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71954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实践中,医疗影像在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医学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优秀的医学专家多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医疗水平存在显著地域性差异,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条件较差,这就凸显出远程会诊,特别是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重要性。

远程医疗影像会诊即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患者的医疗影像资料进行远程传递、由影像专家或医生进行解读或会诊。在现有技术中远程医疗影像会诊主要通过实时远程影像会诊的方式实现,即在初诊医院和会诊医院搭建视频会议系统,通过专用网络进行连接,会诊医院通过远程连接方式或者视频会议方式查看初诊医院内部所存放的患者影像文件,并实时指导初诊医院医生进行影像文件的查找、分析、定位等操作,根据所看到的医疗影像信息远程给出诊断意见。

但是,现有技术的实时远程影像会诊的方式存在需要在初诊医院和会诊医院均部署一套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成本高,一般初诊医院的信息化程度和技术有限,实施难度大;会诊时需要事先预约双方医生时间,且会诊过程的主要操作(比如:查看影像文件)需要初诊医院医生和会诊医院医生配合完成,协调难度大;无法脱离医院环境,难以充分利用医生的业余时间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远程医疗影像会诊实施难度大、时间协调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上传的咨询单;

获取医疗影像文件;

解析所述医疗影像文件,获得所述医疗影像文件的基本信息以及所述医疗影像文件中包括的原始影像图像文件;

对所述原始影像图像文件进行压缩,将压缩后的影像图像文件以及所述医疗影像文件的基本信息作为影像数据;

将所述影像数据与所述咨询单进行匹配关联;

将所述咨询单以及与所述咨询单匹配的所述影像数据发送给第二终端。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指定影像图像文件的查看请求,将所述查看请求对应的原始影像图像文件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原始影像图像文件按照多级存储目录进行归档存储。

相应的,所述将所述影像数据与所述咨询单进行匹配关联,包括:

获取所述咨询单中记录的患者姓名、患者年龄、就诊医院、影像编号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一组数据;

获取所述影像数据所对应的患者姓名、患者年龄、就诊医院、影像编号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二组数据;

如果所述第一组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数据中存在就诊医院相同且影像编号相同的情况,则将所述第一组数据对应的咨询单与所述第二组数据对应的影像数据进行匹配关联;

如果所述第一组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数据中不存在就诊医院相同且影像编号相同的情况,则将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数据中的患者姓名转换为患者姓名拼音;

如果所述第一组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数据中存在就诊医院相同、患者姓名拼音相同且患者年龄相差绝对值不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则将所述第一组数据对应的咨询单与所述第二组数据对应的影像数据进行匹配关联;

如果所述第一组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数据中不存在就诊医院相同、患者姓名拼音相同且患者年龄相差绝对值不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则提示关联失败。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咨询单的回复信息,并将所述回复进行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一种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上传的咨询单;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医疗影像文件;

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医疗影像文件,获得所述医疗影像文件的基本信息以及所述医疗影像文件中包括的原始影像图像文件;

压缩单元,用于对所述原始影像图像文件进行压缩,将压缩后的影像图像文件以及所述医疗影像文件的基本信息作为影像数据;

关联单元,用于将所述影像数据与所述咨询单进行匹配关联;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咨询单以及与所述咨询单匹配的所述影像数据发送给第二终端。

相应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指定影像图像文件的查看请求;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查看请求对应的原始影像图像文件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相应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归档单元,用于对所述原始影像图像文件按照多级存储目录进行归档存储。

相应的,所述关联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咨询单中记录的患者姓名、患者年龄、就诊医院、影像编号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一组数据;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影像数据所对应的患者姓名、患者年龄、就诊医院、影像编号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二组数据;

第一关联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组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数据中存在就诊医院相同且影像编号相同的情况,则将所述第一组数据对应的咨询单与所述第二组数据对应的影像数据进行匹配关联;

转换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组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数据中不存在就诊医院相同且影像编号相同的情况,则将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数据中的患者姓名转换为患者姓名拼音;

第二关联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组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数据中存在就诊医院相同、患者姓名拼音相同且患者年龄相差绝对值不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则将所述第一组数据对应的咨询单与所述第二组数据对应的影像数据进行匹配关联;

提示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组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数据中不存在就诊医院相同、患者姓名拼音相同且患者年龄相差绝对值不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则提示关联失败。

