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导电膜和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513616阅读:85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导电膜和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公开提供一种导电膜和显示器。该导电膜包括基片和设置于所述基片之上的导电层,其中所述导电层位于基片的中部并包括相互隔开的多个导电图案,所述基片在位于导电层边缘的位置设有线性排列的多个通孔。由于基片上设有线性间隔排列的通孔,因此导电膜弯折时,在通孔的排列方向上因变形产生的应力最小。如此,导电膜会沿着通孔的排列线弯折,不会发生弯折偏离。
【专利说明】可折叠导电膜和显示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膜和显示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导电膜和包括该导电膜的显不器。
【背景技术】
[0002]导电膜具有较好的可柔性及导电性而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如电磁屏蔽、柔性电路及触控领域。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导电膜包括均一厚度的薄膜基材以及镀于其上的导电材料,如透明ITO (氧化铟锡),并且导电膜在具体应用时往往需要进行弯折。
[0004]然而,由于厚度均一,现有技术中的导电膜不容易按预设方向进行弯折,弯折时容易造成偏离预想弯折轨迹。

【发明内容】

[0005]鉴于以上内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膜,能够沿预定方向弯折而不会发生偏离。
[0006]本公开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0007]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导电膜,其包括基片和设置于基片之上的导电层,其中所述导电层位于基片的中部并包括相互隔开的多个导电图案,所述基片在位于导电层边缘的位置设有线性排列的多个通孔。
[0008]一实施例中,导电膜还包括设置于基片之上的多条电极引线,所述多条电极引线位于基片的周边并穿过相邻的相应两个通孔之间的区域与所述多个导电图案分别电连接。
[0009]示例性地,多条电极引线和导电层嵌设于基片中或形成于基片的表面上。
[0010]一实施例中,导电膜还包括位于基片上的成型胶层,在成型胶层的背对基片的一侧开设有沟槽,导电层和多条电极引线嵌于所述沟槽中。
[0011]一实施例中,所述多条电极引线均为单列实心线条。
[0012]示例性地,每一电极引线都通过设置在靠近导电层的一端的条形的连接部电连接至一个导电图案,所述连接部比该电极引线的其它部位宽。
[0013]一实施例中,多条电极引线均由导电细线呈网格交叉连接形成,所述电极引线的网格周期小于所述导电层的网格周期。
[0014]示例性地,每一电极引线都通过设置在其一端的电极转接线电连接至一个导电图案,所述电极转接线为连续的导电细线且同时与该导电图案的至少两条导电细线的端部连接。
[0015]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通孔在所述导电层的两侧边缘分别线性排列成至少两列通孔。
[0016]示例性地,每一通孔都呈条形,且该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多个通孔的排列方向一致。
[0017]示例性地,同一列中的通孔被分成多个组,且组内的通孔间距小于组间的通孔间距。
[0018]示例性地,在所述导电层的每侧边缘都设置有两列通孔,且位于同一侧的两列通孔彼此错开。
[0019]一实施例中,每个导电图案均为由导电丝线交叉构成的导电网格。
[0020]示例性地,所述导电丝线的材料为金属、导电高分子、石墨烯或碳纳米管,导电丝线的线径小于5 μ m,且导电网格的透光率大于85%。
[0021]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器,其包括显示屏和如上所述的任一导电膜,其中所述导电膜在沿着多个通孔的排列方向折叠的情况下被贴附于所述显示屏,使得所述基片的远离所述导电层的一侧与所述显示屏贴合。
[002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膜和显示器,在基片上设有多个通孔。由于通孔线性排列,导电膜在弯折时,在通孔的排列方向上产生的应力最小。当在通孔排列方向上的两侧用力时,基片会沿通孔的排列线弯折,不会发生偏离。此外,通孔可以分成多组,使得组内的通孔间距小于组间的通孔间距,便于走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00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膜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导电膜在弯折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所示导电膜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导电膜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打孔机压穿形成通孔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导电膜的俯视不意图;
[0031]图8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导电膜的俯视不意图;
[0032]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极引线的放大图;
[0033]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极引线的放大图;
[0034]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导电膜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00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00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8]请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膜10包括基片11以及设置于基片11之上的导电层14和多条电极引线13,其中导电层14位于基片11的中部,多条电极引线13位于基片11的周边,在位于导电层14两侧边缘的基片部位设有线性排列成两行的多个通孔12,多条电极引线13穿过相邻的相应两个通孔之间的区域与导电层14电连接。
