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及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9080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及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及电容式触摸传感器。



背景技术:

电容触摸屏包括传统的独立电容触摸屏和整合型电容触摸屏,整合型电容触摸屏将触摸传感器加入显示模组,可以实现轻薄化,因此更加符合智能终端的发展趋势。

整合型电容触摸屏一般分为Oncell与Incell两种叠构。参见图1,目前Oncell叠构整合型电容触摸屏的触摸传感器大多采用电容式单层电极图案的方式来制作。第一方向电极为Y1,Y2,Y3,第二方向电极为X1,X2,X3,X4,X5,X6。第一方向电极可以是驱动电极,对应的第二方向电极为感应电极;反之,第一方向电极可以是感应电极,对应的第二方向电极为驱动电极。

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构成感应单元,感应单元需要通过走线引出到触摸屏的屏体边缘,以便与外部电路连接。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通常称为感应单元与出线端的距离。以图2左侧第一列为例,感应单元依次为:

Y1X1,Y1X2,Y2X2,Y2X1,Y3X1,Y3X2。

由于感应单元的走线较细,且走线的电阻率较高,因而距离出线端较远的感应单元的走线阻抗要比距离出线端较近的感应单元的走线阻抗要高出许多。触摸传感器的驱动信号传输到感应单元的出线端的过程中,由于走线阻 抗会有衰减,这样就导致了距离出线端较远的感应单元与距离出线端较近的感应单元对驱动信号的衰减程度不一样。特别是距离出线端较远的感应单元的衰减比较大,严重降低了整个触摸传感器的信噪比水平。

因此,如何提高电容触摸屏的信噪比,保证触摸能被有效正确的检测出来成为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及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其可提高电容触摸屏的信噪比,保证触摸能被有效正确的检测出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包括至少两个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包括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当第二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第二感应单元中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大于第一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第一感应单元中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包括:

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和/或,

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面积和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面积和。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包括:

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多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还包括:

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多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包括至少两个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包括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随着所述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所述感应单元中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逐渐增大包括:

所述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逐渐增大;和/或,

所述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面积和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逐渐增大包括:

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逐渐增多。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逐渐增大还包括:

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逐渐增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包括至少两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包括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当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中各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累加各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大于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中各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累加各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的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的和。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的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的和包括:

每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中各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 一致,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中每个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中每个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和/或,

每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中各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面积和一致,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中每个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面积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中每个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面积和。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的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的和包括:

每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中各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一致,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多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的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的和还包括:

每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中各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一致,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多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包括上述任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为Oncell叠构,或者独立电容式触摸屏叠构。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或者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与出线端的距离或者距离和大于第一感应单元或者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与出线端的距离或者距离和,第二感应单元或者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与出线端之间的走线长度或者走线长度和会大于第一感应单 元或者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的走线长度或者走线长度和。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或者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或者变化量和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或者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或者变化量和,从而抵消第二感应单元或者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的走线或者走线和大于第一感应单元或者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而造成的阻抗衰减,提升第二感应单元或者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的信噪比,保证触摸能被有效正确的检测出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Oncell叠构整合型电容触摸屏的电极图案的示意图;

图2是Oncell叠构整合型电容触摸屏的电极图案中感应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Oncell叠构整合型电容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应用Oncell叠构整合型电容触摸屏的感测图案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应用Oncell叠构整合型电容触摸屏的感测图案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或者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与出线端的距离或者距离和大于第一感应单元或者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与出线端的距离或者距离和,第二感应单元或者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与出线端之间的走线长度或者走线长度和会大于第一感应单元或者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的走线长度或者走线长度和。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或者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或者变化量和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或者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或者变化量和,从而抵消第二感应单元或者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的走线或者走线和大于第一感应单元或者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而造成的阻抗衰减,提升第二感应单元或者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的信噪比,保证触摸能被有效正确的检测出来。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技术方案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包括 至少两个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包括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

参见图3,当第二感应单元32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第二感应单元32中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大于第一感应单元31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第一感应单元31中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31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

由于第二感应单元32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第二感应单元32中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大于第一感应单元31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第一感应单元31中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第二感应单元32的走线长度大于第一感应单元31的走线长度,从而造成的第二感应单元32的走线阻抗衰减,降低了整个触摸传感器的信噪比水平。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31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从而抵消第二感应单元32的走线阻抗衰减,提升第二感应单元32的信噪比,保证触摸能被有效正确的检测出来。

