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划分的空间复杂层位重构方法

文档序号:637583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区域划分的空间复杂层位重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建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空间复杂层位重构方法。
背景技术
地质建模是在计算机上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有限的地质数据进行处理,再现地质结构模型。本质是将有限的离散空间样本点数据转变为连续、可视的地质面或者地质体,其中层面的重构是关键。层面重构的方法中最重要的是插值方法和层面的模型结构。插值是利用曲面拟合的方法,通过离散的输入采样点建立一个连续函数,用这个重建的函数求出任意位置的函数值。而层位重构就是利用有限的三维空间离散重构曲面的 方法。目前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如下几种(I)距离倒数乘方法距离倒数乘方法是一个加权平均插值法。它认为待插值点距离最近的若干个已知点对待插值点的贡献最大,其贡献与距离成反比。方次参数控制着权系数如何随着离开一个网格点距离的而下降。较近的数据点被给定较高的权重,较远的数据点被给定较小的权重。如下所示
η I
「I _ 会WZ = -----
Σ丄式中,Z是估计值,Zi是第i个已知点值,Cli是第i个已知点与待插值点的距离,P是加权系数,其值越高,表明距离的影响因素越大,插值结果就越具有平滑效果。距离反比加权算法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但是容易受数据点集群的影响,实际应用中常出现一种孤立点高于其周围数据点的情况,因此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对距离反比加权法进行限制。(2)自然邻接点插值法自然邻接点插值法是Surfer7. O才有的网格化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对于一组泰森更多变形,当在数据集中加入一个新的数据点时,就会修改这些泰森多边形,而使用邻点的权重平均值将决定待插值的权重。它是均质和无变化的,对均匀间隔的数据进行插值很有用,但是对于不均匀数据的插值则有缺陷,而不均匀的原始层位数据很常见。(3)克里金(Kriging)算法又称空间自协方差最佳插值法,它是以南非矿业工程师D. G. Krige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最优内插法,是一种很有用的地质统计网格化方法。此方法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通过引进以距离为自变量的变异函数来计算权值,既能反映变量的空间结构特性,又能反应变量的随机分布特性。从统计意义上讲,它是从变量相关性和变异性出发,在有限区域内对区域化变量的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种方法;从插值角度来讲,它是对空间分布的数据求线性最优、无偏内插估计的一种方法。由于克里金算法在空间层位插值中具有最佳效果,故本方案以克里金算法为基础,解决复杂地形的层位插值问题。以上插值方法都局限于解决二维平面的层面拟合,并不能解决三维空间的层面拟合问题。在实际的地质结构中,地质情况异常复杂,通常的二维平面的层面拟合并不能解决此类地质层面的拟合问题。所以需要将三维空间问题转化为二维空间问题,再利用以上的插值方法进行层面拟合。层面模型的结构就是层面数据的组织方式,不同的组织方式对于模型建立有不同的特点。现有提出的解决方案中主要的层面结构有等高线、规则网格(GRID)、不规则三角网(TIN)。其中规则网格和TIN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层面模型结构(I)规则网格(GRID)规则网格是以规则排列的矩形网格来表示层位模型。数据结构简单,易于构网,数据存储量小,还可以压缩存储,各种分析和计算非常方便有效。但是由于网格间距一定,存在着对于复杂的地形地貌难以确定合适的网格尺寸逼真表示的缺点。(2)不规则网格(TIN) 将采集的空间层面采样点按一定的规则连接成覆盖整个区域且相互不重叠的许多三角形,就构成了 TIN。TIN能够相对精确的表达地形的结构和细部,较好的顾及层面特征点、特征线,表示复杂地形比矩形网格更精确。但是TIN的数据存储与操作复杂。