相应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咨询单的回复信息;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回复进行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医疗影像文件以及使用第一终端的提单医生上传的医疗影像会诊咨询单,将医疗影像文件中的原始影像图像文件进行压缩以适合在移动终端显示病理,并将咨询单与包括压缩后影像图像文件的影像数据相关联发送给第二终端,以使使用第二终端的会诊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咨询单内容以及对应的影像数据,并针对该咨询单内容进行回复,完成远程医疗影像会诊工作,使远程医疗影像会诊实施难度降低、无需协调双方医生的时间,会诊效率提高;另外,仅将压缩后的影像图像文件发送到第二终端进行图像预览,在需要查看特定影像图像时再将原始影像图像文件发送到第二终端,节约通信流量占用、提高通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出现的专业术语进行说明。

会诊是指多个医生共同诊断疑难病症,可以是同医院同科室多个医生,也可以是同医院不同科室、或不同医院的多个医生。

移动终端是一种尺寸便于携带的智能计算设备,一般包括可触控的显示屏幕、触控或物理的输入设备、内置或可拆卸的电源装置、支持无线网络的连接能力,例如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等。

初诊医院是指患者初次就诊的医院,也用来指存储有患者所拍摄医疗影像文件的医院;会诊医院是指患者需要进行医疗影像会诊的医院;提单医生是指帮助患者通过移动终端提交会诊咨询单的医生,该医生可以是患者的主治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接单医生是指通过移动终端收到会诊咨询请求的医生,该医生一般是会诊医院年资较高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

CT(Computer X-ray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进行扫描。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核磁共振成像),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是医学图像和相关信息的国际标准(ISO 12052),定义了质量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可用于数据交换的医学图像格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方法及装置,是针对现有技术中远程医疗影像会诊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基于当前移动互联网的通信环境下,在移动智能设备上进行远程医疗影像会诊,使影像科医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地进行医疗影像会诊,为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诊意见。

本发明的基本思路在于提单医生利用移动终端提交影像会诊咨询单以后,可自行或委托医院影像科,将准备好的患者医疗影像文件,一般采用的是DICOM格式,整理后上传到服务器,由服务器对医疗影像文件进行识别和预处理,生成适合在移动终端进行显示的图片文件结构,并将相关医疗影像文件与提单医生提交的影像会诊咨询单进行关联发送给接单医生使用的移动终端;接单医生在接收到该会诊咨询单后,可在移动终端查看会诊咨询单详情,对影像数据进行查看、缩放、移动、标记等操作,并反馈会诊意见。

基于上述思想,参见图1所示,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将从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装置角度进行描述,该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装置具体可以集成服务器中,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第一终端上传的咨询单。

第一终端可以为提单医生所使用的移动终端,提单医生通过第一终端向服务器提交远程医疗影像会诊咨询单,在咨询单中可以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影像编号等信息,患者的基本信息例如患者姓名、患者性别、患者年龄、就诊医院等。提单医生可以在第一终端中手动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也可以通过第一终端与就诊医院现有系统对接自动获得患者的基本信息。在提单医生递交咨询单后,服务器可以接收第一终端上传的咨询单。

步骤102:获取医疗影像文件。

提单医生可以自行将医疗影像文件上传至服务器,也可以委托影像科对医疗影像文件进行上传,在上传的过程中可以填写医疗影像文件的基本信息,例如影像编号、拍摄时间、部位等。服务器获取的医疗影像文件可以为DICOM格式,DICOM格式作为医学影像和相关信息的国际标准,除了包括原始影像图像文件外,还包含了医疗影像文件的基本信息例如医疗影像文件的类型信息、拍摄时的机器信息等。目前常见的原始影像图像文件包括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RayCT或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等。另外医疗影像文件也可以为JPG格式。

步骤103:解析医疗影像文件,获得医疗影像文件的基本信息以及医疗影像文件中包括的原始影像图像文件。

服务器检测到医疗影像文件上传到指定的目录后,自动进行识别并调用对应的解析程序对医疗影像文件进解析,从医疗影像文件中拆分出医疗影像文件的基本信息以及原始影像图像文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对原始影像图像文件按照多级存储目录进行归档存储。

