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系统、急救端及医院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4143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院前急救系统、急救端及医院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院前急救系统。

背景技术:
为对需要急救的病人尽早进行监护和救治,一些院前急救系统被提出,这些院前急救系统通常包括急救端和医院端(也称院内),急救端设置在急救车上,通常包括一些具有监护和急救功能的设备,以方便尽早对病人进行监护,获得反映病人生命体征的生理参数,并根据生理参数对病人的状态进行诊断和提供必要的治疗,并且院前急救系统的急救端获取的数据对院内开展急救方案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因此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院前急救的监护及诊断数据是病人整个治疗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数据文件。为了保证院前急救过程中及后续院内急救的抢救质量,尽早将急救端实时病人数据传输到院内以便院内专家对病人提供诊断和指导,并为院内诊治提前制定治疗方案赢取宝贵时间,已经成为院前急救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急救端急救设备、人力等资源有限,要保证病人能获得迅速有效的诊治就要求院外急救医疗数据、机器数据尽可能全面地反馈到院内专家方以得到院内资源的辅助;另外,由于院外医疗设备使用环境复杂多变等特点,为保证相关数据的实时有效性,网络传输方式、速度和性能等要求都相对较高。目前,虽然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但是,现有医院尤其是国内医院的院前急救系统相关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一般都是由急救端随车医生或护士书面记录院前数据,再与接诊医院交接、签收。而且,现有的院前急救系统的数据通信多是局限于急救端的短距离传输功能(如蓝牙、红外、串口等),其传输数据内容、速度及距离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更得不到来自院内专家的及时指导和诊治意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急救端,可将数据实时传输到院内,为院内诊断提供有效数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院前急救系统,可实现急救端数据实时传输到院内,为院内诊断提供有效数据,同时能够接收来自于院内的信息,实现急救端和医院端的双向通信。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医院端,能够接收来自急救端的数据,同时可向急救端数据发送数据和/或控制命令。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院前急救系统,包括急救端和医院端,所述急救端包括:医疗设备,其用于采集反映患者生命体征的生理参数和/或对患者进行诊治,并输出患者的医疗数据;摄像机,其用于采集音像数据,并输出音像数据;车载通讯设备,其用于接收医疗设备和摄像机输出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发送到医院端;所述医院端包括:院内收发端,其包括一个或多个联网的数据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被配置为接收急救端发送的数据,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协议解析、处理和存储,并通过通信网络向急救端发送数据接收应答信息、数据信息和控制指令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医院端,包括:院内收发端,其包括一个或多个联网的数据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于急救端的数据,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协议解析、处理和存储;院内客户端,所述院内客户端通过通信网络和数据服务器进行通讯,并通过数据服务器向急救端发送数据接收应答信息、数据信息和控制指令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急救端,包括:医疗设备,其用于采集反映患者生命体征的生理参数和/或对患者进行诊治,并将患者的医疗数据发送出去;摄像机,其用于采集音像数据,并将音像数据发送出去;车载通讯设备,其用于接收医疗设备和摄像机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发送到接收端,并接收来自于接收端的数据接收应答信息、数据信息和控制指令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实现了院内与急救端之间的双向通讯,不但实现了院内与急救端之间对院前监护数据、治疗信息、救治现场音视频信息的交互,而且可使院外急救过程能得到院内的及时指导。本发明提供的院内端通过互联网不但可以接收、处理和查看院前监护数据、治疗信息、救治现场音视频信息,而且可向急救端发送控制指令和指导意见,控制或指导急救端现场的患者救治工作。本发明提供的急救端可通过互联网向院内实时发送院前监护数据、治疗信息和救治现场音视频信息,使接诊医生及早了解病人病情,及早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尽快得到合理的救治争取时间。本发明主要优势表现为:院前数据被实时传输至院内,为院内诊断提供有效数据,院内可对院前急救过程进行实时远程指导,例如实时地将诊断治疗意见、配置和软件系统反馈回院外急救现场,实现远程指导、配置管理和设备升级。