TIN的三角形点和边的拓扑关系比较复杂,难以对TIN进行地形分析,而且存储空间较大,一般只适用于小范围大比例尺的高精度地形建模。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包括在三维地质层面的重构问题上,目前国内外有比较多的实现方案。现有的方案根据是否需要断层多边形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断层多边形约束的层面重构方案,另一种是基于区域划分的层面重构方案。(I)基于断层多边形约束的层面重构方案断层多边形就是三维断层面和层位面的交线。层面重构工作需要综合分析多个界面上的断层多边形,根据断层多边形的约束来推测三维空间层位的形态。许多解释系统算法也是在各个截面图像的基础上完成的,而非在三维原始数据上直接重构的。目前在断层多边形组合上普遍采用手动追踪方式,即采用手工断点连接方法,这种方式不仅误差较大,影响构造成图的精度,而且效率极低。王兆湖、刘财等提出一种基于层位解释的断层多边形自动组合技术,但是该技术仅能在层位很连续、数据比较精细的情况下自动追踪出断层多边形,对于数据要求比较高,不适用普遍情况。(2)基于区域划分的层面重构方案基于区域划分的三维地质层面重构现有方案较少,目前国内只有蔡强和杨钦提出的一种重叠子区域的网格剖分方法[6]。此算法引入桥边和相交环线的概念,通过联动剖分算法实现重叠区域下的层面重构。此方案存在不足之处一、此方案通过在三维空间中求交线来划分重叠子区域,三维空间中交线的求解比较复杂而且速度较慢。二、此方案并未提出解决多重逆断层以及层位尖灭、层位冲出地表地底等特殊情况下的三维地质层面重构的方法。现有方案根据重构层面的组织结构,划分为两类基于规格网格(GRID)的层面重构和基于三角形网格(TIN)的层面重构。规则网格是以规则排列的矩形网格来表示层位模型。由于网格间距一定,对于复杂的地形地貌,难以确定合适的网格尺寸逼真表示。三角形网格的三角形点和边的拓扑关系比较复杂,难以对TIN进行地形分析,而且存储空间较大,一般只适用于小范围大比例尺的高精度地形建模。当前国内外针对地质三维层面重构和插值的方案有很多,但均存在如下局限性(I)现在大多数的地质三维层面重构方案都需要事先获取断层多变行。通过人工编辑断层多边形工作量巨大,而且准确性难以保证,效率低下。而自动生成断层多边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2)大多数地质三维层面重构方案没有考虑断层的情况,有的方案虽然考虑了断层,但是对于多重逆断层的情况没有考虑。(3)现有基于规则网格处理的地质三维层面重构方案的网格间距是确定的,不能 动态适用地质结构的需要,难以精细表达地质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空间复杂层位重构方法,通过划分重叠子区域,在不需要断层多边形的情况下即可解决多重断层重叠等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层面重构问题;同时通过混合网格的插值方法,实现了对规格网格间距的动态控制,从而可以精细表达出地质结构,重构出的地质层位面和断层是严格封闭的,便于后期地质建模中的处理,如成块处理。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空间复杂层位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混合网格插值方法在大网格内部嵌套小网格,插值时先对大网格进行插值,然后再利用已有的大网格的种子点以及大网格上的新插值点对小网格进行插值;步骤二、定义层位段数据结构;步骤三、断层面拟合取断层种子段解释数据在网格平面上的二维包络作为断面拟合的插值包络范围,然后采用混合网格的插值方法对断层包络范围内断层网格点进行插值;步骤四、层位原始数据编辑删除错误的数据;定义层位边界和断层为约束边界,如果在一个二维剖面上,在两个约束边界之间有多个层位段,则需要将这些层位段组合成一个层位段;步骤五、初始化原始段数据初始化段和约束边界的关联关系;步骤六、子区域划分;步骤七、断层子区域层位面拟合( I)初始化上下盘种子点;(2)断层上下盘子区域面插值;(3)断层上下实际盘面的截取;步骤八、非断层子区域的层位面拟合(I)初始化种子点既将非断层区域的数据点作为种子点,又将断层子区域的边界区域数据点作为种子点;且对于已经插值后的断层子区域,将所有在二维平面上没有重值的数据点也作为种子点;(2)非断层子区域的插值对于已经生成的种子点,采用混合网格插值方法对非断层的子区域范围的每一个网格点进行插值;步骤九、层位尖灭、层位冲出地表地底的处理去除当前层位非法的尖灭部分和冲出地表地底的部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解决了三维地质建模中复杂地形下的层位曲面重构问题,为等值线绘制、地质成块等提供了新的思路。