该延伸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的所述 第一壁上。所述延伸部为一对对称设置的悬臂,每个所述悬臂, 一端固定在所 述第一壁上, 一端形成一轴套;所述第二旋转件为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二旋转 件由固定件和芯轴组成;其中,通过所述轴套与所述芯轴的配合实现旋转。该 转轴,还包括 一对对称的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一对对称的设置的 第一开口为出线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的所述第一壁上,且位于所述一对 对称设置的悬臂的上方或者下方该第二开口为进线口 j殳置在所述第三壁上。 该转轴还包括所述第二本体上延伸出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具有多 个透孔。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的实施例,包括主机、液晶显示器和转轴, 所述转轴包括第一旋转件,具有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具有 第 一孔壁和绕所述第 一孔壁的第 一圆筒面;所述第二本体上具有第二孔壁和绕 所述第二孔壁的第二圓筒面,所述第二圆筒面与所述第一圆筒面相接触配合, 所述第二孔壁和所述第 一孔壁具有重合的中心线;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主机;第二旋转件,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旋转件固定连接所 述液晶显示器。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便携设备的实施例,包括主机;显示器;转轴,连 接所述主机和所述显示器;该转轴包括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该第一旋 转件包括具有第一孔的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外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 一壁,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内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壁;具有第二孔的第二本体, 与所述主机的壳体固定连接,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外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三壁, 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内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四壁,其中,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与 所述第三壁的外表面均为圆筒面,或者,所述第二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四壁的 内表面均为圆筒面,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嵌套配合,以所述第一本 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中心线为轴线旋转;该第二旋转件, 一端与所述显示器的 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在所述第一旋转件上枢转连"J姿。该转轴还包^^:延伸部, 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的所述第一壁上。该延伸部为一对对称设置的悬 臂,每个所述悬臂, 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壁上, 一端形成一轴套;该第二旋转 件为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二旋转件由固定件和芯轴组成;其中,通过所述轴套 与所述芯轴的配合实现旋转。该转轴,还包括 一对对称的设置的第一开口和 第二开口,该一对对称的设置的第一开口为出线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的 所述第一壁上,且位于所述一对对称设置的悬臂的上方或者下方;该第二开口 为进线口,设置在所述第三壁上。该转轴还包括所述第二本体上延伸出第一 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具有多个透孔。当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三 壁的外表面均为圆筒面,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嵌套配合,以所述第 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中心线为轴线旋转时,该第一开口设置在该第一壁的 位置投射在中心线上的点比第三壁的顶端投射在中心线上的点高。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 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立体图和主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100具有转轴200,转轴200突破 了笔记本外形的束缚,做成了具有中心通孔201的外观件。
因此,转轴200的轴心是外观面不能走线,并且这样的轴还要旋转,这就需要面临以下两个难题
1) 各种CABLE (线缆)如何走?怎样实现从BASE UNIT (主机)到LCD UNIT(液晶显示器)的走线连接? CABLE上还安装有连接器,尺寸比较大, 如何穿过结构如此紧凑的轴?
2) 怎么样能形成一个视觉干净的笔记本HINGE (铰接)?以便把结构件 设计成外观件,成为产品的亮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恰能解决上述难题,图3、图4分别为本实 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的立体图和剖视图,如图3、图4所示,转轴包 括
第一旋转件,具有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所述第一本体310上具 有第一孔和第一壁311和绕所述第一壁的第一圆筒面;所述第二本体320上具 有第二孔,和第三壁321和绕所述第三壁的第二圆筒面,所述第二圓筒面与所 述第一圆筒面相接触配合,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一孔具有重合的中心线;
第二旋转件330、 340,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件上。
在图4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筒面为所述第一壁311的外表面,所述第 二圓筒面为所述第三壁321的内表面。
所述第 一本体310还具有绕所述第 一壁311形成的第二壁312,所述第一 壁311和第二壁312之间具有容置空间313。
所述第三壁321的底部具有一圆形挡圈323,所述第一壁311的底端顶抵 在所述圓形挡圈323上。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 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410具有绕第一壁411形成的第二壁412,所述第 二本体420具有绕所述第三壁421形成的第四壁422,所述第一圆筒面为所述 第二壁4U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圆筒面为所述第四壁422的外表面。所述第三 壁421和第四壁422之间具有容置空间423。
另外,参考图3,所述第一本体310 (也可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320上) 具有一对对称设置的悬臂,所述第二旋转件330、 340为两个并且分别枢转设 置在所述一对对称设置的悬臂上。所述第二本体320上延伸出第 一 固定板324, 所述第一固定板324上具有多个透孔325。所述容置空间313、容置空间423具有连通计算机的主机和显示器的开口 , 构成了具有进线口和出线口的封闭走线槽。
所述第二旋转件330、 340上延伸出第二固定板331、 341,所述第二固定 板上也具有透孔。
一般人习惯思维,认为只要不是绕着轴心旋转,就要有线的缠绕问题,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巧妙的利用了空间,在不旋转时,把线设计成松的,留有足够 的余量,保证LCD UNIT可以旋转180度,旋转后线绷紧。回到初始状态线 放松。
传统的设计扭力形成区域棵露,影响外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把扭力形成 区域移到了轴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主机、液晶显示 器和转轴,所述转轴包括
第一旋转件,具有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具有第一孔壁和 绕所述第 一孔壁的第 一 圆筒面;所述第二本体上具有第二孔壁和绕所述第二孔 壁的第二圆筒面,所述第二圆筒面与所述第一圆筒面相接触配合,所述第二孔 壁和所述第 一孔壁具有重合的中心线;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主机;
第二旋转件,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旋转件固定连接所述 液晶显示器。
对应图4所示,所述第一圆筒面为所述第一孔壁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圆筒 面为所述第二孔壁的内表面。
对应图5所示,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绕所述第一孔壁形成的第一回转壁,所 述第二本体具有绕所述第二孔壁形成的第二回转壁,所述第一圆筒面为所述第
一回转壁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圆筒面为所述第二回转壁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便携设备,包括主机、显示器和转轴,转 轴连接所述主机和所述显示器;转轴包括 第一旋转件,包括
具有第 一孔的第 一本体,沿所述第 一本体的外边纟象向下延伸形成第一 壁,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内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壁;
具有第二孔的第二本体,与所述主机的壳体固定连接,沿所述第二本
