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设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618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公正系统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项发明为申请人李宗诚于2011年9月通过电子系统正式向国家专利局提交的600项发明专利集群(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 ( VCSE );]”中的第297项。本项发明与发明专利集群(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VCSE );]”中的第281项、第282项、第283项、第284项、第285项、第286项、第287项、第288项、第289项、第290项、第291项、第292项、第293项、第294项、第295项、第296项、第298项、第299项、第300项、一起,共同构成发明专利群“互联网用户终端网络配置ICT技术支持体系(ICT-NAM / [ UEC ])”。本申请人提出包括本项发明在内、由600项发明专利构成的“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 ( VCSE );] ”,其总体性目标在于,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 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G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一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协同网络计算机体系(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 ;),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通过实施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本发明人李宗诚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本项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公正系统基础,为互联网用户终端网络配置提供公正系统的ICT网络对接技术。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所有数学模型均为发明人李宗诚独立建立,具有原始创新性。本项发明属于互联网用户终端的网络配置、规划组织和规划管理领域(NA / UEC),是面向互联网用户终端、进而面向互联网用户终端智能集成系统的资源配置、组织和管理技术基础,是将人们、机构和组织从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引向汇通万物的“天地”(全新的计算体系)的关键。NA / UEC乃是一种互联网用户系统工程的解决方案,借助于全新的信息科技和网络科技,将互联网用户的服务战略及运营模式导入整个以信息系统为主干的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体系之中,它不只是科技上的改变,而是牵涉到互联网用户组织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关于人员、资金、物流、制造及互联网用户组织之跨地域或跨国际之流程的全面整合与配置。
NA / UEC是针对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质资源配置(物流)、人力资源配置(人流)、资金资源配置(财流)、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互联网用户配置软件。通过面向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模块生成商的DIM分析和李宗诚提出面向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最终消费者、社会调节机构、国内外相关者的SHF分析,描述下一代纵向关联部门、横向关联部门和价值资源规划(VRP)软件。它将包含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用户/服务系统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品质、过程运作配置、以及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调整报告等。特别是,NA / UEC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 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NA / UEC的关键在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背景技术
NA / UEC可以是配置者解决互联网用户组织配置问题的一种工具。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部门不要将NA / UEC当成管理本身,在NA / UEC实施前一定要认真地分析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配置问题,寻找解决途径,而不要过分地依赖NA / UEC来解决问题。正确地认识NA / UEC是什么与不是什么,就会在NA / UEC实施之前认真分析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在配置上存在的问题,了解NA / UEC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作用,充分细致地计划与落实利用NA / UEC解决这些问题的程序,为NA/ UEC充分发挥效率提供基础。近几年来,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及云计算网络技术一直在国际国内大力向前推进。网格试图实现互联网上资源的全面共享,包括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计算资源和软件资源等。因此,可以把网格看作是一台高性能的网络计算机,它比普通网络机带宽更宽、计算速度更快、更加智能化、更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网格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这就意味着它可以为各种不同硬件类型、不同操作系统的对象提供统一的端口服务,使人们用网格就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快捷。由世界网格论坛提出的开放式网格服务结构OGSA ( Open GridServices Architecture )是最有影响力的网格体系结构,它将网格技术的应用从科学领域转入商业领域。但是,在目前,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正陷入夭折的危险境地,云计算技术的创新性严重不足,云计算的应用遭遇种种限制,云计算体系的开发遭遇业内热、业外冷的尴尬局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互联网用户竞争的空间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二十世纪90年代主要面向互联网用户内部资源全面配置的思想,随之逐步发展成为怎样有效利用和配置整体资源的配置思想。在此形势下,李宗诚首先提出了 NA / UEC的概念报告。在建立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属性测度空间的汇通集合、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规则度量矩阵的汇通算子、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因子变权综合的汇通关系和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重性代数系统的汇通函数的基础上,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一“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囊括在内的全新计算体系一面向知识资源配置、实物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天地”计算模式;再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及互联网操作系统为关键而将各种认知操作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全新操作体系一“全息协同操作系统”(OS / HSO)。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汇通网络及其天地计算和全息协同操作系统(简称 OS / HSO, Operating System of Holo-synergetic Oganization ),是一个完整的复杂体系。天地计算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 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信息网络内外部SaaS / HSO、PaaS / HSO、IaaS / HSO、MSP / HSO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信息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概念可以看作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起来的应用模式。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不仅面向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而且面向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它试图超越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将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与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及运行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本发明人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IIL ( VCSE ),是指以多层级多模式的价值链系统(VCS,从产品价值链PVC、企业价值链EVC,到产业价值链IVC、区域价值链RVC,以至国民价值链NVC、全球价值链GVC)为核心,以电信网(MCN )、计算机网(WWff )和广播电视网(BTN)三大网络融合为主要技术支持,将物流网(MN)、能流网(EN )、信息网(IN )、金融网(FN )和知识网(KN )五大网络融为一体,提供全领域、全系统、全过程的综合集成业务服务的全球开放式网络体系。

发明内容
(I)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本发明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坚持以全球价值链体系为核心,以认知系统(R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与实践系统(P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科学基础。( I. I )建立以公平正义为最高准则的网络配置价值体系