对院前急救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指导,提高了院前抢救治疗效率和质量,也让接诊医生及早了解、诊断病人病情和设备状况,为后续的院内治疗提早制定正确的治疗措施和准备方案,并及时完成维护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的院前急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急救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院内收发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院内客户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波形显示控制流程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视频显示控制流程图;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波形和视频显示控制流程图;图8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例中院前急救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首先对本申请用到的术语进行解释。医疗设备,是指用于对患者提供检测、监护、诊断和/或治疗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监护仪、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麻醉机等。医疗数据,是指与患者的病情或治疗有关的数据,例如生理参数、诊断结果、病人报告、事件数据、机器数据等。现场数据,是指患者所处的现场除医疗数据之外的一些数据,例如患者现场的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图片照片、文字内容(例如医生的文字描述或提出的咨询问题)、救护车所处位置和行驶信息等。通信网络,指可进行信息传输的信息通信网络,以下也简称网络,包括有线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在通信中,通信链路可以是一种类型的通信网络,也可以是由有线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组合而成的通信链路,例如通信链路由无线移动网络和计算机通信网络组成。请参考图1,院前急救系统包括急救端100和医院端200,急救端100和医院端200通过通信网络300进行双向通讯。在一种实施例中,医院端200包括院内收发端210,院内收发端210接收急救端100发来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数据提供给院内医生,院内医生将诊断意见和控制命令通过院内收发端210发送给急救端100,从而实现双向通讯。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医院端200还包括院内客户端220,院内客户端220通过互联网和院内收发端210进行通讯,所述院内客户端220通过院内收发端210向急救端100发送数据信息和/或控制命令。急救端100通常设置在救护车上,救护车是一种机动车辆,用于救助院外的具有紧急病情的患者,急救端100设置在车厢内,用于对急病患者进行监护和/或治疗。急救端100还可以放在急救厅或其他位置。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急救端包括医疗设备110、摄像机120和车载通讯设备130。医疗设备110泛指各类院外急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监护仪、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等,其用于获取反映患者生命体征的生理参数和/或对患者进行诊治,并将需要发送到医院端200的医疗数据发送给车载通讯设备130。摄像机120用于获取患者所在现场的音像数据,并将需要发送到医院端200的音像数据发送给车载通讯设备130,音像数据可以包括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和图片数据中的至少一种。车载通讯设备130将急救端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300发送给医院端200,或通过通信网络300接收医院端传来的数据接收应答信息、数据信息和控制指令中的至少一种。医疗设备110和摄像机120与车载通讯设备130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一种具体实例中,医疗设备110和摄像机120与车载通讯设备130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医疗设备110包括用于采集反映患者生命体征的生理参数的功能模块111、第一控制模块112和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13。医疗设备1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存储模块114、输入输出模块115和电源模块116。功能模块111、存储模块114、输入输出模块115和电源模块116分别和第一控制模块112相连,第一控制模块112和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13相连。功能模块111将采集的生理参数传输到第一控制模块112,第一控制模块112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存储模块114中,并发送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13,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13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车载通讯设备130。