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离烹调系统以及远距离烹调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3401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远距离烹调系统以及远距离烹调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施餐食的烹调指示的装置与实施餐食的烹调的装置位于分离的场所的烹调系统的技术。



背景技术:

对于在医院住院等时所提供的住院餐、出院后等建议在自家疗养时有限制的餐食等要求营养管理的餐食的准备花费较大的人工和时间。例如在前者的情况下,由于在医院中提供餐食的时间是已经决定好的,因此早晨的烹调负责人的人员配置等成本呈上涨的趋势。在一个后者的情况下,由于根据患者的症状餐食内容不同,患者的住处是分散的,因此,为了向对每个患者准备适当的餐食,必须配置许多人,从而人员费用会上涨。

另一方面,在考虑到削减人员费用的情况下,还有对事先烹调好的餐食适当加温来进行提供的方案,但是,也会产生食物中毒的风险,或者因再加热使味道下降的问题。

在这样的状况下,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提出了通过对多个配餐托盘上的餐具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从而尝试对餐具内的食材进行烹调的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853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技术中,在多个烹调器(接受餐食的提供的人)分散的状况下,必须配置许多对与各个患者的症状相对应的妥当的餐食内容进行认真研究的人、实施接受餐食提供的患者的照料的人,从而还存在有人员费用上涨这样的问题点。

因此,在本发明中,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距离烹调系统,即使在多个烹调器(接受餐食的提供的人)分散的状况下,也能够提供与餐食被提供者的情况相匹配、适当且美味的餐食,并且使餐食提供作业省力和低成本。

本发明所公开的远距离烹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烹调器,其对载置在板状体上规定位置上的多个餐具,利用在所述板状体下且与各个所述餐具相对应地配置的电磁感应线圈所产生的电磁波进行电磁感应加热,而对所述各个餐具内的食材进行烹调;烹调控制装置,其经由通信网络与所述烹调器连接,对所述烹调器进行烹调控制;第一存储单元,其将要向餐食被提供者提供的餐食内容和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相对应地加以存储,所述餐食内容包括多个料理的组合,所述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用于在烹调所述餐食时,对以时间序列规定流过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电流大小的加热控制规则进行识别,第一接受单元,其根据用户的操作接受所述餐食内容以及对要烹调所述餐食的所述烹调器进行识别的烹调器识别信息;第一提取单元,其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提取与所述餐食内容相对应的所述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以及通知单元,其向根据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所述烹调器识别信息而识别的所述烹调器,通知所述第一提取单元所提取的所述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烹调器识别信息而识别的烹调器具有:第二存储单元,其将所述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和由所述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识别的所述加热控制规则相对应地加以存储;第二接受单元,其接受所述通知单元发出的通知中包含的所述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以及第二提取单元,其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提取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所述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相对应的所述加热控制规则;以及烹调单元,其根据所述第二提取单元所提取的所述加热控制规则,使所述烹调器中设置在规定位置的在所述板状体下的所述电磁感应线圈流过电流,从而对所述板状体上的所述餐具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来烹调所述餐食。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公开的远距离烹调系统即使在多个烹调器(接受餐食的提供的人)分散的状况下,也能够提供与餐食被提供者的情况匹配,适当且美味的餐食,并且,能够使餐食提供作业省力和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远距离烹调系统的概要的图。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板状体以及板状体上所载置的餐具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板状体上表面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4为本实施方式的烹调器中的板状体载置部位的透视图的一个示例。

图5为对本实施方式的烹调器中的电磁感应加热的原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烹调器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为本实施方式的远距离烹调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8为对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中的食谱制作功能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9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控制规则以及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0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存储单元所存储的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存储单元所存储的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2为由本实施方式的远距离烹调系统进行处理的信息例的列表图。

图1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烹调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图1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烹调器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图15为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远距离烹调系统实施的处理例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远距离烹调系统的概要)

使用图1至6,对本实施方式的远距离烹调系统1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为以易于知晓的方式表示构成远距离烹调系统1的烹调控制装置100与烹调器200的关系的图。