将公正纳入到现代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设计领域中,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进一步地,将公正问题的解决作为社会系统工程的中心环节来处理,这无疑是尤为至关重要的,也是尤为巨大、尤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将公正纳入到现代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设计领域中,首先需要将社会公正作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来看待,进而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来看待。对于各种复杂的社会活动、过程及系统,社会公正系统不论是否真正存在过,其总是一种复杂的、不论是否仅仅为观念形态的行为框架;社会公正过程不论是否真正处于进行中,其总是一种贯穿各种复杂社会活动过程始终的、不论是否仅仅为观念形态的影响因素。按照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里的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所处的分配状况,我们可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构成模式或格局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约有大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非公正类型,约有相当一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不公正类型,另外约有一小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公正类型。按照本发明人的分析,互联网用户终端集中组织与分散组织、合作机制与竞争机制形成“业绩一报酬”分配的基本方式;“业绩一报酬”分配基本方式的选择基础在于”业绩一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均衡,而“业绩一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基础在于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的基础均衡,在于资源流动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及~■者的均衡关系。按照本发明人提供的分析来看,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的 基础均衡既取决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自身的整体因素及条件,又取决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构成要素的因素及条件。对于作为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过程的任一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而言,资源的合理流动及配置都是必要的基本过程。这里所谓的合理性,是指有利于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系统及过程。对于任一作为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过程的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凡是有利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因素、系统及过程都是合理性的;反之,凡是不利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因素、系统及过程都是非合理性的。( I. 2 )对于互联网用户的网络配置,本发明人建议采用作为相对量的序数对不同变量或指标作出分级排序,从而由14方面的因素引出14种主要变量或参数
(A)x ! = Na—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职位等级; mx2 = Nb—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权利;
(Ox3= Nc—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责任;
(D)X4= Nd—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义务;
(EU5= ^—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
(.^x6= Nf—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特殊背景因素;
(G)X7= Ng—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外在条件; mx%= Nh—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能力;
(.Dx9= N j—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
(K)x 10 = Nk~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表现;
(L)x n = Nl—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清廉程度;
(M)x 12 = Nu—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管理机构的清廉程度;
(N)x 13 = Nn—互联网用户终端某项社会活动的重要程度(权重);
(0)x 14 = N0—互联网用户终端某项社会活动的困难程度。( I. 2 )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的基本对等原则和状态变量
对公正范畴作出形式化的定义,对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社会公正及其所蕴涵的复杂关系建立定量化的分析、描述和解释,这一切构成新启蒙科学探索的核心任务。
就实质而言,公正就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或是为了维护多数人的利益。正是出于这一根本目的,人们对于下列两种情形往往总是强烈反对前者,而能够容忍后者前一种情形是指极少数人基于家庭背景并通过不正当途径和手段而获取大量的社会资源,因而获得巨额报酬;后一种情形是指绝大多数人基于能力差别并通过正当途径和努力付出而作出相应的业绩,因而获得相应报酬。让我们首先考虑存在于互联网用户终端家庭之间、个人之间的个人公正性。与存在于互联网用户终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全球公正性以及存在于互联网用户终端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的社会公正性和存在于互联网用户终端社区之间、群体之间的群体公正性相t匕,存在于互联网用户终端家庭之间、个人之间的个人公正性是较为简单、也较为基本的公正性现象。从维护共同利益的立场出发,本发明人提出如下四个基本对等原则 第一、地位和付出对等;获取的地位越高,应作的付出就越大。地位的获取和利用,必须排除一切不正当的行为。这里所谓不正当的行为,是指一切利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任何先天外在条件和后天外在条件获取并利用地位的行为都应当视为不正当行为。第二、权力和义务对等;获取的权力越大,应尽的义务就越大。权力的获取和行使,必须排除一切不正当的行为。这里所谓不正当的行为,是指一切利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任何先天外在条件和后天外在条件获取并行使权力的行为都应当视为不正当行为。第三、责任和利益对等;肩负的责任越大,应得的利益就越大。责任的担负和履行,必须排除一切不正当的行为。这里所谓不正当的行为,是指一切利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任何先天外在条件和后天外在条件担负并履行责任的行为都应当视为不正当行为。第四、业绩和报酬对等;作出的业绩越大,应得的报酬就越大。业绩的作出和评价,必须排除一切不正当的行为。这里所谓不正当的行为,是指一切利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任何先天外在条件和后天外在条件作出并评价的行为都应当视为不正当行为。地位和付出之间的对等、权力和义务之间的对等以及责任和利益之间的对等,集中体现在业绩和报酬之间的对等上。不论对于作为理想化的标准状态的个人公正现象,还是对于作为现实的非标准的个人非公正现象,我们应当考虑下列14方面的因素
(A)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职位(并非IU网络配置社会地位),
(B)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权利(可支配范围),
(C)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责任,
(D)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义务,
(E)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报酬,
(F)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与其能力和努力无关的的不同先天外在条件,
(G)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与其能力和努力无关的的不同后天外在条件,
(H)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能力(单项、多项及综合能力指标),(J)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绩效,
(K)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表现(包括体力和智力付出在内的努力程
度),
(L)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清廉程度,
(M) IU网络配置社会管理机构的清廉程度,
(N) IU终端某项社会活动的重要程度(权重),
(O) IU终端某项社会活动的困难程度(难度系数)。与其能力和努力无关的的不同先天外在条件包括家庭出身、出生地(国别、地区、城乡等)、出生时间、遗广、未属关系等;
与其能力和努力无关的的不同后天外在条件包括运气(机会)、风险以及通过正当或不正当途径和手段获取、并占用的共同资源及属于其他人的资源。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我们可以采用作为相对量的序数对不同变量或指标作出分级排序,从而由这14方面的因素引出14种主要变量或参数
(A)x! = Na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职位等级,可将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地位分为Λ/,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高(A I)、一般(A II)、较低(A III),可记作
xA-.{ k \ , A II,AIII);
(B)x2 = Nb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权利,可将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权利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大(B I)、一般(B II)、较小(BIII),可记作
