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412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滚轮模块,应用于鼠标装置,特别是一种便于使用者按压滚轮的滚轮模块。



背景技术:

鼠标装置与键盘是电脑设备中常见的输入设备,用来移动屏幕上的游标位置或打字。

鼠标装置通常配置有左键,右键以及滚轮。当使用者在屏幕上浏览档案的内容时,如文字档案、试算表、图档或网页等等,有时需要调整屏幕上显示的边界范围或大小,此时使用鼠标装置上的滚轮就能达到上述目的。现有技术中的滚轮模块一般包含滚轮以及用来检测滚轮旋转状态的检测器。一般而言,滚轮通常装配在鼠标的壳体内,并局部外露于壳体,如美国专利第5912661号就公开有此类的技术。然而在现有的鼠标装置中,微动开关一般设置在滚轮的侧边,按压滚轮时需要很大的力道,而且滚轮被按压时必定产生倾斜。于是鼠标滚轮在使用上较为费力,而倾斜的鼠标滚轮也使得鼠标滚轮的旋转滚动,不能被精确的控制。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应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并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能便于使用者施力按压滚轮。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滚轮模块,安装于鼠标装置上,鼠标装置具有微动开关,滚轮模块包括有固定座、摇摆座以及滚轮。摇摆座通过转轴,能相对固定座上下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座。滚轮以相对摇摆座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摇摆座,摇摆座的底侧具有压板。当滚轮受力按压时,带动摇摆座相对固定座旋转一预定的角度,使压板压抵鼠标装置的微动开 关。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滚轮模块,其中转轴的旋转轴心定义为第一圆心,滚轮的旋转轴心定义为第二圆心。第一圆心到第二圆心的距离定义为摆动半径。以第一圆心为圆心,以摆动半径为半径,形成摆动圆周。压板与微动开关相互接触的点定义为压触点,压触点位于摆动圆周上。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滚轮模块,其中转轴的旋转圆心定义为第一圆心,滚轮的旋转轴心定义为第二圆心。第一圆心到第二圆心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一力臂,压板与微动开关相互接触的点定义为压触点,第一圆心到压触点的距离定义为第二力臂,第二力臂小于或等于第一力臂。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使用者按压滚轮的力量,通过相对固定座活动的摇摆座,能直接传递到摇摆座下方的压板,从而压抵微动开关,鼠标的滚轮能被轻易的按压,使用上更为轻松省力。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的第一作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的第二作动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的第三作动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固定座

11第一壁面

111第一透孔

112第一底板

1121第一螺孔

12第二壁面

121第二透孔

122第二底板

1221第二螺孔

13第三壁面

14第一空间

20摇摆座

21第一墙面

211第一圆孔

212窗口

22第二墙面

221第二圆孔

222凹洞

23第三墙面

24斜面部

25压板

26第二空间

30转轴

31卡槽

35扣环

40滚轮

41转轴

50微动开关

100鼠标装置

200调整螺丝

c1第一圆心

c2第二圆心

t1压触点

d摆动圆周

r摆动半径

a1第一力臂

a2第二力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所公开“具有预压控制结构的鼠标装置”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亦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又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描绘,亦即未反应出相关构成的实际尺寸,先予叙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请参考图1至图6,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于鼠标的滚轮模块,安装于鼠标装置100上,鼠标装置100具有微动开关50。滚轮模块包括有固定座10、摇摆座20、转轴30以及滚轮40。摇摆座20通过转轴30,能相对固定座10上下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座10。滚轮40以相对摇摆座20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摇摆座20,摇摆座20的底侧具有压板25。当滚轮40受力按压时,带动摇摆座20相对固定座10旋转一预定的角度,使压板25压抵鼠标装置100的微动开关50。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固定座10包含有相连的第一壁面11、第二壁面12,以及第三壁面13。第一壁面11、第二壁面12以及第三壁面13围绕形成第一空间14。第一壁面11开设有第一透孔111,第二壁面12开设有第二透孔121。