如图1所示,远距离烹调系统1包括烹调控制装置100和一个以上的烹调器200,用户终端430与烹调控制装置100、烹调控制装置100与烹调器200相互经由有线或无线的通信网络420连接。烹调器200为对食材340进行加热烹调餐食的装置,烹调控制装置100为指示烹调器200执行烹调的装置。烹调器200根据从处于地理上分离的烹调控制装置100通知的控制指示来实施烹调。

如图2所示,烹调器200能够收纳并设置呈平坦形状的板状体(材质并不限定)310,在板状体310上载置多个餐具320,并利用与板状体310之下且各个餐具320相对应地配置的电磁感应线圈690所产生的电磁波对各个餐具320进行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各个餐具320内的食材340。

板状体310可以是配餐托盘或烹调器200的上托板的任一者,但是,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以板状体310为配餐托盘进行说明。此外,附图中也将板状体310图示为配餐托盘。

如图3所示,在配餐托盘310上,为了知晓对各个餐具320进行载置的位置而标注有标记440。此外,如图4所示,烹调器200在配餐托盘310之下,表示载置在配餐托盘310上的各个餐具320的位置的标记440之下的位置处,具备用于对各个餐具320进行电磁感应加热的电磁感应线圈690。

此外,配餐托盘310上所载置的餐具320为在陶制的容器的下表面粘贴能够感应加热的磁性材料的方式,或者构成为两层结构的方式,其中,内侧层由能够感应加热且热传导率高的不锈钢等金属形成,外侧层由具有高的耐热性并且热传导率低于内侧层的树脂形成。另外,只要是能够对载置在配餐托盘310上的餐具320进行感应加热的餐具,则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结构。

如图5所示,当在作为涡旋状的线圈的电磁感应线圈690中流过有高频的电流时,按照电磁感应的法则会在电磁感应线圈690的周围产生磁力线,并且在磁力线通过餐具(金属)时,在餐具320的内部产生无数的涡电流。在流过涡电流时,在餐具320内的金属中会产生电阻热,利用该热量实施餐具320所配置的食材340的烹调。另外,通过改变流过电磁感应线圈690的电流的大小来调节餐具320的温度。

如图6所示,烹调器200既可以是能够对多个配餐托盘310进行收纳(设置)的结构,也可以是仅能够对一个配餐托盘310进行收纳(设置)的结构。前者为,例如在医院、疗养院等、餐食被提供者较多的设施中被使用的结构,后者为,例如在自家疗养者的自家等中被使用的结构。

另外,用户终端430具备如下功能,即,例如管理营养师等实施操作而对烹调控制装置100进行访问,并制作向餐食被提供者提供的食谱330、或者将按照制作而成的食谱330的餐食的烹调指示向烹调器200发送的功能,也存在有适当掌握烹调控制装置100的一部分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远距离烹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使用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远距离烹调系统1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图7为远距离烹调系统1的功能框图。如图7所示,远距离烹调系统1具有烹调控制装置100和烹调器200。烹调控制装置100具有第一存储单元110、第三存储单元120、第一接受单元130、第一提取单元140、第三提取单元150、通知单元160。烹调器200具有第二存储单元210、第二接受单元220、第二提取单元230、烹调单元240、食材温度测量单元250。

第一存储单元110将餐食内容(食谱)330和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相对应地加以存储,所述餐食内容(食谱)330为向餐食被提供者提供的多个料理350的组合,所述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为,对以时间序列信息指定在烹饪餐具320内的食材340时,流过在电磁感应线圈690的电流的大小的加热控制规则370进行识别的信息。

如图8左方所示,餐食内容(食谱)330是指,按照每个餐食的属性(例如,“主食”“主菜”“副菜”“汤菜”“饮料”等)360所选择的单独的料理(例如,“米饭(中)”“八宝菜”“沙拉”“大酱汤”“茶”等)350的组合,并对每个组合粘贴标签(例如,“住院餐a”等)。