10体的外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三壁,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内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四
壁;
其中,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三壁的外表面均为圆筒面,或者, 所述第二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四壁的内表面均为圓筒面,使所述第 一本体与所 述第二本体嵌套配合,以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中心线为轴线旋转,
第二旋转件, 一端与所述显示器的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在所述第一旋 转件上枢转连接。
所述转轴还包括延伸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的所述第一壁上。 所述延伸部为一对对称设置的悬臂,每个所述悬臂, 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 壁上, 一端形成一轴套;所述第二"走转件为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二旋转件由固 定件和芯轴组成;其中,通过所述轴套与所述芯轴的配合实现旋转。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1) 第一旋转件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配合后形成一空心的转轴,并且转 轴的空心处成为了外观面,极大地拓展了转轴外观的设计空间,提升了笔记本 的外观美感。
2) 在所述空心的转轴周缘形成凹槽,用来走线,凹槽封闭,使线不外露, 不影响外观,并且,因为凹槽内的线是圓环式扭转,因此线都留有余量,保障 笔记本能顺畅旋转。这种设计,颠覆了必须在轴心走线的传统思路。
3) 扭力区域转移到了移到了轴的内部,避免扭力区域的设计对外观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 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ii
权利要求1.一种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件,包括具有第一孔的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外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壁,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内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壁;具有第二孔的第二本体,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外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三壁,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内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四壁;其中,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三壁的外表面均为圆筒面,或者,所述第二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四壁的内表面均为圆筒面,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嵌套配合,以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中心线为轴线旋转;第二旋转件,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件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还包括 延伸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的所述第一壁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为一对对称设 置的悬臂,每个所述悬臂, 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壁上, 一端形成一轴套; 所述第二旋转件为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二旋转件由固定件和芯轴组成; 其中,通过所述轴套与所述芯轴的配合实现旋转。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对对称的设置的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的所述第一壁上,且位于所述一对对称设置的悬臂的上方或者下方。
5. 根据权利要l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三壁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上延伸出第 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具有多个透孔。
7. —种笔记本电脑,包括主机、液晶显示器和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 转轴包括-.第一旋转件,具有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具有第一孔壁和绕所述第 一孔壁的第 一 圓筒面;所述第二本体上具有第二孔壁和绕所述第二孔 壁的第二圆筒面,所述第二圓筒面与所述第一圆筒面相接触配合,所述第二孔 壁和所述第一孔壁具有重合的中心线;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主机;第二旋转件,枢转连4妻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J走转件固定连接所述 液晶显示器。
8. —种^更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显示器;转轴,连接所述主机和所述显示器;包括 第一旋转件,包括具有第一孔的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外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一 壁,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内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壁;具有第二孔的第二本体,与所述主机的壳体固定连接,沿所述第二本 体的外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三壁,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内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四 壁;其中,所述第 一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三壁的外表面均为圆筒面,或者, 所述第二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笫四壁的内表面均为圆筒面,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 述第二本体嵌套配合,以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中心线为轴线旋转,第二旋转件, 一端与所述显示器的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在所述第一旋 转件上枢转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还包括 延伸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的所述第一壁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为一对对 称设置的悬臂,每个所述悬臂, 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壁上, 一端形成一轴套; 所述第二旋转件为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二旋转件由固定件和芯轴组成; 其中,通过所述轴套与所述芯轴的配合实现旋转。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轴、笔记本电脑及便携设备,转轴包括第一旋转件,包括具有第一孔的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外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壁,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内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壁;具有第二孔的第二本体,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外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三壁,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内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四壁;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三壁的外表面均为圆筒面,或者,所述第二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四壁的内表面均为圆筒面,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嵌套配合,以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中心线为轴线旋转;第二旋转件,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件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转轴为空心并且空心处成为了外观面,拓展了转轴外观的设计空间。
文档编号G06F1/16GK201369001SQ20092010544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4日
发明者伟 刘, 潇 蔡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