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合模式的移动支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356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混合模式的移动支付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支付设备,属于移动互联网金融中的支付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业务获得了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二维码、NFC、声波、人脸等为代表的媒介支付技术,但移动支付客户端技术开发尚未有统一技术支持标准,市场上没有通用技术支持平台,供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速接入使用。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以及金融脱媒趋势的日益强化,传统金融正在前所未有的冲击,以P2P、众筹模式、第三方支付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新兴产业正在逐渐形成。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731.5亿,同比增速84.0%。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移动互联网支付已经成为了各支付公司最基础的业务,移动客户端支付将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支付发展趋势。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市场发展趋势,创建媒介支付应用开发平台项目,结合移动支付客户端技术创新,将移动支付客户端开发技术模块化,使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调用技术平台能力,快速完整开发移动支付客户端,不仅满足支付公司对于移动支付客户端功能、安全性等技术要求,降低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快速投入市场使用,而且促进支付经济从PC向移动终端支付快速转换,促进移动支付行业技术的进步,在移动支付产业快速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为适应第三方支付公司行业发展趋势,创建适合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通用型移动支付技术支持平台,通过创新移动客户端支付应用技术,形成统一技术标准,满足网关支付、账户支付等传统第三方支付需求的同时,具备二维码、蓝牙、NPC等近场支付支持能力和人脸识别的安全机制,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移动客户端技术开发、前端应用技术领域进行技术创新,满足移动支付市场发展需求,促进移动支付行业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市场发展趋势,创建媒介支付应用开发平台项目,结合移动支付客户端技术创新,将移动支付客户端开发技术模块化,使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调用技术平台能力,快速完整开发移动支付客户端,不仅满足支付公司对于移动支付客户端功能、安全性等技术要求,降低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快速投入市场使用,而且促进支付经济从PC向移动终端支付快速转换,促进移动支付行业技术的进步,在移动支付产业快速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混合模式的移动支付系统,包括如下内容:

一种基于混合模式的移动支付系统,所述移动支付系统包括:业务服务系统、后端服务器、智能移动终端、移动支付网关和数据采集机具;其中,

所述数据采集机具用于采集智能移动终端的数据信息;

所述移动支付网关用于管理数据采集机具,并将所述数据采集机具采集的数据信息转换成IP协议传输给所述业务服务系统;

所述业务服务系统用于接收所述移动支付网关传输的IP协议;所述数据采集机具和移动支付网关之间通过混合模式联络通信;

所述智能移动终端通过蓝牙与所述移动支付网关通信连接,通过移动互联网与后端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通过蓝牙与所述移动支付网关进行交互以及通过移动互联网与所述后端服务器进行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模式联络通信包括蓝牙方式、ZigBee网络通信、以太网、近场通信NFC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机具包括人脸识别模块、声波采集识别模块、指纹采集识别模块、虹膜采集识别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服务系统是基于HTML5+CSS+Javascript技术的跨平台框架,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内置浏览器WebKit引擎,可以使用jQuery、JQueryMoile等来提高用户体验开发;所述业务服务系统提供原生插件开发接口,允许开发者针对不同平台扩充原生调用支持,可使接口统一,一次开发,多处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蓝牙支付包括无线位置估算模块,运行轨迹计算模块,位置迭代校准模块;所述无线位置估算模块利用蓝牙无线信号估算初始值;所述运行轨迹计算模块根据用户运行情况采用自学习方法辅助定位;所述位置迭代校准模块根据用户实现移动状态实时对位置进行修正;所述模块顺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人脸识别系统包括:

资料采集:用户在开户、登录或支付时,向系统提交识别比对所需的基础照片,用户自由上传,系统根据设定相片的大小,规格分辨率等质量参数,对采集到的相片进行筛选,对不符合要求的图片进行提示;

人像获取与建模:负责从官方图像库中与实时上传的文件定位或提取到的人像数据,并对人像数据进行建模,抽取相应的人像特征;

人像识别比对:人像识别技术应用核心,完成人像特征比对和检索等关键功能;

人像识别比对数据接口:为应用系统提供人像识别比对的应用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服务系统安装设置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

由于平台基于HTML5+CSS+Javascript技术的跨平台框架,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内置浏览器WebKit引擎,可以使用jQuery、JQueryMoile等来提高用户体验开发。提供了一套原生插件开发接口,允许开发者针对不同平台扩充原生调用支持,接口统一,一次开发,多处运行;资源重复利用;形成代码规范。