摇摆座20包含有相连的第一墙面21,第二墙面22以及第三墙面23,斜面部24与第一墙面21,第二墙面22以及第三墙面23相连。斜面部24、第一墙面21,第二墙面22以及第三墙面23共同围绕形成第二空间26。第一墙面21上开设有第一圆孔211,第二墙面22上开设有第二圆孔221,对 应于第一圆孔211。摇摆座20的底侧形成有压板25,用以压抵微动开关50。

转轴30穿过固定座10的第一壁面11上的第一透孔111,摇摆座20的第一墙面21上的第一圆孔211,第二墙面22上的第二圆孔221,以及固定座10的第二壁面12上的第二透孔121。摇摆座20收容于固定座10的第一空间14内,并通过转轴30而配置于固定座10,并且摇摆座20通过转轴30而能相对固定座10上下摆动。在本实施例中,滚轮模块进一步包含有扣环35,转轴30的一端形成有对应扣环35的卡槽31,扣环35夹扣于卡槽31内就能防止转轴30脱离固定座10的第一壁面11上的第一透孔111,固定座10的第二壁面12上的第二透孔121,摇摆座20的第一墙面21的第一圆孔211,以及摇摆座20的第二墙面22上的第二圆孔221。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0进一步包含有第一底板112以及第二底板122。具体而言,第一壁面11的一端水平延伸有第一底板112,第二壁面12的一端水平延伸有第二底板122。第一底板112上开设有第一螺孔1121,第二底板122开设有第二螺孔1221。利用螺丝等固定件(图中未示)穿越第一底板112的第一螺孔1121,以及第二底板122的第二螺孔1221,就能将固定座10锁固于鼠标装置100(如图1)上。第一墙面21上进一步开设有窗口212,供光学读取模块(图中未示)检测滚轮40的旋转状态。第二墙面22上进一步开设有凹洞222,滚轮40的转轴41能跨置在凹洞222上。

压板25形成于摇摆座20底侧的斜面部24上,在本实施例中,斜面部24通过冲压的方式而形成压板25。压板25可以是但不限于凸块、凸点、横条或是板状件,在本实施例中压板25是板状。压板25可以是与摇摆座20一体成型,或是额外添加而组配于摇摆座20,在本实施例中并未限制压板25与摇摆座20的组装方式。

请参考图6、图7、以及图8。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说明将转轴30的旋转轴心定义为第一圆心c1,滚轮40的旋转轴心为第二圆心c2,第一圆心c1到第二圆心c2的距离定义为摆动半径r。以第一圆心c1为圆心,以摆动半径r为半径,形成一摆动圆周d。压板25于微动开关50相互接触的点定义为压触点t1,压触点位于摆动圆周r上。

使用者施力按压滚轮40时,带动摇摆座20相对于固定座10旋转一预定的角度,而连动位于摇摆座20底侧的压板25压抵微动开关50。换言之, 第二圆心c2以及压触点t1会摆动半径r上来回运动,使用者按压滚轮40的力量,直接用于按压微动开关50,从而达到省力的目的。

压板25以及微动开关50之间的压触点t1,不一定在摆动半径r上。如图9所示,将转轴30的旋转轴心定义为第一圆心c1,滚轮40的旋转轴心为第二圆心c2,压板25于微动开关50相互接触的点定义为压触点t1。第一圆心c1到第二圆心c2的距离定义为第一力臂a1。第一圆心c1到压触点t1的距离定义为第二力臂a2。第二力臂a2小于或等于第一力臂a1。进一步说,第二力臂a2等于第一力臂a1时,使用者按压的力道,通过摇摆座20而传递到压板25而直接用于按压微动开关50。假如第二力臂a2小于第一力臂a1时,使用者要施加在滚轮40的力量就变得更小,更为省力。请参考图9以及图10,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在微动开关50的下方配置调整螺丝200,并于微动开关50的侧边配置滑轨(图中未图示),使微动开关50能沿着滑轨移动,旋转调整螺丝200,就能调整第二力臂a2的长度大小,使第二力臂a2等于或小于第一力臂a1。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方案,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鼠标滚轮容易产生倾斜,或需要施加较大按压力道才能按压微动开关的缺点。本发明的应用于鼠标装置的滚轮模块,通过摇摆座而能直接施力按压鼠标装置中的微动开关,滚轮不会产生倾斜,并且达到省力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