[0039]例如,导电层14为由导电丝线交叉构成的导电网格,导电网格包括多个网格单元。导电层14分为多个相互绝缘的网格条带,电极引线13分别与多个网格条带电连接,每条电极引线13电连接一个网格条带。具体地,导电层14的导电细线沿一个方向被截断,形成若干相互平行的网格条带,网格条带在实际应用中可用作感应或驱动网格条带。
[0040]通过打孔机机械打孔、激光打孔或其它方法来形成通孔12。如图中所示,多个通孔12排列在导电膜10的大致长度方向上。通孔的数量和间距不受限制,只要导电膜10易于折叠即可。根据实际应用要求,位于同一行的通孔之间的间隔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例如,排列在同一行的通孔可以分成若干组,且组内的通孔间距小于组间的通孔间距。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电层14的每侧边缘都设置有两列通孔,且位于同一侧的两列通孔彼此错开,如图11所示。这样,一方面可采用较大的孔距以便于走线,另一方面可提高弯折处的强度。
[0041]本实施例中,基片11的材质可以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光学透明材料中的一种。当导电膜10应用于触摸屏制备时,制备基片11的材料优选为透明绝缘材料,基片11远离导电层14的一侧与显示屏贴合,以使作为感应模组的导电膜10贴附于显示屏。
[0042]导电丝线的材料为金属、导电高分子、石墨烯或碳纳米管。所述金属包括金、银、铜、铝、镍、锌或任意两者或两者以上的合金。导电丝线的线径小于5 μ m,导电网格的透光率大于85%,在一实施例中,导电丝线的线径为2μηι,导电网格的透光率为89%。
[0043]进一步,导电膜10包括形成于基片11上的成型胶层15。在成型胶层15远离基片11的一侧表面上,在中部开设有网格状沟槽(未标示),所述导电网格嵌于网格状沟槽中。此外,在周边的成型胶层15表面上,也可以开槽,电极引线13嵌于该槽中。此结构可通过在基片11的表面上涂覆胶状物,然后通过膜具压印及固化形成槽,最后在槽中填充导电材料制得。另外,也可以在形成导电层14后通过丝网印刷或喷墨打印在成型胶层15的表面上形成电极引线13。本实施例中,导电层14的厚度小于成型胶层15的厚度。在图4所示的导电膜40中,形成于基片41之上的导电层44的厚度等于成型胶层45的厚度。
[0044]成型胶层15例如由透明绝缘材料制成,且该材料异于基片11的材料。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成型胶层15的胶状物为无溶剂紫外固化亚克力树脂。在其他实施例中,形成成型胶层15的胶状物还可以为光固胶、热固胶及自干胶。其中,光固胶为预聚物、单体及光引发剂及助剂按照摩尔配比:30?50%、40?60%、I?6%及0.2?1%组成的混合物。其中,预聚物选为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单体为单官能(ΙΒ0Α、ΙΒ0ΜΑ、ΗΕΜΑ等)、二官能(TPGDA、HDDA、DEGDA、NPGDA等)、三官能及多官能(TMPTA、PETA等)中的至少一种;光引发剂为二苯甲酮、二苯乙酮等。进一步地,在上述混合物中还可添加摩尔配比为0.2?1%的助剂。助剂可为对苯二酚、对甲氧基苯酚、对苯醌、2,6 —二叔丁基甲苯酚等。
[0045]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不设置成型胶层15,导电层14可收容于在基片11的表面上开设的沟槽内或者直接形成于基片11的表面上。
[0046]例如,采取以下方式在基片11的表面上形成导电层14:通过诸如蒸镀的方法在表面上形成金属镀层;然后通过旋涂的方法在金属镀层的表面上形成光刻胶层,利用掩膜进行曝光和显影来对光刻胶层构图,并利用图案化的光刻胶层对金属镀层进行蚀刻,以形成导电层14。
[0047]需要指出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电极引线13可省略。在制备触摸屏时,可采用外接的引线将导电层14引出。
[0048]导电膜10在弯折时,由于基片11上设有线性间隔排列的通孔12,因此,在通孔12的排列方向上因变形产生的应力最小。当在通孔排列方向上的两侧用力时,基片11会沿着通孔12的排列线弯折,不会发生弯折偏离。
[004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打孔机压穿形成通孔的示意图,这里图的上面部分示出了打孔前的情形,图的下面部分示出了打孔后的情形。如图5所示,制备出表面上设有线性排列的两列凸块54的压模53,使其具有凸块54的一侧朝向基片51的表面,在基片51之上已经形成有如前所述的导电层和电极引线(图未标)。然后,沿图中箭头方向向下加速移动压模52,直到凸块54穿透基片51,从而在基片51的表面上形成线性排列成两行的多个通孔52。然后,沿图中箭头方向向上移动压模53,使其与基片51分离。图6示出了压模53的俯视图,如图所示,两列凸块54的排列方向相互平行。
[0050]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激光打孔形成通孔。
[0051]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导电膜70的俯视示意图。如图7中所示,与图1-3中示出的导电膜10类似,导电膜70包括基片71以及设置于基片71之上的导电层74和多条电极引线73,其中导电层74位于基片71的中部,多条电极引线73位于基片71的周边,在位于导电层74两侧边缘的基片部位设有线性排列成两行的多个通孔72,多条电极引线73穿过相邻的相应两个通孔之间的区域与导电层74电连接。
[0052]导电层74为由导电丝线交叉构成的导电网格,且分为多个相互绝缘的网格条带,每条电极引线73电连接一个网格条带。具体地,导电层74的导电细线沿一个方向被截断,形成若干相互平行的网格条带。
[0053]区别之处在于每个通孔72呈条状,该通孔的延伸方向与通孔72的排列方向一致。
[0054]导电膜70的其它结构与导电膜10中的相应结构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0055]图8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导电膜80的俯视示意图。如图8中所示,与图7中示出的导电膜70类似,导电膜80包括基片81以及设置于基片81之上的导电层84和多条电极引线83,其中导电层84位于基片81的中部,多条电极引线83位于基片81的周边,在位于导电层84两侧边缘的基片部位设有线性排列成两行的多个通孔82,多条电极引线83穿过相邻的相应两个通孔之间的区域与导电层84电连接,每个通孔82呈条状,该通孔的延伸方向与通孔82的排列方向一致。
[0056]区别之处在于导电层84分为若干相互平行且绝缘的条带,每条电极引线83电连接一个条带。例如,导电层84为氧化铟锡(ITO)导电层。[0057]由于ITO是一种脆性材料,在弯折时ITO容易龟裂,从而降低导电膜的导电性。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导电层84的边缘设置通孔且使通孔与弓I线错开,可以避免ITO导电层弯折。