如图9所示,加热控制规则370是用于规定从开始在烹调器200的电磁感应线圈690中流过电流的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时刻)与在电磁感应线圈690中流过电流的大小的关系的信息。在图9中,以在电磁感应线圈690中流过的电流的大小占最大输出的百分之多少这样的指标来进行规定,但是,无论是以绝对值进行规定的结构,还是以其他的相对值进行规定的结构,规定方法并不特别限定。并且,如图9所示,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为用于对各个加热控制规则370进行识别的信息。

如图10所示,在第一存储单元110中将作为食谱330的构成要素的单独的料理350以及其属性360,与识别用于烹调各个料理350的加热控制规则370的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相对应地加以存储。在图10中,例如将料理350“米饭(大)”、料理的属性360“主食”、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1”相对应地进行存储。另外如图10所示,即使是相同的料理,在盛放量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作为不同的料理而进行登录。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制作与餐食被提供者的情况(身体状况、病情等)相对应的食谱330。

第三存储单元120将作为餐食内容330的构成要素的各个料理350,与对配餐托盘310上的位置进行识别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相对应的加以存储。如图11所示,在第三存储单元120中例如将料理350“米饭(大)”、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1”相对应地进行存储。此外,第三存储单元120也可以是将作为餐食内容330的构成要素的各个料理350的属性360,可与对配餐托盘310上的位置进行识别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相对应地加以存储。如图11所示,在第三存储单元120中,例如将料理的属性360“主食”、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1”相对应地进行存储。

第一接受单元130根据用户对用户终端430的操作,接受餐食内容(食谱)330以及用于识别要烹调餐食的烹调器200的烹调器识别信息390。此时,第一接受单元130既可以是接受作为餐食内容(食谱)330、即对食谱330进行识别的标签(例如,“住院餐a”等)的结构,也可以是接受作为食谱330的构成要素的各个料理350的结构。除此以外,第一接受单元130也可以是接受对烹调器识别信息390所识别到的烹调器200所设置的配餐托盘310进行识别的板状体识别信息400的结构。此外,第一接受单元130也可以是一起接受餐食内容(食谱)330和作为其构成要素的各个料理350的属性360的结构。

用户对用户终端430进行操作,来实施第一接受单元130所接受的信息的生成、发送。用户对用户终端430进行操作,来实施与餐食被提供者的情况(身体状况、病情等)相对应的被实施了营养管理的食谱330的制作。如图8左方所示,更具体而言,用户对用户终端430进行操作,而对按照餐食内容(食谱)330或餐食的属性(例如,“主食”“主菜”“副菜”“汤菜”“饮料”等)360所选择的单独的料理(例如,“米饭(中)”“八宝菜”“沙拉”“大酱汤”“茶”等)350的组合进行选择。

如图8右方所示,用户终端430也可以是能够根据用户所选择的食谱330或单独的料理350,而对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盐分等规定物质的含有量等各种营养管理指标进行参照的结构。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制作与餐食被提供者的情况(身体状况、病情等)相对应的食谱330。

第一接受单元130也可以是与餐食内容(食谱)330一同接受对实施其餐食的烹调的配餐托盘310进行识别的板状体识别信息400的结构。通过如此设置,在烹调器200能够设置多个配餐托盘310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应对,并且针对医院、疗养院等餐食被提供者较多的设施中被使用的烹调器200也能够应对。此外,能够并行地烹调每个配餐托盘310中的不同的食谱330,从而能够实现餐食准备作业的省力化和低成本化。另外,也可以是即使在烹调器200中收纳有多个配餐托盘310的情况下,对于各个配餐托盘310上的相同的位置所载置的餐具320,能够实施相同的加热烹调控制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无需向烹调器200通知控制对象的板状体识别信息400。

第一接受单元130也可以是,与餐食内容(食谱)330一同接受对作为其构成要素的各个料理350被配置在配餐托盘310上的位置进行识别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的结构。通过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各个料理350的配置的自由度。

