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形防伪识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255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形防伪识读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识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形防伪识读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面对市场上屡禁不止的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现象,鉴别真伪的检测设备也应运而生。然而常见的检测设备耗时较长,数据可靠性低,流程复杂繁琐,往往不能快捷迅速地为客户提供真实数据及检测结果。“可靠”、“快速”、“便携”、“无损”的鉴别真伪的设备和方法,才能全面维护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现有的防伪标签种类繁多,几乎应用到所有的行业领域;根据不同的防伪需要,防伪标签的结构和材料也不相同,有些防伪标签设置在大型的机器上,有些设置于小型商品,防伪标识应用范围非常广,一般的防伪检测设备较为大型,不利于对不同使用环境的防伪标识进行辨别。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结构简单、方便携带,且使用方式简单,无须与待测物接触的一种隐形防伪识读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形防伪识读器,包括外壳、后盖和前盖,所述外壳内安装有用于安装电源的电源卡件和用于控制识读器工作的控制装置,所述后盖设置有发声装置,所述前盖设置有用于发出检测光线至待测目标的发光装置和用于待测目标反馈的光线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接收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发光装置和接收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电源卡件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识别电信号是否处于预先设定的频率范围的识别电路和用于控制发声装置和发光装置工作的控制电路。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后盖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前盖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后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源卡件抵接,所述发光装置和接收装置通过第二弹簧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后盖和前盖均与外壳螺纹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切换输出光源类型的切换电路,所述发光装置为包括红外线光源和白光光源。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外壳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携带方便,能够随时随地拿出对产品进行检测,实用性强,且通过光线照射,无须接触待检测物,解决了一般检测设备较大,需移动产品,不能随时进行检测的问题。

2、后盖设置有第一弹簧,前盖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一弹簧一端与后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源卡件抵接,发光装置和接收装置通过第二弹簧与控制装置电连接,通过第二弹簧使发光装置和接收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实现可拆卸,且可始终保持连接,连接稳定性好,结构简单。

3、后盖和前盖均与外壳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可拆卸,维修拆装方便,且在弹簧的作用下,螺纹连接更稳定,防止松动。

4、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切换输出光源类型的切换电路,发光装置为包括红外线光源和白光光源,可实现照明和检测的功能,功能更实用。

5、外壳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滑纹,增加握持的手感,同时防滑,提高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隐形防伪识读器,包括外壳1、后盖2和前盖3,外壳1内安装有用于安装电源的电源卡件11和用于控制识读器工作的控制装置12,后盖2设置有发声装置21,前盖3设置有用于发出检测光线至待测目标的发光装置31和用于待测目标反馈的光线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接收装置32,发声装置21、发光装置31和接收装置32均与控制装置12电连接,电源卡件11与控制装置12电连接,控制装置12包括用于识别电信号是否处于预先设定的频率范围的识别电路和用于控制发声装置21和发光装置31工作的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携带方便,能够随时随地拿出对产品进行检测,实用性强,且通过光线照射,无须接触待检测物,解决了一般检测设备较大,需移动产品,不能随时进行检测的问题。

后盖2设置有第一弹簧22,前盖3设置有第二弹簧33,第一弹簧22一端与后盖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源卡件11抵接,发光装置31和接收装置32通过第二弹簧33与控制装置12电连接,通过第二弹簧33使发光装置31和接收装置32与控制装置12电连接,实现可拆卸,且可始终保持连接,连接稳定性好,结构简单。

后盖2和前盖3均与外壳1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可拆卸,维修拆装方便,且在弹簧的作用下,螺纹连接更稳定,防止松动。

控制装置12还包括用于切换输出光源类型的切换电路,发光装置31为包括红外线光源和白光光源,可实现照明和检测的功能,功能更实用。

外壳1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滑纹,增加握持的手感,同时防滑,提高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将前盖3的发光装置31所发出的红外线光照射到待测物上,待测物将红外线光反射反馈到接收装置32,接收装置32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控制装置12的识别电路对电信号进行识别是否处于预设范围的内,若是不在范围内发声装置21不工作,若在范围内,控制装置12控制发声装置21发出声音,即待测物上具有隐形防伪标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