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13可以是集成到医疗设备内部或者独立的硬件支持模块。输入输出模块115为医疗设备110提供输入输出接口,其输入接口可以是键盘、控制面板或触控屏,输出接口可以是声光输出、显示或打印输出等。电源模块116为医疗设备110的各部分提供所需要的电源。医疗设备端处理的数据按来源可分为三类,描述如下:①生命体征、治疗数据包括反映病人生命体征(ECG\SPO2\NIBP\IBP\TEMP\CO2等)的参数值、波形、12导心电报告、趋势、事件,以及抢救人员对病人实施过的任何操作、治疗事件等;也包括接收的网络任务指令,主要指院内发过来的指导事件。②机器数据包括医疗设备的报警信息、使用信息、软硬件状态信息、系统配置信息;也包括接收于网络的任务指令、系统配置、系统软件等。③音像数据包括接收于急救端的音视频信息,也包括由院内发过来的事件信息。医疗设备内部数据处理方式如下:a.第一控制模块负责将功能模块采集的生命体征、治疗数据和机器数据经过处理后,通过协议打包后经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传输到车载通讯设备。b.第一控制模块负责将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接收的院内专家指令、音视频等指导信息经过数据解析等处理后,经由其输入输出模块完成指令的显示输出、音视频的播放。c.第一控制模块负责将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接收的机器配置、系统或模块软件内容经过数据解析等处理后,完成机器配置的更新和软件系统的升级。摄像机120可以为普通或网络摄像机,用于获取急救现场、救护车内外的音视频信息和摄像机参数(包括调焦、改变方向、调整放大倍数等)。摄像机120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摄像机120可以安装在医疗设备110的正面、上面、下面、左面或右面,也可以独立设置在靠近患者的任一固定物上。每个摄像机120包括视频处理电路122、音频处理电路124和第二无线通讯模块126,视频处理电路用于处理视频和图像信号,音频处理电路124用于处理音频信号,摄像机120将采集的音视频和图像数据,经音频处理电路和视频处理电路处理、压缩编码成音视频、图像数字信号后,将数据送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126,第二无线通讯模块126将音像数据发送到车载通讯设备130。摄像机端数据处理方式如下:a.采集的音、视频图像数据经音频处理电路和视频处理电路处理、压缩编码成音视频数字信号后,并将其通过协议打包后经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传输到车载通讯设备。b.摄像机参数可经由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发送至车载通讯设备,同时能接收院内的操作控制指令,完成更改摄像机参数并生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摄像机120内部也可以没有第二无线通讯模块126,而是将音频处理电路和视频处理电路处理后的音像数据输出到医疗设备110的第一控制模块112,然后通过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13发送到车载通讯设备130。在本实施例中,摄像机120可以通过接口(例如USB接口)连接到医疗设备,还可以是集成在医疗设备110内部。车载通讯设备130包括第三无线通讯模块131、第二控制模块132和无线网络通讯模块133。车载通讯设备1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GPS模块134、存储模块135和电源模块136。电源模块136为车载通讯设备130的各部分提供所需要的电源。第三无线通讯模块131泛指能够车载通讯设备通过近距离无线通讯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红外、蓝牙和WIFI)与医疗设备110、摄像机120之间完成数据的收发通信的模块。本实施例中,第三无线通讯模块131用于接收与其配对的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13和第二无线通讯模块125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第二控制模块132。GPS模块134泛指接收和发送救护车定位信息的卫星信号处理系统。GPS模块134能够接收救护车的全球定位系统信号信息,包括位置(经纬度)、速度、时间、方向等,并将这些信息传送到第二控制模块132,第二控制模块132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存储模块135中或发送到无线网络通讯模块133,所述无线网络通讯模块133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接收端,例如医院端。无线网络通讯模块133泛指集成到车载通讯设备的无线网络硬件支持模块,可包括多个不同制式(TD-SCDMA,CDMA2000,WCDMA,WiMAX)的3G模块,以及下一代通讯技术4G/5G模块等,它能够将经过第二控制模块132处理后的接收于医疗设备、摄像机内部和GPS模块的各类数据,通过连接信号较好的无线移动网络,把数据实时可靠地传输至院内收发端。车载通讯设备端数据处理方式如下:a.接收医疗设备端、摄像机端和GPS模块的各类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经协议打包后传输至无线网络通讯模块,再通过通信网络发送到院内数据服务器。b.将接收于远程数据服务器发送过来的医疗指令、音视频等数据进行协议解析等处理,并将处理好的数据经协议打包后传输至无线通讯模块,最终输出到医疗设备端或摄像机端。