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方法与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580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方法与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日常生活、工作、赛事或者其他地方,如果出现需要急救的情况,还是通过电话拨打120、110、紧急联系人等方式请求救援。然而这种救援方式虽然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但是在紧急情况下,难免会错过最佳救援时间,例如,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需要在4分钟内对其做CPR(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8分钟内使用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进行除颤,使其最大可能性的恢复呼吸,此时救护车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赶到,此时,若在出现需要紧急救助的情况时,将求助信息推送给所有可以接收的人群,会在不能提高救援效率的同时,浪费大量的通信资源。

如此,在出现需要紧急救助的情况时,能否将救助需求信号推送至合适的人群是救援成功的关键,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科技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出现紧急症状时的救援效率也提出新的要求,上述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满足救援被救援者触发条件的救援需求信息,其中,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包括对应的救援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中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目标救援者;

向所述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装置,用于检测到满足救援被救援者触发条件的救援需求信息,其中,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包括对应的救援位置信息;

第二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中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目标救援者;

第三装置,用于向所述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检测到满足救援被救援者触发条件的救援需求信息时,例如,接收到被救援者通过终端发出的救援请求、接收到被救援者以外的人发出的针对所述被救援者的救援请求、检测到有人发生需要救援的信号信息等,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目标救援者,例如,可以根据救援者的可到达时间是否满足预设值,和/或根据救援者位置是否在救援现场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确定目标救援者,从而在时间、空间上进行目标救援者的确定,并向所述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例如,推送至目标救援者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屏幕、扬声器等装置展示给目标救援者。从而在紧急情况需要救援的情况下,可以将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最可能获得有效救援的救援者,节约通信资源,提高救援效率,使得紧急救援情况得到及时的救助。

而且,本申请还可以根据救援位置的位置属性信息,确定对应的上述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例如,通过救援现场位置的人口密度大小、POI数量信息等,从而根据救援现场的繁华、热闹程度,确定在时间、距离上的救援者推送范围,从而将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最可能获得有效救援的救援者,节约通信资源,提高救援效率,使得紧急救援情况得到及时的救助。

此外,本申请还可以根据救援现场的位置信息判断该位置所对应的地理标记信息,例如,位育中学、上海中心等,将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该地理标记区域内的救援者,即目标救援者;并且,还可以优选推送至该地理标记区域注册的救援点,例如,学校的医务室、写字楼的紧急救援办公室等,从而将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最可能获得有效救援的救援者,节约通信资源,提高救援效率,使得紧急救援情况得到及时的救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取得的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完整的描述。

参图1所示,展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方法流程图,其中,所述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方法包括:

S1检测到满足救援被救援者触发条件的救援需求信息,其中,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包括对应的救援位置信息;

S2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中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目标救援者;

S3向所述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S1中,检测到满足救援被救援者触发条件的救援需求信息,其中,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包括对应的救援位置信息;其中的救援需求信息可以包括被救援者主动发出的救援请求信息,例如,患者按压相应按键、触摸相应呼救按钮、启动呼救通话等,还可以包括其他人发出的救援请求信息,例如,救援现场周围的人、患者的紧急联系人等发出的救援请求信息,还可以包括检测到产生需要救援的相关信号信息,例如,通过可穿戴设备及其匹配的终端检测到某人的心率异常、检测到某人发生中风、昏迷等;此处,救援需求信息还需要包括救援现场的位置信息,例如,通过呼救的移动终端发出呼救请求时便可将自己当前的位置一起发送,当然呼救现场的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服务器采集对应移动终端的位置实现;从而使救援者赶往救援现场,展开救援。其中的触发条件为满足启动救援被救援者的要求,例如,接收到对应的救援请求信息,检测到在某位置发生了需要救援的信号信息等。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中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目标救援者;其中的目标救援者为救援者中其位置与救援位置相匹配的救援者。具体地,可以通过救援者距离救援位置的距离信息,例如在救援位置2公里范围内的救援者均确定为目标救援者;可以通过救援者到达救援位置的时间信息,例如,4分钟内可到达救援位置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也可以通过救援者当前位置与救援位置是否在同一个地理标记区域内,例如,救援位置位于XX学校,那么当前位置位于该学校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等等,通过计算出救援者当前的位置与救援现场的距离信息,并与预设的距离值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出救援者能够到达救援现场的时间信息,并与预设的时间值进行比较;通过判断救援者的位置是否在救援现场对应的地理标记区域内等方式,匹配出其中符合要求的救援者便为目标救援者。

