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智能图书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9600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智能图书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图书智能跟踪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图书馆俨然成为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图书馆主要依靠人力进行手工管理,所以在文献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书籍上架、书籍盘点等工作中存在花费大、效率低的问题。由于传统图书馆检索系统无法提供图书的精确位置信息,致使图书查找效率十分低下,图书错架、乱架现象普遍,既不利于馆藏文献的高效管理,也大大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射频识别-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
识别技术,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不受环境影响、读取距离大、标签数据可加密、存储数据容量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等优点。早在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就率先将该项技术引入图书馆建设中,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馆藏清点和图书整架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资源的需求;有效地简化了借还书作业,加强了图书的流通性;进一步解决了图书的防毁、防盗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自动化事业的发展。然而,截至目前,智能图书馆所使用的技术仍以高频RFID为主,且并没有实现对图书实际位置的精确定位。RFID技术已经由高频技术发展到了超高频技术,超高频技术具有作用范围更广、传送数据速度快、一次读取数更多等特点,表I给出了高频技术和超高频技术的对比: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智能图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智能书架、通信基站、系统服务器、检索终端组成; 所述的智能书架上装有用于表示书架位置信息的超高频RFID书架标签和用于读取超高频RFID标签的读写器,放在书架中的每本图书上都装有用于标识图书信息的图书标签;智能书架通过读写器内部的天线向标签发射射频信号,读写器读取相应层中的书架标签和图书标签的信息,并向电脑反馈得到的图书信息以及图书的位置信息,完成图书搜索和信息反馈任务; 所述的通信基站用于连接超高频RFID读写器和系统服务器,负责读写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接受服务器的搜索指令并调用相应读写器进行电子标签的读取工作,接受读写器读取的电子标签信息并传递给系统服务器; 所述的系统服务器包括存储图书馆图书信息的数据库和用于实现图书定位功能的检索软件; 所述的检索终端用于实现人机交互,接受读者或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的需求信息,并将所得到的图书位置信息反馈给读者或图书馆管理人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智能图书定位系统中,电子标签分为书架标签和图书标签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标签所述的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电子标签编码规则为按序取位用于标签类型标志位、楼层号、书架号、书架列号、书架层号、图书号,其中标志位“O”表示书架标签,“ I”表示图书标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智能图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用电子标签代码匹配的方法进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智能图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位方法分为实时定位和非实时定位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时定位法,其特征在于:当读者通过检索终端检索图书时,系统在收到检索命令后通过调用读写器完成对被检索图书的检索,并将检索到的位置信息通过检索终端反馈给读者,所述的实时定位法可以确保读者获取图书的实时位置信息,但是由于整个检索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且会频繁调用读写器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实时定位法,其特征在于:系统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来调用馆内所有读写器工作,读取馆内所有文献的位置信息并将这一信息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中;读者在检索图书时得到的位置信息为系统最近一次更新得到的位置信息,图书馆管理员可以调取数据库最近一次的位置信息,将错架、乱架的图书及时归位;所述的非实时定位法提供给读者和管理员的图书位置信息不是实时的,但是减少了读写器的工作次数。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图书智能跟踪定位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图书馆馆内文献跟踪定位的系统,用于优化当前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给读者更加高效、人性化的检索体验。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智能图书定位系统主要由智能书架1、通信基站6、系统服务器7、检索终端8组成;采用电子标签代码匹配的方法进行定位;定位方法分为实时定位法和非实时定位法。本发明将超高频RFID技术引入了图书馆智能化管理,从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基站、系统服务器三个层面构建起了图书馆的“物联网”。
文档编号G06K17/00GK103246902SQ20131016859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9日
发明者杨国田, 王海东, 郭津瑞, 刘海珍, 何旭洁, 史龙, 梁骏, 张琪彬 申请人:华北电力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