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546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触控装置,特别是有关一种触控感测层具有金属网格薄膜的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装置(TouchPanel)通常使用于手机、照相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幕,以便增进操控及讯号输入的便利性。举例来说,目前常见的智能型手机以及平板计算机系使用触控装置,让用户可直接通过屏幕面板输入信息,例如手写识别系统。氧化铟锡因具有优异的透明性质,常用于制备触控装置的触控感测层。但近年来相继发展了其他透明导电材料取代氧化铟锡,例如:奈米碳管薄膜、石墨烯薄膜、金属奈米线薄膜、或金属网格薄膜。其中,金属奈米线薄膜与金属网格薄膜系使用金属线来形成触控感测层上电极图案。但当触控装置暴露于阳光下时,阳光中的紫外光容易使金属线腐蚀变色,甚至产生断路,而使触控装置失去触控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其可吸收阳光中的紫外光,以保护触控感测层中的金属线。本发明之一态样系提供一种触控装置。触控装置包含一显示面板;一触控感测层位于显示面板上,触控感测层包含复数个电极图案,其中该些电极图案系由复数条金属线所组成;一盖板位于触控感测层上;一第一透明胶层位于盖板与触控感测层之间;以及一第二透明胶层位于触控感测层与显示面板之间,其中第一透明胶层与第二透明胶层包含一抗紫外光剂。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抗紫外光剂为一酚类高分子,并占第一透明胶层与第二透明胶层重量之0.05至0.08重量份。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抗紫外光剂为一受阻胺类高分子,并占第一透明胶层与第二透明胶层重量之0.1至0.3重量份。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第一透明胶层及/或第二透明胶层更包含一抗氧化剂。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抗氧化剂为一酚类高分子,并占第一透明胶层及/或第二透明胶层重量之0.1至0.3重量份。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该些金属线之材质为银、铜、铝、或其组合。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该些金属线之线宽为1至7微米。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该些金属线之线宽为1至5微米。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触控感测层包含一第一电极层、一第二电极层以及一第三透明胶层。第一电极层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以及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位于第一透明基板之一上表面。第二电极层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以及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位于第二透明基板之一上表面。其中,第三透明胶层系位于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电极图案之间,并包含一抗氧化剂。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触控感测层包含一第一电极层、一第二电极层以及一第三透明胶层。第一电极层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以及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位于第一透明基板之一下表面。第二电极层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以及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位于第二透明基板之一下表面。其中,第三透明胶层系位于第二透明基板与第一电极图案之间,并包含一抗氧化剂。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触控感测层包含一第一电极层、一第二电极层以及一第三透明胶层。第一电极层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以及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位于第一透明基板之一上表面。第二电极层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以及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位于第二透明基板之一下表面。其中,第三透明胶层系位于第二透明基板与第一电极图案之间。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触控感测层包含一第一电极层、一第二电极层以及一第三透明胶层。第一电极层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以及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位于第一透明基板之一下表面。第二电极层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以及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位于第二透明基板之一上表面。其中,第三透明胶层位于第一电极图案与第二电极图案之间,并电性绝缘该些第一电极图案与该些第二电极图案,且第三透明胶层包含一抗氧化剂。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触控感测层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具有相对的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设置于上表面,而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设置于下表面。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触控感测层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具有相对的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与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均设置于上表面,其中第一电极图案包含一电桥。一绝缘层设置于电桥与第二电极图案之间,并电性绝缘第一电极图案与第二电极图案。