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散热计算机减震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547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散热计算机减震底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尘散热计算机减震底座。



背景技术:

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在工业、农业以及人类社会的各领域中,计算机的应用都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就连我们每天收听收看的天气预报都离不开计算机的科学计算。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而又崭新的时代,计算机已经从功能单一、体积较大发展到了功能复杂、体积微小、资源网络化等。计算机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实现性能的飞跃却有多种途径。不过性能的大幅提升并不是计算机发展的唯一路线,计算机的发展还应当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同时也要注重环保等等。计算机人工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运行速度,但与人脑相比,其智能化和逻辑能力仍有待提高。人类不断在探索如何让计算机能够更好的反应人类思维,使计算机能够具有人类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可以通过思考与人类沟通交流,抛弃以往的依靠通过编码程序来运行联保计算机的方法,直接对计算机发出指令。

计算机底座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的计算机底座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散热计算机减震底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尘散热计算机减震底座,包括主面板以及设置于主面板底部的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外部均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底部均设有防尘板,所述主面板包括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支撑板边缘的框架,所述支撑板的四个拐角均设有凸块,所述主面板底部还设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内部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顶部连接到主面板,所述减震弹簧底部连接有连接套,且所述连接套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套底部螺纹连接有支腿。

优选的,所述支腿的个数不少于四组,且所述支腿端部均设有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支腿的底部和凸块的顶部均设有防滑结构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尘散热计算机减震底座,结构新颖,操作方便,支腿的底部和凸块的顶部均设有防滑结构层,增大装置的稳定性,防止使用时产生滑动,利用风冷的方式,通过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同时降温,降温的工作效率高,通过防尘板的设计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有效的实现防尘,通过减震弹簧的设计来实现减震的性能,主面板的高度能够自由调节,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防尘散热计算机减震底座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散热风扇、2第二散热风扇、3主面板、301支撑板、302框架、4凸块、5导风罩、6防尘板、7导向管、8支腿、9防滑结构层、10连接套、11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尘散热计算机减震底座,包括主面板3以及设置于主面板3底部的第一散热风扇1和第二散热风扇2,所述第一散热风扇1和第二散热风扇2外部均设有导风罩5,所述导风罩5底部均设有防尘板6,所述主面板3包括支撑板301以及设置在支撑板301边缘的框架302,所述支撑板301的四个拐角均设有凸块4,所述主面板3底部还设有导向管7,所述导向管7内部设有减震弹簧11,所述减震弹簧11顶部连接到主面板3,所述减震弹簧11底部连接有连接套10,且所述连接套10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套10底部螺纹连接有支腿8,所述支腿8的个数不少于四组,且所述支腿8端部均设有外螺纹,所述支腿8的底部和凸块4的顶部均设有防滑结构层9。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尘散热计算机减震底座,使用时,将计算机放置在主面板3顶部的凸块4上,利用风冷的方式,通过第一散热风扇1和第二散热风扇2来提高计算机底部的空气流通,不断地将温度较低的空气吹向计算机底部,来实现对计算机进行降温,通过导风罩5底部防尘板6的设计,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通过减震弹簧11的设计来实现减震的性能,通过拧紧或者拧松支腿8来实现对主面板3高度的调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