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物品标记信息的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9202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李物品标记信息的识别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分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李物品标记信息的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物的流动更加频繁,航空业的发展也更加兴旺,机场物流的行李分拣系统也要求更加准确、高效、可靠。目前行李分拣自动识别主要有条码识别与射频RFID识别两种技术方案,条码识别存在着识别效率低、错误率高的缺点,增加了人工干预的难度,射频RFID识别技术则有高效、错误率低的特点,但现有的射频识别技术方案也存在系统简陋、行李识别间距大,电子标签与行李绑定误码率高及错判漏判的问题,影响的行李分拣的效率,没有完全发挥出RFID识别技术的优点。

传统的RFID天线为了能够达到较大的覆盖范围,在识别通道内通常是安装在顶板与侧板的连接处,一方面安装不方便,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输送机构不便于调整角度,此外,虽然RFID射频识别已经广泛应用,但目前一些机场仍然采用条码识别的方式,更有部分机场可能出现RFID射频识别和条码识别混用的情况,因此,现有识别通道通常只能采用其中一种方式,不能同时适应RFID射频识别和条码识别。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物品标记信息的识别装置,能够实现RFID射频识别和条码识别。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行李物品标记信息的识别装置,安装在行李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上,其包括读取器和屏蔽装置,所述屏蔽装置内形成识别通道,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带穿过该识别通道,所述输送带上方识别通道内安装有RFID天线,所述识别通道对应的输送带下方设置有RFID天线和编码器,该屏蔽装置上还设置有用于对通过识别通道的行李物品的条码进行扫描的扫码器。

采用上述结构,该装置配备有RFID天线、读取器和扫码器,可获取行李物品的RFID标签信息或条码信息,射频识别和扫码可单独工作也可以同时工作,能够同时适应RFID射频识别和条码识别,提高了装置的通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扫码器安装在屏蔽装置外侧,该屏蔽装置上设置有扫码通道,所述扫码器朝向识别通道内,并通过扫码通道进行扫描。

作为优选:所述屏蔽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以及安装在主体框架上的顶板和左右侧板,所述顶板和左右侧板围成所述识别通道,所述屏蔽装置的上方、前后侧和左右侧均安装有扫码器,所述顶板或左右侧板上以及输送带下方设置有RFID天线。

作为优选:通道顶部和输送带下方均设有射频天线,天线采用转向支架安装,能满足天线所需要的安装角度与安装位置;能达到通过通道的行李、货物360度射频覆盖,确保不漏检RFID标签。

作为优选:所述顶板和左右侧板上均开设有扫码窗,所述扫码窗上罩有屏蔽罩,所述扫码器安装在屏蔽罩上,屏蔽罩上设置有与扫码器对应的扫码孔;或所述扫码器安装在顶板和左右侧板上,所述顶板和左右侧板上均开设有扫码孔。

作为优选:所述识别通道前侧的输送带下方设置有扫码器,该扫码器通过支撑组件安装在主体框架下部,该扫码器对应于相邻两段输送带的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识别通道前后端上部安装有屏蔽板,屏蔽板上设置有与前后侧扫码器对应的扫码孔,该屏蔽板下方连接有屏蔽帘,所述顶板和左右侧板上设置有吸波材料层。屏蔽帘让进入通道识别范围的行李、货物RFID标签与没有进入识别范围的行李、货物RFID标签能通过物理隔开,减少误读。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框架下部安装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位于输送带下方,所述RFID天线和编码器安装在调节机构上,并通过调节机构前后、左右、上下调整安装位置,所述编码器通过柔性压紧机构压在输送带上。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升降调节支架,以及设置在升降调节支架上并能上下调节的前后调节支架,所述输送带下方的RFID天线通过转向支架和第一支架安装在前后调节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位,所述转向支架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并能沿左右方向调整安装位置。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前后调节支架上并沿左右方向布置的第二支架,所述编码器通过调节支架安装在第二支架上,并能沿左右方向调整安装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架,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一端与编码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第二端与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拉簧,编码器连接有同步轮,通过拉簧将同步轮柔性压紧在输送带下方。编码器安装用柔性压紧机构,能保证与输送带软接触,又不会离开输送带,使编码器的参数更加准确;减少误判。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上竖向并列地设有多个安装孔和多个调节孔,所述第三支架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拉簧两端分别挂在调节孔和连接孔内。实现上下安装调节和调节预紧力。