在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上述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中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目标救援者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者今后可能出现的确定目标救援者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S3中,向所述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其中的救援需求信息中需要包括救援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患者症状、救援类型等信息,所述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可包括目标救援者的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向所述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的方式可以基于与所述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将包括救援现场相关信息的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所述对应的用户设备,并在所述用户设备上展示给目标救援者,以便目标救援者了解救援现场情况,快速到达救援现场,具体地,可以基于地图模块展示救援现场的位置信息。

优选地,所述满足救援被救援者触发条件的救援需求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任一项:

接收到被救援者通过终端发出的救援请求;

接收到被救援者以外的人发出的针对所述被救援者的救援请求;

检测到有人发生需要救援的信号信息。

具体地,所述满足救援被救援者触发条件的救援需求信息可包括:

(1)可以接收到被救援者通过终端发出的救援请求,例如,打电话、点击APP应用上对应的“SOS”按钮、拍视频等,此时,接收到对应的呼救请求时,记录下被救援者的症状,以作为后续确定救援需求信息、救援设备相关信息等的依据。

(2)还可以通过接收到被救援者以外的人发出的针对所述被救援者的救援请求,例如,过路人、朋友等,发出的呼救请求信息,例如,通过打电话、拍视频、拍录音等方式描述被救援者的症状。

(3)还可以通过检测到有人发生需要救援的信号信息,具体地,可以通过与被救援者连接的能够检测到被救援者相关症状的设备,例如,心跳速率测试设备、重心测试设备等,实时检测被救援者的健康状况,在接收到对应信号时便可判断出被救援者出现的症状,此种情况为被救援者被动救援,一般适用于被救援者的相关病例资料在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中有存储,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还可以根据被救援者的相关身份信息调取其病历资料,以使更准确地判断被救援者的可能出现的症状。

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步骤S2包括:

S21(未示出)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对应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救援位置距离满足第一预设值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

在所述步骤S21中,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对应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救援位置距离满足第一预设值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其中的第一预设值为预设的距离救援现场的距离值,例如,可以为3公里、5公里等,该值的大小与救援者数量分布疏密情况、救援者可到达时间等因素相关,例如,闹市相对乡村救援者分布会比较密集,此时所述第一预设值就可以相对来说设置的小一些;具体地,计算出救援者距离救援现场的距离信息,将该距离信息与所述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在所述第一预设值范围内的救援者便被确定为目标救援者,也即所述目标救援者距离救援现场非常近,可以比较快的到达救援现场,实施救援。

更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S4(未示出)根据所述救援位置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大小;

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任一项:

人口密度大小信息;

POI(信息点point of interest)数量信息。

具体地,由于救援位置的不同对应的救援者分布疏密程度,为了避免根据所述第一预设值确定出的目标救援者数量过多或者过少,同时也为了既能够提高救援效率,又不浪费通讯、救援等资源,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大小便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进行调整,例如,在闹市所述第一预设值为2公里,在乡村所述第一预设值为5公里等。在所述步骤S4中,根据所述救援位置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大小,具体地,其中的属性信息包括:

(1)人口密度大小信息;根据救援位置对应的人口密度大小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值,例如,在人口密度大的位置将所述第一预设值设置的小些,在人口密度小的位置将所述第一预设值设置的大些,以便确定出最合适数量的目标救援者。具体地,可以通过根据救援位置上对应热力地图的人口密度值,确定该位置的人口密度信息。

(2)POI数量信息;每个POI信息点包含四方面信息,名称、类别、经度纬度、附近的酒店饭店商铺等信息,具体地,根据救援位置的POI信息点数量的多少,判断该位置的繁华程度,在POI信息点数量较大的位置为救援现场时,说明该位置相对比较繁华,可以将所述第一预设值设置的小些,在比较小的预设距离范围内便会匹配出合适的目标救援者。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S5(未示出)根据所述救援者的当前位置信息及速度信息,确定所述救援者到达救援位置的可到达时间信息;

其中,所述步骤S2包括:

