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降低功耗的电子装置及降低电子装置功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33223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能降低功耗的电子装置及降低电子装置功耗的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功耗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能降低功耗的电子装置及降低电子装置功耗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便携式移动设备中,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存储器的功耗占到整个移动设备功耗的大约三分之一。随着内存容量的增大,内存占整个便携式移动设备功耗比例会越来越大,所以为了延长移动设备的待机时间,可以降低内存功耗。

由于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的访问速度比较快,一般用作移动设备的内存,在DRAM中,每个存储单元(cell)由一个MOS晶体管及一个电容组成,通过外部电源给每个存储单元供电以存储数据。由于一段时间后,存储在电容中的电荷会通过MOS晶体管漏掉,所以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刷新一次电路,以给电容补充电荷,从而保存存储在cell中的数据。

一般情况下,DRAM通过外部时钟进行电路的刷新,这样刷新速度比较快,但比较耗电,现有技术中,为了节省功耗,可在电子装置进入低功耗状态后,比如黑屏待机状态后,使DRAM进入自刷新状态,即通过DRAM本身的时钟进行电路刷新,而不需要外部时钟,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电子装置在低功耗状态下的功耗。

然而,DRAM在自刷新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对所有的存储体进行刷新,所以电子装置在低功耗状态下的功耗还是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能降低功耗的电子装置及降低电子装置功耗的方法,降低电子装置的功耗。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能降低功耗的电子装置,包括处理器、易失性 内存、及非易失性内存,所述非易失性内存存储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电子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

当所述电子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二操作系统在所述易失性内存中运行,在所述处理器侦测到所述电子装置达到预设的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条件时,开启所述非易失性内存,移动所述易失性内存中的非系统数据至所述非易失性内存中,所述非系统数据不包括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在所述非系统数据移动完成后,关闭所述易失性内存,在所述非易失性内存中运行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使所述电子装置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所述电子装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在所述处理器侦测到所述电子装置达到预设的进入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条件时,开启所述易失性内存,加载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至所述易失性内存,并将所述非易失性内存中的非系统数据移动至所述易失性内存中,所述非易失性内存中的非系统数据不包括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在所述非易失性内存中的非系统数据移动完成后,关闭所述非易失性内存,在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加载完成后,在所述易失性内存中运行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使所述电子装置进入所述第一工作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移动的所述易失性内存中的非系统数据为有效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或者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包括第一处理器及第二处理器,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处理器为所述第一处理器,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处理器为所述第二处理器且所述第二处理器的频率低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频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以上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处理器侦测到所述电子装置达到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条件后,还进一步统计所述易失性内存中所述非系统数据的数据量,并判断所述易失性内存中所述非系统数据的数据量是否不大于预设的数据量阈值,如果不大于,则将所述易失性内存中的所述非系统数据移动至所述非易失性内存;如果大于,则所述电子装置仍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或者将所述易失性内存中的所述非系统数据中与 所述数据量阈值相等的部分移动至所述非易失性内存,而将剩余部分存储至所述电子装置的外部存储器。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降低电子装置功耗的方法,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易失性内存、非易失性内存、所述非易失性内存中存储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电子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

当所述电子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在所述易失性内存中运行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侦测所述电子装置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条件;

如果所述电子装置达到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条件,开启所述非易失性内存;

移动所述易失性内存中的非系统数据至所述非易失性内存中,所述非系统数据不包括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在所述非系统数据移动完成后,关闭所述易失性内存,在所述非易失性内存中运行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使所述电子装置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电子装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侦测所述电子装置是否达到预设的进入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条件;

如果所述电子装置达到进入预设的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条件,则开启所述易失性内存,加载所述第一操作系统至所述易失性内存,并将非易失性内存中的非系统数据移动至所述易失性内存;

在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加载完成后,在所述易失性内存中运行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使所述电子装置进入所述第一工作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移动的所述易失性内存中的非系统数据为有效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或者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所述易失性内存中的非系统数据至所述非易失性内存包括:统计所述易失性内存中的所述非系统数据的数据量;

判断所述易失性内存中的所述非系统数据的数据量是否不大于预设的数据量阈值;

如果不大于,则将所述易失性内存中的所述非系统数据移动至所述非易 失性内存;