附图说明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之详细说明如下:图1A绘示根据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之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触控感测层中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的示意图。图2为触控感测层中的金属线在不同阳光照射时间下的电阻值;图3绘示根据本发明其他部分实施方式之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其他部分实施方式之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5绘示根据本发明其他部分实施方式之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A绘示根据本发明其他部分实施方式之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B为图6A中触控感测层的示意图;图7A绘示根据本发明其他部分实施方式之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7B为图7A中触控感测层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之复数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请参阅图1A,图1A绘示根据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之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A所示,一触控装置100包含一盖板110、一第一透明胶层120、一第一电极层130、一第三透明胶层140、一第二电极层150、一第二透明胶层160以及一显示面板170,其中第一透明胶层120与第二透明胶层160包含抗紫外光剂。且第一电极层130、第三透明胶层140与第二电极层150共同组成一触控感测层。第一电极层130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132、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134与复数条第一导线136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132的上表面。第二电极层150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152、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154与复数条第二导线156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板152的上表面。其中,第一透明胶层120位于盖板110与第一电极层130之间,令使盖板110与第一电极层130达成稳定结合,且第一透明胶层120直接接触第一电极层130中的第一电极图案134;第二透明胶层160位于第二电极层150与显示面板170之间,令使第二电极层150与显示面板170达成稳定结合;而第三透明胶层140位于第一电极层130与第二电极层150之间,令使第一电极层130与第二电极层150达成稳定结合。更清楚地说,第三透明胶层140位于第二电极图案154与第一透明基板132之间。在本发明之部分实施例中,盖板110的材料可为玻璃、塑料或石英,但并不以此为限,盖板110系作为触控装置100的保护盖板,并且盖板110的上表面系触控装置100的触控接触面。在本发明之其他部分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70为一液晶显示面板或一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之其他部分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板132与第二透明基板152为一玻璃基板,其中玻璃基板可为钙钠玻璃或硅铝酸盐玻璃。请在参阅图1A的同时参阅图1B,图1B为图1A中触控结构层中第一电极层130与第二电极层150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第一电极层130包含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134沿着第一方向排列于第一透明基板132上,以及复数条第一导线136位于第一透明基板132上,并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极图案134。而第二电极层150包含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154沿着第二方向排列于第二透明基板152上,以及复数条第二导线156位于第二透明基板152上,并电性连接至第二电极图案154。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电极图案134与第二电极图案154系由复数条金属线交叉构成的金属网格图案。在此必须说明,金属网格图案可为规则排列的几何形状,如图1B所示之菱形,但并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或不规则图形的随机排列。在本发明之部分实施例中,金属线的材质为可银、铜、铝或其他合适的金属材料。在本发明之部分实施例中,金属线的线宽为1至7微米、优选为1至5微米。如前所述,第一透明胶层120中包含抗紫外光剂。使用盖板110作为触控装置100的保护盖板时,阳光会通过盖板110与第一透明胶层120进入第一电极层130,而第一透明胶层120中的抗紫外光剂会吸收阳光中的紫外光,以保护第一电极图案134中的金属线不被腐蚀变色,进而使金属线维持良好的电阻值。其中,抗紫外光剂为酚类高分子或受阻胺类高分子,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因第一透明胶层120与第一电极图案134中的金属线直接接触,第一透明胶层120中更包含抗氧化剂,以避免第一透明胶层120中的残留气体使金属线氧化。其中抗氧化剂为酚类高分子,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之部分实施例中,抗紫外光剂为酚类高分子,并占第一透明胶层120重量之0.05至0.08重量份。在本发明之其他部分实施例中,抗紫外光剂为受阻胺类高分子,并占第一透明胶层120重量之0.1至0.3重量份。在本发明之部分实施例中,抗氧化剂为酚类高分子,并占第一透明胶层120重量之0.1至0.3重量份。第二透明胶层160中同样也包含抗紫外光剂,并可视触控装置100的结构决定是否于第二透明胶层160中添加抗氧化剂。具体为,若第二透明胶层160直接接触第一电极图案134或第二电极图案154,则须加入抗氧化剂以避免第二透明胶层160中的气体使第一电极图案134或第二电极图案154中的金属线氧化。反之,若第二透明胶层160与第一电极图案134或第二电极图案154无接触,此时金属线并无被氧化的疑虑,而可省略抗氧化剂的使用。如图1A所示,第二透明胶层160系作为第二电极层150与显示面板170之间的黏着层。当显示面板170运作时,产生的光线会通过第二透明胶层160进入第二电极层150,而第二透明胶层160中的抗紫外光剂会吸收光线中的紫外光,以保护第二电极图案154中的金属线不被腐蚀变色,进而使金属线维持良好的电阻值。