本实施例中,车载通讯设备130不但可向医院端提供急救端的医疗数据和患者的音像数据,还可向医院端提供救护车所处位置和行驶信息,辅助向医院端的急救中心完成救护过程中的车辆和接诊医院的调度,同时还可以接收来自于远程医院端的音视频和/或医疗指令、设备配置指令等数据,对急救端的医疗救助进行指导或对医疗设备端或摄像机端进行配置和控制。在一种具体实例中,摄像机和车载通讯设备集成在可移动通讯终端上,例如将摄像机和车载通讯设备集成在手机上或各种便携式电脑上,由手机上或各种便携式电脑通过通信网络将数据发送给医院端,或通过通信网络接收医院端传来的数据接收应答信息、数据信息和控制指令中的至少一种,控制指令可以是音频信息、操作指令和视频指导文件中的至少一个。在另一种具体实例中,医疗设备110和摄像机120与车载通讯设备130之间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医疗设备不需要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摄像机也不需要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相应的车载通讯设备也不需要第三无线通讯模块,车载通讯设备包括无线网络通讯模块,无线网络通讯模块通过有线的方式(例如USB接口)与医疗设备和摄像机连接,接收医疗设备和摄像机输出的数据。此种情况下,车载通讯设备相当于目前技术情况下的一个3G模块,但不限于3G模块。在数据传输时,本申请达到了以下效果:1、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因为系统信息的丰富性和现有3G无线网络的带宽不稳定性,如何保证数据实时传输是3G通信系统的关键点之一。采用H.264或MPEG4系列编码技术使每路音像数据量在200kb/s左右,以保证正常环境(3G通信网络带宽可以满足需求)能满足传输2路音像数据;而一般移动环境(带宽为300kb/s左右)能传输1路音像数据。另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为保证数据安全和考虑用户共享访问,外网带宽占用会影响视频传输的监控效果,数据服务器的数据权限完全由急救中心控制。在确定接诊的接诊医院后,才开放接诊医院的访问权限。②音像数据,还可扩展为照片,一旦网络带宽不足以实时传输音像数据时,可定时拍照并将照片发给远端数据服务器。2、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所有无线网络通讯模块联网自动从运营商获得IP地址,子网掩码,DNS,以支持与接收端数据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①考虑因网络延迟对数据传输实时性的影响。不同制式无线网络通讯模块同时建立连接,一旦某一制式网络中断,能自动切换到另一制式网络继续传输数据(比如3G制式中断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切换到GSM/EDGE制式或者其他制式),保证网络传输方式的无缝切换;或者仅默认制式建立连接,当网络中断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另一无线网络通讯模块的网络继续传输数据。②断点续传。当网络传输过程中出现断网时,且网络能自动重联。断网期间,数据发送端将数据缓存起来,待重新联网后,缓存的数据能重新被发送至网络,保证数据的连续性。③无线网络通讯模块能支持新业务需求扩展,如4G网络。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急救端进行数据传输时,急救端根据具体情况向网络运营商申请不同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创建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和传输数据的对应表,根据对应表可知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应对应传输的数据,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和实时性,需要传输的数据越多,申请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越高,网络运营商应提供的网络传输服务质量、数据传输速度越好,延时越小,反之,网络运营商提供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越高,数据终端需要传输的数据量越多。在一种实施例中,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根据重要程度和实时性分成不同的级别,将这些不同级别的数据添加到规定的队列,例如可以添加到不同的队列,也可以全部添加到同一队列,一个队列中可以只有一种级别的数据,也可以包括多种级别的数据。在对应表中,将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和队列对应起来,一种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可以对应一个队列,也可以对应多个队列。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根据重要程度和实时性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优先级标记,在对应表中,将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和优先级对应起来,一种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可以对应一种优先级,也可以对应多种优先级。在一种具体实例中,急救端在将数据向医院端传输时,可根据需要设定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医疗设备的处理器实时获取需要上传的数据,将数据根据数据来源或数据类别添加到规定的一个或多个队列。