第一提取单元140从第一存储单元110中提取与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餐食内容(食谱)330相对应的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如图8左方所示,假设第一接受单元130所接受的餐食内容(食谱)330为,接受了料理350的组合的标签“住院餐a”或与其相对应的单独的料理350“米饭(中)”“八宝菜”“沙拉”“大酱汤”“茶”的情况。如图10所示,此时,第一提取单元140从第一存储单元110中提取分别与单独的料理350“米饭(中)”“八宝菜”“沙拉”“大酱汤”“茶”相对应的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2”“5”“14”“8”“11”。

第三提取单元150从第三存储单元120提取与第一接受单元130所接受的各个料理350相对应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如图11所示,例如在第一接受单元130接受了单独的料理350“米饭(中)”“八宝菜”“沙拉”“大酱汤”“茶”的情况下,第三提取单元150对各自对应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1”“2”“3”“4”“5”进行提取。

第三提取单元150也可以是,从第三存储单元120提取与第一接受单元130所接受的各个料理350的属性360相对应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的结构。如图11所示,例如在第一接受单元130接受了单独的料理350的属性360“主食”“主菜”“副菜”“汤菜”“饮料”的情况下,第三提取单元150对各自对应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1”“2”“3”“4”“5”进行提取。

通知单元160相对于第一接受单元130所接受的烹调器识别信息390所识别到的烹调器200,通知第一提取单元140所提取的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在此,通知单元160所通知的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既可以是多个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也可以是对上述多个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的组合进行识别的信息。

通知单元160也可以是,除了上述处理以外,还对第一接受单元130所接受的板状体识别信息400进行通知的结构。由此,能够确定控制对象的配餐托盘310。

通知单元160也可以是,除了上述处理以外,还对与第一提取单元130所提取的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相对应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进行通知的结构。在此,通知单元160所通知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既可以配合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的设计,而成为多个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也可以是对上述多个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的组合进行识别的信息。由此,能够确定控制对象的电磁感应线圈690。

如图12所示,通知单元160相对于烹调器识别信息390(例如,“10005”)所识别到的烹调器200,通知板状体识别信息400(例如,“1”)、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例如,“1”“2”“3”“4”“5”)、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例如,“2”“5”“14”“8”“11”)中的、烹调器200中要实施的烹调处理所需的信息。如图12所示,通知单元160还能够相对于相同的烹调器200,通知与不同的烹调处理相关的多个信息的组合,还能够对多个烹调器200通知有关不同的烹调处理的信息。

第二存储单元210将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与加热控制规则370相对应地加以存储。如图9所示,第二存储单元210例如,与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1”相对应地存储加热控制规则370“时刻tstart=(输出)70%”“时刻t2=(输出)90%”…“时刻tn=(输出)90%”…“时刻tend=(输出)50%”。

第二接受单元220接受由通知单元160通知的信息。第二接受单元220接受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板状体识别信息400、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如图12所示,第二接受单元220针对根据烹调器识别信息390(例如,“10005”)识别的烹调器200,接受板状体识别信息400(例如,“1”)、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例如,“1”“2”“3”“4”“5”)、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例如,“2”“5”“14”“8”“11”)中的由通知单元160通知的信息。

第二提取单元230从第二存储单元210提取与第二接受单元220所接受的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相对应的加热控制规则370。如图9所示,在第二接受单元220接受了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2”的情况下,第二提取单元230从第二存储单元210中提取与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2”相对应的加热控制规则370“时刻tstart=(输出)65%”“时刻t2=(输出)85%”…“时刻tn=(输出)85%”…“时刻tend=(输出)50%”。

如果第二接受单元220所接受的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为多个,则第二提取单元230从第二存储单元210中提取与它们分别相对应的多个加热控制规则370。通过第二提取单元230的处理来确定作为由烹调单元240实施的控制对象的配餐托盘(控制对象区域)310以及电磁感应线圈690、由烹调单元240实施的控制内容370。

