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饮业自助支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1851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餐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餐饮业自助支付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外出就餐已经成为很普遍的事情。餐饮业务量的迅速增长使得传统的点餐和支付操作流程在餐饮企业中已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目前,餐厅主要通过收款机进行收款,收款方式单一,收款的流程是:餐厅提前对菜品进行编号,收银员手动输入菜品编号,确认款项后在进行收银。这种收款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收银员需要提前记住各种菜品的编号,高峰期顾客排队付款时,收银员的工作量大,容易出错。2)人工收银速度慢,顾客等待时间长。3)餐厅提供多种支付方式,收银台需要摆放刷卡器、扫码器和键盘等多种设备,这导致收银台不够整洁、杂乱无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餐饮业自助支付系统,使用该系统顾客能够实现自助结账。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餐饮业自助支付系统包括点菜机、配菜终端和后台服务器,所述点菜机与所述配菜终端和后台服务器分别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点菜机包括电源模块、触摸屏、无线通信模块、读卡器和微处理器,所述电源模块、触摸屏、无线通信模块和读卡器均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

所述触摸屏用于显示图片、文字或视频界面,并提供触控操作;所述后台服务器中预存有各菜品的单价,所述后台服务器将计算得到的消费金额信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将消费金额信息传输至所述触摸屏进行显示,通过所述触摸屏进行确定后,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将所点菜品发送至所述配菜终端,由所述配菜终端完成配餐;

所述读卡器用于读取银行卡信息,所述触摸屏上显示扫码支付、刷卡支付和现金支付三种付款方式;通过所述点菜机完成支付。

进一步地,采用扫码支付时,所述后台服务器生成特定二维码,并发送给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将所述二维码传输至所述触摸屏进行显示,客户端通过扫描所述二维码进行支付,所述触摸屏显示付款成功信息。

进一步地,采用刷卡支付时,所述读卡器读取顾客的银行卡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与银联平台进行信息交互,所述触摸屏显示付款成功信息。

进一步地,采用现金支付时,所述微处理器将消费金额信息传输至收银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现金收取。

进一步地,所述点菜机中还设置有票据打印机,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票据打印机打印票据。

进一步地,所述点菜机中还设置有语音播放模块,所述语音播放模块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语音播放模块用于进行语音提示。

进一步地,所述点菜机中还设置有语音识别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用于接收和识别顾客所点菜名。

进一步地,所述点菜机中还设置有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从所述后台服务器获取的多媒体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点菜机中还设置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微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点菜机中还设置有条形码扫描器,所述条形码扫描器与微处理器连接。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餐饮业自助支付系统通过设置扫码支付、刷卡支付和现金支付这三种支付方式,能够方便顾客进行自助结账,从而节省人工成本,同时也能够加快结账速度,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餐饮业自助支付系统的原理图。

图中1-点菜机;11-电源模块;12-触摸屏;13-无线通信模块;14-读卡器;15-微处理器;16-票据打印机;17-语音播放模块;18-语音识别模块;19-存储模块;2-配菜终端;3-后台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餐饮业自助支付系统,其包括点菜机1、配菜终端2和后台服务器3,点菜机1与配菜终端2和后台服务器3分别进行无线通信。点菜机1包括电源模块11、触摸屏12、无线通信模块13、读卡器14和微处理器15。电源模块11、触摸屏12、无线通信模块13和读卡器14均与微处理器15连接。

触摸屏12用于显示图片、文字或视频界面,并提供触控操作。通过触摸屏12输入的点菜数据传输至微处理器15,微处理器15对接收到的点菜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3发送给后台服务器3,顾客完成点菜过程。

后台服务器3中预存有各菜品的单价,后台服务器3根据接收到的点菜数据与菜品单价,计算得到顾客的消费金额信息,并将所述消费金额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3反馈至微处理器15,微处理器15将接收到的消费金额信息传输至触摸屏12进行显示。顾客核对消费金额后,按下触摸屏12上显示的确定按钮,微处理器15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3将顾客所点菜品发送至配菜终端2,由配菜终端2完成配餐;将顾客的确定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3,后台服务器3根据接收到的确定信息和顾客的消费信息生成特定二维码,并将二维码发送给微处理器15,微处理器15将接收到的二维码传输至触摸屏12进行显示。触摸屏12上显示三种付款方式,其包括扫码支付、刷卡支付和现金支付。