在一种具体实例中,获取的数据包括实时采集的生理数据、治疗数据、事件、机器数据、病人报告、分析报告、音视频数据或现场咨询中的至少一种,根据这些数据的来源或数据类别将其添加到具有不同优先级的队列中,每个队列分配有一种优先级别,优先级别最高的队列,是始终保持传输的队列,即不管网络传输服务级别是什么,都应该传输这个队列中的数据。不同数据的来源或数据类别的数据可以根据设定的规则添加到同一队列中,即一个队列中可以只是同一数据来源或数据类别的数据,也可以是多种数据来源或数据类别的数据。在具体应用中,根据需要例如将数据分为两类:可以将生命体征、治疗数据分类为需要始终保持传输的部分,即将这些数据添加到优先级别最高的队列;将音视频以及图片数据分类为仅在特殊紧急情况下需要传输的部分,即音视频以及图片数据添加到较低优先级的队列中,只有在网络传输服务级别最高或比较高时才传输,这样不至于使需要始终保持传输的数据部分因传输大流量的音视频数据而被阻塞,导致关键数据无法及时到达院内的中央控制系统。步骤2,向网络服务器发送传输服务请求,所述传输服务请求中包括用于请求网络服务器提供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的信息以及数据终端对应网络传输服务级别的网络参数配置。网络传输服务级别越高,要求网络运营商提供的传输服务越好,可能传输的数据量越多。例如网络运营商根据医疗设备请求的较高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向医疗设备分配高于普通服务的带宽、或更低的传输延时、或更优的传输路径(例如更好的传输网络或节点更少的路由)。步骤3,采用网络服务器按照传输服务请求提供的网络传输服务内容,将该传输服务请求中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对应的队列中的数据进行上传。网络传输服务内容包括带宽、保证一定传输延迟的服务级别和数据在网络中的路径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网络服务器可以根据数据终端请求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为该数据终端分配专用网,或分配更多的带宽等。在一实例中,医疗设备的处理器对传输服务请求中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对应的队列进行轮询并上传数据,或者也可以采用定时传输的方式,即在一段时间内从与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对应的队列中某一个队列中读取数据进行数据上传,然后在接下来的另一段时间内从与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对应的队列中另一个队列中读取数据进行数据上传。在一种具体实例中,急救端在将数据向医院端传输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医疗设备预先建立数据传输优先级和网络传输服务级别的对应表。当需要传输的数据量越多时,需要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越高。首先设定若干数据传输优先级,每个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对应一个或多个数据传输优先级。例如将所有需要传输的数据分成A、B、C、D、E优先级从高到低的五个传输优先级,网络传输服务级别有Level1、Level2和Level3三个级别,根据数据传输需要,在对应表中可以设定网络传输服务级别为优的Level3对应传输优先级为A、B、C、D和E的数据,网络传输服务级别为良的Level2对应传输优先级为A、B和E的数据,网络传输服务级别为一般的Level1对应传输优先级为A和B的数据。步骤2,向网络服务器发送传输服务请求,所述传输服务请求中包括用于请求网络服务器提供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步骤3,实时获取需要上传的数据,将需要上传的数据根据数据来源或数据类别标记优先级。对数据标记优先级时可以在数据包的包头或其它标志位根据数据来源或数据类别标记优先级。在具体应用中,根据需要例如将数据分为两类:可以将生命体征、治疗数据分类为需要始终保持传输的部分;将音视频以及图片数据分类为仅在特殊紧急情况下需要传输的部分,即生命体征和治疗数据标记为最高优先级,音视频以及图片数据标记为较低优先级。步骤4,采用网络服务器按照传输服务请求提供的网络传输服务内容,将具有该传输服务请求中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对应的优先级标记的数据进行上传。网络传输服务内容包括带宽、保证一定传输延迟的服务级别和数据在网络中的路径中的至少一种。在一实例中,医疗设备根据传输服务请求中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查询数据传输优先级和网络传输服务级别的对应表,得到应该传输的数据传输优先级,在缓冲队列中检查各数据包包头中或其它标志位上的优先级标记,选择标记有应该传输的数据传输优先级的数据包进行上传。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包括至少两种级别,在急救端开始工作时,医务人员可以先选择一种网络传输服务级别,例如一般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发出传输服务请求,先按照该网络传输服务级别传输生命体征和治疗数据。当情况有变化时,例如需要传输音视频数据时,则医务人员需要将当前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切换为更高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传输数据的基础上,当医疗设备检测到传输服务更改请求时,对网络传输服务级别进行变更,其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医疗设备接收传输服务更改请求,按照更改后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生成新的传输服务请求并发送给网络服务器。