烹调单元240根据第二提取单元230所提取的加热控制规则370,使电流流过配餐托盘310之下的电磁感应线圈690,而对配餐托盘310上的餐具320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来烹调餐食,所述配餐托盘310被设置在烹调器200的规定位置。更具体而言,烹调单元240将第二提取单元230所提取的各个加热控制规则370应用于根据与各个加热控制规则370相对应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确定的电磁感应线圈690,从而对配餐托盘310上的各个餐具320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来烹调餐食。

在于烹调器200上能够设置多个配餐托盘310的情况下,烹调单元240除了上述处理以外,还能够通过使电流流过配置在板状体识别信息400所识别到的配餐托盘310之下的电磁感应线圈690,从而对配餐托盘310上的餐具320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来烹调餐食。

如图3以及4所示,在配餐托盘310上分别配置有标记440,并在分别配置有电磁感应线圈690的烹调器200的规定位置上,设置了配餐托盘310时,若将与配餐托盘310上的标记440相匹配的各个餐具320载置在配餐托盘310上,则在电磁感应线圈690之上位置配置有各个餐具320。例如,在将图3左下的标记440位置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设为“1”,由通知单元160通知图12的第1行的信息,此时,烹调单元240根据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2”的加热控制规则370的“时刻tstart=(输出)65%”“时刻t2=(输出)85%”…“时刻tn=(输出)85%”…“时刻tend=(输出)50%”,使得在配置于图4的左下位置的电磁感应线圈690中流过电流。通过如此设置,烹调单元240实施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1”所识别到的配餐托盘310上的位置所载置的餐具320内的食材340的烹调。

食材温度测量单元250通过被配置在配餐托盘310之下的温度传感器700,对餐具320内所配置的食材340的温度间接地进行测量。食材温度测量单元250对配餐托盘310周围(上托板450之上,配餐托盘310本身、餐具320的底部等)的温度进行测量,并根据该测量值以及餐具320内的食材340的种类和量等,对餐具320内所烹调的食材340的温度进行预测。

在食材温度测量单元250所测量到的规定时刻的食材的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异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烹调单元240以使该差异变小的方式使在电磁感应线圈690中流过的电流的大小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食材340的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烹调单元240使在电磁感应线圈690中流过的电流的大小大于加热控制规则370所指示的值,并且在食材340的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使在电磁感应线圈690中流过的电流的大小小于加热控制规则370所指示的值。通过如此设置,能够防止因过分加热而导致的味道的下降、因不充分加热而导致的食物中毒。

另外,假设远距离烹调系统1的餐具320内所配置的食材340为生食材,烹调单元240将生的食材340烹调成料理350,因此,能够向餐食被提供者提供刚做好的好吃的餐食。

作为远距离烹调系统1的用户,由于能够配置能够制作配合餐食被提供者的情况的适当的食谱330的少数的管理营养师等,并能够提供实施分散的烹调器200中的烹调的环境,因此,能够实现餐食提供作业的低成本化。

在医院、疗养院等餐食提供的时刻决定好的设施中,如果早饭的准备作业不从夜间开始则来不及,因此,基于烹调员的工作时间范围有关系,从交通工具的运转时间、补贴工资的情况来看存在有成本上涨的趋势。但是,在远距离烹调系统1中,能够实现由少数的用户实施的烹调器200的远距离操作,并事先向餐具320载置食材340,并且还能够在规定时刻开始由烹调单元240实施的烹调,因此,能够实现餐食提供作业的省力化和低成本化。

(本实施方式的远距离烹调系统的硬件结构)

(1)烹调控制装置100的硬件结构例

使用图13对烹调控制装置100的硬件结构例进行说明。图13为表示烹调控制装置100的硬件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如图13所示,烹调控制装置100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510、rom(read-onlymemory)520、ram(randomaccessmemory)530、辅助存储单元540、通信i/f550、输入装置560、显示装置570、记录介质i/f580。

cpu510为执行rom520所存储的程序的装置,并根据程序的命令对在ram530中被展开(载入)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从而对烹调控制装置100整体进行控制。rom520对cpu510要执行的程序、数据进行存储。在于cpu510中执行rom520所存储的程序之际,ram530使要执行的程序、数据展开(载入),并在运算的期间内,对运算数据暂时性地进行保持。