A :( B I,B II,B III );
(Ox 3 = Nc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责任,可将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责任分为Λ/。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多(C I)、一般(C II)、较少(CIII),可记作
々(c I,c II,cm);
(D)X4 = Nd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义务,可将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义务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多(D I)、一般(D II)、较少(DIII),可记作
X0-.(Y) I , D II,D III );
(E)x5 = Ne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可将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分为Λ/#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高(E I)、一般(E II)、较低(EIII),可记作
Xe-X^ I , E II,E III );
(F)x6 = Nf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特殊背景因素,可将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与其能力和努力无关的的特殊背景因素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多(F I)、一般(F II)、较少(F III),可记作 々(F I,F II,FIII);
(G)x7 = Ng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外在条件,可将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与其能力和努力无关的的外在条件分为N G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好(G I)、一般(G II)、较差(G III),可记作 xG ( G I , G II , G III );
(H)x 8 = Nh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能力,可将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能力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高(H I)、一般(H II)、较低(HIII),可记作
々(H I,H II,H III );
(J)x 9 = Nj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可将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高(J I)、一般(J II)、较低(JIII),可记作
X7 ( J I , J II,J III );
(K)x 10 = Nk-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表现,可将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
者的表现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高(K I)、一般(K II)、较低(KIII),可记作
Xjr ( K I , K II,K III );
(L)x n = Nl—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清廉程度,可将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清廉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优(L I)、一般(L II)、较差(L III),可记作
Xz ( L I , L II,L III );
(M)x 12 = Nu—IU网络配置社会管理机构的清廉程度,可将IU网络配置社会管理机构的清廉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优(Μ I)、一般(Μ II)、较差(ΜIII),可记作
Xm-AM I , M II,M III );
(N)x 13 = Nn——某项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重要程度(权重),可将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重要程度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高(N I)、一般(N II)、较低(N III),可记作
( N I , N II,N III );
(0)x 14 = N0—某项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困难程度,可将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困难程度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大(O I)、一般(O II)、较小(OIII),可记作
X0 ( O I , O II , O III )。由上列14个主要变量可形成IU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的状态变量,即
Z Z I,Z 2,· · ·,Z 14 ], i = I. 2, · · ·,14
或 ^ ~ [ ) xBi XC,XD,XE,XF,XG,,Xj,XK,XL,,XN,X0 ]。( I. 3 )基于相同背景因素的业绩与报酬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构成IU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状态变量的上列14个分量中,能够集中体现IU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状态的两个分量是z 5 = Ne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z 5 = Ne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是否成比例,直接反映IU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状态
当15 = Ne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成比例时,直接反映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当15 = Ne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 — 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不成比例时,直接反映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处于社会非公正状态。对于“业绩-报酬”对应关系,IU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状态变量的其它分量可看作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业绩的背景因素和约束条件。假定在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共有150个社会活动参与者。在假定这些社会活动参与者社会地位平等(但在职场内的分工关系上未必处于平级状态)、特殊背景因素均等、先天外在条件均等、清廉程度均等的前提下,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业绩与其报酬的对应关系有如下各种可能情形
BI) J I ( [ · ] ) : E 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较高业绩与较高报酬成比例,因而表明该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
B2) J I ( [ · ] ) : E I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较高业绩与一般报酬不成比例,因而表明该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不公正状态;
B3) J I ( [ · ] ) : E II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较高业绩与较低报酬成反比例,因而表明该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非公正状态;
B4) J II ( [ · ] ) : E 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一般业绩与较高报酬不成比例,因而表明该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不公正状态(对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者本人有利,但是对其他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者不利);
B5) J II ( [ · ] ) : E I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一般业绩与一般报酬成比例,因而表明该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
B6) J II ( [ · ] ) : E II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一般业绩与较低报酬成比例,因而表明该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不公正状态;
B7) J III ( [ · ] ) : E 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 , K II, L II,M II]下作出的较低业绩与较高报酬成反比例,因而表明该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非公正状态(对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者本人有利,但是对其他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者不利);
Β8) J III ( [ · ] ) : E I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较低业绩与一般报酬不成比例,因而表明该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不公正状态;
