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押运交接身份电子认证系统的高清人脸录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2555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基于押运交接身份电子认证系统的高清人脸录入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银行安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押运交接身份电子认证系统的高清人脸录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领域特别是针对金融领域的犯罪时有发生,银行金库每日都涉及大量现金出入库的工作。运钞车的工作范围又覆盖到了金库、物理网点、自助银行等场所,因此,很容易成为金融犯罪的目标。自押运工作承包制以来,银行对押运车和押运人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将提出更高要求。中国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多次下达管理性文件再三强调要求建立和建全金融业押运工作的内控制度防止利用冒牌押运车及冒牌押运员的违法犯罪活动,并要求通过提高技术认证手段增强防范押运工作风险的能力。2001年5月温州中行冒牌运钞车利用银行监管中心在款箱交接上的安全漏洞接走巨额现金的案件;2006年初沈阳某银行押运员就利用职权之便及管理漏洞,共调款300多万元并出逃,至今被公安机关通缉。这些事实说明了目前银行款管理需要更科学安全的管理手段。针对近年来银行押运过程中存在人员身份验证不严密、信息更新不及时,从而产生冒领、挪用等安全漏洞,如今行业年内已经逐步普及了押运交接身份电子认证系统。该系统采用成熟的活体指纹自动识别技术,采用指纹技术认证到人,远程读卡技术认证到押运车,同时利用网络,实时更新下达任务人员数据,保证交接中身份认证的准确性,排除私自调班的可能性,并对验证过程中语言播报人员姓名等操作,从而加强管理,杜绝冒充等犯罪情况的发生,并提供准确及时的识别记录。系统利用网络及识别终端,最大限度的节省部署系统的开支,并保障安全性。

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人脸识别的日益普及,许多押运交接身份电子认证系统中的指纹识别技术已经被人脸识别技术所代替,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人脸识别的效率较慢、辨识度较低,大大降低了整个系统的使用效果,其主要原因是人脸图像在采集时的清晰度较低,而采集后的图像在传输过程中还会因为干扰发生变形,最终导致系统人脸识别的难度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押运交接身份电子认证系统的高清人脸录入系统,提高了人脸图像在采集时的清晰度,同时在图像信息传送时更好的降低了外界对其的干扰,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速度与精准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押运交接身份电子认证系统的高清人脸录入系统,包括远端服务器,与远端服务器通过无线网络相连接的子控制器,在子控制器上还分别连接有显控屏和高清摄像头,在高清摄像头与子控制器之间串接有图像保真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保真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接地、负极经电阻R1后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感L1,正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6,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7,与电容C5并联设置的电阻R3,正极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8,一端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的电感L2,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4,正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9,一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电感L3,正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1,正极与电容C1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感L4后与电容C1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0,正极与电容C1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2,以及负极与电容C1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3组成;其中,电容C4的负极接+12V电源,电容C12的负极接地,电容C1的正极作为该图像保真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且与高清摄像头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电容C13的正极作为该图像抱枕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且与子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子控制器选用智能设备,且该智能设备最优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作为优选,所述高清摄像头选用1080P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1080P高清摄像头,大大提高了图像采集的清晰度,从人脸图像的来源提高了图像的品质。

(2)本实用新型在高清摄像头与子控制器之间串接图像保真电路,能够更好的降低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信息在传输到子控制器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提高了图像信息传输的效果,进而使得子控制器和远端服务器能够更快捷的对比图像信息,大大提高了图像对比的精准性,进而提升了系统的整体使用效果与响应速度;通过设置该图像保真电路,能够将系统对人脸进行识别的速度提升37~43%,其准确度能提升8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像保真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基于押运交接身份电子认证系统的高清人脸录入系统,包括远端服务器,与远端服务器通过无线网络相连接的子控制器,在子控制器上还分别连接有显控屏和高清摄像头,在高清摄像头与子控制器之间串接有图像保真电路。该远端服务器也同为整个押运交接身份电子认证系统的后台服务器。

远端服务器设置在银行后台,用来存储相关的人脸图像注册信息,并在接收到子控制器的人脸图像后将该人脸图像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注册信息进行比对,在比对完成后再将比对的结果发送到相应的子控制器上。

子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与该远端服务器相连接,并用于将与子控制器相连的高清摄像头拍摄的人脸图像发送给远端服务器,最终将远端服务器的对比结果反馈在显控屏上。

在远端服务器和子控制器上还分别设置有使其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相连接的信号发射装置和信号接收装置,且该信号发射装置与该信号接收装置相互匹配。

如图2所示,图像保真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感L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以及电容C13组成。

连接时,电容C1的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2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接地、负极经电阻R1后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电感L1的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电容C5的正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电容C6的正极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7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3与电容C5并联设置,电容C8的正极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电感L2的一端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9的正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电感L3的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11的正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电容C10的正极与电容C1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感L4后与电容C11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12的正极与电容C1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容C13的负极与电容C11的负极相连接。

其中,电容C4的负极接+12V电源,电容C12的负极接地,电容C1的正极作为该图像保真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且与高清摄像头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电容C13的正极作为该图像抱枕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且与子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该图像保真电路中的三极管VT1与其外围的元器件组成振荡电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预加重,而三极管VT2与其外围的元器件则组成了放大电路,从而将需要输出的信号进行再次的放大以提高信号的辨识度,电阻R3、电阻R4、电感L2、电容C7和电容C8共同组成抗干扰电路,很好的降低了外部信号对电路中的图像信号的干扰,提高了图像信号的辨识度。

所述子控制器选用智能设备,且该智能设备最优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均拥有很好的移动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适用范围,提高了产品使用的灵活性。若不考虑到灵活性,该子控制器还可以选用台式电脑或者工控机。

所述高清摄像头选用1080P摄像头。选用1080P的摄像头能够从源头上采集到更加清晰的人脸图像信息,降低了后续图像处理的难度。

最终,本申请通过高清摄像头与图像保真电路的配合使用采集到更加清晰和受到的干扰更小的人脸图像信息,从而使得远端服务器在进行人脸图像对比时受到的干扰更小,大大提高了远端服务器的对比速度与准确度,很好的提高了整个系统的使用效果。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