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系统中天线的电压限幅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1256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射频识别系统中天线的电压限幅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技术领域,具体是射频识别系统中天线的电压限幅模块。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非接触式自动目标识别技术之一,其具有非接触、读写灵活、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射频识别系统主要包括阅读器和电子标签,电子标签接收阅读器的能量会受作用距离、与阅读器天线之间的角度影响,电子标签感应到的电压可能会比较大,所以必须有单独的模块电路实现限幅,将电压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防止接收MOS管栅极被击穿。限幅的最简单直接的措施是降低耦合系数,现今人们常常通过调整阅读器和电子标签的作用距离或者调整电子标签的输入电容来降低耦合系数,其中,采用调整阅读器和电子标签的作用距离对于操作人员来说是很难把握的,该方法不切合实际;改电子标签的输入电容,即是改变谐振频率,降低耦合系数,·电子标签中传送的功率也会降低,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电容的实现会占用较大的芯片面积,而且电容的参数浮动相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操作控制,结构简单,且在对电子标签中天线电压限幅时不会影响传送功率的射频识别系统中天线的电压限幅模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射频识别系统中天线的电压限幅模块,包括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二电阻连接,第二电阻相对连接第一电阻端的另一端与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源极和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源极均接地,所述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串联后与第一电容并联构成串并联线路,该串并联线路设有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的线路连接,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两者的栅极均与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之间的线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漏极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第一天线信号输入端,第二电阻和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漏极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第二天线信号输入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天线信号输入端和第二天线信号输入端,便于与外接天线。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均为可调电阻。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阻的阻值进行调控来改变本实用新型的限幅电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改变限幅电压时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一电容用于采样射频信号,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上形成参考控制电压,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为泄流管,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并联在天线两端进行限幅分流。当采样的信号高于参考电平时,流经第四电阻的电流增加,因此控制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两者栅极的电位提高,增加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导通能力,流经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电流增加,降低标签天线的有效负载,从而限制天线信号的电压幅度。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第一电容构成的串并联线路为滤波回路,该滤波回路反馈调整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导通程度,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应用时电压的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第一电容,本实用新型使用电子元件的数量少,整体结构简单,集成在模块上时体积小,便于实现、成本低,且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通过提高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电压,不会对功率产生影响,在输入电压高于一定电压值时使并联分流电 路导通,使电路的电流变大,从而使电压稳压在一定的范围内。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N1—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2—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Cl一第一电容,Rl—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Antl—第一天线信号输入端,Ant2—第二天线信号输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I所示,射频识别系统中天线的电压限幅模块,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内部电路,内部电路包括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I、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及第一电容Cl,其中,为了便于对电压进行调控,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均为可调电阻。第一电阻Rl的两端分别与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I的漏极和第二电阻R2连接,第二电阻R2相对连接第一电阻Rl端的另一端与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2的漏极连接,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I源极和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2源极均接地。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串联后与第一电容Cl并联构成串并联线路,该串并联线路设有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之间的线路连接,其另一端接地。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I和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2两者的栅极均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的线路连接。第一电阻Rl和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I漏极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第一天线信号输入端Antl,第二电阻R2和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2漏极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第二天线信号输入端Ant2,第一天线信号输入端Antl和第二天线信号输入端Ant2在应用时都连接在天线上。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 型。
权利要求1.射频识别系统中天线的电压限幅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I)、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及第一电容(Cl),所述第一电阻(Rl)的两端分别与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I)的漏极和第二电阻(R2)连接,第二电阻(R2)相对连接第一电阻(Rl)端的另一端与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2)的漏极连接,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I)源极和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2)源极均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串联后与第一电容(Cl)并联构成串并联线路,该串并联线路设有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之间的线路连接,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I)和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2)两者的栅极均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的线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中天线的电压限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Rl)和第一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I)漏极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第一天线信号输入端(Antl),第二电阻(R2)和第二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2)漏极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第二天线信号输入端(Ant2)。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中天线的电压限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Rl )、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均为可调电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射频识别系统中天线的电压限幅模块,包括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二电阻连接,第二电阻与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串联后与第一电容并联构成串并联线路,该串并联线路设有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的线路连接。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两者的栅极均与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之间的线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实现天线的电压限幅,不会对功率产生影响。
文档编号G06K19/077GK202679349SQ20122031636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日
发明者曾维亮 申请人:成都市宏山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