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电脑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744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板电脑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平板电脑壳,它包括与平板电脑外形相适应的保护壳本体,所述保护壳本体包括用于固定平板电脑的下壳体以及可盖合在下壳体上的上壳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连接有用于实现下壳体和上壳体的盖合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上壳体转动连接,支撑臂的另一端与一旋转卡合在下壳体上的旋转卡块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卡块卡合在下壳体的卡槽内,且旋转卡块可在卡槽内旋转。本实用新型兼具硬质平板电脑保护壳和软质平板电脑保护套的优点,具有良好的耐冲击、耐磨损和结构强度,又有良好的灵活性,拆装方便,可以满足人们使用平板电脑的使用习惯,携带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平板电脑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板电脑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平板电脑壳。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平板电脑外装饰配件主要是以硬质材料制成的平板电脑壳和以软质材料做成的平板电脑套。其中的平板电脑壳具有很好的支撑、防止物理冲击、抗外力挤压以及结构强度好等优点,但以刚性为主要连接结构壳体灵活性差和拆装难度大,给使用带来不便,且硬质壳体一般重量较重,也不利于携带;而平板电脑套虽然柔性好,灵活方便,但抗冲击、抗挤压以及结构强度均较差,无法实现对平板电脑的全面防护。
[0003]目前人们对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保护装置进行了大量的设计与创新,例如中国专利ZL201320878233.2公开的一种ipad保护套,它采用皮革或ABS塑料制成整体结构,并通过柔性连接成与平板电脑外形相适应的形状,这种结构显然还无法克服上述平板电脑壳或平板电脑套固有缺陷。
[0004]根据人们使用平板电脑的习惯,有时人们需要将平板电脑倾斜竖立使用,有时需要单独使用平板;目前的平板电脑保护壳/套均是采用如中国专利ZL201320132135.4和ZL201120050700.3公开的合页式结构,这种结构需要将平板电脑壳/套整体连接在电脑上,无论如何使用,平板电脑均需要携带整个保护壳/套;这给人们使用平板电脑带来许多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板电脑壳,它具有拆装使用携带方便、结构强度高和防护效果好的优点。
[000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平板电脑壳,它包括与平板电脑外形相适应的保护壳本体,所述保护壳本体由硬质材料制成,可采用塑料、轻质金属材料等。所述保护壳本体包括用于固定平板电脑的下壳体以及可盖合在下壳体上的上壳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连接有用于实现下壳体和上壳体的盖合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上壳体转动连接,支撑臂的另一端与一旋转卡合在下壳体上的旋转卡块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卡块卡合在下壳体的卡槽内,且旋转卡块可在卡槽内旋转。
[0007]所述旋转卡块通过按压卡合开关可拆卸地卡合在下壳体的卡槽内,且旋转卡块可在卡槽内旋转。所述按压卡合开关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卡扣开关和第二卡扣开关,第一卡扣开关和第二卡扣开关之间设有弹簧,通过按压第一卡合开关和第二卡合开关以及弹簧的弹力将旋转卡块卡合在卡槽内。
[0008]所述上壳体的一边缘设有用于与下壳体接触扣合的卡扣,上壳体的内侧面设有若干个用于实现位于下壳体内的平板电脑竖立的电脑竖立定位条。
[0009]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通过与铰接件与上壳体转动连接,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件与旋转卡块转动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兼具硬质平板电脑保护壳和软质平板电脑保护套的优点,具有良好的耐冲击、耐磨损和结构强度,又有良好的灵活性,拆装方便,可以满足人们使用平板电脑的使用习惯,携带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等轴视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0013]图3为图2的结构左视图。
[0014]图4为上壳体和支撑臂的连接结构主视图。
[0015]图5为图4的等轴视图。
[0016]图6为按压卡合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
[0018]在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支撑臂4、旋转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平板电脑壳,它包括与平板电脑外形相适应的保护壳本体,例如,若平板电脑为IPAD,则保护壳本体的尺寸、外形均与其相适应,并且保护壳本体还应当设有与平板电脑上功能插口(孔)(USB插口、电源插口、音源孔等)相适应的口(孔)设计。所述保护壳本体由硬质材料制成,可采用塑料、轻质金属材料等。