步骤2,确定更改后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对应的需要上传的数据。步骤3,采用网络服务器新提供的网络传输服务内容上传数据。确定更改后的网络传输服务级别对应的需要上传的数据可通过查询网络传输服务级别与具有不同优先级的队列的对应表得到需要上传的数据,也可以通过查询网络传输服务级别与数据传输优先级的对应表得到需要上传的数据。在另一实施例中,院前急救端将采集的数据根据重要程度和实时性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别,并添加到与该优先级别对应的传输队列,不同优先级的队列具有不同的传输策略,优先级别越高,其数据传输的时间间隔越小保障性(例如实时性或获得的网络资源)越好,优先级别越低,其数据传输的保障性时间间隔越大差,从而增加优先级别高的数据的传输量,减少优先级别低的数据的传输量,将有限的网络资源更多的分配给优先级别高的数据,提高高优先级别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在具体实施例中,为不同的优先级别传输队列分配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优先级别高的队列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优先级别低的队列的传输时间间隔,各队列的传输时间间隔为固定或可调,所述传输策略为控制模块将传输队列中的数据按照与该传输队列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发送给通讯设备;或将数据根据实时性和重要性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别,所述传输策略为对重要的数据要求传输失败后重传,只至传输成功,对不重要的数据要求传输失败后重传,在重传设定次数后仍不成功,则停止传输;或将第一指定队列中的数据设置为采样率可调,将第二指定队列中的数据设置为视频分辨率和/或帧速率可调,所述传输策略为根据预定条件变换第一指定队列中的数据的采样率,或变换第二指定队列中的数据的视频分辨率和/或帧速率。医院端通常位于医院内,在一种实施例中,医院端包括院内收发端和院内客户端,院内收发端可以设置在急救中心,也可以设置在某一家医院,院内客户端通常设置在各接诊医院内,院内客户端和院内收发端通过互联网进行通讯,以方便各客户端查看院内收发端上的患者的数据。对于某一个救护车上的患者,其接诊医院可以和院内收发端所在的医院相同,也可以和院内收发端所在的医院不同。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院内收发端旁边也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院内客户端,以方便有关医务人员查看。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院内收发端210包括一个或多个联网的数据服务器211,所述数据服务器211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于急救端无线网络通讯模块发送的数据,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协议解析、处理和存储,并通过通信网络向急救端发送数据接收应答信息、数据信息和控制指令中的至少一种。考虑音像数据量大,对服务器的软硬件存储要求高。多个数据服务器用于根据数据存储要求分类存储,如生命体征、治疗数据、机器数据和GPS数据存储于一台数据服务器,而音像数据存储于另一台数据服务器。一种实施例中,数据服务器还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管理系统或软件,如指挥调度系统、患者数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和机器信息管理软件,以支持院内人员对各类数据进行管理和控制。院内收发端可接收来自于对个急救端的数据,为便于管理,院内收发端上创建有将急救端编号和来自于该急救端的数据对应的数据表,而数据表中的与时间关联的数据之间又通过时间键相关联。通过管理系统或软件,对数据表进行读写操作。用户可通过数据服务器上安装的管理系统对患者数据进行管理或对远程的急救端设备进行调度或控制。用户也可通过院内客户端安装浏览器登录数据服务器上的管理系统,对患者数据进行管理或对远程的急救端设备进行调度或控制。另一实施例中,院内客户端上安装一个或多个管理系统或软件,院内客户端通过通信网络从数据服务器获取数据,通过管理系统或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院内收发端数据处理方式如下:a.院内数据服务器间先进行组网,以实现通过网络连接方式就可被不同客户端访问和控制管理的需求。b.院外端与急救中心的数据服务器只需配置1次,就能建立好连接。只要院外救护车端设备开机,就能自动建立网络连接,并即时发送数据,不需要急救中心人员进行任何操作。c.数据服务器通过Internet接收各类医疗设备、摄像机的各类数据和指令,并对其进行协议解析、处理和存储。d.院内控制系统可以通过Internet,结合本系统提供的通信网络,向院外收发端发送数据信息以及控制指令。由于采集数据的设备和处理数据、查看数据的设备是不同的设备,而不同设备之间的时钟可能不同,对于与时间有关的数据,设备的时钟不同将会影响波形显示的实时性和真实性,进而影响医生的诊断。为避免因时间不同步而产生对病人病情、定位信息的错误判断和保证病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GPS定位的准确性,在数据服务器端建立标准时钟,所有院外端的联网设备、急救中心和接诊医院的客户终端都以这个时钟为基准进行同步。根据通信系统中的时间同步服务协议,定时连续监视院外、院内各设备端,以保证系统中使用统一的时钟系统。为使各设备之间的时钟同步,院内收发端210被配置为具有将数据服务器的时间、急救端的时间和院内客户端的时间进行同步的功能。