作为优选:所述转向支架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和中间连接座,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均设置有连接孔,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分别与中间连接座转动连接,并能通过紧固件锁定,第一安装座的转动面与第二安装座的转动面垂直。能够实现两个垂直面的转向,360°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左右侧板下方的主体框架上设置有控制箱并由封板封盖,控制箱与读取器和编码器连接,所述主体框架下部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两个RFID天线,分别位于顶板对角位置,所述输送带下方设置有两个RFID天线。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能够同时适应RFID射频识别和条码识别,互不干扰,且RFID天线布置在输送带的上下方,扫码器布置在识别通道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侧,实现了行李物品信息读取的全面覆盖,减少漏读。将扫码器布置在屏蔽装置外围,并开设扫码通道,实现扫码器与屏蔽装置的完美结合,结构布置紧凑合理。通道顶部和输送带下方均设有射频天线,天线采用转向支架安装,能满足天线所需要的安装角度与安装位置;能达到通过通道的行李、货物360度射频覆盖,确保不漏检RFID标签;输送带下方的RFID天线和编码器位置可以通过调节机构前后、左右、上下调节,以及屏蔽装置整体高度的调节,使其能够适应不同输送机。编码器安装用柔性压紧机构,能保证与输送带软接触,又不会离开输送带,使编码器的参数更加准确;减少误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输送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向剖视图;

图4为图1的仰视图;

图5为图1的另一方向视图;

图6为图3中B向视图;

图7为本输送带下方RFID天线和编码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 屏蔽装置

11 主体框架

12 顶板

13 侧板

14 屏蔽帘

15 控制箱

16 封板

17 高度调节机构

18 屏蔽板

19 扫码孔

2 输送机

21 输送带

3 转向支架

30 固定孔

31 第一安装座

32 中间连接座

33 第二安装座

4 编码器

41 同步轮

51、52 RFID天线

53、54、55、56 扫码器

61 升降调节支架

62 前后调节支架

63 第一支架

64 第二支架

71 支撑架

72 第三支架

73 拉簧

74 安装孔

75 调节孔

76 连接孔

8 识别通道

91 扫码窗

92 屏蔽罩

93 保护罩

94 扫码孔

95 支撑组件

96 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行李物品标记信息的识别装置,该识别装置安装在行李输送机2的传输路径上,对由输送机2运送并通过该识别装置的物品标记信息进行识别,其包括屏蔽装置1以及用于与RFID天线51、52连接的读取器,屏蔽装置1包括主体框架11以及安装在主体框架11上用于屏蔽外界信号的顶板12和左右侧板13,顶板12和左右侧板13围成识别通道8,输送机2上安装有输送带21,输送带21穿过该识别通道8并位于识别通道8下部,所述输送带21上方的顶板12上通过转向支架3安装有RFID天线52,在顶板12上开设有与转向支架3对应的固定孔30;识别通道8对应的输送带21下方设置有RFID天线51和编码器4,所述RFID天线51由设置在主体框架11下部的转向支架3支撑。屏蔽装置上还设置有用于对通过识别通道的行李物品的条码进行扫描的扫码器。扫码器安装在屏蔽装置外侧,该屏蔽装置上设置有扫码通道,所述扫码器朝向识别通道内,并通过扫码通道进行扫描。本例中在识别通道上下方、左右侧和前后侧均设置有扫码器,以便全面覆盖识别范围。

采用上述结构,该装置配备有RFID天线51、52,读取器和扫码器53、54、55、56,可获取行李物品的RFID标签信息或条码信息,射频识别和扫码可单独工作也可以同时工作,能够同时适应RFID射频识别和条码识别,提高了装置的通用性。通道顶部和输送带下方均设有射频天线,天线采用转向支架安装,能满足天线所需要的安装角度与安装位置;能达到通过通道的行李、货物360度射频覆盖,确保不漏检RFID标签和条码。

进一步地,顶板12和左右侧板13上均开设有扫码窗91,扫码窗91上安装有屏蔽罩92,扫码器53、54安装在屏蔽罩92上,屏蔽罩92上设置有与扫码器53、54对应的扫码孔94,扫码器53、54经扫码孔94对通过识别通道范围内的行李物品条码进行扫描识别,本例中,为了进一步对扫码器53、54进行保护,在扫码器53、54和屏蔽罩92外还罩有保护罩93,保护罩93上可安装与扫码器53、54对应的控制器96。