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点(I)只需要原始的层位采样数据和断层采样数据,不需要断层多边形即可对重构出层面。无需人工手动编辑的断层多边形,省去了繁杂的人工编辑。(2)支持各类断层,包括正断层、逆断层,同时可以处理多重断层的情况,适用于各 种复杂的地形结构,能够处理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层位插值,具有很好的适应性。(3)适合三维地质建模和二维层面绘制中的多种应用,具有很好的通用性。(4)采用混合网格化的层位插值方法,既保证了数据的快速显示,又保证了拟合的精度。(5)支持层位尖灭、层位冲出地表地底复杂情况的处理。(6)提出了利用断面包络来进行子区域划分的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7)通过边界约束,实现了层面和断层无缝拟合。重构后的地质层面和断层面严格封闭。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I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删除错误数据的示意图;图3是初始化原始段数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先对一些基本的地质结构和方案用语进行定义层位是指在地层层序中的某一特定位置。断层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段数据层位或者断层在一个剖面上由连续的一组离散点组成的数据集合。断层上盘位于断层面上方。断层下盘位于断层面下方。地层尖灭是指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网格化对离散点数据进行逻辑上的区域划分,以形成规则的逻辑网格,便于层位插值。插值利用已知点来计算未知点的过程。拟合利用层位插值完成之后的数据来形成层面的一个过程。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空间复杂层位重构方法,如图I所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混合网格插值方法
在已有的常用的网格插值方法中,如果网格太稀疏会导致精度不够,而网格太密则会影响插值速度。本方案提出一种二级网格嵌套的混合网格插值方法,一级网格保证了插值的速度,而二级网格保证了插值的精度。混合网格为二级网格,即大网格内部嵌套小网格。插值时先对大网格上的点进行插值,然后再利用已有的大网格的种子点以及大网格上的新插值点对小网格进行插值。由于大小网格的比例,查找种子点的范围以及种子点的数量可以人工手动输入,使插值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参数设置。这样既解决了直接Kriging所支持的种子过少而造成插值精度不够的问题,又提高了插值速度。(I)大网格插值对于待插值的大网格点,通过搜索插值点周围的合法种子点来对该插值点进行插值计算。在某些种子点稀疏的层位中,仅依靠种子点来进行插值是无法将所有插值点都计算完毕的。在这种情况下,保留无法计算Z值的插值点,在所有能依靠种子点进行插值计算的插值点处理完毕后,将插值完成的点当作新的种子点来进行层位补偿插值,直到所有插 值点均处理完毕。大网格插值的具体方法如下I)逐个扫描大网格点,确定大网格点是否需要进行插值,如果此大网格点已经存在数据点,则不需要进行插值,否则需要插值。2)对需要插值的大网格点,根据人工输入搜索范围,即再搜索的大网格数目,搜索当前插值点周围的大网格的种子点数据。3)根据人工输入的扇区对种子点进行扇区分类。4)对每个扇区内找到的种子点,按照其距当前大网格点距离从小到大排列。5)根据输入的每个扇区种子点数量选取阈值,并选择此扇区范围内距离待插值网格点最近的阈值范围内的种子点数据加入到当前大网格插值的种子点队列中。6)若当前大网格点没有找到有效的种子点数据进行插值,则当前大网格不插值,转向处理下一个大网格点,否则转向第7)步。7)用当前大网格插值种子点队列中的种子点对当前大网格点进行Kriging插值。8)若所有的大网格点已经处理过一次,则检查是否有大网格点插值失败,若有大网格点插值失败,则将已经插值成功的大网格点也作为种子点,返回第I)步进行再插值,直到所有网格点插值成功。(2)小网格点插值经过大网格插值后,层位网格上所有的大网格点已经插上了相应的数据。再利用已有的大网格点数据进行小网格的细分插值。为了提高插值速度,对小网格点的插值是以大网格为单位来进行处理的。