根据所述可到达时间与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对应的目标救援者。

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5中,根据所述救援者的当前位置信息及速度信息,确定所述救援者到达救援位置的可到达时间信息;其中救援者的的当前位置信息,可以通过主动采集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获得,也可根据救援者的用户设备实时上传获得,其中救援者的速度信息,可通过定期采集救援者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定期采集的救援者的位置信息,确定救援者的速度信息,例如,每5分钟采集一次救援者用户设备的位置,计算出最近5分钟内救援者的移动距离信息,计算出救援者的速度信息。具体地,根据所述计算的救援者的当前速度信息,以及救援者距离救援现场的距离信息,便可计算出救援者可到达救援现场的时间信息。

继续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可到达时间与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对应的目标救援者;

其中的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为预设的救援者到达救援现场的标准时间值,例如,可以为3分钟、10分钟等,该值的大小与救援者数量分布疏密情况、救援者的当前速度等因素相关,例如,闹市相对乡村救援者分布会比较密集,此时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就可以相对来说设置的小一些;具体地,根据计算出的救援者的速度信息及距离救援现场的距离信息,计算出救援者可到达救援现场位置的时间信息,将该时间离信息与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进行比较,在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范围内的救援者便被确定为目标救援者,也即所述目标救援者能够在要求的时间内到达救援现场,实施救援。

更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S6(未示出)根据所述救援位置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值的大小;

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任一项:

人口密度大小信息;

POI量信息。

具体地,由于救援位置的不同对应的救援者分布疏密程度,为了避免根据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确定出的目标救援者数量过多或者过少,同时也为了既能够提高救援效率,又不浪费通讯、救援等资源,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的大小便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进行调整,例如,在闹市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为3分钟,在乡村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为6分钟等。在所述步骤S6中,根据所述救援位置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的大小,具体地,其中的属性信息包括:

(1)人口密度大小信息;根据救援位置对应的人口密度大小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例如,在人口密度大的位置将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设置的小些,在人口密度小的位置将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设置的大些,以便确定出最合适数量的目标救援者。具体地,可以通过根据救援位置上对应热力地图的人口密度值,确定该位置的人口密度信息。

(2)POI数量信息;每个POI信息点包含四方面信息,名称、类别、经度纬度、附近的酒店饭店商铺等信息,具体地,根据救援位置的POI信息点数量的多少,判断该位置的繁华程度,在POI信息点数量较大的位置为救援现场时,说明该位置相对比较繁华,可以将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设置的小些,在比较小的预设距离范围内便会匹配出合适的目标救援者。

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包括:

S22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中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救援位置对应的地理标记区域;

S23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对应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

该方案主要是确定出位于同一个地理标记区域内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这样由于他们均在同一个地理标记区域内,对所述无语内的环境比较熟悉,便于找到救援现场,及实施救援。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S22中,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中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救援位置对应的地理标记区域,其中的地理标记区域可以包括学校、园区、写字楼、小区、村庄等形成的区域;具体地,根据救援位置对应的经纬度信息,判断该经纬度是否属于某个地理标记区域,从而确定救援位置所属的地理标记区域。

继续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3中,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对应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具体地,根据上述步骤S22中确定的地理标记区域信息,匹配、查找出该区域内的救援者,例如,当前位置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或者曾经注册在所述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或者登记的该地理标记区域的医疗点救援者、紧急救援小队的救援者等,作为目标救援者,从而能够确定出可能熟悉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具体环境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提高了救援的效率。

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步骤S23包括:

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注册在所述地理标记区域或当前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

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3中,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注册在所述地理标记区域或当前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其中的注册在所述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为注册成为救援者时提供的地址信息,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将所述注册信息进行保存,并在需要时进行查找、匹配,从而确定出救援者对应的注册位置的救援者;其中的当前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为救援者的当前经纬度位置,位于对应的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具体地,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可以通过查找、匹配等方式确定出对应的注册在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内的救援者,便为目标救援者;还可以采集当前救援者的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位于对应地理标记区域内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

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3包括:

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对应的救援点为第一目标救援者;

其中,所述步骤S3包括:

向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

该实施例中,主要针对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预先存储有地理标记区域对应的救援点相关信息,在地理标记区域内出现需要救援的状况时,查找、匹配出该地理标记区域对应的救援点,并向所述救援点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

在所述步骤S23中,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对应的救援点为第一目标救援者;其中的救援点可以包括地理标记区域中的医疗点、紧急救援队、救援办公室、安全委员会等等,所述救援点的位置、对应救援者等信息需要预先存储在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中,在需要的时候,所述设备直接根据地理标记区域信息,查找、匹配出对应的救援点对应的救援者,并作为第一目标救援者。