如果大于,则使所述电子装置仍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或者将所述易失性内存中的所述非系统数据中与所述数据量阈值相等的部分移动至所述非易失性内存,而将剩余部分存储至所述电子装置的外部存储器。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降低功耗的电子装置及降低电子装置功耗的方法中,通过增加一个非易失性内存,并在非易失性内存中设置一操作系统,则在电子装置进入低功耗的工作模式时,将易失性内存中的非系统数据移动至非易失性内存后,关闭易失性内存,使用非易失性内存作为电子装置的内存执行相应的操作,如此在易失性内存关闭后,无需通过自刷新保存数据,从而降低了电子装置的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降低功耗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装置进行工作模式切换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3是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能降低功耗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低电子装置功耗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降低功耗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图。所述电子装置10包括第一处理器11、易失性内存12、非易失性内存13及外部存储器14。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中存储有第一操作系统15,所述外部存 储器14上存储有第二操作系统16。所述电子装置10可在两种工作模式下工作,即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当电子装置1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易失性内存12开启,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关闭,所述第二操作系统16被加载至所述易失性内存12运行,当电子装置10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开启,所述易失性内存12关闭。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10为便携式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等。所述易失性内存12为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具有较快的访问速度,但功耗比较大。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为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具有较小的功耗,但是访问速度慢。所以在电子装置1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具有较低的功耗。

所述外部存储器14为NAND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二操作系统16及其他数据,在电子装置10运行时,可将外部存储器14中的数据调入所述易失性内存12供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1处理。

下面将具体介绍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

如图2所示,当所述电子装置10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二操作系统16在所述易失性内存12中运行,在所述第一处理器11侦测到所述电子装置10达到预设的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条件时,开启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移动所述易失性内存12中的非系统数据至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中,所述非系统数据不包括所述第二操作系统16,在所述非系统数据移动完成后,关闭所述易失性内存12,在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中运行所述第一操作系统15,使所述电子装置10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当所述电子装置10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在所述第一处理器11侦测到所述电子装置10达到预设的进入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条件时,开启所述易失性内存13,加载所述第二操作系统16至所述易失性内存12,并将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中的非系统数据移动至所述易失性内存12中,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中的非系统数据不包括所述第一操作系统15,在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中的非系统数据移动完成后,关闭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在所述第二操作系统16加载完成后,在所述易失性内存12中运行所述第二操作系统16,使所述电子装置10进入所述第一工作模式。

所移动的所述易失性内存12中的非系统数据为有效数据,即在所述易失性内存12中被标记为有效的数据。

所述第一操作系统15为低功耗的且占用内存比较少的系统,如塞班系统或者在所述第二操作系统16的基础上裁剪一些功能后的精简版的操作系统,能够执行打电话、发短信、及后台文件管理等基本功能。

进入第二工作模式的条件可以为所述第一处理器11接收到输入单元(图中未示)响应用户的操作产生的进入第二工作模式的请求,即用户可手动将电子装置设置为第二工作模式。相应地,进入第一工作模式的条件可以为第一处理器10接收到输入单元响应用户的操作产生的进入第一工作模式的请求,即用户可手动将电子装置设置为第一工作模式。

进入第二工作模式的条件可以为第一处理器11侦测电子装置10单位时间内的功耗小于功耗阈值时,即第一处理器11实时侦测电子装置10的功耗,并将所侦测的功耗与所述功耗阈值比较,当电子装置10的功耗小于所述功耗阈值时,说明电子装置10此时可能处于黑屏待机状态,或者运行的是低功耗的应用,则可将电子装置10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以降低功耗。相应地,进入第一工作模式的条件可以为第一处理器11侦测电子装置10单位时间内的功耗大于所述功耗阈值时,即第一处理器11实时侦测电子装置10的功耗,并将所侦测的功耗与所述功耗阈值比较,当电子装置10的功耗大于所述功耗阈值时,说明电子装置10此时执行的是高功耗的应用,则可将电子装置10切换至第一工作模式,以快速响应所述高功耗的应用。

进入第二工作模式的条件可以为所述第一处理器11侦测所述易失性内存12中的数据的访问频率小于一频率阈值时,即第一处理器11实时侦测易失性内存12中数据的访问频率,若所侦测的易失性内存12中的数据的访问频率小于所述频率阈值时,说明电子装置10处于比较空闲的状态,则可将电子装置10切换至第一工作模式,以降低功耗。相应地,进入第一工作模式的条件可以为所述第一处理器11侦测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中的数据的访问频率大于所述频率阈值时,即第一处理器11实时侦测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中的数据的访问频率,若所侦测的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中的数据的访问频率大于所述频率阈值时,说明电子装置10处于比较繁忙的状态,则可将电子装置10切换至第 一工作模式,以快速响应操作请求。

进入第二工作模式的条件可以为第一处理器11所侦测的电子装置10的当前电量小于一电量阈值时,即第一处理器11实时侦测电子装置10当前的电量,若所侦测的电子装置10的当前的电量小于所述电量阈值时,则说明电子装置10的电量已经比较低,为了降低功耗,延长电子装置10的待机时间,则可将电子装置10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相应地,进入第一工作模式的条件可以为第一处理器11所侦测的电子装置的当前电量大于所述电量阈值时,即第一处理器11实时侦测电子装置10当前的电量,若所侦测的电子装置10的当前的电量大于所述电量阈值时,则说明电子装置10的电量已经比较高,足够执行任何操作,则可将电子装置10切换至第一工作模式。