其中,抗紫外光剂为酚类高分子或受阻胺类高分子,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之部分实施例中,抗紫外光剂为酚类高分子,并占第二透明胶层160重量之0.05至0.08重量份。在本发明之其他部分实施例中,抗紫外光剂为受阻胺类高分子,并占第二透明胶层160重量之0.1至0.3重量份。此外,黏合第一电极层130与第二电极层150的第三透明胶层140直接接触第二电极层150中的第二电极图案154。因此,在第三透明胶层140中加入抗氧化剂,以避免第三透明胶层140中的残留气体使第二电极图案154中的金属线氧化。其中抗氧化剂为酚类高分子,并占占第三透明胶层140重量之0.1至0.3重量份。在本发明之部分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更包含一软性电路180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线136与第二导线156,其中,软性电路板180系藉由一导电胶190连接至第一导线136与第二导线156。如图1B所示,第一导线136与第二导线156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极图案134与第二电极图案154,因此第一电极图案134与第二电极图案154可透过第一导线136与第二导线156,以传送触控感测讯号至软性电路板180。因第一导线136与第二导线156为薄膜的金属材质,在黏合导电胶190的过程中,若温度与压力过高易使第一导线136与第二导线156断裂。据此,选用低温低压型的导电胶190以避免上述的情况发生。在本发明之部分实施例中,导电胶190的黏合温度为100℃至130℃,而导电胶190的黏合压力为0.5至1.0MPa。接着对前述的触控装置100进行老化测试。将触控装置100置于阳光下64小时后,以显微镜观察第一电极图案134与第二电极图案154中的金属线颜色。可观察得知金属线并无变黄或变黑的现象,依然为原本的金属颜色。接着请参阅图2,图2为触控感测层中的金属线在不同阳光照射时间下的电阻值。经过实验例210、220、230与240的重复测试后,可得知抗紫外光剂与抗氧化剂能有效避免金属线的腐蚀变色或氧化,并无断路的情事发生。且在64小时内金属线的电阻值仍低于15KΩ,而能达到触控装置的规范标准。应了解到,已叙述过的组件材料将不再重复赘述。在以下叙述中,将叙述其他实施方式的触控装置。请参阅图3,图3绘示根据本发明其他部分实施方式之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触控装置300包含一盖板310、一第一透明胶层320、一第一电极层330、一第三透明胶层340、一第二电极层350、一第二透明胶层360以及一显示面板370,其中第一透明胶层320与第二透明胶层360包含抗紫外光剂。且第一电极层330、第三透明胶层340与第二电极层350共同组成一触控感测层。第一电极层330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332、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334与复数条第一导线336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332的下表面。第二电极层350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352、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354与复数条第二导线356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板352的下表面。其中,第一透明胶层320位于盖板310与第一电极层330之间,令使盖板310与第一电极层330达成稳定结合;第二透明胶层360位于第二电极层350与显示面板370之间,令使第二电极层350与显示面板370达成稳定结合,且第二透明胶层360直接接触第二电极层350中的第二电极图案354;而第三透明胶层340位于第一电极层330与第二电极层350之间,令使于第一电极层330与第二电极层350达成稳定结合。更清楚地说,第三透明胶层340系位于第一电极图案334与第二透明基板352之间。图3中的第一电极层330与第二电极层350与图1B中的第一电极层130与第二电极层150之结构相似,故不在此详述。差别在于,第一电极层330中第一电极图案334与第一导线336系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332的下表面,而第二电极层350中第二电极图案354与第二导线356系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板352的下表面。由于第一透明胶层320与并未与第一电极图案334中的金属线直接接触,金属线并无被第一透明胶层320中的气体氧化的疑虑,因此不需额外加入抗氧化剂。此外,因第二透明胶层360直接与第二电极图案354接触,第二透明胶层360中除了抗紫外光剂外更额外加入抗氧化剂,以避免第二透明胶层360中的残留气体使第二电极图案354中的金属线氧化。此外,黏合第一电极层330与第二电极层350的第三透明胶层340直接接触第一电极层330中的第一电极图案334。因此,在第三透明胶层340中加入抗氧化剂,以避免第三透明胶层340中的残留气体使第一电极图案334中的金属线氧化。在本发明之部分实施例中,触控装置300更包含一软性电路板380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线336与第二导线356,其中,软性电路板380系藉由一导电胶390连接至第一导线336与第二导线356。如前所述,第一导线336与第二导线356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极图案334与第二电极图案354,因此第一电极图案334与第二电极图案354可透过第一导线336与第二导线356,以传送触控感测讯号至软性电路板380。请参阅图4,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其他部分实施方式之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一触控装置400包含一盖板410、一第一透明胶层420、一第一电极层430、一第三透明胶层440、一第二电极层450、一第二透明胶层460以及一显示面板470,其中第一透明胶层420与第二透明胶层460包含抗紫外光剂。且第一电极层430、第三透明胶层440与第二电极层450共同组成一触控感测层。第一电极层430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432、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434与复数条第一导线436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432的上表面。第二电极层450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452、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454与复数条第二导线456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板452的下表面。其中,第一透明胶层420位于盖板410与第一电极层430之间,令使盖板410与第一电极层430达成稳定结合,且第一透明胶层420直接接触第一电极层430中的第一电极图案434;第二透明胶层460位于第二电极层450与显示面板470之间,令使第二电极层450与显示面板470达成稳定结合,且第二透明胶层460直接接触第二电极层450中的第二电极图案454;而第三透明胶层440位于第一电极层430与第二电极层450之间,令使于第一电极层430与第二电极层450达成稳定结合。