参见图3,由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中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大于第一感应单元31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第一感应单元31中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的走线长度大于第一感应单元31的走线长度,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的走线数量也少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31的走线数量。因此,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走线位置附近存在剩余空间。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走线位置附近存在剩余空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31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令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31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走线位置附近存在剩余空间,本实 用新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面积和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31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面积和,令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31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走线位置附近存在剩余空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以及面积和也可同时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31的宽度和以及面积和,令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31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第二感应单元走线位置附近因走线数量减少而存在的剩余空间,通过增大所述第二感应单元32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和/或,面积和,将所述第二感应单元走线位置附近存在的剩余空间填充为第二感应单元,使之能够感应触摸,减少了感应盲区,提升了感应准确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更加有效的检测触摸,提高检测位置的准确度。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由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42的走线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41的走线长度,所以所述第二感应单元42的走线阻抗衰减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41的走线阻抗衰减。

交叉齿数是指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呈锯齿状交叉,单位面积锯齿的数量。本实施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42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多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41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从而令所述第二感应单元42的触摸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41的触摸变化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第二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抵消所述第二感应单元42的走线阻抗衰减,提高了第二感应单元的信噪比。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更加有效的检测触摸,提高检测位置的准确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为齿水平交叉,即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在水平方向上呈锯齿状交叉,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种方式。参见图5,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还可以为齿垂直交叉,即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在垂直方向上呈锯齿状交叉。参见图6,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还可以为其它交叉变形形式。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具体实现中,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72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和/或,面积和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71宽度和,和/或,面积和的同时,所述第二感应单元72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多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71,从而令所述第二感应单元72的触摸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71的触摸变化量。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第二感应单元72因走线数量减少,在走线位置附近存在的剩余空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大所述第二感应单元72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和/或,面积和,将所述第二感应单元走线位置附近存在的剩余空间填充为第二感应单元,使之能够感应触摸,减少了感应盲区,提升了感应准确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更加有效的检测触摸,提高检测位置的准确度。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增加第二感应单元72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抵消所述第二感应单元72的走线阻抗衰减,提高了第二感应单元72的信噪比。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更加有效的检测触摸,提高检测位置的准确度。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具体实现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包括至少两个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包括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

参见图8,随着所述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所述感应单元中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逐渐增大。

由于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所述感应单元中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逐渐增大,感应单元的走线长度逐渐增大,从而造成的感应单元的走线阻抗衰减逐渐增大,降低了整个触摸传感器的信噪比水平。

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逐渐增大,从而抵消感应单元逐渐增大的走线阻抗衰减,提升感应单元的信噪比,保证触摸能被有效正确的检测出来。

参见图8,随着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所述感应单元中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感应单元的走线长度逐渐增大,所述感应单元的走线数量也逐渐减少。因此,所述感应单元走线位置附近存在剩余空间逐渐增大。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应单元走线位置附近存在的剩余空间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逐渐增大,令所述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逐渐增大。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应单元走线位置附近存在的剩余空间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面积和逐渐增大,令所述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逐渐增大。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应单元走线位置附近存在的剩余空间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及面积和同时逐渐增大,令所述感应单元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随着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所述感应单元中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逐渐增大,感应单元走线位置附近走线逐渐减少,在走线位置附近存在的剩余空间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大所述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和/或,面积和,将所述感应单元走线位置附近存在的剩余空间填充为感应单元,使之能够感应触摸,减少了感应盲区,提升了感应准确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更加有效的检测触摸,提高检测位置的准确度。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现方式中,由于随着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所述感应单元中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感应单元的走线阻抗衰减逐渐增大。