继续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3中,向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其中的救援需求信息中需要包括救援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患者症状、救援类型等信息,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可包括救援点注册的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向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的方式可以基于与所述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将包括救援现场相关信息的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所述对应的用户设备,并在所述用户设备上展示给目标救援者,以便目标救援者了解救援现场情况,快速到达救援现场,具体地,可以基于地图模块展示救援现场的位置信息。

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步骤S23还包括:

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当前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内的其他救援者为第二目标救援者;

其中,所述步骤S3包括:

向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及所述第二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

该实施例主要针对,在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确定了第一目标救援者后,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当前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内的其他救援者为第二目标救援者,将救援需求信息同时推送给上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及第二目标救援者,从而增加了救援的力度,提高救援成功率及效率。例如,在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接收到来自XX小学的救援需求信息时,确定所述XX小学的医务室(即救援点),并推送至医务室的医疗人员(即第一目标救援者),同时还需要确定出当前位于XX小学的救援者,并将该小学的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这些救援者(即第二目标救援者)。

在所述步骤S23中,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当前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内的其他救援者为第二目标救援者;其中的当前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为救援者的当前经纬度位置,位于对应的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具体地,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可以通过采集救援者当前的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位于对应地理标记区域内的救援者为第二目标救援者。

继续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3中,向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及所述第二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其中的救援需求信息中需要包括救援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患者症状、救援类型等信息,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可包括救援点注册的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可包括救援者的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向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及第二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的方式可以基于与所述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将包括救援现场相关信息的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所述对应的用户设备,并在所述用户设备上展示给目标救援者,以便目标救援者了解救援现场情况,快速到达救援现场,具体地,可以基于地图模块展示救援现场的位置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检测到满足救援被救援者触发条件的救援需求信息时,例如,接收到被救援者通过终端发出的救援请求、接收到被救援者以外的人发出的针对所述被救援者的救援请求、检测到有人发生需要救援的信号信息等,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目标救援者,例如,可以根据救援者的可到达时间是否满足预设值,和/或根据救援者位置是否在救援现场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确定目标救援者,从而在时间、空间上进行目标救援者的确定,并向所述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例如,推送至目标救援者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屏幕、扬声器等装置展示给目标救援者。从而在紧急情况需要救援的情况下,可以将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最可能获得有效救援的救援者,节约通信资源,提高救援效率,使得紧急救援情况得到及时的救助。

而且,本申请还可以根据救援位置的位置属性信息,确定对应的上述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例如,通过救援现场位置的人口密度大小、POI数量信息等,从而根据救援现场的繁华、热闹程度,确定在时间、距离上的救援者推送范围,从而将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最可能获得有效救援的救援者,节约通信资源,提高救援效率,使得紧急救援情况得到及时的救助。

此外,本申请还可以根据救援现场的位置信息判断该位置所对应的地理标记信息,例如,位育中学、上海中心等,将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该地理标记区域内的救援者,即目标救援者;并且,还可以优选推送至该地理标记区域注册的救援点,例如,学校的医务室、写字楼的紧急救援办公室等,从而将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最可能获得有效救援的救援者,节约通信资源,提高救援效率,使得紧急救援情况得到及时的救助。

参图3所示,展示了一种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1的原理结构示意图,所述设备1包括第一装置11、第二装置12及第三装置13,其中,第一装置11检测到满足救援被救援者触发条件的救援需求信息,其中,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包括对应的救援位置信息;第二装置12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中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目标救援者;第三装置13向所述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

具体地,第一装置11检测到满足救援被救援者触发条件的救援需求信息,其中,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包括对应的救援位置信息;其中的救援需求信息可以包括被救援者主动发出的救援请求信息,例如,患者按压相应按键、触摸相应呼救按钮、启动呼救通话等,还可以包括其他人发出的救援请求信息,例如,救援现场周围的人、患者的紧急联系人等发出的救援请求信息,还可以包括检测到产生需要救援的相关信号信息,例如,通过可穿戴设备及其匹配的终端检测到某人的心率异常、检测到某人发生中风、昏迷等;此处,救援需求信息还需要包括救援现场的位置信息,例如,通过呼救的移动终端发出呼救请求时便可将自己当前的位置一起发送,当然呼救现场的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服务器采集对应移动终端的位置实现;从而使救援者赶往救援现场,展开救援。其中的触发条件为满足启动救援被救援者的要求,例如,接收到对应的救援请求信息,检测到在某位置发生了需要救援的信号信息等。

