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密度服务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183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密度服务器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密度服务器结构。



背景技术:

大数据时代,企业应用的多元化及数据分层的管理,造成存储量成倍剧增,使存储资源分配日益艰难。海量数据和多种复杂应用对存储系统的灵活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非结构化数据的大数据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数据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客户对服务器的单位空间的存储容量需求不断提高,希望在有限空间的机柜内实现更高的密度。但,传统服务器仅能提供4U24盘位或者4U36盘位的存储空间。如果用户想要更大容量和更大带宽,需要增加机柜,造成成本增加和能耗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密度服务器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超高密度服务器结构,所述结构包括:主板、散热单元、电源、存储单元、网络传输单元和机箱;所述机箱分为前区和后区,所述前区设置存储单元,所述后区设置主板、电源和网络传输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包括3.5寸大容量硬盘组和2.5寸硬盘组;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设置在机箱前面板上的网孔和设置在所述后区的散热风扇组,所述网孔与所述散热风扇组相对设置且所述网孔与所述散热风扇组之间的区域为存储单元安装区;所述后区分上、中、下三层,上层设置电源,中层设置散热风扇组,下层设置网络传输单元和主板。

优选地,所述前面板上还设置与电源连接的电源控制板。

优选地,所述存储单元包括3.5寸大容量硬盘组,具体为:所述3.5寸大容量硬盘组中包括90块3.5寸大容量硬盘,排列方式为:15块3.5寸大容量硬盘为一排,共6排,且相邻两排中任意两个相对设置的3.5寸大容量硬盘的硬盘数据线口相对设置;每块3.5寸大容量硬盘为竖插式硬盘,竖插式硬盘竖直插入机箱底面上设置的硬盘安装口,通过所述硬盘安装口,每块3.5寸大容量硬盘与主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2.5寸硬盘组包括2个2.5寸硬盘。

优选地,所述后区的上层并排设置四个电源安装孔,所述电源包括四个热插拔电源模块,所述热插拔电源模块与所述电源安装孔一一对应安装。

更优选地,所述热插拔电源模块为1000W钛金电源模块。

优选地,所述后区的中层并排设置五个风扇安装孔,所述散热风扇组包括五个热插拔风扇,热插拔风扇与风扇安装孔一一对应安装。

优选地,所述后区的下层面板上设置均分别与主板连接的网络传输板和IPMI管理网口。

更优选地,所述网络传输板上设置4个10GbE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满足计算性能同时,提供超大容量内部存储扩展能力,4U机箱空间内可安装90块3.5寸硬盘,为增强用户使用体验,机箱后端可独立放置2块热插拔系统磁盘,满足将服务器用于冷存储目的的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超高密度服务器结构的机箱前面板示意图;1表示电源控制面板;

图2为所述超高密度服务器结构中存储单元的示意图;2表示硬盘安装区域;

图3为散热系统风扇示意图,3表示热插拔风扇;

图4为电源示意,4表示热插拔电源模块;

图5为主板安装示意图,5表示主板;

图6为主板设计示意图,6-1表示硬盘控制器芯片;6-2表示CPU;6-3表示内存;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超高密度服务器结构的机箱的后面板示意图,7-1表示IPMI管理网口,7-2表示网络传输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超高密度服务器结构,所述结构包括:主板、散热单元、电源、存储单元、网络传输单元和机箱;

所述机箱分为前区和后区,所述前区设置存储单元,所述后区设置主板、电源和网络传输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包括3.5寸大容量硬盘组和2.5寸硬盘组;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设置在机箱前面板上的网孔和设置在所述后区的散热风扇组,所述网孔与所述散热风扇组相对设置且所述网孔与所述散热风扇组之间的区域为存储单元安装区;所述后区分上、中、下三层,上层设置电源,中层设置散热风扇组,下层设置网络传输单元和主板。

更详细的解释说明为:

(一)参照图1,所述机箱的前面板即为前区的前面板,在所述前面板上还设置与电源连接的电源控制板。所述机箱为标准4U机箱结构,便于机房统一部署和管理大量的服务器资源。

(二)参照图2,所述存储单元包括3.5寸大容量硬盘组,具体为:所述3.5寸大容量硬盘组中包括90块3.5寸大容量硬盘,排列方式为:15块3.5寸大容量硬盘为一排,共6排,且相邻两排中任意两个相对设置的3.5寸大容量硬盘的硬盘数据线口相对设置;每个3.5寸大容量硬盘为竖插式硬盘,竖插式硬盘竖直插入机箱底面上设置的硬盘安装口,通过所述硬盘安装口,每块3.5寸大容量硬盘与主板连接。由于空间限制并且需要保证能够使用标准3.5寸硬盘,所以存储系统设计将标准服务器使用的横插式硬盘改为竖插式硬盘,以此保证整机可达90块硬盘的规格。

所述2.5寸硬盘组包括2块2.5寸硬盘。

(三)参照图3,所述后区的中层并排设置五个风扇安装孔,所述散热风扇组包括五个热插拔风扇,热插拔风扇与风扇安装孔一一对应安装。采用5个热插拔风扇为整个存储服务器结构提供散热,采用吸风式优先对主板上的处理器、内存等发热量高的部件散热,5个热插拔风扇互相冗余。为匹配机箱空间,热插拔风扇的长度尺寸为8cm。

参照图4,所述后区的上层并排设置四个电源安装孔,所述电源包括四个热插拔电源模块,所述热插拔电源模块与所述电源安装孔一一对应安装。所述热插拔电源模块为1000W钛金电源模块。采用4个1000W业界最高性能的钛金电源,转换效率高达96%。4个热插拔电源模块之间互相冗余,保证设备的高安全性及高可用性。支持PMBUS冗余电源,支持智能带外管理功能。为匹配机箱空间,所述热插拔电源模块的尺寸为73.5×40×185mm。

参照图5和图6,所述主板为半宽型主板,将主板设计在机箱后侧电源下方的空间内安装,既与存储系统不干涉,又能够离散热风扇最接近以此来实现单位空间内的固定安装及散热。所述主板为支持全新平台的Intel XeonBroadwell-EP E5-2600V4系列处理器,首次引入14nm新工艺、性能比上代最高提升44%,核心数最高22个,支持DDR4-2400高速内存。

参照图7,所述网络传输单元包括设置在后区的下层面板上且均分别与主板连接的网络传输板和IPMI管理网口。所述网络传输板上设置4个10GbE端口。通过四个10GbE端口,保证在有限的空间下实现极速网络I/O,保证大数据对外传输性能,实现网络性能飞跃。通过独立的IPMI管理网口,实现完整的IPMI2.0远程系统监控、远程KVM、虚拟媒体等各种管理功能。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标准4U机箱的空间里,提供了90个3.5寸的盘位,安装8TB硬盘,单台服务器存储空间可达720T,存储密度极大。而且还提供了2个2.5寸的盘位用做系统盘。对于定位为海量冷存储的产品,高密度、高容量、高性价比的超高密度服务器结构满足用户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