Β9) J III ( [ · ] ) : E II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较低业绩与较低报酬成比例,因而表明该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 I. 4 )基于不同背景因素的业绩与报酬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果IU网络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的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职位不均等(但在社会地位方面未必处于不平等状态)、特殊背景因素不均等、先天外在条件不均等、清廉程度也不均等,那么,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业绩与其报酬的对应关系未必能够直接反映该社会活动参与者是否处于社会公正状态,其中隐含着比较复杂的因素。以IU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A和社会活动参与者B为例。虽然从活动的结果——业绩来看,A和B有可能达到同样的等级,但是A和B是在各自背景因素和约束外在条件有很大差异的情况下作出同样的业绩,即
JI, ( [ Α] ) = JI, ( [ A II , B II,F III,G III,H I,K I, LI,MI]),JIj ( [ B] ) = JIj ( [ A II,B II,F I, G I, H III , K III,L III,MIII]),
几([Α] ) = JIj ( [ B ] ),EIy4 ( [ Α] ) = EIj ( [ B ])。显然,A和B在不同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下因作出同样业绩而获得同样报酬,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不公正现象。更为严重的社会非公正情形是另一种A和B是在各自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有很大差异的情况下作出不同的业绩,
JI, ( [ Α] ) = JI, ( [ A II , B II,F III,G III,H I,K I, LI,MI]),JIIIj ( [ B] ) = JIj ( [ A II , B II, F I, G I, H III , K III,L III,MIII]), JI, ( [ Α] ) > JIIIj ( [ B ]),
但是 EIIIy4 ( [ Α] )〈 EI5 ( [ B ])。业绩高于B的业绩、但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较为不利的A获得了低于B的报酬;而业绩低于A的业绩、但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较为有利的B却获得了高于A的报酬。因此,在业绩考核中,我们必须将那些导致非公正性的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排除出去。那些导致非公正性的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应当包括出身、超越公平竞争原则的人际关系、不正当途径和手段。为了确立社会公正性,我们可通过建立如下关系式,来引入社会公正矫正指数
权利要求
1.独立权利要求一一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设计,是本申请人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H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协调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一项新技术,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A、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 B、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天地”计算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全息协同组织结构,在这里,一方面,各种计算机及其基础设施、附属设备和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浏览器)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 IMK, IMH, ECC、ECK、ECH、EDC、EDK、EDH、EMC、EMK, 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另一方面,各种用户及其功效链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 IMK, IMH, ECC、ECK、ECH、EDC、EDK、EDH、EMC、EMK, 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这种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与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共同形成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所指称的“天地”计算体系 CS / HSN ( GII ); C、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建立协调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科学基础,进而建立协调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技术原理; D、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协调配置公正系统的合理化评价模型设计基础。
2.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建立协调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基本准则及一系列指标和状态变量,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按照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里的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所处的分配状况,我们可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构成模式或格局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约有大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非公正类型,约有相当一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不公正类型,另外约有一小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公正类型; 按照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的分析,互联网用户终端集中组织与分散组织、合作机制与竞争机制形成“业绩一报酬”分配的基本方式;“业绩一报酬”分配基本方式的选择基础在于”业绩一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均衡,而“业绩一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基础在于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的基础均衡,在于资源流动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及二者的均衡关系;对于互联网用户的协调配置,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建议采用作为相对量的序数对不同变量或指标作出分级排序,从而由14方面的因素引出14种主要变量或参数 (A)X1 = Na—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职位等级; mx2 = Nb—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权利; (Ox3= Nc—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责任; mx,= N0—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义务; (E)X5= Ne—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 (.^x6= Nf—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特殊背景因素; (G)X7= Ng—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外在条件; mx%= Nh—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能力; (J)X9=^7—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 (K)x 10 = Nk~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表现; (L)x n = Nl—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清廉程度; (M)x 12 = Nu—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管理机构的清廉程度; (N)x 13 = Nn—互联网用户终端某项社会活动的重要程度(权重); (0)x 14 = N0—互联网用户终端某项社会活动的困难程度。
3.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建立协调配置公正系统的“业绩-报酬”评价考核体系,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在构成IU协调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状态变量的上列14个分量中,能够集中体现IU协调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状态的两个分量是z 5 = Ne — IU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IU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5 = Ne-IU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IU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是否成比例,直接反映IU协调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状态 当z 5 = Ne — IU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 — IU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成比例时,直接反映IU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 当Z 5 = Ne — IU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 — IU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不成比例时,直接反映IU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处于社会非公正状态; 对于“业绩-报酬”对应关系,IU协调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状态变量的其它分量可看作IU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业绩的背景因素和约束条件; 如果IU协调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的IU协调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职位不均等(但在社会地位方面未必处于不平等状态)、特殊背景因素不均等、先天外在条件不均等、清廉程度也不均等,那么,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业绩与其报酬的对应关系未必能够直接反映该社会活动参与者是否处于社会公正状态,其中隐含着比较复杂的因素。
