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18641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智能终端的智能触控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终端设备趋势都是屏幕越做越大,手机边框越做越窄,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屏幕过大及边框过窄很容易造成误触,目前方案都是单一通过触摸屏识别及软件优化的方式解决,虽然有改善,但并不能完全杜绝误触的问题。

例如,申请号为201310669583.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悬浮触控的点击对象放大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得用户在屏幕上悬浮触控的感应点;判断所述感应点是否满足预设触控条件;若满足,则确定以所述感应点为中心的点击区域;在所述屏幕显示的界面中提取与所述点击区域存在交集的点击对象;放大所述点击对象。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增加以感应点为中心的点击区域,并对与该点击区域存在交集的所有点击对象进行放大,使得用户可以方便的选择感应点附近的点击对象,从而使得用户对界面的悬浮触控更具操作性,尤其在点击对象小而密集的界面,大大降低了点击对象较小时用户难以选中的问题,从而大大减少了用户的误操作。

上述专利本质上还是通过软件将需要点击处放大而防止误操作,无法从根本上防止误操作的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解决智能终端设备屏幕误触的问题。

目前智能设备都搭载的是电容显示触摸屏,本发明在屏幕与显示层/手机背部/手机边框之间(本发明中/表示和/或的关系),增加一层透明的单元,即3D悬浮触控单元,该单元可以向外发射一定距离光波/其他形式的无线波/超声波等。波长范围不属于显示屏显示光范围及自然光范围。同时该单元可以接收该波长的光波/其他形式的无线波/超声波等。然后根据发射和接收时差来判断物体距离屏幕的距离。这样可以实现3D悬浮触控。之后通过触摸屏及3D悬浮触控及软件逻辑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防误触。

具体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方法,用于智能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所述智能终端开机激活后,通过3D悬浮触控单元检测屏幕正上方一定距离内的用户手势操作,并模拟建立所述手势操作的模型;

步骤二,选取所述模型的部分区域作为操作的有效区域,其他区域视为无效区;

步骤三,在所述屏幕接收到触摸信号后,将屏幕位置与上述有效区域进行位置匹配,如果位置匹配成功,则该次触摸有效,否则视为无效。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方法,所述3D悬浮触控单元设置在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与显示层/背部/边框之间。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方法,所述3D悬浮触控单元可以向外和接收发射光波/无线波/超声波,所述波的波长范围不在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显示光范围及自然光范围内。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方法,所述智能终端待机时,所述3D悬浮触控单元不启动;所述智能终端亮屏激活后,所述3D悬浮触控单元激活并建立周围物体模型。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方法,所述3D悬浮触控单元在智能终端激活后也可以手动关闭。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方法,所述步骤一中,通过软件算法模拟建立所述手势操作的模型。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方法,所述步骤二中,所述部分区域为所述用户的手指上的一部分。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装置,用于智能终端,所述装置包括如下模块:

手势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智能终端开机激活后,通过3D悬浮触控单元检测屏幕正上方一定距离内的用户手势操作,并模拟建立所述手势操作的模型;

选择模块,用于选取所述模型的部分区域作为操作的有效区域,其他区域视为无效区;

位置匹配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屏幕接收到触摸信号后,将屏幕位置与上述有效区域进行位置匹配,如果位置匹配成功,则该次触摸有效,否则视为无效。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装置,所述智能终端待机时,所述装置不启动;所述智能终端亮屏激活后,所述装置激活并建立周围物体模型。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装置,所述手势模型建立模块中,通过软件算法模拟建立所述手势操作的模型;所述选择模块中,所述部分区域为所述用户的手指上的一部分。

本发明通过增加一套3D悬浮触控屏,再与触摸屏幕及软件算法配合可大幅度解决屏幕误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智能终端软件单独设置防误触模式,该模式开启后,通过3D触控屏才可工作,该模式关闭后3D触控屏硬件关闭,这样可以避免用户无需该功能时造成额外的用电。

手机待机后,该模式自动处于待机关闭状态,以达到省电目的。

当手机激活后,该模式自动重新唤醒。

首先通过3D触控屏检测屏幕正上方一定距离内的物体,并通过软件算法模拟建立屏幕正上方手势操作的模型;

建立完手势模型后选取手指上某部分作为操作的有效区域,其他区域视为无效区。

触摸屏接收到信号后,处理器将触摸屏位置与3D悬浮触控有效区域进行匹配,如果位置匹配成功,则该次触摸有效,否则视为无效。

举例来说,例如,如果食指的上端被认为是有效区域,那么当食指上端触摸屏幕时,进行上述位置匹配,如果匹配结果是屏幕和食指上端的距离近似为零,则认为匹配成功,上述触摸操作有效;反之,如果是一个无效区域如手掌的一部分误触摸到了屏幕,3D悬浮触控单元启动匹配判断后检测到是手掌和屏幕发生了触摸,则视为无效操作,发出控制指令,智能终端不做出任何反应。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防误触的装置100,用于智能终端,所述装置包括如下模块:

手势模型建立模块201,用于在所述智能终端开机激活后,通过3D悬浮触控单元检测屏幕正上方一定距离内的用户手势操作,并模拟建立所述手势操作的模型;

选择模块202,用于选取所述模型的部分区域作为操作的有效区域,其他区域视为无效区;

位置匹配判断模块203,用于在所述屏幕接收到触摸信号后,将屏幕位置与上述有效区域进行位置匹配,如果位置匹配成功,则该次触摸有效,否则视为无效。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