具体地,第二装置12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中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目标救援者;其中的目标救援者为救援者中其位置与救援位置相匹配的救援者。具体地,可以通过救援者距离救援位置的距离信息,例如在救援位置2公里范围内的救援者均确定为目标救援者;可以通过救援者到达救援位置的时间信息,例如,4分钟内可到达救援位置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也可以通过救援者当前位置与救援位置是否在同一个地理标记区域内,例如,救援位置位于XX学校,那么当前位置位于该学校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等等,通过计算出救援者当前的位置与救援现场的距离信息,并与预设的距离值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出救援者能够到达救援现场的时间信息,并与预设的时间值进行比较;通过判断救援者的位置是否在救援现场对应的地理标记区域内等方式,匹配出其中符合要求的救援者便为目标救援者。

在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上述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中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目标救援者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者今后可能出现的确定目标救援者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具体地,第三装置13向所述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其中的救援需求信息中需要包括救援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患者症状、救援类型等信息,所述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可包括目标救援者的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向所述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的方式可以基于与所述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将包括救援现场相关信息的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所述对应的用户设备,并在所述用户设备上展示给目标救援者,以便目标救援者了解救援现场情况,快速到达救援现场,具体地,可以基于地图模块展示救援现场的位置信息。

优选地,所述满足救援被救援者触发条件的救援需求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任一项:

接收到被救援者通过终端发出的救援请求;

接收到被救援者以外的人发出的针对所述被救援者的救援请求;

检测到有人发生需要救援的信号信息。

具体地,所述满足救援被救援者触发条件的救援需求信息可包括:

(1)可以接收到被救援者通过终端发出的救援请求,例如,打电话、点击APP应用上对应的“SOS”按钮、拍视频等,此时,接收到对应的呼救请求时,记录下被救援者的症状,以作为后续确定救援需求信息、救援设备相关信息等的依据。

(2)还可以通过接收到被救援者以外的人发出的针对所述被救援者的救援请求,例如,过路人、朋友等,发出的呼救请求信息,例如,通过打电话、拍视频、拍录音等方式描述被救援者的症状。

(3)还可以通过检测到有人发生需要救援的信号信息,具体地,可以通过与被救援者连接的能够检测到被救援者相关症状的设备,例如,心跳速率测试设备、重心测试设备等,实时检测被救援者的健康状况,在接收到对应信号时便可判断出被救援者出现的症状,此种情况为被救援者被动救援,一般适用于被救援者的相关病例资料在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中有存储,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还可以根据被救援者的相关身份信息调取其病历资料,以使更准确地判断被救援者的可能出现的症状。

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二装置12:

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对应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救援位置距离满足第一预设值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装置12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对应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救援位置距离满足第一预设值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其中的第一预设值为预设的距离救援现场的距离值,例如,可以为3公里、5公里等,该值的大小与救援者数量分布疏密情况、救援者可到达时间等因素相关,例如,闹市相对乡村救援者分布会比较密集,此时所述第一预设值就可以相对来说设置的小一些;具体地,计算出救援者距离救援现场的距离信息,将该距离信息与所述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在所述第一预设值范围内的救援者便被确定为目标救援者,也即所述目标救援者距离救援现场非常近,可以比较快的到达救援现场,实施救援。

更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四装置(未示出),根据所述救援位置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大小;

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任一项:

人口密度大小信息;

POI数量信息。

具体地,由于救援位置的不同对应的救援者分布疏密程度,为了避免根据所述第一预设值确定出的目标救援者数量过多或者过少,同时也为了既能够提高救援效率,又不浪费通讯、救援等资源,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大小便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进行调整,例如,在闹市所述第一预设值为2公里,在乡村所述第一预设值为5公里等。第四装置根据所述救援位置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大小,具体地,其中的属性信息包括:

(1)人口密度大小信息;根据救援位置对应的人口密度大小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值,例如,在人口密度大的位置将所述第一预设值设置的小些,在人口密度小的位置将所述第一预设值设置的大些,以便确定出最合适数量的目标救援者。具体地,可以通过根据救援位置上对应热力地图的人口密度值,确定该位置的人口密度信息。