当然扫码器还可以直接安装在顶板12和左右侧板13上,并在顶板12和左右侧板13上开设有与扫码器对应的扫码孔。

其中,本例中顶板12上设置有两个RFID天线52,分别位于顶板12对角位置,一个位于顶板12左前部,另一个位于顶板12右后部,所述输送带21下方设置有两个RFID天线51,两个RFID天线51位于编码器4两侧,如此布置能够保证较大的射频覆盖范围。其他实施例中输送带21上方的RFID天线52也可以设置在侧板13上,数量根据需要设置,只要能够保证足够的覆盖范围即可。

顶板12上方设置有两个扫码器53,侧板13外侧各设置有一个扫码器54,识别通道前后端上部安装有屏蔽板18,屏蔽板18上设置有与前后侧扫码器55对应的倾斜扫码孔19,前后侧的扫码器55通过倾斜的扫码孔19对通过识别通道内的行李物品条码进行扫描,屏蔽板18下方安装有屏蔽帘14,屏蔽帘14让进入通道识别范围的行李、货物RFID标签与没有进入识别范围的行李、货物RFID标签能通过物理隔开,减少误读。顶板12和左右侧板13上设置有吸波材料层,可大大减弱射频信号在这个电磁场中的各种反射,避免电磁信号的多径效应,保证了对电子标签的识别效果。

识别通道前侧的输送带21下方设置有两个扫码器56,该扫码器56通过支撑组件95安装在主体框架11下部,该扫码器56对应于相邻两段输送带21的间隙,透过间隙对行李物品条码进行扫描识别,其中支撑组件95包括安装在主体框架11下部的支撑梁,以及设置在支撑梁上的L型支撑板,支撑板上开设有条形槽孔,用于与支撑梁和扫码器56连接,并且实现横向位置可调。识别通道前后侧的扫码器55也是通过上述支撑板与屏蔽装置1前后端连接。

通过识别通道前后、左右、上下方扫码器的布置,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漏扫。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11下部安装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位于输送带21下方,RFID天线51和编码器4安装在调节机构上,并通过调节机构前后、左右、上下调整安装位置,其中,编码器4通过柔性压紧机构压在输送带21上。通过柔性压紧机构,能保证与输送带21软接触,又不会离开输送带21,使编码器4的参数更加准确;减少误判。

其中,调节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升降调节支架61,以及设置在升降调节支架61上并能上下调节的前后调节支架62,输送带21下方的RFID天线51通过转向支架3和第一支架63安装在前后调节支架上62,所述第一支架63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一支架63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位,所述转向支架3安装在第一支架63上,并能沿左右方向调整安装位置。升降调节支架上可上下设置多个安装位,也可以才条形连接孔等结构,以便前后调节支架62能够上下调整位置。同理地,前后调节支架62上也可以设置多个安装位,以便第一支架63能够实现前后方向的调整,同时转向支架3自身可以在第一支架63上左右移动安装,从而实现了RFID天线51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调节,通过转向支架3还能够实现天线的转动,实现角度调节。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前后调节支架62上并沿左右方向布置的第二支架64,所述编码器4通过调节支架安装在第二支架64上,并能沿左右方向调整安装位置。编码器4同样能够实现上下、前后、左右位置调节。

如图7所示,调节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架71,支撑架71上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架72,第三支架72一端与编码器4连接,所述第三支架72第二端与支撑架71之间设置有拉簧73,编码器4连接有同步轮41,通过拉簧73将同步轮41柔性压紧在输送带2121下方。

支撑架71上竖向并列地设有一列安装孔74和一列调节孔75,所述第三支架72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76,所述拉簧73两端分别挂在调节孔75和连接孔76内。通过安装孔74可以调整编码器4的初始安装高度,将拉簧73挂在不同调节孔75和连接孔76上,可以实现不同预紧力的调节。

进一步地,为了满足与不同输送机的安装与配合,所述主体框架11下部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17。高度调节通过在两段插接部件之间开设高度调节孔或条形孔的方式实现。

如图8所示,转向支架3包括第一安装座31、第二安装座33和中间连接座32,第一安装座31和第二安装座33上均设置有连接孔,用于安装连接,第一安装座31、第二安装座33分别与中间连接座32转动连接,并能通过紧固件锁定,第一安装座31的转动面与第二安装座33的转动面垂直,能够实现全方位的转动调节,360°全面覆盖。

所述左右侧板13下方的主体框架11上设置有控制箱15并由封板16封盖,控制箱15与读取器和编码器4连接,控制箱15内设置工控机、与控制主机或上层传输用的网络设备等。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