以上举例说明了电子装置10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及第一工作模式的各种条件,这些条件对应的工作模式转换方式可同时设置在一个电子装置中,用户可根据个人的使用习惯选择模式转换的方式。也可根据需要选择至少一种模式转换的方式。以上只是举例说明两种模式的转换条件,但两种模式的转换条件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条件,其他根据实际应用设置的可在两种工作模式之间进行转换的条件也包括在本发明所揭露的范围之内。

在第一处理器11侦测到所述电子装置10达到进入第二工作模式的条件后,还进一步统计需要移动的数据量,然后判断需要移动的数据量是否不大于一数据量阈值,其中,所述数据量阈值为非易失性内存13的容量,也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的小于非易失性内存13的容量的值。如果所需要移动的数据量不大于所述数据量阈值,则将易失性内存12中的数据移动至非易失性内存13,如果所述需要移动的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量阈值,则电子装置10仍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或者将需要移动的数据中与数据量阈值相等的部分移动至非易失性内存13,而将多余的部分存储至外部存储器14。

如果需要移动的数据小于所述数据量阈值,则说明虽然电子装置10目前处于低功耗的状态,但是仍然有打开的应用占用内存,这种情况下,一种做法是可以先不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即仍然回到第一工作模式,等到用户关闭相应的应用释放一些内存空间后,使需要移动的数据小于所述数据量阈值时,再进行模式的切换,另外一种做法是将多余部分存储至外部存储器14后, 再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在将易失性内存12中的所述非系统数据移动至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时,记录所述非系统数据在易失性内存12中的存储地址与在非易失性内存13中的存储地址的映射关系,如此,在发生数据访问时,可根据所记录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在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中找到相应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10中设置了具有较低功耗的非易失性内存13,如此在电子装置10不需要高性能执行操作请求时,可将具有较高功耗的易失性内存12关闭,而在具有较低功耗的非易失性内存13上运行,如此,可有效的降低功耗。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能降低功耗的电子装置30的结构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30的结构与上面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10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所述电子装置30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17,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7的频率比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2低,在电子装置3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7通过所述第操作系统15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中数据的访问。在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的过程中,当所述电子装置10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在所述第一处理器11侦测到所述电子装置30达到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条件时,移动所述非系统数据至非易失性内存13中,在所述非系统数据移动完成后,关闭所述易失性内存12及第一处理器11,并启动所述第二处理器17运行所述第一操作系统15,以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当电子装置1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若所述第一处理器11侦测到所述电子装置30达到进入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条件,则开启所述易失性内存12,从所述外部存储器14加载所述第二操作系统16至所述易失性内存12,并将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中的非系统数据移动至所述易失性内存12中,在所述第二操作系统16加载完且所述非系统数据移动完成后,关闭所述非易失性内存13及所述第二处理器17,并启动所述第一处理器11运行所述第二操作系统16,使所述电子装置30进入所述第一工作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电子装置30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后,关闭高频率的第一处理器11,而使用低频率的第二处理器17,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降低电子装置功耗的方法,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易失性内存、非易失性内存、外部存储器,所述外部存储器中存储第二操作系统,所述非易失性内存存储第操作系统,所述电子装置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及第二工作模式,当电子装置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易失性内存开启,所述非易失性内存关闭,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被加载至所述易失性内存运行,当所述电子装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非易失性内存开启,易失性内存关闭,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在所述非易失性内存中运行。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401,当所述电子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侦测所述电子装置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条件;

步骤S402,如果所述电子装置达到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条件,则开启所述非易失性内存;

步骤S403,将所述易失性内存中的非系统数据移动至所述非易失性内存;所述非系统数据为在所述易失性内存中被标记为有效的数据。

步骤S404,所述非系统数据移动完成后,关闭所述易失性内存,执行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使所述电子装置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步骤S405,当所述电子装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侦测所述电子装置是否达到预设的进入第一工作模式的条件。

步骤S406,如果所述电子装置达到进入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条件,则开启所述易失性内存,从所述外部存储器中加载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至所述易失性内存,并将所述非易失性内存中的非系统数据移动至所述易失性内存。

步骤S407,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加载完毕,且所述非系统数据移动完成后,关闭所述非易失性内存,运行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使所述电子装置进入所述第一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条件及进入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条件与前面描述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执行步骤S403之前,判断所述非系统数据的数据量是否不大于一数据量阈值,其中,所述数据量的阈值为所述非易失性内存的容量,也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的小于所述非易失性内存的容量 的值。如果所述非系统数据的数据量不大于所述数据量阈值,则将所述易失性内存中的非系统数据移动至所述非易失性内存,如果所述所述非系统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量阈值,则所述电子装置仍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或者将需要移动的所述非系统数据中与所述数据量阈值相等的部分移动至所述非易失性内存,而将多余的部分存储至所述外部存储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配置及其回退方法和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