更清楚地说,第三透明胶层440系位于第一透明基板432与第二透明基板452之间。图4中的第一电极层430与第二电极层450与图1B中的第一电极层130与第二电极层150之结构相似,故不在此详述。差别在于,第一电极层430中第一电极图案434与第一导线436系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432的上表面,而第二电极层450中第二电极图案454与第二导线456系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板452的下表面。由于第一透明胶层420与第一电极图案434中的金属线直接接触,第一透明胶层420中除了抗紫外光剂外,更加入抗氧化剂以避免第一透明胶层420中的残留气体使第一电极图案434中的金属线氧化。同理,因第二透明胶层460直接与第二电极图案454接触,第二透明胶层460中也加入抗氧化剂,以避免第二透明胶层460中的残留气体使第二电极图案454中的金属线氧化。值得注意的是,黏合第一电极层430与第二电极层450的第三透明胶层440并未直接接触第一电极层430中的第一电极图案434或第二电极层450中的第二电极图案454。因此,不须额外再在第三透明胶层440中加入抗氧化剂。在本发明之部分实施例中,触控装置400更包含一软性电路板480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线436与第二导线456,其中,软性电路板480系藉由一导电胶490连接至第一导线436与第二导线456。如前所述,第一导线436与第二导线456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极图案434与第二电极图案454,因此第一电极图案434与第二电极图案454可透过第一导线436与第二导线456,以传送触控感测讯号至软性电路板480。请参阅图5,图5绘示根据本发明其他部分实施方式之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一触控装置500包含一盖板510、一第一透明胶层520、一第一电极层530、一第三透明胶层540、一第二电极层550、一第二透明胶层560以及一显示面板570,其中第一透明胶层520与第二透明胶层560包含抗紫外光剂。且第一电极层530、第三透明胶层540与第二电极层550共同组成一触控感测层。第一电极层530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532、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534与复数条第一导线536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532的下表面。第二电极层550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552、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554与复数条第二导线556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板552的上表面。其中,第一透明胶层520位于盖板510与第一电极层530之间,令使盖板510与第一电极层530达成稳定结合;第二透明胶层560位于第二电极层550与显示面板570之间,令使第二电极层550与显示面板570达成稳定结合;而第三透明胶层540位于第一电极层530与第二电极层550之间,令使第一电极层530与第二电极层550达成稳定结合。更清楚地说,第三透明胶层540系位于第一电极图案534与第二电极图案554之间,并电性绝缘该些第一电极图案534与该些第二电极图案554。图5中的第一电极层530与第二电极层550与图1B中的第一电极层130与第二电极层150之结构相似,故不在此详述。差别在于,第一电极层530中的第一电极图案534与第一导线536系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532的下表面,而第二电极层550中的第二电极图案554与第二导线556系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板552的上表面。由于第一透明胶层520与第二透明胶层560并未直接接触第一电极图案534与第二电极图案554中的金属线,金属线并无被第一透明胶层520与第二透明胶层560中的气体氧化的疑虑,因此不需额外加入抗氧化剂。此外,黏合第一电极层530与第二电极层550的第三透明胶层540直接接触第一电极层530中的第一电极图案534与第二电极层550中第二电极图案554。因此,需在第三透明胶层540中加入抗氧化剂,以避免第三透明胶层540中的残留气体使第一电极图案534与第二电极图案554中的金属线氧化。在本发明之部分实施例中,触控装置500更包含一软性电路板580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线536与第二导线556,其中,软性电路板580系藉由一导电胶590连接至第一导线536与第二导线556。如前所述,第一导线536与第二导线556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极图案534与第二电极图案554,因此第一电极图案534与第二电极图案554可透过第一导线536与第二导线556,以传送触控感测讯号至软性电路板580。请参阅图6A,图6A绘示根据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之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6A所示,一触控装置600包含一盖板610、一第一透明胶层620、一触控感测层630、一第二透明胶层640以及一显示面板650,其中第一透明胶层620与第二透明胶层640包含抗紫外光剂。触控感测层630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631,其中第一透明基板631具有相对的上表面632与下表面633。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634与复数条第一导线635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631的上表面632、而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636与复数条第二导线637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631的下表面633。其中,第一透明胶层620位于盖板610与触控感测层630之间,令使盖板610与触控感测层630达成稳定结合,且第一透明胶层620直接接触触控感测层630中的第一电极图案634;第二透明胶层640位于触控感测层630与显示面板650之间,令使触控感测层630与显示面板650达成稳定结合,且第二透明胶层640直接接触触控感测层630中的第二电极图案636。在此必须说明,触控装置600的第一电极图案634与第二电极图案636系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631的相对侧,因此省略了第三透明胶层与第二透明基板的使用。请在参阅图6A的同时参阅图6B,图6B为图6A中触控感测层的示意图。