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服务的医疗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5318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基于云服务的医疗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网络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云服务的医疗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老龄化社会逐渐加深,传统医疗模式已难以支撑,资源分布不均更无法满足社会就医需要,看病难、贵现象更加突出.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家新医改大力支持背景下把传统医疗设备小型多维可穿戴化、微创及无创化、通过改进和提高现有设备测量参数不足以实现远程传输和医患之间面对面会诊与交流、云数据库信息共享显得尤为重要。而现有的医疗仪器,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对身体的多功能监测,同时无法实现远程医疗指导,为人们的就医带来了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云服务的医疗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医疗仪器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对身体的多功能监测,同时无法实现远程医疗指导等缺点,提供基于云服务的医疗管理系统,其能够对人体进行多功能不间断监控,并通过互联网技术与远程医生实现远程医疗指导。

为到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云服务的医疗管理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物联网技术把这些信息传递到相关APP或手机再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后台云服务器并建立健康档案信息共享为专家医生诊断提供帮助,实现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此远程医疗方法将在临床会诊、检查诊断、监护指导、医学研究、医学交流、与手术观摩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特别是该系统便携、多功能、成本低、可应用于家庭。通过与医生APP结合可实现远程家庭医生功能,能打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甲医院会诊与转诊服务并实现家庭医学教育和远程异地探视陪护。

手机APP用全科医生首诊负责制并配多学科专家会诊、转诊服务支持,同时一个专家支持多个首诊全科医生,使成千上万家庭通过该平台获得远程视频诊疗成为可能。而且该平台可实现自助式建立病历档案,把过去检查报告拍照即可实现自动归档,每一终端和医生都实现IP地址账号管理,很好解决病历共享的问题。

当然,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云服务的医疗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监测终端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解释。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云服务的医疗管理系统,其包括便携式监测终端1、普通用户端2、云服务器3以及医生用户端4,所述便携式监测终端1与所述普通用户端2之间通过网络通讯连接,普通用户端2和医生用户端4分别与云服务器3通讯连接。其中,所述便携式监测终端、普通用户端、云服务器以及医生用户端在虚拟桌面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功能模块,包含统一管理并使用模块对应功能的功能入口。在实际应用中,设置的对应的功能模块可以为:监测数据显示模块、普通用户数据管理模块、服务器状态监视模块以及医生管理入口模块。

所述便携式监测终端1对人体多种健康数据进行监控并采集,通过与所述普通用户端2的通讯将采集的数据传送至云服务器3。

所述云服务器3包括控制模块31、存储模块32以及通讯模块33,所述控制模块31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单元311以及数据平台管理单元312,所述健康档案管理单元311用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归档以方便医生查看,所述数据平台管理单元312用于通过分析患者的健康指标对用户的慢性病进行监控;数据平台管理单元312包括动态心电分析、动态血压分析、辅助睡眠分析以及心理压力分析。可以进行动态心电分析、动态血压分析、辅助睡眠分析以及心理压力分析。

所述医生用户端4与所述云服务器3通讯,以解决患者的医疗问题,并通过所述云服务器3与所述普通用户端2实时通讯,实现远程医疗指导。通过视频能够实现远程视频一对一指导。

如图2及图3所示,便携式监测终端1包括壳体10,壳体10的外部设置有显示器11、操作按键12以及数据端口。

具体的,所述壳体10内部设置有控制模块31、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1通讯的存储模块32、4G远程联网模块33及蓝牙模块34,所述存储模块32用于存储采集的数据,4G远程联网模块33及蓝牙模块34用于与普通用户端2或音视频采集器通讯,通过普通用户端2或音视频采集器将采集的数据传送至云服务器3。

具体的,所述普通用户端2以及医生用户端4为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

具体的,所述壳体10的外部设置有信息采集端口,所述信息采集端口包括心电数据采集端口、血压采集端口、血糖采集端口、血氧数据采集端口以及体温数据采集端口。用于采集心率、血糖、血压、睡眠质量及其他人体健康参数。

具体的,所述普通用户端2与所述云服务器3之间通过无线网络通讯连接。

具体的,所述壳体10内部设置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3500mah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具体的,所述壳体10的外部设置有可分离的摄像头。

具体的,便携式监测装置1能够实现全方位心电(12导/5导)采集,利用蓝牙臂式袖带实现血压监测,增加3维体动计步和能量消耗计算功能,呼吸、血氧、脉搏、体温等参数,彩色/单色3.2英寸显示与存储的无线多参数随身监护仪,采用超低功耗微型智能化设计方案,内置锂聚合物锂电池,手机大小可随身携带。其中心电参数:体表法,采样率200、1-150Hz征服db、高抗干扰50Hz滤波,幅频特性:1-25Hz时间常数大于0.3秒;输入阻抗:大于10兆欧;共模抑制比:大于80db;心率:0-250次/分,误差1次;呼吸:0-60次/分,误差2次;采样率16次/分;血压:示波法0-300mmhg,误差1mmhg;脉率:0-250次/分,误差2次;血氧:30%-100%,误差2%;体温:25℃-42℃,误差1℃。

本系统应用已经远远超出院内诊疗模式,通过视频可以清晰看到患者的动态信息,便携式监测装置对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的监测与分析人群迅速普及到普通住院人群,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人群延伸到家庭等。可见,利用物联网技术把这些信息传递到相关APP或手机再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后台云服务器并建立健康档案信息共享为专家医生诊断提供帮助,实现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此远程医疗方法将在临床会诊、检查诊断、监护指导、医学研究、医学交流、与手术观摩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特别是该系统便携、多功能、成本低、可应用于家庭。通过与医生APP结合可实现远程家庭医生功能,能打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甲医院会诊与转诊服务并实现家庭医学教育和远程异地探视陪护。手机APP用全科医生首诊负责制并配多学科专家会诊、转诊服务支持,同时一个专家支持多个首诊全科医生,使成千上万家庭通过该平台获得远程视频诊疗成为可能。而且该平台可实现自助式建立病历档案,把过去检查报告拍照即可实现自动归档,每一终端和医生都实现IP地址账号管理,很好解决病历共享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这里所称得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