对于某个大网格,搜索当前大网格内的种子点以及周围的八个大网格内的种子点数据作为原始种子点,然后利用Kriging插值将这些原始种子点拟合成一个曲面。对于大网格内的所有的小网格点可以直接通过取这个曲面上的值来进行插值,避免多次Kriging插值。即通过一份数据,一次Kriging插值拟合,实现对整个大网格内小网格点的插值,大大提高插值的效率。对于某个插值点Ix来说,若找到的合法种子点集为S’={Si,S2,…,Sk},且满足k彡2,则可利用克里金进行插值。S’对应的点集坐标为SP={p” p2,…,pk},其中PiQ彡i彡k)为三维坐标点(xi; Yi, Zi), Ix的坐标为(x0, y0, z), z未知。克里金层位插值就是利用已知点集SP和插值点的Xy坐标(Xci, y0)来计算插值点z值的过程。步骤二、定义层位段数据结构层位段数据是一串连续离散点的集合。由于段是离散点的集合,所以段的属性对于该段上的所有种子点都是统一的,和断层的关系逻辑性强。本方案中定义段解释数据的数据结构Seg={ID, Direct, UpOrDown, Start, End, Points, Leftlnfo, Rightlnfo}ID :段归属的层位的索引号。Direct:段方向X轴方向的段为X_Direct,Y轴方向的为Y_Direct。 UpOrDown:段和断层的关系位于断层上盘为UP,位于断层下盘为Down。Start :段开始位置。End:段结束位置。定义段的段头和段尾关联信息结构为Info={ID, UpOrDown}HeadInfo:段左段头的关联信息Info。RearInfo:段右段尾的关联信息Info。Points :段的离散点集合。定义层位集合为:S={S” S2. . . SJ , Si为第i个层位集合。层位Si的数据结构为Si= {ID, XSegments, YSegments}, ID 为层位 Si 的层位号,XSegments 为属于层位 Si的X轴方向的所有段数据集合,YSegments为Y轴方向的所有段数据集合。步骤三、断层面拟合断层是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断层断裂错开的面称为断层面。断层面两侧的岩块称为断盘,位于断层面之上的称为上盘,断层面之下的称为下盘。按照断层的唯一性质分为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和上盘相对上升的逆断层。断面拟合需要先确定断面拟合的插值范围。由于本方案是基于网格的,所以取断层种子段解释数据在网格平面上的二维包络作为断面拟合的插值包络范围。然后采用混合网格的插值方法对断层包络范围内断层网格点进行插值。步骤四、层位原始数据编辑对于某些层位数据来说,可能其原始数据有部分违反实际的地质构造,主要是以下情况如图2所示,在断层的上盘或者下盘,有且只能有一个层位面,而在解释地震数据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错误数据。因此需自动裁剪和手动编辑层位原始数据,删除错误的数据以便进行层位空间插值,从而拟合出正确的层面。定义层位边界和断层为约束边界,则位于两个约束边界之间的所有层位段是具有相同属性的。如果在一个二维剖面上,在两个约束边界之间有多个层位段,则需要将这些层位段组合成一个层位段,具体的组合方法如下(I)将当前剖面上的层位段按段开始位置递增排序。(2)统计当前剖面上的断层。(3)对每个断层进行处理。上盘处理找到紧邻当前断层上盘的层位段Seg,然后以此层位段为初始段,查找下一个可以和其合并的层位段进行合并。Seg更新指向合并后段,递归合并下一个段,直到某个约束边界为止。下盘处理也一样。(4)如果没有断层,则只需将所有的层位段按起始截止位置合并成一段。步骤五、初始化原始段数据由于层位段是被层位边界和断层定义的约束边界所约束的,所以段头和段尾必然和某一个约束边界相关联。初始化原始段数据即初始化段和约束边界的关联关系,如图3所示。步骤六、子区域划分子区域划分的目的是使整个层位划分为若干个小的子区域,而这些子区域都是没有重值的,从而使比较复杂的重断层以及逆断层的插值变成没有重值的插值。子区域划分是根据断面的包络范围来确定的,每一个断层都会对应两个子区域,即上盘子区域和下盘子区域。 定义断面Fi的包络范围为Pi,Pi为断面Fi在网格上的二维投影包络范围。定义断层Fi对应的上盘子区域为Ui,下盘子区域为Di。则Ui和Di是当前断层包络范围和当前断层Fi相关联的一系列断层的包络范围的集合。子区域划分的具体方法如下(I)若断层Fi包络范围Pi没有和其他断层包络范围相重叠,则断层Fi的上下盘子区域即为断层Fi的包络范围Si,即Di={Pi},Ui={Pi}。(2)若有多个断层{Fs. ..Ft}的包络范围{Ps. ..Pt}和断层Fi的包络范围相重叠且和断层Fi的上(下)盘直接相邻,则断层Fi的上(下)盘子区域为所有相关断层的包络范围的集合,即 Ui (Di) = {Pi, Ps. · · Pt}。