(2)POI数量信息;每个POI信息点包含四方面信息,名称、类别、经度纬度、附近的酒店饭店商铺等信息,具体地,根据救援位置的POI信息点数量的多少,判断该位置的繁华程度,在POI信息点数量较大的位置为救援现场时,说明该位置相对比较繁华,可以将所述第一预设值设置的小些,在比较小的预设距离范围内便会匹配出合适的目标救援者。

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五装置(未示出),根据所述救援者的当前位置信息及速度信息,确定所述救援者到达救援位置的可到达时间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装置12:

根据所述可到达时间与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对应的目标救援者。

在该实施例中,第五装置根据所述救援者的当前位置信息及速度信息,确定所述救援者到达救援位置的可到达时间信息;其中救援者的的当前位置信息,可以通过主动采集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获得,也可根据救援者的用户设备实时上传获得,其中救援者的速度信息,可通过定期采集救援者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定期采集的救援者的位置信息,确定救援者的速度信息,例如,每5分钟采集一次救援者用户设备的位置,计算出最近5分钟内救援者的移动距离信息,计算出救援者的速度信息。具体地,根据所述计算的救援者的当前速度信息,以及救援者距离救援现场的距离信息,便可计算出救援者可到达救援现场的时间信息。

继续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装置12根据所述可到达时间与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对应的目标救援者;

其中的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为预设的救援者到达救援现场的标准时间值,例如,可以为3分钟、10分钟等,该值的大小与救援者数量分布疏密情况、救援者的当前速度等因素相关,例如,闹市相对乡村救援者分布会比较密集,此时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就可以相对来说设置的小一些;具体地,根据计算出的救援者的速度信息及距离救援现场的距离信息,计算出救援者可到达救援现场位置的时间信息,将该时间离信息与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进行比较,在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范围内的救援者便被确定为目标救援者,也即所述目标救援者能够在要求的时间内到达救援现场,实施救援。

更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六装置(未示出),用于根据所述救援位置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值的大小;

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任一项:

人口密度大小信息;

POI量信息。

具体地,由于救援位置的不同对应的救援者分布疏密程度,为了避免根据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确定出的目标救援者数量过多或者过少,同时也为了既能够提高救援效率,又不浪费通讯、救援等资源,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的大小便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进行调整,例如,在闹市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为3分钟,在乡村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为6分钟等。第六装置根据所述救援位置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的大小,具体地,其中的属性信息包括:

(1)人口密度大小信息;根据救援位置对应的人口密度大小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例如,在人口密度大的位置将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设置的小些,在人口密度小的位置将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设置的大些,以便确定出最合适数量的目标救援者。具体地,可以通过根据救援位置上对应热力地图的人口密度值,确定该位置的人口密度信息。

(2)POI数量信息;每个POI信息点包含四方面信息,名称、类别、经度纬度、附近的酒店饭店商铺等信息,具体地,根据救援位置的POI信息点数量的多少,判断该位置的繁华程度,在POI信息点数量较大的位置为救援现场时,说明该位置相对比较繁华,可以将所述第二预设可到达时间值设置的小些,在比较小的预设距离范围内便会匹配出合适的目标救援者。

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装置12包括:

第二一单元122,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中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救援位置对应的地理标记区域;

第二二单元123,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对应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

该方案主要是确定出位于同一个地理标记区域内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这样由于他们均在同一个地理标记区域内,对所述无语内的环境比较熟悉,便于找到救援现场,及实施救援。

具体地,第二一单元122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中的救援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救援位置对应的地理标记区域,其中的地理标记区域可以包括学校、园区、写字楼、小区、村庄等形成的区域;具体地,根据救援位置对应的经纬度信息,判断该经纬度是否属于某个地理标记区域,从而确定救援位置所属的地理标记区域。

继续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二单元123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对应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具体地,根据第二一单元122确定的地理标记区域信息,匹配、查找出该区域内的救援者,例如,当前位置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或者曾经注册在所述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或者登记的该地理标记区域的医疗点救援者、紧急救援小队的救援者等,作为目标救援者,从而能够确定出可能熟悉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具体环境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提高了救援的效率。

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二二单元123:

