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井组平台开发的滩浅海油田井位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459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基于井组平台开发的滩浅海油田井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井组平台开发的滩浅海油田井位设计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静态资料、动态资料以及地震资料确定新井的储层发育情况;

步骤2,根据储层发育情况和井网井距分析确定靶点层位并根据地震反射情况确定靶点坐标和靶点深度;

步骤3,确定新井井号并根据新井井口坐标和靶点坐标模拟井轨迹;

步骤4,根据模拟井轨迹,落实井位;

步骤5,确定新井的分层,并完善新井参数表;以及

步骤6,根据新井风险不同分平台排出打井顺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组平台开发的滩浅海油田井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通过静态资料的叠合有效厚度等值图预测新井井位的储层厚度,将井位布置在叠合有效厚度大于6m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组平台开发的滩浅海油田井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根据新井周围老井的采油井月度数据、注水井月度数据、老井卡封、解封这些措施作业以及邻井吸水剖面测试资料分析确定新井的井别,分析新井与老井砂体的连通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组平台开发的滩浅海油田井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将靶点加载到地震库中,根据靶点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储层发育情况;分别做过新井轨迹、过邻近老井和新井靶点的地震剖面切片,确定靶点反射轴的强弱、砂体横向连通情况、砂体纵向钻遇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组平台开发的滩浅海油田井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从地震反射情况看,若纵向层少或预计钻遇总厚度薄时,给两个靶点;从地震剖面读取靶点层位、靶点坐标及靶点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组平台开发的滩浅海油田井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根据平台名称确定新井井号,并根据井口坐标和靶点坐标模拟轨迹,模拟过程要考虑已有管线和井筒,要求新井轨迹距老井至少40m,防止钻井过程中发生碰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组平台开发的滩浅海油田井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将模拟好的轨迹重新加入地震库,每口新井做过平台、过邻近老井的多条剖面,针对新井钻遇砂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优化调整靶点位置或者增设次靶点;对于需调整井位落实靶点及深度,需重新确定靶点并再次模拟轨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组平台开发的滩浅海油田井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对落实好的井位确定出分层坐标,制作新井分层井位文件,做有效厚度等值图和顶面构造图,读出所有层位的预测油层厚度和顶面深度,修改新井参数表;根据油水井关系确定射孔层位、厚度,完善其他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组平台开发的滩浅海油田井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根据平台和储层风险情况排出钻井顺序,先打一口落实井,之后风险井与落实井穿插打,相互关联的风险井之间要间隔2-3口井,以便留出完钻新井跟踪分析、后续井位优化调整的时间;当两口关联风险井分属不同平台时,落实平台开钻时间,预计进度,合理排出相对打井顺序,留出调整时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