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开机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1638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开机电路。



背景技术:

计算机,俗称电脑,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计算机都有手动开机的开机按钮,一般要使用计算机都是直接手动按开机按钮,但是在一些特殊的计算机产品应用场合如工控场合、网吧电脑产品中,需要有来电电脑自动开机功能,即保证系统通电后,计算机能实现自动开机功能。

工控电脑一般是通过其它嵌入式设备、网络控制设备来实现,网吧等场合是通过软件功能设定等来实现,使用嵌入式设备实现自动开机会增加成本,而通过软件功能实现自动开机则稳定性与安全性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开机电路。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开机电路,其包括第一电阻、电容及隔离转换模块;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输入电压端以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的一端,且所述电容的另一端电连 接接地电位;所述隔离转换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电容之间的节点且所述隔离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电源开关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转换模块包括串接在所述节点与所述电源开关按钮之间的第一隔离转换元件及第二隔离转换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离转换元件及所述第二隔离转换元件都为NMOS场效应晶体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离转换元件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电容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一隔离转换元件的源极电连接接地电位,所述第一隔离转换元件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隔离转换元件的栅极;所述第二隔离转换元件的源极电连接接地电位,所述第二隔离转换元件的漏极为所述隔离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源开关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开机电路还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开机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电连接在所述输入电压端与所述第一隔离转换元件的漏极之间。

一种自动开机电路,其包括第一电阻、电容、第一NMOS场效应晶体管及第二NMOS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输入电压端以接收输入电压,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的一端,且所述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接地电位;所述第一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电容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一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接地电位,所述第一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接地电位,以及所述第二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电源开关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开机电路还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第一 电阻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开机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电连接在所述输入电压端及所述第一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之间。

一种自动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电容、第一NMOS场效应晶体管及第二NMOS场效应晶体管、二极管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输入电压端以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的一端,且所述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接地电位,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所述第一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电容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一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接地电位,所述第一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电连接所述输入电压端且电连接所述第二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接地电位,以及所述第二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电源开关按钮。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组成组成延迟电路可产生的延迟电平信号,隔离转换模块可将此延迟电平信号转换成主板电源开关按钮能被触发的信号实现自动开机,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机电路可直接增加在计算机主板上,相比通过嵌入式设备及软件功能设定来实现自动开机节约了成本及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开机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机电路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开机电路10可直接增加在计算机主板上,其包括:延迟模块100及隔离转换模块200,还可包括二极管D1 及第二电阻R2。延迟模块100包括第一电阻R1及电容C1。隔离转换模块200包括第一隔离转换元件Q1及第二隔离转换元件Q2,第一隔离转换元件Q1及第二隔离转换元件Q2都优选为NMOS场效应晶体管且其包括的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例如分别对应NMOS的栅极、源极和漏极。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开机电路10的隔离转换元件可以不只是两个,也可以是更多个,例如四个或者六个等。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作为延迟模块100的输入端且电连接输入电压端3V_SB,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且电容C1的另一端电连接接地电位。第一隔离转换元件Q1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和电容C1之间的节点(作为延迟模块100的信号输出端),其第一端电连接接地电位,且其第二端电连接第二隔离转换元件Q2的控制端并通过第二电阻R2电连接输入电压端3V_SB。第二隔离转换元件Q2的第一端电连接接地电位,且其第二端电连接电源开关按钮POWER_SW而作为隔离转换模块200的信号输出端。二极管D1并联在第一电阻R1的两端。

第一电阻R1和电容C1组成的延迟模块100用于实现充放电电平信号延迟,产生一个约2秒延迟的电平信号,经第一隔离转换元件Q1及第二隔离转换元件Q2组成的隔离转换模块200两级反相处理实现隔离转换,最终生成一个约2秒的低电平有效信号,此信号从第二隔离转换元件Q2的第二端输出到计算机主板的电源开机按钮POWER_SW上。

当通电时,也即输入电压端3V_SB端加载有电压例如3V时,延迟模块100与计算机主板同时上电,约2秒延迟的信号再去开计算机主板而实现自动开机功能,此时2秒过后,延迟电路100充电过程完成,电平信号恢复为高,相应的连接到计算机主板电源开关按钮POWER_SW的信号也恢复为高,开机过程完成,即延迟模块100充电过程产生的信号延迟,再经过隔离转换模块200隔离转换生成适合计算机主板电源开关按钮POWER_SW能被触发的信号,模拟用户按下电源按钮实现开机。延迟模块100延迟时间的长短可通过第一电阻R1和电容C1的大小设定进行调整,一般调整为1-2秒。

二极管D1的设置可增强自动开机电路10稳定性;第二电阻R2作为上拉电阻为电路中常规设置,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故不再详述。

如不需要使用自动开机或者想使用其它软件的相应自动开机功能时,可以通过预留在计算机主板上关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开机电路10的开关来实现自动开机电路10的关闭,例如在输入电压端3V_SB的前端加设一个开关元件像机械开关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开机电路10中的延迟模块100的电平延迟功能也可通过如延时发生器等功能性集成电路来实现。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得到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