辅助存储单元540为,将对作为基本软件的os(operatingsystem)、本实施方式的应用程序等进行关联的数据一并存储的装置。辅助存储单元540包括第一存储单元110、第三存储单元120,例如为hdd(harddiscdrive)、闪存等。

通信i/f550为,用于与有线/无线lan(localareanetwork)、互联网等通信网络相连接,而与提供通信功能的其他装置实施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接口。

输入装置560为,用于通过键盘等对烹调控制装置100实施数据输入的装置。显示装置(输出装置)570为由lcd(liquidcrystaldisplay)等构成的装置,并作为用户利用烹调控制装置100所具有的功能之际、实施各种设定之际的用户接口而发挥功能的装置。记录介质i/f580为,用于与cd-rom、dvd-rom、usb存储器等记录介质590实施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接口。

烹调控制装置100所具有的各个单元也可以是,cpu510通过执行rom520或辅助存储单元540所存储的与各个单元相对应的程序来实现的结构。此外,烹调控制装置100所具有的各个单元也可以是,通过硬件来实现与该各个单元相关的处理的结构。此外,烹调控制装置100所具有的各个单元也可以是经由通信i/f550而从外部服务器装置读取本发明的程序、或经由记录介质i/f580而从记录介质590读取本发明的程序,从而使烹调控制装置100执行该程序的结构。

(2)烹调器200的硬件结构例

使用图14对烹调器200的硬件结构例进行说明。图14为表示烹调器200的硬件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如图14所示,烹调器200具有cpu610、rom620、ram630、辅助存储单元640、通信i/f650、输入装置660、显示装置670、记录介质i/f680、电磁感应线圈690、温度传感器700。

cpu610为,执行rom620所存储的程序的装置,并根据程序的命令对ram630中被展开(载入)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从而对烹调器200整体进行控制。rom620对cpu610要执行的程序、数据进行存储。在于cpu610中执行rom620所存储的程序之际,ram630使要执行的程序、数据展开(载入),并在运算的期间内,对运算数据暂时性地进行保持。

辅助存储单元640为,将对作为基本软件的os(operatingsystem)、本实施方式的应用程序等进行关联的数据一并存储的装置。辅助存储单元640包括第二存储单元210,例如为hdd(harddiscdrive)、闪存等。

通信i/f650为,用于与有线/无线lan(localareanetwork)、互联网等通信网络连接,而与提供通信功能的其他装置实施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接口。

输入装置660为用于通过键盘等对烹调器200实施数据输入的装置。显示装置(输出装置)670为由lcd(liquidcrystaldisplay)等构成的装置,并作为用户利用烹调器200所具有的功能之际、实施各种设定之际的用户接口而发挥功能的装置。记录介质i/f680为,用于与cd-rom、dvd-rom、usb存储器等记录介质590实施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接口。

电磁感应线圈690为,用于对配餐托盘310之上所载置的餐具320进行电磁感应加热的涡旋状的线圈。如图4所示,电磁感应线圈690被设置在配餐托盘310之下且配餐托盘310上表示载置各个餐具320的位置的标记440之下位置。通过使在电磁感应线圈690中流过的电流的大小发生变化,从而实施相对于餐具320的加热程度的强弱的调节。

温度传感器700为用于对上托板450上或餐具320的底部等的温度进行测量的传感器,测量原理并不特别限定。

烹调器200所具有的各个单元也可以为,通过cpu610执行rom620或辅助存储单元640所存储的与各个单元相对应的程序来实现的结构。此外,烹调器200所具有的各个单元也可以为通过硬件来实现与该各个单元相关的处理的结构。此外,烹调器200所具有的各个单元也可以是经由通信i/f650从外部服务器装置读取本发明的程序、或经由记录介质i/f680从记录介质590读取本发明的程序,从而使烹调器200执行该程序的结构。

(由本实施方式的远距离烹调系统实施的处理例)