[0058]导电膜80的其它结构与导电膜10中的相应结构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005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膜用于制备电子设备的触摸屏时,电极引线用于将导电层与电子设备的控制器电连接,从而使控制器感测到触摸屏上的操作。
[0060]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极引线91由导电细线呈网格交叉连接形成。电极引线91在其一端具有电极转接线92,电极转接线92为连续的导电细线,电极引线91通过电极转接线92与导电层电连接。
[0061]电极引线91的网格周期与要连接的导电层的网格周期(即,组成导电网格的网格单元的大小)小。利用电极转接线92,电极引线91可与导电网格的至少两条导电细线的端部连接。因此,可以解决在网格周期不同的网格中导电细线连接时难以对准的问题。
[0062]本实施例中,引线91的导电网格的材料例如为金属。金属网格引线具有较佳的挠性,因此可以随基片一起弯折。
[0063]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极引线为单列实心线条,在其一端具有条形的连接部,电极引线通过该连接部与导电层电连接。该连接部比电极引线的其它部位宽,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该电极引线与导电层的多条导电细线实现电连接。
[0064]该电极引线的材质例如为金属,通过沉积金属镀层或烧结导电银浆而制成。
[0065]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其包括显示屏和任一如上所述的导电膜,导电膜在沿着所述多个通孔的排列方向折叠的情况下被贴附于所述显示屏,使得基片的远离导电层的一侧与显不屏贴合。
[0066]所述显示器可以为液晶电视、液晶面板、OLED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或者电子纸
等显示装置。
[006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膜和显示器,在基片上设有多个通孔。由于通孔线性排列,导电膜在弯折时,在通孔的排列方向上产生的应力最小。当在通孔排列方向上的两侧用力时,基片会沿通孔的排列线弯折,不会发生偏离。此外,通孔可以分成多组,使得组内的通孔间距小于组间的通孔间距,便于走线。
[0068]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电膜,其包括基片和设置于所述基片之上的导电层,其中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基片的中部并包括相互隔开的多个导电图案,所述基片在位于所述导电层的边缘的位置设有线性排列的多个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导电膜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片之上的多条电极引线,所述多条电极引线位于所述基片的周边并穿过相邻的相应两个通孔之间的区域与所述多个导电图案分别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多条电极引线和所述导电层嵌设于所述基片中或形成于所述基片的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导电膜还包括位于所述基片上的成型胶层,在所述成型胶层的背对所述基片的一侧开设有沟槽,所述导电层和所述多条电极引线嵌于所述沟槽中。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多条电极引线均为单列实心线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膜,其中每一电极引线都通过设置在靠近所述导电层的一端的条形的连接部电连接至一个导电图案,所述连接部比该电极引线的其它部位宽。
7.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多条电极引线均由导电细线呈网格交叉连接形成,所述电极引线的网格周期小于所述导电层的网格周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膜,其中每一电极引线都通过设置在其一端的电极转接线电连接至一个导电图案,所述电 极转接线为连续的导电细线且同时与该导电图案的至少两条导电细线的端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多个通孔在所述导电层的两侧边缘分别线性排列成至少两列通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膜,其中每一通孔都呈条形,且该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多个通孔的排列方向一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膜,其中同一列中的通孔被分成多个组,且组内的通孔间距小于组间的通孔间距。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膜,其中在所述导电层的每侧边缘都设置有两列通孔,且位于同一侧的两列通孔彼此错开。
13.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每个导电图案均为由导电丝线交叉构成的导电网格。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导电丝线的材料为金属、导电高分子、石墨烯或碳纳米管。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导电丝线的线径小于5μ m,且导电网格的透光率大于85%。
16.一种显示器,包括显示屏和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导电膜在沿着所述多个通孔的排列方向折叠的情况下被贴附于所述显示屏,使得所述基片的远离所述导电层的一侧与所述显示屏贴合。
17.一种显示器,包括显示屏和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导电膜在沿着所述多个通孔的排列方向折叠的情况下被贴附于所述显示屏,使得所述基片位于所述两列通孔之间的 部分与所述显示屏贴合。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3559944SQ201310450512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刘伟, 唐根初 申请人: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