因此,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院内收发端210还包括时钟同步模块212,时钟同步模块212用于将数据服务器211的时间、急救端100的时间和院内客户端220的时间进行同步。在一种具体实例中,时钟同步模块212定时检测数据服务器的时间、急救端的时间和院内客户端的时间,将数据服务器211的时间、急救端100的时间和院内客户端220的时间与基准时间进行比较,得到各自的时间偏移量,在数据服务器211、急救端100和院内客户端220相互之间进行通讯时,将与时间有关的参数进行相应的时间偏移量的调整。基准时间可以在数据服务器的时间、急救端的时间和院内客户端的时间中选取,例如将数据服务器的时间作为基准时间,将急救端的时间和院内客户端的时间与数据服务器的时间进行比较,得到急救端和院内客户端的时间偏移量,数据服务器在将急救端的与时间有关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时,按照急救端的时间偏移量对数据进行调整。数据服务器在将与时间有关的数据发送给院内客户端时,按照院内客户端的时间偏移量对数据进行调整。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时钟同步模块212也可以选择其它设备的时钟作为基准时钟。在另一种具体实例中,时钟同步模块212定时检测数据服务器211的时间、急救端100的时间和院内客户端220的时间,将数据服务器的时间、急救端的时间和院内客户端的时间与基准时间进行比较,得到各自的时间偏移量,在系统初始化或执行时间同步指令时,将最新的时间偏移量发送到数据服务器、急救端和院内客户端,使数据服务器、急救端和院内客户端修改各自的本机时间,达到时间同步。仍以将数据服务器的时间作为基准时间为例进行说明,时钟同步模块212定时更新急救端和院内客户端的时间偏移量,在每次系统初始化时,或时钟同步模块212定时向急救端和院内客户端发送时间同步指令时,将各自最新的时间偏移量分别发送到急救端和院内客户端,由于将数据服务器的时间作为基准时间,所以可以不需要向数据服务器发送时间同步指令,急救端和院内客户端接收到时间同步指令后,修改各自的本机时间,达到与数据服务器的时间同步。在一种实施例中,院内客户端通过互联网和数据服务器进行通讯,所述院内客户端上安装管理软件的浏览器,所述院内客户端通过数据服务器向急救端发送数据信息和/或控制命令。院内客户端包括一个或多个客户终端计算机,分布于不同地方被不同人员使用,比如终端计算机可以被急救中心的调度员使用,也可以被联网的接诊医院医护人员使用。终端计算机主要提供访问院内收发端的数据服务器中各类数据的功能,实现被一个或多个客户端用户浏览、控制的操作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病人数据管理、指挥调度、实时交互、配置管理、升级管理、设备信息管理功能,辅助实现远程救护车调度、辅助抢救功能、远程配置、远程升级和设备管理。具体如下:a.病人数据管理。支持实时监控病人相关的生命体征、治疗数据,并支持对病人数据进行分析、报告输出等功能,为院内医疗诊断提供输入,方便及时准确的确诊病情,以得到合理救治。b.指挥调度。院前急救数据可被指挥调度系统调用,以支持能对救护车GPS定位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实现为救护车制定快捷方便的行车路线,支持院前急救的救护车辆调度管理。同时,实现救护车指定接诊医院,提前建立接诊医院与院外端实现实时的数据同步访问。c.实时交互。能够实现获取救护车内和急救现场的音视频信息,并在终端直接通过各类输入装置(如键盘、鼠标、触摸屏、视频通话终端等)远程与急救现场互动。可输入语音信息,实现通过服务器向医疗设备发送指令和音像数据;可输入各类控制指令,实现远程治疗指导、机器的维护功能,可对摄像头进行放大、拉伸、旋转等操作。d.配置管理。用户可以浏览或编辑院外发送过来的机器配置,并发送到院外设备端系统中,完成机器的配置修改。e.升级管理。通过查询数据服务器端,获取的医疗设备端软件版本的软件系统版本等相关信息,并令更新后的软件系统生效,完成系统软件或相应模块软件的升级。f.设备信息管理。用户可以实时监控和管理院外设备的机器状态信息,掌握院外设备状况。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医疗设备发送的数据中包括事件,所述事件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和事件名称,所述院内客户端接在显示包括事件的数据时,在事件发生的时间上显示与事件有关的提示。事件可以是各种医疗事件,可以包括患者生理参数超过报警限而产生的报警事件、治疗事件、操作事件和标记事件中的至少一种。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同一个院内客户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显示系统,用于监控多台救护车的情况,病人生命体征、治疗信息、音视频信息在不同显示屏幕显示。从显示的数据内容来分,多个显示系统包括医疗数据显示系统和现场数据显示系统。医疗数据显示系统用于显示患者的医疗数据,例如患者的生理参数波形、诊断结果或机器数据等。现场数据显示系统用于显示患者的现场数据,例如患者现场的音像数据或图片、文字等。从显示窗口来分,多个显示系统包括多窗口显示系统和单窗口显示系统。多窗口显示系统可显示多个窗口视图,每个窗口视图对应显示一台救护车的情况,单窗口显示系统只显示一个特定窗口的视图。如图4所示,院内客户端220包括第一显示系统221和第二显示系统222,第一显示系统221和第二显示系统222连接。在一具体实例中,第一显示系统221被配置为显示多窗口视图,每个窗口对应显示来自于一个急救端的患者的医疗数据(例如生理参数波形数据),第二显示系统222被配置为显示单窗口视图,且随第一显示系统221上被选中的窗口而切换窗口显示的生理参数波形。即使用两屏显示生命体征信息,其中一个屏显示为多窗口视图,即同时监控多个病人;在多窗口布局中选择一个病人后,在另一个屏幕显示该病人的更多详细生命体征信息。其波形显示控制流程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第一显示系统和第二显示系统建立通讯连接。可以是第一显示系统向第二显示系统发送连接请求,第二显示系统通过后返回连接成功的信息。