顾客选择扫码支付时,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宝、微信等具有支付功能的或二维码扫描功能的客户端扫描所述二维码进行支付。支付成功后,客户端显示支付成功信息。后台服务器3将收到的顾客付款成功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3发送给微处理器15,微处理器15控制触摸屏12显示付款成功信息。

顾客选择刷卡支付时,读卡器14读取顾客的银行卡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微处理器15,微处理器15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3将顾客的银行卡信息发送给银联平台,银联平台将扣款信息发送给发卡银行,发卡银行确认后再将信息反馈给银联平台,银联平台将接收到的确认信息发送给微处理器15,微处理器15控制触摸屏12显示付款成功信息。

顾客选择现金支付时,微处理器15将接收到的消费金额信息传输至收银员的手持终端,由收银员收取现金。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点菜机1中还设置有票据打印机16,票据打印机16与微处理器15连接。根据顾客需求,微处理器15控制票据打印机16打印相关票据。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点菜机1中还设置有语音播放模块17,语音播放模块17与微处理器15连接,语音播放模块17用于进行语音提示。例如,顾客支付成功时,语音播放模块17用于播放支付成功提示。配菜终端2完成配菜时,语音播放模块17用于播放取餐提示。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点菜机1中还设置有语音识别模块18,语音识别模块18与微处理器15连接。语音识别模块18用于接收和识别顾客所点菜名,并将顾客所点菜名传输至微处理器15。微处理器15控制语音播放模块17播放菜名,并控制触摸屏12显示菜名。进一步地,点菜机1中还设置有麦克风,麦克风与语音识别模块18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点菜机1中还设置有存储模块19,存储模块19与微处理器15连接。存储模块19用于存储从后台服务器3获取的餐厅内特色菜品、广告或宣传片等多媒体信息,从而方便无人点餐时,触摸屏12能够循环播放餐厅内特色菜品进而吸引顾客,或者触摸屏12能够循环播放广告,为餐厅增加收益。

上述实施例中,电源模块11采用可充电电池,点菜机1中还设置有USB接口,USB接口与微处理器15连接,通过USB接口为可充电电池充电。另外,通过USB接口还可以将音乐、图片等信息传输至中存储模块19进行存储。

上述实施例中,点菜机1中还设置有条形码扫描器,条形码扫描器与微处理器15连接。通过设置条形码扫描器可以方便顾客在餐厅中自助购买矿泉水或饮料等物品。

上述实施例中,点菜机1可以采用落地支架固定在餐厅角落中,或采用挂架挂在餐厅墙壁上,餐厅中不需要再专门设置收银台,从而节省餐厅的空间。

本发明餐饮业自助支付系统通过设置扫码支付、刷卡支付和现金支付这三种支付方式,能够方便顾客进行自助结账,从而节省人工成本,同时也能够加快结账速度,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另外,顾客通过触摸屏12进行自助点餐,能够减少菜品点错的可能。通过将点菜机1设置在餐厅某个角落或挂在墙壁上,能够增加餐厅的就餐空间。

本发明餐饮业自助支付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节省人工成本。顾客通过触摸屏,选择好菜品后,直接在点菜机上扫描二维码或刷卡支付,不需要收银员操作。对于交现金的客户,点菜机计算出消费金额并发送至收银员的手持终端。收银员收款时不用输入菜品编码,直接收款,节省时间。

2)收银员不需要记住菜品编码,也不需要反复记忆,节省培训时间。

3)所有菜品都显示在触摸屏上,触摸喜爱的菜品即可选中,不容易出错。

4)触摸屏采用20~70英寸触摸显示器,采用用落地支架或壁挂形式,挂于餐厅角落,不需要收银台,节省空间,美观大方。

5)由于点菜机摆放在角落或壁挂,使得原来摆放于黄金位置、拥挤的收银台变得人员稀少,增加了就餐空间,减少结账人员拥挤,避免排队。

6)无人点餐时,触摸屏循环播放餐厅内特色餐品,吸引顾客;或者播放广告,增加收益。

7)配菜完成,语音播放模块进行“叫号”语音提示,通知顾客取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