(3)所有断层的上下盘子区域划分完后,剩余的非断层层位区域作为一个单独的非断层子区域LH。则层位H的整个区域可以表示为H={Ul,Dl...Ui,Di,LH}。Ui和Di分别为和层位H关联的断层Fi的上盘子区域和下盘子区域,LH为非断层区域。步骤七、断层子区域层位面拟合(I)初始化上下盘种子点要对某一子区域插值,先要确定这个子区域插值的种子点数据。这些种子点数据在二维平面投影上是没有重值的。设第i个层位的数据段结构为Si=UD, XSegments, YSegments}, ID为层位的层位号,XSegments为X轴方向的所有段数据集合,YSegments为Y轴方向的所有段数据集合。定义UpSegs为断层上盘种子段,DownSegs为断层下盘种子段。则UpSegs或DownSegs的集合形式为UpSegs= {segl, seg2. . . segi}DownSegs= {segl, seg2. . . segj}其中段segi或segj为层位Si的段集合中的某一段,且具有如下属性segi或segj的段头关联的为当前断层上盘,segi或segj的段尾关联的为当前断层下盘。设断层上盘子区域种子点集合为UpPoints,下盘子区域种子点集合为DownPoints。则UpPoints和DownPoints的表达式形式为UpPoints= {pi, p2. . . pi}
DownPoints= {pi, p2. . . Pj}上式中pi、pj分别是Ui、Di段中的点,且二者在网格坐标上的二维投影分别在断层的上、下盘子区域(UpPoints、DownPoints)内。(2)断层上下盘子区域面插值用混合网格的插值方法,分别以UpPoints和DownPoints为插值的种子点,对断层的上下盘子区域范围的每一个网格点进行插值。(3)断层上下实际盘面的截取定义插值之后得到的断层上下盘子区域的层位面数据为初始上下盘面,而初始上下盘面数据是在整个断层上下盘子区域范围内的,要比实际的上下盘层位面数据大,穿越了断层面。需要根据断层的约束来对初始上下盘面数据进行截取。为了使上下盘面和断层 严格封闭,我们在截面的同时,对实际上下盘面进行封闭处理。定义两点之间连线如果没有穿越断层,则称这两点可连通。我们以一个必在实际的上下盘面数据上的点为初始源点,通过连通性递归搜索出实际的上下盘面。实际上盘面的递归搜索方法如下I)遍历初始上盘面网格,找到一个必在断层面网格上的点P,则点P必在实际的上盘面上,故以点P为初始源点。2)设立一个数据栈STACK,用来存放源点。首先将源点P压入数据栈STACK中。3)判断数据站STACK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递归搜索结束。否则从数据栈STACK中取出一点q。遍历点q在网格坐标上的上下左右四个点pi (i=l,2,3,4)。4)如果pi可以和q连通,则将pi加入到实际上盘面中,同时将pi压入到数据栈STACK中。如果pi不能和q连通,则说明q是实际上盘面的边界点,则将q点z值更改为对应网格点的断层面的z值。对于实际下盘面的递归搜索和上盘面的处理也是一样的。步骤八、非断层子区域的层位面拟合(I)初始化种子点如果仅仅选择位于非断层区域的数据点作为种子点进行层位插值拟合,则会使非断层子区域的层位面和断层子区域的层位面之间过渡不平滑。本发明既将非断层区域的数据点作为种子点,又将断层子区域的边界区域数据点作为种子点,从而解决了子区域之间过渡不平滑的问题。对于已经插值后的断层子区域,将所有在二维平面上没有重值的数据点也作为种子点。(2)非断层子区域的插值对于已经生成的种子点,用混合网格的插值方法,对非断层的子区域范围的每一个网格点进行插值。插值完成后整个层位曲面拟合完成。步骤九、层位尖灭、层位冲出地表地底的处理层位尖灭和层位冲出地表地底的情况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用尖灭层位和地表地底面去对当前层面进行约束。所以只需要将当前层位非法的尖灭部分和冲出地表地底的部分去除就可以。定义当前插值层位为主层位S,和当前层位有尖灭的层位为Hi,地表面为UH,地底为DH。定义Hi、UH、DH为约束层位,则约束层位和主层位之间有相对关系即哪个层位在上,哪个在下。则层位尖灭、层位冲出地表地底的处理方法如下(I)如果当前约束层位为地表,则将所有冲出地表(即网格点上Z值小于地表面上对应网格点的Z值)的点截取。(2)如果当前约束层位为地底,则将所有冲出地底(即网格点上Z值大于地底面上对应网格点的Z值)的点截取。