4.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的协调配置,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建立协调配置公正系统的“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设计,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在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的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社会地位不平等(但在职场内的分工关系上未必处于平级状态)、特殊背景因素不均等、先天外在条件不均等、清廉程度也不均等假定下,该“业绩-报酬”分配圈里的多数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业绩与其报酬的对应关系往往未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 按照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里的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所处的分配状况,我们可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构成模式或格局分为
5.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的协调配置,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建立协调配置公正系统的博弈组织协同学基本原理,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作为资源配置体系,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包含各种能量资源(能源)、质量资源(物质材料)、信息资源以及各种精神资源(知识)和社会资源(制度);在将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看作资源配置体系的前提下,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将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的动力学关系归结为四个方面,即基本动力效应关系因素、系统状态响应关系因素、外部动力协同关系因素和内部动力协同关系因素; 进一步地,我们可考虑建立十六种类型的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博弈构成协同学基本方程体系,它们是 (MD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公正类型系统模式FJM I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2)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公正类型系统模式FJM 2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3)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3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4)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4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5)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5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6)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6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7)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7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8)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8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9)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9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lO)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0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ll)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1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M12)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2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13)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3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14)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4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15)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5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16)描述IU协调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6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6.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建立协调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方案,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探讨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应包括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企业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 产业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 国民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 互联网用户终端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 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探讨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应 包括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企业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 产业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 国民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 互联网用户终端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 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探讨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应 包括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企业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 产业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 国民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 互联网用户终端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协调配置公正系统。
7.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建立协调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评价模型,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设有《项评价指标的个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因素组成参考数列 X J= { X j ( i ) I i = 1,2, ···, m -J = I, 2, ···,/ }( 2. 15. I ) c级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评价标准组成被比较数列 X h= { X h ( i ) \ h = I, II,…,c ;i = 1, 2,…,m }(2. 15. 2 )记z 与z A的第i个指标的绝对差
全文摘要
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基础,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和科学基础上,为了将“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多层级的价值链(GVC)为中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以及全息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而建立的新技术。
文档编号G06Q10/00GK102647442SQ201110344749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李宗诚 申请人:李宗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