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外壳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697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外壳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外壳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尤其是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日渐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随着全球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移动终端的售后和返工数量变得很庞大。现如今,在移动终端上面的螺栓也是越来越多,普通的一个5寸智能手机的螺栓基本都在十几个以上,且由于对移动终端的尺寸、重量要求越来越高,螺栓也就越来越小。这给售后和返工的过程带来了极大的难题。现有技术中,配置螺栓需要人工使用螺栓刀一个个进行配置,这样的配置方式费时费力,使得移动终端的售后和返工工作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手机外壳的安装及拆卸方式费时费力,使得移动终端的售后和返工工作效率极低缺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外壳及移动终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移动终端的外壳,所述外壳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面设有内螺纹,其特点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

所述螺栓包括杆部,且所述杆部用于在自然状态和变形状态之间进行变换;

当所述杆部处于变形状态时,所述杆部的侧壁面具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所述杆部用于螺纹连接于所述通孔中;

当所述杆部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外螺纹消失。

本方案中,移动终端的外壳中使用的螺栓均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该螺栓可在自然状态和变形状态之间进行变换。安装手机壳时,将螺栓进行加热,螺杆上的螺纹消失,将螺杆设于手机壳的通孔中,螺栓冷却后,螺杆上出现螺纹,从而实现螺栓与外壳螺纹连接。拆卸手机壳时,同样将螺栓进行加热,螺杆上的螺纹消失,此时只需稍稍用力即可使螺栓与手机壳分离,实现手机壳拆卸。因此,在安装、拆卸本实用新型的外壳时无需使用螺栓刀,且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较佳地,当所述杆部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杆部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内径。杆部的直径小于通孔的内径,也即杆部的侧壁面与通孔的内壁面不接触,这样无论是将螺栓设于通孔中还是将螺栓与外壳分离时,杆部与通孔之间没有产生摩擦力,因此对螺栓与外壳进行安装或拆卸都比较轻松、方便,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壳安装、售后和返工的效率。

较佳地,所述螺栓还包括头部,所述头部位于所述通孔上方,且所述头部用于覆盖所述通孔。

较佳地,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通孔包括设于所述上壳中的第一通孔和设于所述下壳中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杆部用于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

较佳地,所述外壳还包括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用于连接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

较佳地,所述卡扣机构包括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的一端与所述上壳连接;

所述下壳设有限位部,所述卡合部的另一端设有卡勾,所述卡勾卡设于所述限位部内。

较佳地,所述限位部为限位凹槽。

较佳地,所述下壳的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当所述弹簧从压缩状态恢复至自然状态时,所述弹簧用于使所述卡勾从所述限位部中弹出。

较佳地,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凹槽,且所述凹槽相对于所述通孔的中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移动终端,其特点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的外壳中使用的螺栓均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该螺栓可在自然状态和变形状态之间进行变换。安装手机壳时,将螺栓进行加热,螺杆上的螺纹消失,将螺杆设于手机壳的通孔中,螺栓冷却后,螺杆上出现螺纹,从而实现螺栓与外壳螺纹连接。拆卸手机壳时,同样将螺栓进行加热,螺杆上的螺纹消失,此时只需稍稍用力即可使螺栓与手机壳分离,实现手机壳拆卸。因此,在安装、拆卸本实用新型的外壳时无需使用螺栓刀,且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移动终端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当杆部处于变形状态时图1中的外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当杆部处于自然状态时图1中的外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移动终端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当杆部处于变形状态时图4中的外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当杆部处于自然状态时图4中的外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当杆部处于变形状态时的移动终端的外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当杆部处于自然状态时的移动终端的外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示出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外壳,该外壳1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面设有内螺纹,外壳1还包括螺栓2,螺栓2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螺栓2包括杆部21,且杆部21用于在自然状态和变形状态之间进行变换;如图2所示,当杆部21处于变形状态时,杆部21的侧壁面具有外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杆部用于螺纹连接于通孔中;如图3所示,当杆部21处于自然状态时,外螺纹消失。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外壳中使用的螺栓均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该螺栓可在自然状态和变形状态之间进行变换,也即螺栓的杆部可在有螺纹和无螺纹之间进行切换。因此,本实施例的外壳在安装和拆卸时,无需使用螺栓刀,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如图4-6所示,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外壳1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通孔包括设于上壳11中的第一通孔和设于下壳12中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则杆部21螺纹连接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

本实施例中,螺栓2还包括头部22,头部22位于通孔上方且覆盖通孔。当需要拆卸外壳时在头部22施加一个向上的外力,就可使螺栓2与外壳1分离。本实施例的螺栓,当杆部处于自然状态时,如图6所示,杆部的直径d小于通孔的内径D,也即杆部的侧壁面与通孔的内壁面不接触,这样无论是将螺栓设于通孔中还是将螺栓与外壳分离时,杆部与通孔之间没有产生摩擦力,因此对螺栓与外壳进行安装或拆卸都比较轻松、方便,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壳安装、售后和返工的效率。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如图7-8所示,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中,外壳还包括卡扣机构,上壳11和下壳12通过卡扣机构连接,也即先通过卡扣机构将上壳和下壳预固定,这样便于将螺栓设于通孔中。具体的,卡扣机构包括卡合部111,卡合部111的一端与上壳11连接;下壳12设有限 位部121,卡合部111的另一端设有卡勾,卡勾卡设于限位部121内。其中,限位部可以为限位凹槽。

本实施例中,下壳12的上端面设有凹槽122,凹槽122内设有弹簧3,弹簧3处于压缩状态;当弹簧从压缩状态恢复至自然状态时,如图8所示,弹簧3可使卡勾从限位部121中弹出。也即,当螺栓和上壳、下壳分离后,限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的外力被撤除,弹簧恢复自然状态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可使卡勾从限位部中弹出,从而上壳、下壳自动分离,省去了人工拆卸上、下壳的步骤,最终使得整个拆卸外壳的工序变得简单轻松,只需要一步到位就可以使得整个外壳上面的螺栓全部拆完,极大程度地节省了人力和经济的可观性。为了使得弹簧施加于上壳和下壳的弹力达到平衡,在每个第二通孔的两侧均设有凹槽,凹槽中均设有一个弹簧,且凹槽相对于通孔的中心对称设置,这样避免了有一部分卡扣未从限位部中弹出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中的移动终端的外壳。其中移动终端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等终端设备。以移动终端为手机为例,该手机的外壳使用的螺栓均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该螺栓可在自然状态和变形状态之间进行变换,也即螺栓的杆部可在有螺纹和无螺纹之间进行切换。因此,本实施例的外壳在安装时,无需使用螺栓刀,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样,整个拆卸外壳的工序也变得简单轻松,只需要给螺栓进行加热,从而一步到位就可以使得整个外壳上面的螺栓全部拆完,极大程度地节省了人力和经济的可观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