蓝牙支付技术集成到平台中,通过蓝牙进行定位导航,指引用户消费或提示活动地点,同时根据位置导航精准推送相关消息,使用户获得更多信息。

人脸识别技术则主要是应用在支付安全方面,通过本人和真人的检测实时进行支付确认或登录安全认证。通过移动终端的实时头像获取与人脸库信息进行相拟似度的分析反馈最终结果,根据结果对当前操作账号的本人进行判定;同时亦可实现实时的交互动作信息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的结果判定是否真人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数据采集机具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声波采集识别模块工作原理示意图。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混合模式的移动支付系统,实施例一,包括:业务服务系统103、后端服务器100、智能移动终端101、移动支付网关102和数据采集机具104;其中,所述数据采集机104具用于采集智能移动终端101的数据信息;所述移动支付网关102用于管理数据采集机具104,并将所述数据采集机具104采集的数据信息转换成IP协议传输给所述业务服务系统103;所述业务服务系统103用于接收所述移动支付网关102传输的IP协议;所述数据采集机具104和移动支付网关102之间通过混合模式联络通信;所述混合模式联络通信包括蓝牙方式、ZigBee网络通信、以太网、近场通信NFC方式。

所述智能移动终端101通过蓝牙与所述移动支付网关102通信连接,通过移动互联网与后端服务器100通信连接,用于通过蓝牙与所述移动支付网关102进行交互以及通过移动互联网与所述后端服务器100进行交互。

所述数据采集机具104包括人脸识别模块134、声波采集识别模块144、指纹采集识别模块124、虹膜采集识别模块114。

所述业务服务系统103是基于HTML5+CSS+Javascript技术的跨平台框架;基于移动开发平台开发的HTML5应用在Android或ios平台上运行环境如下:

1.Activity或UIViewController。HTML5应用运行在Activity或UIViewController中,这个Activity或UIViewController包含顶部线性布局和下面部分的WebView组件。WebView组件用来展示HTML5应用、处理JavaScript与Android Native的交互。

2.Android或ios Native插件。H5应用的部分功能需要依赖原生的支持,比如调用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条形码、获取手机联系人、数据存储、SQLite操作等。

3.JavaScript接口。通过JavaScript接口屏蔽系统平台之间的差异。H5如果应用需要调用Android Native的功能,则先调用JavaScript接口,JavaScript接口再去调用Native插件。

4.H5应用资源包。应用资源包包含HTML5文件、CSS文件、JavaScript文件等。

蓝牙支付

无线位置估算模块

该模块用于获取室内定位系统的初始位置。我们拟通过计算低功耗蓝牙设备节点所发射信号的信号强度组合向量与预先训练好的数据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进而计算出手机的初始位置。

该模块同时可提供实时的粗定位功能,为用户提供10米左右的粗略定位。

与传统的指纹匹配以及三边测量方法不同,本项目拟采用类三边测量的信号权重法,同时使用道路匹配法,使定位更加精准,且系统部署简单,无需进行指纹库的训练。实现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定位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路径损耗关系(RSSI与距离的关系式)拟合、AP节点的标定、道路标定。

定位阶段包括: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最强匹配、道路匹配、平滑处理。

人脸识别

基于云平台的超大规模人脸识别技术研究:传统的大型平台级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基于可见光图像的人脸识别,在实际环境一旦光照发生变化,拍摄角度不同及人脸图像大小不同时,识别效果会急剧下降,无法满足大规模的实际系统的需要。因此消除环境光照,修正拍摄角度,进行图像预处理是扩大人脸识别应用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

人脸识别技术在超大规模比对数据的情况下,将会出现重合度高,比对特征相似度高等情况。需要在特征建模上采集更多生物特征的数据,并进行针对人脸区域的分割,多特征融合的处理,基于距离进行轮廓平滑处理等处理,提供更高的识别精度及低误报率。

基于业务为粒度的云计算模型

以业务事项为粒度的云模型,将部门业务对象化,更加适合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部门业务的对象化可以在云平台中作为资源共享,就像软硬件资源一样可以被复用和调用。业务定义成为了一个特定业务的执行而设置的一个流程及其有关资源,并赋予活动。业务的对象化特别适合在政府云中的应用,使得电子政务中的跨部门服务整合和集成机制,并联审批政务协同变得十分简单。

基于GPU的高速数据比对引擎技术

本项目中的超大规模人群数据意味着超高频率的访问。传统数据库采用的是文件内存映射,访问过程中会因为磁盘带宽的制约严重影响查询比对速度;另外,由于数据库关键字技术不能很好适应人脸比对,因此,人脸比对过程中得不到性能优化。