交叉齿数是指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呈锯齿状交叉,单位面积锯齿的数量。参见图9,本实施例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逐渐增多,从而抵消所述感应单元走线逐渐增大的阻抗衰减,提高了感应单元的信噪比。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更加有效的检测触摸,提高检测位置的准确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为齿水平交叉,即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在水平方向上呈锯齿状交叉,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种方式。参见图5,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还可以为齿垂直交叉,即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在垂直方向上呈锯齿状交叉。参见图6,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还可以为其它交叉变形形式。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具体实现中,参见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在所述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和/或,所述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面积和逐渐增大的同时,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逐渐增多,从而令所述感应单元的触摸变化量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感应单元因走线数量减少,在走线位置附近逐渐增大的剩余空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大所述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和/或,面积和,将所述感应单元走线位置附近逐渐增大的剩余空间填充为感应单元,使之能够感应触摸,减少了感应盲区,提升了感应准确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更加有效的检测触摸,提高检测位置的准确度。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增加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抵消感应单元的走线阻抗衰减,提高了感应单元的信噪比。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更加有效的检测触摸,提高检测位置的准 确度。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具体实现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包括至少两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包括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

参见图11,当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中各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累加各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大于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1中各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累加各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的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1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的和。

由于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中各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累加各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大于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1中各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累加各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的走线长度和大于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1的走线长度和,从而造成的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的走线阻抗衰减大于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1的走线阻抗衰减,降低了整个触摸传感器的信噪比水平。

本实用新型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的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1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的和,从而抵消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的走线阻抗衰减,提升第二组连续排列的二感应单元112的信噪比,保证触摸能被有效正确的检测出来。

参见图11,由于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中各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累加各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大于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1中各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累加各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的走线长度和大于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1的走线长度和,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的走线数量和也少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1的走线数量和。因此,本实用新 型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走线位置附近存在剩余空间。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走线位置附近存在剩余空间,每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中各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一致,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中每个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1中每个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令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1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和。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走线位置附近存在剩余空间,每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中各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面积和一致,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面积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1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面积和,令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1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和。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走线位置附近存在剩余空间,每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中各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及面积和一致,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及面积和同时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1的宽度和及面积和,令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1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和。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走线位置附近因走线数量减少,在走线位置附近存在的剩余空间,通过增大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和/或,面积和,将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12走线位置附近存在的剩余空间填充为感应单元,使之能够感应触摸,减少了感应盲区,提升了感应准确度。因此,本 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更加有效的检测触摸,提高检测位置的准确度。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2,由于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22的走线长度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21的走线长度和,所以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22的走线阻抗衰减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21的走线阻抗衰减和。

交叉齿数是指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呈锯齿状交叉,单位面积锯齿的数量。本实施例所述每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中各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一致,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22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多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21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从而令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22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21由触摸引起的感应电容的变化量和。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21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抵消其走线阻抗衰减,提高了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21的信噪比。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更加有效的检测触摸,提高检测位置的准确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为齿水平交叉,即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在水平方向上呈锯齿状交叉,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种方式。参见图5,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还可以为齿垂直交叉,即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在垂直方向上呈锯齿状交叉。参见图6,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还可以为其它交叉变形形式。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具体实现中,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在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32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和/或,面积和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31宽度和,和/或,面 积和的同时,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32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多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31的交叉齿数,从而令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32的触摸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31的触摸变化量。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32因走线数量减少,在走线位置附近存在的剩余空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大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32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和/或,面积和,将所述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32走线位置附近存在的剩余空间填充为感应单元,使之能够感应触摸,减少了感应盲区,提升了感应准确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更加有效的检测触摸,提高检测位置的准确度。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增加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32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齿数,抵消其走线阻抗衰减,提高了第二组连续排列的感应单元132的信噪比。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更加有效的检测触摸,提高检测位置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包括上述任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为Oncell叠构,或者独立电容式触摸屏叠构。

下面通过一具体应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现。

参见图14,以Oncell叠构的整合型电容触摸屏为例来说明,包括显示模组下玻璃141、封胶142、显示模组上玻璃143、触摸传感器144、偏光片145、透明光学胶146以及盖板147。其中,触摸传感器144放置于显示模组上玻璃143的上表面。

触摸传感器144包括感应图案,感应图案包括至少一感应单元,感应单元包括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

参见图15,随着所述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累加所述感应单元中驱动电极与出线端的距离和逐渐增大,所述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与出线端的距离远的感应单元附近存在的剩余空间,将与出线端的距离远的感应单元附近存在的剩余空间填充为感应单元,使之能够感应触摸,减少了感应盲区,提升了感应准确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更加有效的检测触摸,提高检测位置的准确度。

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将与出线端的距离近的一组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不加宽,只将与出线端的距离远另一组感应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和加宽。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