如图6B所示,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634以及复数条第一导线635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631的上表面632,其中第一电极图案634沿着第一方向排列于第一透明基板631的上表面632,而第一导线635电性连接至该些第一电极图案634。相对的,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636以及复数条第二导线637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631的下表面633,其中第二电极图案636沿着第二方向排列于第一透明基板631的下表面633,而第二导线637电性连接至该些第二电极图案636。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电极图案634与第二电极图案636系由复数条金属线交叉构成的金属网格图案。因第一透明胶层620与第一电极图案634中的金属线直接接触,第一透明胶层620中除了抗紫外光剂外,更加入抗氧化剂以避免第一透明胶层620中的残留气体使第一电极图案634中的金属线氧化。同理,因第二透明胶层640直接与第二电极图案636接触,第二透明胶层640中也加入抗氧化剂,以避免第二透明胶层640中的残留气体使第二电极图案636中的金属线氧化。在本发明之部分实施例中,触控装置600更包含一软性电路板660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线635与第二导线637,其中,软性电路板660系藉由一导电胶670连接至第一导线635与第二导线637。如前所述,第一导线635与第二导线637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极图案634与第二电极图案636,因此第一电极图案634与第二电极图案636可透过第一导线635与第二导线637,以传送触控感测讯号至软性电路板660。接着请参阅图7A与图7B,其中图7A绘示根据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之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而图7B为图7A中触控结构层中触控感测层的示意图。请先参阅图7B以清楚理解本实施方式。图7B与图6B的差别在于,第一电极图案与第二电极图案均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的上表面。如图7B所示,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734以及复数条第一导线735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731的上表面732,其中第一电极图案734沿着第一方向排列于第一透明基板731的上表面732,而第一导线735电性连接至该些第一电极图案734。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736以及复数条第二导线737同样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731的上表面732,其中第二电极图案736沿着第二方向排列于第一透明基板731的上表面732,而第二导线737电性连接至该些第二电极图案736。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电极图案734与第二电极图案736系设置为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一电极图案734更包含电桥738,以使相邻的第一电极图案734能藉由电桥738电性连接。而一绝缘层739位于此电桥738下,更清楚的说,绝缘层739位于电桥738与第二电极图案736之间,以使第一电极图案734与第二电极图案736正常操作并避免短路的情形发生。请继续参阅图7A,图7A绘示根据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之一种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7A所示,一触控装置700包含一盖板710、一第一透明胶层720、一触控感测层730、一第二透明胶层740以及一显示面板750,其中第一透明胶层720与第二透明胶层740包含抗紫外光剂。其中,触控感测层730为图7B沿A-A剖线的示意图,其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731,其中第一透明基板731具有相对的上表面732与下表面733。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734与复数条第一导线735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731的上表面732、而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736与复数条第二导线737同样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731的上表面732。绝缘层739位于第二电极图案736上,而电桥738跨越绝缘层739以连接相邻的第一电极图案734。其中,第一透明胶层720位于盖板710与触控感测层730之间,令使盖板710与触控感测层730达成稳定结合,且第一透明胶层720直接接触触控感测层730中的第一电极图案734与第二电极图案736;而第二透明胶层740位于触控感测层730与显示面板750之间,令使触控感测层730与显示面板750达成稳定结合。在此必须说明,触控装置700的第一电极图案734与第二电极图案736系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731的同侧,因此省略了第三透明胶层与第二透明基板的使用。图7B中的第一电极图案734与第二电极图案736系由复数条金属线交叉构成的金属网格图案。因第一透明胶层720直接接触第一电极图案734以及第二电极图案736中的金属线,第一透明胶层720中除了抗紫外光剂外,更加入抗氧化剂以避免第一透明胶层720中的残留气体使第一电极图案734与第二电极图案736中的金属线氧化。在本发明之部分实施例中,触控装置700更包含一软性电路760板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线735与第二导线737,其中,软性电路板760系藉由一导电胶770连接至第一导线735与第二导线737。如前所述,第一导线735与第二导线737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极图案734与第二电极图案736,因此第一电极图案734与第二电极图案736可透过第一导线735与第二导线737,以传送触控感测讯号至软性电路板760。由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之触控装置中的透明胶层中具有抗紫外光剂,能吸收阳光或显示面板产生光线中的紫外光,并保护电极图案中的金属线不被紫外光照射而老化。此外,透明胶层中更加入抗氧化剂以避免金属线的氧化变色。本发明提供的触控装置能长时间于户外使用,在阳光照射下电极图案中的金属线仍能维持良好的电阻值,而扩大了触控装置的应用范围。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