步骤S12,第一显示系统显示多窗口视图,每个窗口对应显示来自于一个急救端的患者的生理参数波形数据,即同时监控多个病人,在显示的过程中接收用户对窗口的选定,识别该选中窗口对应的急救端编号。步骤S13,第一显示系统将急救端编号发送到第二显示系统。步骤S14,第二显示系统接收第一显示系统发送的急救端编号,返回接收成功的信息。步骤S15,第二显示系统向院内收发端的数据服务器发出请求,要求获取该急救端的生理参数波形数据。步骤S16,数据服务器查询数据表,向第二显示系统返回该急救端的生理参数波形数据。步骤S17,第二显示系统按照从数据服务器接收到的生理参数波形数据进行显示。在一具体实例中,第一显示系统221被配置为显示多窗口视图,每个窗口对应显示来自于一个急救端的患者医疗数据(例如生理参数波形数据),第二显示系统222被配置为显示单窗口视图,且随第一显示系统221上被选中的窗口而切换窗口显示的现场数据。即用两个屏来显示患者信息,其中一个屏幕显示多窗口视图,同时监控多个病人,在多窗口视图中选择一个病人后,在另一个屏幕显示该病人放大的视频画面,以方便院内医生查看。其视频显示控制流程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第一显示系统和第二显示系统建立通讯连接。可以是第一显示系统向第二显示系统发送连接请求,第二显示系统通过后返回连接成功的信息。步骤S22,第一显示系统显示多窗口视图,每个窗口对应显示来自于一个急救端的患者的医疗数据,在显示的过程中接收用户对窗口的选定,识别该选中窗口对应的急救端编号。步骤S23,第一显示系统将急救端编号发送到第二显示系统。步骤S24,第二显示系统接收第一显示系统发送的急救端编号,返回接收成功的信息。步骤S25,第二显示系统向院内收发端的数据服务器发出请求,要求获取该急救端的音像数据。步骤S26,数据服务器查询数据表,向第二显示系统返回该急救端的音像数据。步骤S27,第二显示系统按照从数据服务器接收到的音像数据进行显示。在院内客户端,病人的医疗数据及现场数据是相关联的。通过急救端编号(或救护车编号或名称)及时间,可互相定位,互相调用。例如在选择一个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后,其对应的音视频信息、GPS信息也能被选中并详细显示出来。根据本申请公开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显示系统也可以被配置为在其多窗口中对应显示多台急救车上的患者的现场数据,而第二显示系统被配置将其单窗口视图的显示数据切换为与多窗口显示系统上被选中的窗口对应的急救端的医疗数据或现场数据。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还可允许用户选择第一显示系统是显示多台急救车上的患者的现场数据还是医疗数据,第二显示系统是显示被选中急救车上的患者的现场数据还是医疗数据。当然,第二显示系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个显示屏,分别和第一显示系统连接,其中一个用于显示选定患者的现场数据,另一个用于显示选定患者的医疗数据。同理,第一显示系统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个显示屏,一个用于显示多台急救车上的患者的现场数据,另一个用于显示多台急救车上的患者的医疗数据。在实时观察和回放生理参数波形数据时,还可在波形显示系统上显示某一个患者的生理参数波形数据,当医生对某一时刻感兴趣时,可在视频显示系统上显示该患者在此时刻的音像数据。例如将第一显示系统221和第二显示系统222连接,选择将第一显示系统221配置为显示来自于一个急救端的患者的生理参数波形数据,将第二显示系统222配置为显示该急救端的患者的音视频图像或图片,其波形和视频显示控制流程图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1,第一显示系统和第二显示系统建立通讯连接。步骤S32,第一显示系统来自于一个急救端的患者的生理参数波形数据,在显示的过程中接收用户在波形上选中的点,识别该点的时间信息。例如在该时间点发生了报警事件,在监护界面上显示出报警提示,医生可点击该点,第一显示系统获得该点的时间信息。步骤S33,第一显示系统将急救端编号和时间信息发送到第二显示系统。步骤S34,第二显示系统接收第一显示系统发送的急救端编号和时间信息,返回接收成功的信息。步骤S35,第二显示系统向院内收发端的数据服务器发出请求,要求获取该急救端的在该时间的音像数据。步骤S36,数据服务器查询数据表,向第二显示系统返回该急救端的在该时间的音像数据。步骤S37,第二显示系统按照从数据服务器接收到的音像数据进行显示。在院内客户端,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和治疗状态,一旦发生致命心律失常或紧急事件时,支持在院内客户端的监控界面自动给出声、光报警提示。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例中院前急救系统的组成示意图,通过本申请,在院内客户端可以达到以下效果:a.在接诊医院,通过建立网络连接,就可访问急救中心数据服务器端中对应病人的所有数据。在接诊医院的客户端中看到的病人详细数据与急救中心看到的病人数据完全一致,实现数据共享。同一个用户的显示终端可以包括两个显示器屏幕,可用一个显示屏显示病人生命体征、治疗信息,用另一个显示屏显示该病人所在救护车的音视频信息;b.客户端用户可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包括导出、分析、报告输出等操作应用。能够回顾病人的历史数据,并能将历史数据以图、表等多种形式显示;可以打印和记录各种形式的报告,如病人信息、趋势图/表、12导心电报告等;c.客户端用户可以实时监控院外急救设备的机器运行和状态信息;d.客户端用户可以获取、编辑院外急救设备的机器配置,新配置能被发送到院外医疗设备端;e客户端用户可以获取、院外急救设备的系统和模块软件信息。新的系统软件和模块软件能被发送到院外医疗设备完成软件升级;f.所有院前数据还支持与接诊医院其它信息系统集成,实现快速访问,支持院前数据在院内的扩展应用。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