一次医疗影像检查可以会产生大量原始影像图像文件,例如一次检查(study)可能拍摄多个序列,每个序列又包括多张原始影像图像文件,则需要对原始影像图像文件进行归档,以方便后续与咨询单关联以及快速查看。可以按照就诊医院、患者姓名、操作时间、影像编号等方式形成多级存储目录来归档原始影像图像文件,其中影像编号又可以细分为study标识、序列号、原始影像图像文件的拍摄流水号等,采用的多级存储目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定。

步骤104:对原始影像图像文件进行压缩,将压缩后的影像图像文件以及医疗影像文件的基本信息作为影像数据。

对各个原始影像图像文件进行压缩,以使发送给第二终端的影像数据传输更快捷、减少网络流量的占用,且压缩后的影像图像文件适合在移动设备上进行预览。

步骤105:将影像数据与咨询单进行匹配关联。

服务器实时或周期性监测已提交的咨询单和处理后的影像图像文件(即影像数据),根据设定的规则将两者进行匹配关联。服务器上的咨询单关联程序至少支持两种方式触发自动关联:(a):实时,当咨询单提交后,咨询单后台服务通过通知消息或调用接口的方式主动通知咨询单关联程序,触发自动关联;(b)定时,咨询单关联程序周期性的检查是否有咨询单需要关联,如有则触发自动关联。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影像数据与咨询单进行匹配关联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

获取咨询单中记录的患者姓名、患者年龄、就诊医院、影像编号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一组数据;

获取影像数据所对应的患者姓名、患者年龄、就诊医院、影像编号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二组数据;

如果第一组数据与第二组数据中存在就诊医院相同且影像编号相同的情况,则将第一组数据对应的咨询单与第二组数据对应的影像数据进行匹配关联;

如果第一组数据与第二组数据中不存在就诊医院相同且影像编号相同的情况,则将第一数据与第二组数据中的患者姓名转换为患者姓名拼音;

如果第一组数据与第二组数据中存在就诊医院相同、患者姓名拼音相同且患者年龄相差绝对值不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则将第一组数据对应的咨询单与第二组数据对应的影像数据进行匹配关联;

如果第一组数据与第二组数据中不存在就诊医院相同、患者姓名拼音相同且患者年龄相差绝对值不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则提示关联失败。

在实际应用中,咨询单关联程序可以从数据库的咨询单表中读取所有未关联影像数据的咨询单,获取咨询单中的患者姓名、患者年龄、就诊医院、影像编号等数据,从影像数据表中读取所有未关联的影像数据,从影像数据中获取患者姓名、患者年龄、就诊医院、影像编号等数据。如果上述两组数据中存在相同就诊医院且相同影像编号的数据,则自动关联成功,否则,将两组数据中的患者姓名均转换为拼音,并对转换后的患者姓名拼音全部大写、去掉所有空格,继续判断两组数据中是否存在相同医院、相同患者姓名拼音且年龄相差绝对值不超过预设阈值(例如3岁)的数据,如果存在,则自动关联成功,否则关联失败。

步骤106:将咨询单以及与咨询单匹配的影像数据发送给第二终端。

关联成功后的咨询单在满足一定规则(例如延时20分钟等)的情况下,可以将咨询单以及与咨询单匹配的影像数据发送给第二终端,并可以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通知接单医师。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远程病理会诊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指定影像图像文件的查看请求,将查看请求对应的原始影像图像文件发送给第二终端。

在实际应用中,患者的医疗影像文件具有数量多、总体容量大的特点,医生在查看患者影像图像文件的时候,多数会采用通览患者的影像图像文件,再针对部分重点影像图像文件进行仔细查看,确定病情。如果按现有技术的方式,将所有影像图像文件缓存到本地,在移动网络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为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障在移动网络环境下能满足会诊医生的实际看片操作,同时避免长时间等待带来的体验问题,在不损失图像清晰度的前提下,压缩图像容量,先将压缩后的影像图像文件发送给第二终端,会诊医生在移动网络下基本无需等待下载,即可流畅查看影像图像文件,在需要针对部分内容仔细查看时,可以手动加载原始影像图像文件,并可以提供灰度调节、多窗口对比等功能,方便会诊医生分析并给出意见。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远程病理会诊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第二终端对咨询单的回复信息,并将回复进行发送给第一终端。