使用图15,对由本实施方式的远距离烹调系统1实施的处理例进行说明。图15为表示由远距离烹调系统1实施的处理例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s10中第一接受单元130根据用户的操作来接受食谱330(例如,“米饭(中)”“八宝菜”“沙拉”“大酱汤”“茶”等)以及对实施烹调的烹调器200进行识别的烹调器识别信息390(例如,“10005”)。如图8所示,第一接受单元130既可以是接受作为食谱330的、即如上所述那样作为食谱330的构成要素的各个料理350的结构,也可以是接受对食谱330进行识别的标签(例如,“住院餐a”等)的结构。

在s10中,第一接受单元130也可以,除了上述处理以外,还接受对烹调器识别信息390所识别到的烹调器200所设置的配餐托盘310进行识别的板状体识别信息400(例如,“1”)。通过如此设置,并且针对烹调器200能够设置多个配餐托盘310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在医院、疗养院等餐食被提供者较多的设施中被使用的烹调器200也能够应对。此外,能够并行地烹调每个配餐托盘310中的不同的食谱330,从而能够实现餐食准备作业的省力和低成本。

在s10中,第一接受单元130也可以是,一起接受食谱330和对作为其构成要素的各个料理350被配置在配餐托盘310上的位置进行识别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例如,“米饭(中)”=“1”、“八宝菜”=“2”、“沙拉”=“3”、“大酱汤”=“4”、“茶”=“5”等)的结构。通过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各个料理350的配餐托盘310上的配置的自由度。

第一接受单元130也可以是一起接受食谱330和作为其构成要素的各个料理350的属性360(例如,“主食”“主菜”“副菜”“汤菜”“饮料”等)的结构。通过如此设置,能够根据料理350的属性360预先确定各个料理350被配置在配餐托盘310上的位置,能够节省进行烹调的准备的人的人工,并且,能够实现准备作业的简化、作业错误的防止。

在s20中,第一提取单元140从第一存储单元110提取与s10中所接受的食谱330(例如,“米饭(中)”“八宝菜”“沙拉”“大酱汤”“茶”等)相对应的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例如,“米饭(中)”=“2”、“八宝菜”=“5”、“沙拉”=“14”、“大酱汤”=“8”、“茶”=“11”等)。

相同地在s20中,第三提取单元150从第三存储单元120提取与s10中所接受的各个料理350(例如,“米饭(中)”“八宝菜”“沙拉”“大酱汤”“茶”等)相对应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例如,“米饭(中)”=“1”、“八宝菜”=“2”、“沙拉”=“3”、“大酱汤”=“4”、“茶”=“5”等)。

第三提取单元150也可以是从第三存储单元120提取与s10中所接受的各个料理350的属性360(例如,“主食”“主菜”“副菜”“汤菜”“饮料”等)相对应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例如,“米饭(中)”=“1”、“八宝菜”=“2”、“沙拉”=“3”、“大酱汤”=“4”、“茶”=“5”等)的结构。

在s30中,通知单元160向在s10中烹调器识别信息390(例如,“10005”)所识别到的烹调器200,通知在s20中所提取的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例如,“米饭(中)”=“2”、“八宝菜”=“5”、“沙拉”=“14”、“大酱汤”=“8”、“茶”=“11”等)。

通知单元160也可以是,除了上述处理以外,还对s10中所接受的板状体识别信息400(例如,“1”)进行通知的结构。由此,能够对控制对象的配餐托盘310进行确定。

通知单元160也可以是,对s20中所提取的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和与各个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相对应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例如,(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2、1)、(5、2)、(14、3)、(8、4)、(11、5)等)进行通知的结构。由此,能够对控制对象的电磁感应线圈690进行确定。

如图12所示,通知单元160相对于烹调器识别信息390(例如,“10005”)所识别到的烹调器200,通知板状体识别信息400(例如,“1”)、(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1、2)、(2、5)、(3、14)、(4、8)、(5、11)等)中的、烹调器200中要实施的烹调处理所需的信息。