[0021]所述保护壳本体包括用于固定平板电脑的下壳体I以及可盖合在下壳体2上的上壳体1,其结构特点是,所述下壳体2和上壳体I之间连接有用于实现下壳体2和上壳体I的盖合的支撑臂3,所述支撑臂3的一端与上壳体I转动连接,支撑臂3的另一端与一旋转卡合在下壳体2上的旋转卡块4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卡块4卡合在下壳体2的卡槽201内,且旋转卡块4可在卡槽201内旋转。这样的连接结构一方面使得下壳体2和上壳体I的连接方式具有柔性连接的灵活性,又有刚性连接的强度,并且由于旋转卡块4可在卡槽201内旋转运动,使得下壳体2和上壳体I相对位置可灵活转动。
[0022]所述旋转卡块4通过按压卡合开关401可拆卸地卡合在下壳体2的卡槽201内,且旋转卡块4可在卡槽201内旋转。利用按压卡合开关401的卡合作用,使用者可将实现上壳体I和支撑臂3与下壳体2分离或配合,这符合人们使用平板电脑的习惯;当人们需要单独携带或使用平板时,可分离使用,直接使用可内置平板电脑的下壳体2 ;当人们需要长时间使用,则竖立平板观看则较为实用,则可配合连接保护壳,将下壳体2通过支撑臂3由位于上壳体I上的电脑竖立定位条103竖立平板电脑。
[0023]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按压卡合开关401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扣开关4011和第二卡扣开关4012,第一卡扣开关4011和第二卡扣开关4012之间设有弹簧4013,通过按压第—合开关4011和第二卡合开关4012以及弹簧4013的弹力将旋转卡块4卡合在卡槽201内。在需要安装时,按压住第一卡扣开关4011和第二卡扣开关4012,使其并拢,此时弹簧4013压缩,将旋转卡块4卡在卡槽201内,然后松开第—扣开关4011和第二卡扣开关4012,在弹簧4013弹力的作用下,第一^^扣开关4011和第二卡扣开关4012弹回,卡住卡槽201内侧边缘;需要拆卸时,操作同上。
[0024]上述按压卡合开关401并不局限于上述涉及,根据实际需要,可根据卡槽201的形状结构进行变化,例如将按压卡合开关401设计为具有弹性按压卡边或磁吸卡扣等,均能实现旋转卡块4通过按压卡合开关401可拆卸地卡合在下壳体2的卡槽201内。
[0025]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上壳体I的一边缘设有用于与下壳体2接触扣合的卡扣101,上壳体I的内侧面设有若干个用于实现位于下壳体2内的平板电脑竖立的电脑竖立定位条103。
[0026]所述支撑臂3的一端通过与铰接件102与上壳体I转动连接,支撑臂3的另一端通过铰接件301与旋转卡块4转动连接。
[00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是这样的,将平板电脑放置在下壳体2内,下壳体2和平板电脑可单独使用,下壳体2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可有效防护外力对平板电脑(除屏幕)的冲击与挤压;且重量相对于现有的皮质整体合页式保护套相差不大。当需要长度携带或竖立平板电脑时,按照图1所示安装,上壳体I和下壳体2可很好地对整个平板电脑机身进行保护,还能将上壳体I反转,将下壳体2通过电脑竖立定位条103竖立平板电脑,进行观看。
【权利要求】
1.一种平板电脑壳,它包括与平板电脑外形相适应的保护壳本体,所述保护壳本体包括用于固定平板电脑的下壳体(I)以及可盖合在下壳体(2)上的上壳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和上壳体(I)之间连接有用于实现下壳体(2)和上壳体(I)的盖合的支撑臂(3),所述支撑臂(3)的一端与上壳体(I)转动连接,支撑臂(3)的另一端与一旋转卡合在下壳体(2)上的旋转卡块(4)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脑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卡块(4)卡合在下壳体(2)的卡槽(201)内,且旋转卡块(4)可在卡槽(201)内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板电脑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卡块(4)通过按压卡合开关(401)可拆卸地卡合在下壳体(2)的卡槽(201)内,且旋转卡块(4)可在卡槽(201)内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电脑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卡合开关(401)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卡扣开关(4011)和第二卡扣开关(4012),第一卡扣开关(4011)和第二卡扣开关(4012)之间设有弹簧(4013),通过按压第一卡合开关(4011)和第二卡合开关(4012)以及弹簧(4013)的弹力将旋转卡块(4)卡合在卡槽(201)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电脑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I)的一边缘设有用于与下壳体(2)接触扣合的卡扣(101),上壳体(I)的内侧面设有若干个用于实现位于下壳体(2)内的平板电脑竖立的电脑竖立定位条(103)。
6.如权利要求1、2、4、5任一项所述的平板电脑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3)的一端通过与铰接件(102)与上壳体(I)转动连接,支撑臂(3)的另一端通过铰接件(301)与旋转卡块(4)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电脑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本体由硬质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G06F1/16GK204178276SQ201420599001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6日
【发明者】程进华 申请人:程进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