接单医生可以查看已经关联好的咨询单,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咨询单进行回复或拒绝,或要求提单医生补充更多资料。

为便于理解,参见图2所示,再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进行说明。

在初诊医院,提单医生使用第一终端向服务器提交咨询单,如果医生可以自行上传医疗影像文件,则将医疗影像文件上传至服务器,如果医生无法自行上传医疗影像文件,则可以通知影像科对医疗影像文件进行上传;服务器对医疗影像文件进行解析,获得医疗影像文件的基本信息以及医疗影像文件中包括的原始影像图像文件;对原始影像图像文件按照多级存储目录进行归档存储;以及对原始影像图像文件进行压缩,将压缩后的影像图像文件以及医疗影像文件的基本信息作为影像数据;最后服务器将影像数据与咨询单进行匹配关联,将咨询单以及与咨询单匹配的影像数据发送给第二终端;在会诊医院的会诊医生通过第二终端查看咨询单以及关联的影像数据,并可以向服务器请求查看指定的原始影像图像文件,并对咨询单回复咨询意见。

这样,本实施例通过获取医疗影像文件以及使用第一终端的提单医生上传的医疗影像会诊咨询单,将医疗影像文件中的原始影像图像文件进行压缩以适合在移动终端显示病理,并将咨询单与包括压缩后影像图像文件的影像数据相关联发送给第二终端,以使使用第二终端的会诊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咨询单内容以及对应的影像数据,并针对该咨询单内容进行回复,完成远程医疗影像会诊工作,使远程医疗影像会诊实施难度降低、无需协调双方医生的时间,会诊效率提高;另外,仅将压缩后的影像图像文件发送到第二终端进行图像预览,在需要查看特定影像图像时再将原始影像图像文件发送到第二终端,节约通信流量占用、提高通信效率。

参见图3所示,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装置实施例,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3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上传的咨询单。

获取单元302,用于获取医疗影像文件。

解析单元303,用于解析医疗影像文件,获得医疗影像文件的基本信息以及医疗影像文件中包括的原始影像图像文件。

压缩单元304,用于对原始影像图像文件进行压缩,将压缩后的影像图像文件以及医疗影像文件的基本信息作为影像数据。

关联单元305,用于将影像数据与咨询单进行匹配关联。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关联单元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咨询单中记录的患者姓名、患者年龄、就诊医院、影像编号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一组数据;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影像数据所对应的患者姓名、患者年龄、就诊医院、影像编号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二组数据;

第一关联子单元,用于如果第一组数据与第二组数据中存在就诊医院相同且影像编号相同的情况,则将第一组数据对应的咨询单与第二组数据对应的影像数据进行匹配关联;

转换子单元,用于如果第一组数据与第二组数据中不存在就诊医院相同且影像编号相同的情况,则将第一数据与第二组数据中的患者姓名转换为患者姓名拼音;

第二关联子单元,用于如果第一组数据与第二组数据中存在就诊医院相同、患者姓名拼音相同且患者年龄相差绝对值不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则将第一组数据对应的咨询单与第二组数据对应的影像数据进行匹配关联;

提示子单元,用于如果第一组数据与第二组数据中不存在就诊医院相同、患者姓名拼音相同且患者年龄相差绝对值不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则提示关联失败。

第一发送单元306,用于将咨询单以及与咨询单匹配的影像数据发送给第二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指定影像图像文件的查看请求;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查看请求对应的原始影像图像文件发送给第二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装置还可以包括:

归档单元,用于对原始影像图像文件按照多级存储目录进行归档存储。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对咨询单的回复信息;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将回复进行发送给第一终端。

这样,本实施例通过获取医疗影像文件以及使用第一终端的提单医生上传的医疗影像会诊咨询单,将医疗影像文件中的原始影像图像文件进行压缩以适合在移动终端显示病理,并将咨询单与包括压缩后影像图像文件的影像数据相关联发送给第二终端,以使使用第二终端的会诊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咨询单内容以及对应的影像数据,并针对该咨询单内容进行回复,完成远程医疗影像会诊工作,使远程医疗影像会诊实施难度降低、无需协调双方医生的时间,会诊效率提高;另外,仅将压缩后的影像图像文件发送到第二终端进行图像预览,在需要查看特定影像图像时再将原始影像图像文件发送到第二终端,节约通信流量占用、提高通信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或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