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注册在所述地理标记区域或当前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二单元123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注册在所述地理标记区域或当前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其中的注册在所述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为注册成为救援者时提供的地址信息,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将所述注册信息进行保存,并在需要时进行查找、匹配,从而确定出救援者对应的注册位置的救援者;其中的当前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为救援者的当前经纬度位置,位于对应的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具体地,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可以通过查找、匹配等方式确定出对应的注册在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内的救援者,便为目标救援者;还可以采集当前救援者的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位于对应地理标记区域内的救援者为目标救援者。

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二单元123:

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对应的救援点为第一目标救援者;

其中,所述第三装置13:

向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

该实施例主要针对,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预先存储有地理标记区域对应的救援点相关信息,在地理标记区域内出现需要救援的状况时,查找、匹配出该地理标记区域对应的救援点,并向所述救援点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二单元123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对应的救援点为第一目标救援者;其中的救援点可以包括地理标记区域中的医疗点、紧急救援队、救援办公室、安全委员会等等,所述救援点的位置、对应救援者等信息需要预先存储在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中,在需要的时候,所述设备直接根据地理标记区域信息,查找、匹配出对应的救援点对应的救援者,并作为第一目标救援者。

继续在该实施例中,第三装置13向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其中的救援需求信息中需要包括救援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患者症状、救援类型等信息,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可包括救援点注册的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向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的方式可以基于与所述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将包括救援现场相关信息的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所述对应的用户设备,并在所述用户设备上展示给目标救援者,以便目标救援者了解救援现场情况,快速到达救援现场,具体地,可以基于地图模块展示救援现场的位置信息。

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二二单元123还:

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当前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内的其他救援者为第二目标救援者;

其中,所述第三装置13:

向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及所述第二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

该实施例主要针对,在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确定了第一目标救援者后,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当前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内的其他救援者为第二目标救援者,将救援需求信息同时推送给上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及第二目标救援者,从而增加了救援的力度,提高救援成功率及效率。例如,在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接收到来自XX小学的救援需求信息时,确定所述XX小学的医务室(即救援点),并推送至医务室的医疗人员(即第一目标救援者),同时还需要确定出当前位于XX小学的救援者,并将该小学的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这些救援者(即第二目标救援者)。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二单元123根据所述地理标记区域信息,确定当前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内的其他救援者为第二目标救援者;其中的当前位于所述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为救援者的当前经纬度位置,位于对应的地理标记区域的救援者。具体地,用于处理救援需求信息的设备可以通过采集救援者当前的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位于对应地理标记区域内的救援者为第二目标救援者。

继续在该实施例中,第三装置13向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及所述第二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其中的救援需求信息中需要包括救援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患者症状、救援类型等信息,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可包括救援点注册的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可包括救援者的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向所述第一目标救援者及第二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的方式可以基于与所述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将包括救援现场相关信息的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所述对应的用户设备,并在所述用户设备上展示给目标救援者,以便目标救援者了解救援现场情况,快速到达救援现场,具体地,可以基于地图模块展示救援现场的位置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检测到满足救援被救援者触发条件的救援需求信息时,例如,接收到被救援者通过终端发出的救援请求、接收到被救援者以外的人发出的针对所述被救援者的救援请求、检测到有人发生需要救援的信号信息等,根据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目标救援者,例如,可以根据救援者的可到达时间是否满足预设值,和/或根据救援者位置是否在救援现场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确定目标救援者,从而在时间、空间上进行目标救援者的确定,并向所述目标救援者对应的用户设备推送所述救援需求信息,例如,推送至目标救援者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屏幕、扬声器等装置展示给目标救援者。从而在紧急情况需要救援的情况下,可以将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最可能获得有效救援的救援者,节约通信资源,提高救援效率,使得紧急救援情况得到及时的救助。

而且,本申请还可以根据救援位置的位置属性信息,确定对应的上述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例如,通过救援现场位置的人口密度大小、POI数量信息等,从而根据救援现场的繁华、热闹程度,确定在时间、距离上的救援者推送范围,从而将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最可能获得有效救援的救援者,节约通信资源,提高救援效率,使得紧急救援情况得到及时的救助。

此外,本申请还可以根据救援现场的位置信息判断该位置所对应的地理标记信息,例如,位育中学、上海中心等,将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该地理标记区域内的救援者,即目标救援者;并且,还可以优选推送至该地理标记区域注册的救援点,例如,学校的医务室、写字楼的紧急救援办公室等,从而将救援需求信息推送至最可能获得有效救援的救援者,节约通信资源,提高救援效率,使得紧急救援情况得到及时的救助。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