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主体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802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机主体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计算机,人们长时间的使用计算机,这就会导致计算机内部硬件出现高温,高温是集成电路的大敌,高温不但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有可能使某些部件烧毁,散热器的作用就是将这些热量吸收,然后发散到机箱内或者机箱外,保证计算机部件的温度正常。

现在市面上的主流散热装置就是风扇散热装置,通过空气的流动去带走热量,但是风扇散热现在越来越无法满足较为复杂的计算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同时其风扇在进出空气时往往会将灰尘带入计算机,造成计算机的损坏,最后其散热效果无法根据不同季节进行更改,所以现在针对该情况进行计算机的散热结构的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主体的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散热效果不够优秀和无法调节散热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主体的散热结构,包括机箱、进风口、散热板、进气风扇、冷凝泵、水箱、出风口、排气风扇、控制显示装置、整流器、主板、显卡、温度控制开关、循环泵、吸热板和CPU,所述机箱左端设置有进风口,且其右端安装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内部设置有散热板,且其中部布置有进气风扇,所述散热板两端与冷凝泵相互连接,所述水箱通过循环泵与吸热板相互连接,且其下方放置有控制显示装置,所述出风口内部放置有排气风扇,所述显卡上方放置有吸热板,且吸热板通过整流器与散热板相互连接,所述主板上方设置有温度控制开关,所述CPU上方连接有吸热板。

优选的,所述机箱表面涂有绝缘材料涂层,且其两侧设置有镂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两侧各放置有2个进气风扇与2个排气风扇。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内部螺旋分布有黄铜中空散热管。

优选的,所述吸热板通过弹簧螺母与CPU相互连接,且其之间填涂有散热硅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计算机主体的散热结构,结合现在普遍使用的计算机散热结构进行创新设计,在原始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在计算机原有的风扇散热系统中添加水冷散热装置,大幅度的提升了计算机的散热性能,同时控制显示装置可以及时显示计算机内部温度,并且控制风扇转速与水冷装置的工作效率,以此来适应不同季节的不同散热要求,可以大幅度的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2、进风口,3、散热板,4、进气风扇,5、冷凝泵,6、水箱,7、出风口,8、排气风扇,9、控制显示装置,10、整流器,11、主板,12、显卡,13、温度控制开关,14、循环泵,15、吸热板,16、CPU。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主体的散热结构,包括机箱1、进风口2、散热板3、进气风扇4、冷凝泵5、水箱6、出风口7、排气风扇8、控制显示装置9、整流器10、主板11、显卡12、温度控制开关13、循环泵14、吸热板15和CPU16,机箱1左端设置有进风口2,且其右端安装出风口7,机箱1表面涂有绝缘材料涂层,且其两侧设置有镂空结构,进风口2内部设置有散热板3,且其中部布置有进气风扇4,散热板3两端与冷凝泵5相互连接,散热板3两侧各放置有2个进气风扇4与2个排气风扇8,散热板3内部螺旋分布有黄铜中空散热管,水箱6通过循环泵14与吸热板15相互连接,且其下方放置有控制显示装置9,吸热板15通过弹簧螺母与CPU16相互连接,且其之间填涂有散热硅胶,出风口7内部放置有排气风扇8,显卡12上方放置有吸热板15,且吸热板15通过整流器10与散热板3相互连接,主板11上方设置有温度控制开关13,CPU16上方连接有吸热板15。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计算机主体的散热结构之前,需要对整个计算机散热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单的了解,在原始结构基础上,使用的工作程序没有太大的变化,首先在主板11工作前就需要将风扇和水冷装置同时打开,避免开机时的高压高温烧毁计算机,同时由于CPU16和显卡12为主要发热元件,所以在其上面安装有吸热板15,通过循环泵14将冷水循环到吸热板15上,冷水及时吸收CPU16和显卡12上的热量,最后通过吸收热量后的冷水进入散热板3,散热板3将热量散发重新变成冷水,进入水箱6,并且可以在控制显示装置9观察计算机的温度与调节散热效果,至此为整个散热结构工作原理。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