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进行基于GPU的并行化处理技术研究,并提供一个廉价且能极大的提升云计算平台响应性能的解决方案。

基于云平台的超大规模人像数据分布技术

为了增加对超大规模人群进行并行比对的速度和准确度,将超大规模的人群er中。DataServer存储实际人脸数据,并通过固态硬盘和连续存储技术,提高DataServer启动数据载入能力。NameServer不存储实际数据,而是安排和存储每个数据的具体位置,以及存储每个数据相关信息(例如:证件号,性别,年龄,学历等)。查询的时候,用户把查询请求发送到JobServer,JobServer把请求放入查询队列中,按队列要求同时把请求发送到NameServer,NameServer则对请求的要求进行数据检索,然后生成对应的比对请求发送到DataServer中,DataServer按照比对请求的进行人脸比对操作,并将结果发送到NameServer,NameServer汇总各个DataServer比对结果后,把数据返回给JobServer,JobServer则对数据进行排序,最后返回结果。

基于云平台的人像识别处理及算法技术

特征提取在人脸识别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如何根据人的视觉机制提取有效的特征一直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本项目基于电子政务云平台,采用特征模型法及交叉跟踪法实现核心处理的算法。实现基于脸部定位、眼睛定位方式,通过交叉建模,以及大规模人像信息的模拟仿真,达到人像识别的高识别率与低误报率。算法在处理上兼顾种族,民族,性别上的区别,并且支持图像的预处理技术,进行大角度下的正面特征纠正,以及高信噪照片下特征提取,面部有大面积遮掩的特征提取的处理。

基于人脸应用共享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服务整合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基于人脸照片,将传统公共领域内依靠身份资料关联来实现信息共享的模式转换为基于人脸照片信息确认人员身份,提供共享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资源整合,是我们本研究的一项重要创新。能在较多领域提供更准确的人员共享服务及系统整合。常见如公安、司法和刑侦行业中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和网络,在全国范围内搜捕逃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电子护照及身份证,美国已经要求和它有出入免签证协议的国家在2006年10月26日之前必须使用结合了人脸指纹等生物特征的电子护照系统;基于人脸识别的防盗门,门禁系统,以及银行的提款支付,在电子商务中需要身份确认,使用生物特征达到当事人在网上的数字身份和真实身份统一。从而大大增加相关业务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人脸识别技术将生物特征与身份证结合,使得在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系统中人员数据更准确,更安全。

通过共享服务平台进行交叉查重比对,从而发现双重身份或隐藏身份,重新核查,梳理各行业系统中人员数据,达到准确,完整,一致性,从而为各类具体行业应用保驾护航,例如领取社保,银行卡办理,医院挂号等业务,更安全,更准确,更方便快捷。

声波或音频传输系统构造图总结了这一技术方案的典型架构。在图3中数据预处理模块(1)将数据进行安全打包处理,然后通过声波编码调制(2)转换成音频声音文件(Mp3,Wav等等)。音频解码播放器或相关程序组件(3)则可以将调制的音频信号传送到扬声器(4a)播出并由接收端Mic(5)对传来的声波进行采集同时转换成音频信号送入音频采集模块(8)这一传递过程也可以通过音频传输线(4b)直接传递给数据接收端音频采集(8)。音频采集模块(8)将音频信号解调成数据信号送入数据处理模块(6)进行数据校验与操作。数据处理模块(6)将根据数据操作及校验需要会从自校准时钟单元(7)提取当前时间,从用户输入单元(9)获取用户输入信息同时输出反馈信息,也可以直接接口接收端本地存储(文件系统或与本地局域网络资源)(11)对数据进行访问与操作,或通过网络互联网络接口(10)与远程服务器(14)进行数据交互完成相关的校验与数据操作。此外,处理的数据也可以通过商业收银终端POS接口(12)直接送达收银机并进行相应的数据操作。

所有的模块都是逻辑功能单元。在实际的系统中,数据预处理(1)与声波编码调制(2)可以在用户手机客户端(比如,在客户端实时生成折扣编码音频),也可能在远程应用服务器端,由服务器生成对应数据的音频文件然后传输给客户端使用。同理,数据接收端也可能不是独立的接受硬件,比如可能内置于收银机,或与其他收银终端集成。

数据预处理模块非常重要,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传输的数据必须进行预处理,对数据以接收端能够兼容的特定格式打包并加入数据完整性验证码,同时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