(3)如果当前约束层位为尖灭层位。如果此尖灭层位在主层位S上,则将网格点上Z值小于约束层位对应网格点的Z值的点截取。如果此尖灭层位在主层位S下,则将网格点上Z值大于约束层位对应网格点的Z值的点截取。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空间复杂层位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混合网格插值方法在大网格内部嵌套小网格,插值时先对大网格进行插值,然后再利用已有的大网格的种子点以及大网格上的新插值点对小网格进行插值; 步骤二、定义层位段数据结构; 步骤三、断层面拟合取断层种子段解释数据在网格平面上的二维包络作为断面拟合的插值包络范围,然后采用混合网格的插值方法对断层包络范围内断层网格点进行插值; 步骤四、层位原始数据编辑删除错误的数据;定义层位边界和断层为约束边界,如果在一个二维剖面上,在两个约束边界之间有多个层位段,则需要将这些层位段组合成一个层位段; 步骤五、初始化原始段数据初始化段和约束边界的关联关系; 步骤六、子区域划分; 步骤七、断层子区域层位面拟合 (1)初始化上下盘种子点; (2)断层上下盘子区域面插值; (3)断层上下实际盘面的截取; 步骤八、非断层子区域的层位面拟合 (1)初始化种子点既将非断层区域的数据点作为种子点,又将断层子区域的边界区域数据点作为种子点;且对于已经插值后的断层子区域,将所有在二维平面上没有重值的数据点也作为种子点; (2)非断层子区域的插值对于已经生成的种子点,采用混合网格插值方法对非断层的子区域范围的每一个网格点进行插值; 步骤九、层位尖灭、层位冲出地表地底的处理去除当前层位非法的尖灭部分和冲出地表地底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区域划分的空间复杂层位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大网格进行插值的方法为 1)逐个扫描大网格点,确定大网格点是否需要进行插值,如果大网格点已经存在数据点,则不需要进行插值,否则需要插值; 2)对需要插值的大网格点,根据人工输入搜索范围,搜索当前插值点周围的大网格的种子点数据; 3)根据人工输入的扇区对种子点进行扇区分类; 4)对每个扇区内找到的种子点,按照其距当前大网格点距离从小到大排列; 5)根据输入的每个扇区种子点数量选取阈值,并选择此扇区范围内距离待插值网格点最近的阈值范围内的种子点数据加入到当前大网格插值的种子点队列中; 6)若当前大网格点没有找到有效的种子点数据进行插值,则当前大网格不插值,转向处理下一个大网格点,否则转向第7)步; 7)用当前大网格插值种子点队列中的种子点对当前大网格点进行Kriging插值; 8)若所有的大网格点已经处理过一次,则检查是否有大网格点插值失败,若有大网格点插值失败,则将已经插值成功的大网格点也作为种子点,返回第I)步进行再插值,直到所有网格点插值成功。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区域划分的空间复杂层位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个层位段组合成一个层位段的方法为 (1)将当前剖面上的层位段按段开始位置递增排序; (2)统计当前剖面上的断层; (3)对每个断层进行处理; (4 )如果没有断层,则只需将所有的层位段按起始截止位置合并成一段。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区域划分的空间复杂层位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区域划分的方法为 (1)若某断层包络范围没有和其他断层包络范围相重叠,则该断层的上下盘子区域即为断层的包络范围; (2)若有多个断层的包络范围和某一断层的包络范围相重叠且和该断层的上盘或下盘直接相邻,则该断层的上盘或下盘子区域为所有相关断层的包络范围的集合; (3)所有断层的上下盘子区域划分完后,剩余的非断层层位区域作为一个单独的非断层子区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空间复杂层位重构方法,通过划分重叠子区域,在不需要断层多边形的情况下即可解决多重断层重叠等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层面重构问题;同时通过混合网格的插值方法,实现了对规格网格间距的动态控制,从而可以精细表达出地质结构,重构出的地质层位面和断层是严格封闭的,便于后期地质建模中的处理,如成块处理。
文档编号G06T17/05GK102867330SQ20121031156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9日
发明者鲁才, 李光友, 胡光岷 申请人:电子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