在s40中,第二接受单元220接受s30中所发送的信息。第二接受单元220接受板状体识别信息400(例如,“1”)、(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1、2)、(2、5)、(3、14)、(4、8)、(5、11)等信息。第二接受单元220也可以是与上述信息同时地,接受板状体识别信息400(例如,“2”)、(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1、4)、(2、6)、(3、14)、(4、9)、(5、11)等信息的结构。

在s50中,第二提取单元230从第二存储单元210中提取s40中所接受的与各个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例如,“2”、“5”、“14”、“8”、“11”等)相对应的加热控制规则370。第二提取单元230例如从第二存储单元210中提取作为与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2”)相对应的加热控制规则370、即“时刻tstart=(输出)65%”“时刻t2=(输出)85%”…“时刻tn=(输出)85%”…“时刻tend=(输出)50%”。

通过s50中的第二提取单元230的处理,能够确定作为由烹调单元240实施的控制对象的配餐托盘(控制对象区域)310以及电磁感应线圈690、由烹调单元240实施的控制内容370。

在s60中,烹调单元240将s50中所提取的各个加热控制规则370应用于通过与各个加热控制规则370相对应的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而被确定的电磁感应线圈690,而对配餐托盘310上的各个餐具320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从而实施餐食的烹调。

在于烹调器200上能够设置多个配餐托盘310的情况下,烹调单元240除了上述处理之外,还通过使电流在电磁感应线圈690中流过,而对配餐托盘310上的餐具320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从而实施餐食的烹调,所述电磁感应线圈690被配置在板状体识别信息400(例如,“1”)所识别到的配餐托盘310之下。如图12所示,烹调单元240根据与烹调器识别信息390(“10005”)相对应的板状体识别信息400、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410以及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380,对配餐托盘310上的餐具320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来实施餐食的烹调。

在s70中,食材温度测量单元250通过温度传感器700对餐具320内所配置的食材340的温度间接地进行测量。食材温度测量单元250对配餐托盘310周围(上托板450上、配餐托盘310本身、餐具320的底部等)的温度进行测量,并根据该测量值以及餐具320内的食材340的种类和量等,对餐具320内所烹调的食材340的温度进行预测。

在s80中食材温度测量单元250所测量到的食材的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异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s80中为否),处理向s90转移。另一方面,在s80中食材温度测量单元250所测量到的食材的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异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s80中为是),处理向s100转移。

在s90中,烹调单元240以该差异变小的方式使在电磁感应线圈690中流过的电流的大小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食材340的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烹调单元240使在电磁感应线圈690中流过的电流的大小大于加热控制规则370所指示的值,在食材340的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烹调单元240使在电磁感应线圈690中流过的电流的大小小于加热控制规则370所指示的值。通过如此设置,能够防止因过分加热而导致的味道的下降、因不充分的加热而导致的食物中毒。

在s100中由烹调单元240实施的处理的结束时刻到来的情况下(s100中为是),结束由烹调单元240(远距离烹调系统1)实施的处理。在s100中由烹调单元240实施的处理的结束时刻未到来的情况下(s100中为否),处理向s70转移。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了叙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的变形、变更。

符号说明

1远距离烹调系统

100烹调控制装置

110第一存储单元

120第三存储单元

130第一接受单元

140第一提取单元

150第三提取单元

160通知单元

200烹调器

210第二存储单元

220第二接受单元

230第二提取单元

240烹调单元

250食材温度测量单元

310板状体(配餐托盘、上托板等)

320餐具

330餐食内容(食谱)

340食材

350料理

360料理的属性

370加热控制规则

380加热控制规则识别信息

390烹调器识别信息

400板状体识别信息

410板状体上位置识别信息

420通信网络

430用户终端

440板状体上的标记

450烹调器200的顶(上托板)

510、610cpu

520、620rom

530、630ram

540、640辅助存储单元

550、650通信接口

560、660输入装置

570、670输出装置(显示装置)

580、680记录介质接口

590记录介质

690电磁感应线圈

700温度传感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